第一六三章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定秦曲最新章节!
眼下秦军官兵大部分已经普及了铁札甲,少部分内地的郡兵部队则是继续使用皮质甲胄。
除了一些军官的爱好之外,秦军上下基本上已经形成了配备铁札甲的基础。
在这个时候选择进行铠甲样式的改变,在很多方面而言,都不是一件好事。
再者,在冷兵器作战当中,札甲之所以在先秦时期到汉代,成为主流的铠甲样式之一,其防御效果不算太差,较为容易维修制作以及相应成本较低,都是一个重要因素。
同时铁札甲对于骑兵部队而言,也能够作为骑兵部队的防护铠甲,并不会对骑兵在马上作战有着很大限制有着相当的关系。
张嘉师在青玉灵书当中,就看到过汉武帝时期的汉军骑兵部队,其主要铠甲样式的札甲。
不过与自己麾下的骑兵部队相对,汉军的札甲,相当一部分依旧是皮质,只有汉武帝中后期才正式对札甲金属化,进行大力普及。
但是汉军骑兵在与匈奴人的战争当中,大力普及了一种改良的弯刀,那就是著名的环首刀。
不过说真的,张嘉师对于环首刀并没有太大的兴趣。
……
张嘉师不知道的是,在他穿越之后,后世出现了一个关于汉朝环首刀的相应报告:
“此刀重心位于环首向前530毫米处,单手持握有前倾的感觉,使用起来并不是想象的那么自如,此刀的持有者应是一位身强体壮的武士。”
由此可见,汉环首刀的重心靠前,所以挥舞起来有些费力,但是与之相应的是其挥击道也是出乎意料的强劲。
所以汉环首刀的刀身虽然看起来纤细,但如果使用长杆兵器的对手不在意的话,非常容易被其一下子打飞到一旁,进而被突破近身。环首刀的这种战术如果配合盾牌使用,对敌阵的破坏作用将非常可怕。
同时,这种重心靠前的设置,环首刀的斩斫力却丝毫不弱。
南梁陶弘景的《刀剑录》之中甚至记载,吴将董袁成年少勇敢,曾自己打造了一把铁刀。后来他用那把刀将敌将黄祖“蒙冲斗舰”的船头砍作两截,分流而去,袁成因此而授大司马的职务,人们则把这柄宝刀称为“断蒙刀”。虽然传说有些离奇,却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环首刀的劈斩能力之强。
此外,我国在西汉时期便已经有使用渗碳钢制甲的记录,铁甲的普及率也越来越高。面对越来越坚强的防御,自然需要越来越坚固的武器。环首刀因为采用大钝角刀刃和两段型的刀尖刃构造,坚固程度比因为要两面开锋的剑要好一些,破甲时刀刃所受到的损害更小,维护上也更便利。
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环首刀能在战阵中迅速取代了戈与剑。
总体上,战阵中,环首刀使用的基本动作其实只有两个:
1、劈斩,这是在进攻时突入敌阵时,破坏敌人长柄兵器阵型时的有效攻击手段。2、刺击,这是在持盾防守时,为了照顾队列的紧密性,同时有效攻击对手,不破坏队形的手段。
其余所谓刀法的种种,都不过是这两个动作的发展而已。
由此衍生出来的,比如有通过劈斩动作演变出来的防御性动作“磕”和进攻性动作“撩”,通过刺击动作演变而来的“绞”等。在战阵中刀的具体使用,则需要看具体的时机来使用这些技法。如破阵、登城,大开大合的横扫撩拨便是不二的法宝,目的在于利用刀身的重量荡开对手兵器,为自己后援的同伴开辟道路。
在列阵缓步前行或者防御时,上下的劈斩和小动作的戳刺则是主要的手段,目的是维护阵列的整齐,通过多把武器的合击,达到有效杀敌的目的。例如唐代的陌刀阵或者宋代的斩马刀阵,都是这种成阵列中刀的用法。
至于在步兵近身的散兵战格斗中,环首刀既可以双手使用也可以单手配合盾牌或者钩镶来使用,其在格斗中相对于之前使用的戈与剑,环首刀的优势是很明显的。
环首刀兼具了剑刺击动作小、突然性强和戈挥击力量大,杀伤性强的两种优点,同时有没有剑长度较短、成本高,戈易于损坏,不便维护的缺点。而在“百炼钢”技术出现后,这种优势进一步加强。
另外,汉环首刀其实是一种步骑两用刀,厚实的环首刀因为重心靠前,骑手只需要一次有效的挥击便可以将对手斩落马下。
如果对手身穿甲胄,就算没有被砍透盔甲,沉重的钝击也足以使其受到严重的内伤。在马上的追逐战中,长达120厘米以上的骑兵环首刀,也可以用有效的刺击将对手捅个对穿。
而严格来说,张嘉师对于环首刀的不感冒,也不算是错误。
因为这个观点在相应的文章描述当中,也有着相应的变化:
自晋末至隋唐时期,骑兵刀与步兵刀便开始出现区别。在宋代,刀类武器的形制更为专业化。
步兵格斗用刀大量使用长柄加沉重刀头的大型长柄大刀,以期利于劈斩的同时也可以利用长度阻止骑兵冲击。同时卫体武器也换为成本低廉的手刀,这与当时宋代重步兵善于守卫和列阵而战的特征相符合的。
同时期,骑兵的格斗武器开始使用利于马上刺击并兼具部分挥砍功能的长柄轻质化战刀,如笔刀。同时,因为铁甲的继续发展,骑兵也更为倾向于钝器,如铁锏与铁鞭。
而恰好,张嘉师麾下的重步兵,使用的主要就是由铁水灌注作为制作主体的中柄偃月刀。
这种武器相对而言在马背上是比较难以操作使用的。
但是在新型骑兵当中,这种武器也逐渐成为了使用主流。
因为配备了马镫以及高桥马鞍的骑兵,在劈砍控制上,无疑是有着很大的控制力提升。
在这一个前提下,制作难度更高,使用材质更好以及相对而言的成本花费更大的环首刀,在张嘉师心中的评价,自然是远不如他下令大规模制作,逐渐成为秦军眼下制式装备之一的中柄偃月刀了。
而张嘉师更不知道的是,在这一个关于汉环首刀的论点上,同一个作者有着对匈奴人的自己的理解。
………………………………………………分割线…………………………………………
大约公元3世纪到公元6世纪之间,全球气候进入一个小冰河期,亚欧大陆北部变得异常寒冷。从蒙古高原到俄南草原这一条长长的游牧带遭受恶劣天气的残酷打击,牛羊大批死亡,牧民生活难以为继,于是各游牧部族纷纷南下农耕文明区,或移居南方农耕帝国境内,或者直接劫掠。
中国历史著名的“五胡乱华”也正是发生在这一时期。与罗马的情况类似,经过长期战乱的中原王朝为了弥补人力的不足,不断的招徕北方部族附塞而居,甚至在内战中直接武装胡人为自己作战(八王之乱)。
游牧部族于是渐渐羽翼丰满,等中原王朝出现危机时,他们蜂拥而起推翻中原王朝,在中国境内建立了自己的民族政权。而欧亚大陆西端的西罗马帝国,此时也由胜转衰,在游牧民族对农耕文明的这波规模空前的大袭击前无力招架摇摇欲坠,竟而最终亡国。
这个论点的开始,所说的事情主要是在西晋土地上给予西晋王朝最致命一击的匈奴人建立的国家前赵。
但是一开始的前赵国号为汉,其匈奴部落首领认为自己有着汉王室的血统,所以在山西平阳建立政权之后,正式定国号为汉……
当然,这个事情实际上扯谈的概率很高,因为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匈奴人的单于是汉朝和亲的公主所生。比如说著名的南宫公主……
公元4世纪,一个名字叫做匈奴的游牧民族突然出现在里海北岸的顿河草原上,正如历史学家阿米亚努斯所言:“一个至今为止不为人知的种族从遥远世界的角落里冒出来,像一阵从高山中降下的旋风,将一切挡在他们前进道路中的物体连根拔起、毁灭殆尽。”
他们像魔鬼一样凶残但又战无不胜,他们击败了在这里游牧的阿拉人,阿兰人不得不向西迁移,挤压东哥特人的生存空间,东哥特人被迫向西迁移,压迫西哥特人,引发了日耳曼部落大迁徙浪潮。在遥远的北方,多瑙河北岸的沼泽地中,成千上万的难民在那里聚集,这些人宁愿逃离他们的田地和村庄,忍受贫穷与饥饿,也不愿意面对那些可怕的敌人。
这些日耳曼部族像潮水一样进入罗马境内,阿米亚努斯引用了维吉尔的诗句形容他们:“要计算他们的人数简直是空思妄想,如同要细数狂风怒号的利比亚的沙子一样。”罗马帝国原有的社会结构受到剧烈冲击,紧接着帝国的安全也受到了致命威胁,这一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作“蛮族入侵”。
这个描述当中,匈奴应该是匈人,但是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些匈奴依旧是纯粹的匈奴人,所以更多的情况下,匈人才是正确的描述。
第一个入侵罗马疆土的是西哥特人,他们为躲避匈奴人的铁蹄进入帝国东部避难,但后来因不堪罗马官员的欺压愤而发动叛乱。他们在阿德里安堡战役中战胜了西罗马军队,西罗马皇帝瓦伦斯也于是役阵亡。
继位的提奥多西被迫与西哥特人订立和约,将色雷斯和马其顿的土地划分他们居住,并且答应供给粮食,西哥特叛乱才平息下来。5世纪初,西哥特人再度发动叛乱,他们在首领阿拉里克率领下,先是蹂躏了巴尔干半岛,然后进军意大利半岛,沿途得到大量奴隶、隶农和农民的加入,声势浩大。
这时罗马已经分为东西两半,西罗马军队主力从莱茵河前线回军救援,却导致其他日耳曼部落的更大规模的入侵。
另外一个日耳曼部落汪达尔人乘机越过莱茵河侵入高卢,然后又南下西班牙建立国家。
公元408年,阿拉里克包围罗马城,勒索了大量钱财后才暂时退兵。两年之后,阿拉里克再次围困罗马,城内奴隶打开了城门将西哥特人放入。在内外夹攻之下,这座号称“永恒之城”的罗马终于沦陷了,随后遭到了西哥特人的大肆烧杀劫掠。
西哥特人并没有占领罗马,而是向西进入高卢南部,将此前领西班牙的汪达尔人逐走,于419年建立了西哥特王国。汪达尔人则渡海进入北非,于439年攻克古城迦太基,建立了汪达尔王国,切断了西罗马帝国的一个重要的粮食来源,导致西罗马经济进一步走向崩溃。
同时汪达尔人在地中海上四处抢劫商船,西罗马帝国本已十分脆弱的商业网再次遭到严重破坏。公元455年,汪达尔国王该萨里克率领大批舰队渡海北上攻陷罗马,又把罗马洗劫一空,劫后罗马居民仅存七千人。
与此同时,其他日耳曼部落纷纷进入各罗马行省:法兰克人和勃艮第人占领了高卢地区;盎格鲁人、萨克森人和朱特人占领了的不列颠岛南部;苏维汇人占据了伊比利亚半岛西北一角。
在分裂后的头几十年里,西罗马帝国的疆土已经千疮百孔,无数日耳曼小部落在其间建立了独立王国。
西罗马人仅剩的领地除了意大利半岛和西西里海东岸地区外,只有高卢北部地区和北非的一小块狭长的土地,就是这些地区也防守极其薄弱,连首都罗马都很容易被蛮族攻破。同时西罗马皇帝也成了蛮族雇佣军的傀儡,昔日享有赫赫威名的罗马军团已不堪再战,要想维持西罗马帝国名义上的存在,罗马皇帝离不开这些蛮族军人的保护。
与西部的同胞相反,东罗马帝国(因其首都君士坦丁堡旧称拜占庭故而也被称作拜占庭帝国)虽然未能解除蛮族的威胁,但一直保持了社会和经济上的稳定。各蛮族入侵的主要目标是西罗马,因此拜占庭只需向他们交纳巨额赎金就可以幸免。与此同时,拜占庭皇帝狄奥多西斯二世在君士坦丁堡修筑了极其坚固的城墙,使得这座城市成为被“野蛮人”攻不破的城市。
第一波蛮族入侵带来的动荡渐渐归于平静,各个蛮族虽然建立了许多国家,但彼此征战不休,并无统一昔日罗马疆域的志向。因此西罗马受到的威胁已经暂时降低,只要利用他们之间矛盾巧妙的周旋其间,同时慢慢积蓄自己的实力,等待合适的时机一战而定,收复罗马旧疆域也不是不可能的事。然而灾难才刚刚开始,正当罗马人渐渐恢复正常秩序时,那个带来这一切可怕灾难的敌人匈奴人也正在逼近。
从以上的描述当中,有一个地方是很有意思的,那就是罗马历史上的这一次蛮族入侵,时间相距匈人王者阿提拉率军进攻罗马有着很长的一段时间。
这一段时间的匈人到底在做些什么,西方的历史并没有详细的记载,而为何匈人会在驱逐日耳曼人为主体的种族向西迁移,占据了他们原本的家园之后,继续向西进攻,这也是一个历史上的未解之谜。
眼下秦军官兵大部分已经普及了铁札甲,少部分内地的郡兵部队则是继续使用皮质甲胄。
除了一些军官的爱好之外,秦军上下基本上已经形成了配备铁札甲的基础。
在这个时候选择进行铠甲样式的改变,在很多方面而言,都不是一件好事。
再者,在冷兵器作战当中,札甲之所以在先秦时期到汉代,成为主流的铠甲样式之一,其防御效果不算太差,较为容易维修制作以及相应成本较低,都是一个重要因素。
同时铁札甲对于骑兵部队而言,也能够作为骑兵部队的防护铠甲,并不会对骑兵在马上作战有着很大限制有着相当的关系。
张嘉师在青玉灵书当中,就看到过汉武帝时期的汉军骑兵部队,其主要铠甲样式的札甲。
不过与自己麾下的骑兵部队相对,汉军的札甲,相当一部分依旧是皮质,只有汉武帝中后期才正式对札甲金属化,进行大力普及。
但是汉军骑兵在与匈奴人的战争当中,大力普及了一种改良的弯刀,那就是著名的环首刀。
不过说真的,张嘉师对于环首刀并没有太大的兴趣。
……
张嘉师不知道的是,在他穿越之后,后世出现了一个关于汉朝环首刀的相应报告:
“此刀重心位于环首向前530毫米处,单手持握有前倾的感觉,使用起来并不是想象的那么自如,此刀的持有者应是一位身强体壮的武士。”
由此可见,汉环首刀的重心靠前,所以挥舞起来有些费力,但是与之相应的是其挥击道也是出乎意料的强劲。
所以汉环首刀的刀身虽然看起来纤细,但如果使用长杆兵器的对手不在意的话,非常容易被其一下子打飞到一旁,进而被突破近身。环首刀的这种战术如果配合盾牌使用,对敌阵的破坏作用将非常可怕。
同时,这种重心靠前的设置,环首刀的斩斫力却丝毫不弱。
南梁陶弘景的《刀剑录》之中甚至记载,吴将董袁成年少勇敢,曾自己打造了一把铁刀。后来他用那把刀将敌将黄祖“蒙冲斗舰”的船头砍作两截,分流而去,袁成因此而授大司马的职务,人们则把这柄宝刀称为“断蒙刀”。虽然传说有些离奇,却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环首刀的劈斩能力之强。
此外,我国在西汉时期便已经有使用渗碳钢制甲的记录,铁甲的普及率也越来越高。面对越来越坚强的防御,自然需要越来越坚固的武器。环首刀因为采用大钝角刀刃和两段型的刀尖刃构造,坚固程度比因为要两面开锋的剑要好一些,破甲时刀刃所受到的损害更小,维护上也更便利。
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环首刀能在战阵中迅速取代了戈与剑。
总体上,战阵中,环首刀使用的基本动作其实只有两个:
1、劈斩,这是在进攻时突入敌阵时,破坏敌人长柄兵器阵型时的有效攻击手段。2、刺击,这是在持盾防守时,为了照顾队列的紧密性,同时有效攻击对手,不破坏队形的手段。
其余所谓刀法的种种,都不过是这两个动作的发展而已。
由此衍生出来的,比如有通过劈斩动作演变出来的防御性动作“磕”和进攻性动作“撩”,通过刺击动作演变而来的“绞”等。在战阵中刀的具体使用,则需要看具体的时机来使用这些技法。如破阵、登城,大开大合的横扫撩拨便是不二的法宝,目的在于利用刀身的重量荡开对手兵器,为自己后援的同伴开辟道路。
在列阵缓步前行或者防御时,上下的劈斩和小动作的戳刺则是主要的手段,目的是维护阵列的整齐,通过多把武器的合击,达到有效杀敌的目的。例如唐代的陌刀阵或者宋代的斩马刀阵,都是这种成阵列中刀的用法。
至于在步兵近身的散兵战格斗中,环首刀既可以双手使用也可以单手配合盾牌或者钩镶来使用,其在格斗中相对于之前使用的戈与剑,环首刀的优势是很明显的。
环首刀兼具了剑刺击动作小、突然性强和戈挥击力量大,杀伤性强的两种优点,同时有没有剑长度较短、成本高,戈易于损坏,不便维护的缺点。而在“百炼钢”技术出现后,这种优势进一步加强。
另外,汉环首刀其实是一种步骑两用刀,厚实的环首刀因为重心靠前,骑手只需要一次有效的挥击便可以将对手斩落马下。
如果对手身穿甲胄,就算没有被砍透盔甲,沉重的钝击也足以使其受到严重的内伤。在马上的追逐战中,长达120厘米以上的骑兵环首刀,也可以用有效的刺击将对手捅个对穿。
而严格来说,张嘉师对于环首刀的不感冒,也不算是错误。
因为这个观点在相应的文章描述当中,也有着相应的变化:
自晋末至隋唐时期,骑兵刀与步兵刀便开始出现区别。在宋代,刀类武器的形制更为专业化。
步兵格斗用刀大量使用长柄加沉重刀头的大型长柄大刀,以期利于劈斩的同时也可以利用长度阻止骑兵冲击。同时卫体武器也换为成本低廉的手刀,这与当时宋代重步兵善于守卫和列阵而战的特征相符合的。
同时期,骑兵的格斗武器开始使用利于马上刺击并兼具部分挥砍功能的长柄轻质化战刀,如笔刀。同时,因为铁甲的继续发展,骑兵也更为倾向于钝器,如铁锏与铁鞭。
而恰好,张嘉师麾下的重步兵,使用的主要就是由铁水灌注作为制作主体的中柄偃月刀。
这种武器相对而言在马背上是比较难以操作使用的。
但是在新型骑兵当中,这种武器也逐渐成为了使用主流。
因为配备了马镫以及高桥马鞍的骑兵,在劈砍控制上,无疑是有着很大的控制力提升。
在这一个前提下,制作难度更高,使用材质更好以及相对而言的成本花费更大的环首刀,在张嘉师心中的评价,自然是远不如他下令大规模制作,逐渐成为秦军眼下制式装备之一的中柄偃月刀了。
而张嘉师更不知道的是,在这一个关于汉环首刀的论点上,同一个作者有着对匈奴人的自己的理解。
………………………………………………分割线…………………………………………
大约公元3世纪到公元6世纪之间,全球气候进入一个小冰河期,亚欧大陆北部变得异常寒冷。从蒙古高原到俄南草原这一条长长的游牧带遭受恶劣天气的残酷打击,牛羊大批死亡,牧民生活难以为继,于是各游牧部族纷纷南下农耕文明区,或移居南方农耕帝国境内,或者直接劫掠。
中国历史著名的“五胡乱华”也正是发生在这一时期。与罗马的情况类似,经过长期战乱的中原王朝为了弥补人力的不足,不断的招徕北方部族附塞而居,甚至在内战中直接武装胡人为自己作战(八王之乱)。
游牧部族于是渐渐羽翼丰满,等中原王朝出现危机时,他们蜂拥而起推翻中原王朝,在中国境内建立了自己的民族政权。而欧亚大陆西端的西罗马帝国,此时也由胜转衰,在游牧民族对农耕文明的这波规模空前的大袭击前无力招架摇摇欲坠,竟而最终亡国。
这个论点的开始,所说的事情主要是在西晋土地上给予西晋王朝最致命一击的匈奴人建立的国家前赵。
但是一开始的前赵国号为汉,其匈奴部落首领认为自己有着汉王室的血统,所以在山西平阳建立政权之后,正式定国号为汉……
当然,这个事情实际上扯谈的概率很高,因为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匈奴人的单于是汉朝和亲的公主所生。比如说著名的南宫公主……
公元4世纪,一个名字叫做匈奴的游牧民族突然出现在里海北岸的顿河草原上,正如历史学家阿米亚努斯所言:“一个至今为止不为人知的种族从遥远世界的角落里冒出来,像一阵从高山中降下的旋风,将一切挡在他们前进道路中的物体连根拔起、毁灭殆尽。”
他们像魔鬼一样凶残但又战无不胜,他们击败了在这里游牧的阿拉人,阿兰人不得不向西迁移,挤压东哥特人的生存空间,东哥特人被迫向西迁移,压迫西哥特人,引发了日耳曼部落大迁徙浪潮。在遥远的北方,多瑙河北岸的沼泽地中,成千上万的难民在那里聚集,这些人宁愿逃离他们的田地和村庄,忍受贫穷与饥饿,也不愿意面对那些可怕的敌人。
这些日耳曼部族像潮水一样进入罗马境内,阿米亚努斯引用了维吉尔的诗句形容他们:“要计算他们的人数简直是空思妄想,如同要细数狂风怒号的利比亚的沙子一样。”罗马帝国原有的社会结构受到剧烈冲击,紧接着帝国的安全也受到了致命威胁,这一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作“蛮族入侵”。
这个描述当中,匈奴应该是匈人,但是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些匈奴依旧是纯粹的匈奴人,所以更多的情况下,匈人才是正确的描述。
第一个入侵罗马疆土的是西哥特人,他们为躲避匈奴人的铁蹄进入帝国东部避难,但后来因不堪罗马官员的欺压愤而发动叛乱。他们在阿德里安堡战役中战胜了西罗马军队,西罗马皇帝瓦伦斯也于是役阵亡。
继位的提奥多西被迫与西哥特人订立和约,将色雷斯和马其顿的土地划分他们居住,并且答应供给粮食,西哥特叛乱才平息下来。5世纪初,西哥特人再度发动叛乱,他们在首领阿拉里克率领下,先是蹂躏了巴尔干半岛,然后进军意大利半岛,沿途得到大量奴隶、隶农和农民的加入,声势浩大。
这时罗马已经分为东西两半,西罗马军队主力从莱茵河前线回军救援,却导致其他日耳曼部落的更大规模的入侵。
另外一个日耳曼部落汪达尔人乘机越过莱茵河侵入高卢,然后又南下西班牙建立国家。
公元408年,阿拉里克包围罗马城,勒索了大量钱财后才暂时退兵。两年之后,阿拉里克再次围困罗马,城内奴隶打开了城门将西哥特人放入。在内外夹攻之下,这座号称“永恒之城”的罗马终于沦陷了,随后遭到了西哥特人的大肆烧杀劫掠。
西哥特人并没有占领罗马,而是向西进入高卢南部,将此前领西班牙的汪达尔人逐走,于419年建立了西哥特王国。汪达尔人则渡海进入北非,于439年攻克古城迦太基,建立了汪达尔王国,切断了西罗马帝国的一个重要的粮食来源,导致西罗马经济进一步走向崩溃。
同时汪达尔人在地中海上四处抢劫商船,西罗马帝国本已十分脆弱的商业网再次遭到严重破坏。公元455年,汪达尔国王该萨里克率领大批舰队渡海北上攻陷罗马,又把罗马洗劫一空,劫后罗马居民仅存七千人。
与此同时,其他日耳曼部落纷纷进入各罗马行省:法兰克人和勃艮第人占领了高卢地区;盎格鲁人、萨克森人和朱特人占领了的不列颠岛南部;苏维汇人占据了伊比利亚半岛西北一角。
在分裂后的头几十年里,西罗马帝国的疆土已经千疮百孔,无数日耳曼小部落在其间建立了独立王国。
西罗马人仅剩的领地除了意大利半岛和西西里海东岸地区外,只有高卢北部地区和北非的一小块狭长的土地,就是这些地区也防守极其薄弱,连首都罗马都很容易被蛮族攻破。同时西罗马皇帝也成了蛮族雇佣军的傀儡,昔日享有赫赫威名的罗马军团已不堪再战,要想维持西罗马帝国名义上的存在,罗马皇帝离不开这些蛮族军人的保护。
与西部的同胞相反,东罗马帝国(因其首都君士坦丁堡旧称拜占庭故而也被称作拜占庭帝国)虽然未能解除蛮族的威胁,但一直保持了社会和经济上的稳定。各蛮族入侵的主要目标是西罗马,因此拜占庭只需向他们交纳巨额赎金就可以幸免。与此同时,拜占庭皇帝狄奥多西斯二世在君士坦丁堡修筑了极其坚固的城墙,使得这座城市成为被“野蛮人”攻不破的城市。
第一波蛮族入侵带来的动荡渐渐归于平静,各个蛮族虽然建立了许多国家,但彼此征战不休,并无统一昔日罗马疆域的志向。因此西罗马受到的威胁已经暂时降低,只要利用他们之间矛盾巧妙的周旋其间,同时慢慢积蓄自己的实力,等待合适的时机一战而定,收复罗马旧疆域也不是不可能的事。然而灾难才刚刚开始,正当罗马人渐渐恢复正常秩序时,那个带来这一切可怕灾难的敌人匈奴人也正在逼近。
从以上的描述当中,有一个地方是很有意思的,那就是罗马历史上的这一次蛮族入侵,时间相距匈人王者阿提拉率军进攻罗马有着很长的一段时间。
这一段时间的匈人到底在做些什么,西方的历史并没有详细的记载,而为何匈人会在驱逐日耳曼人为主体的种族向西迁移,占据了他们原本的家园之后,继续向西进攻,这也是一个历史上的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