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钦差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大宋小县令最新章节!
清河县西北方向的官道,一支数十人的马队,簇拥着一位头戴软纱唐巾,身穿紫绣龙袍,足蹬嵌金线飞凤靴,腰挂御赐佩剑,双眉紧锁,极具王者之气的人。
此人就是当今天子的亲弟弟、汴京府尹、临时殿前都点检赵光义。他奉旨出京后,正赶往清河县。一是查看清河的异象,以及大宋驻防在吴越、南唐边境的军队;二是按圣上的意思,到清河县摸一摸吴越、南唐两国在这边活动的情况。
按圣上旨意,他路过阳谷县时,特意去郑王府见郑王柴宗训,原本是要传圣上口谕,召郑王进京。结果当然是没有见到郑王,郑王府上的人说,郑王外出会友,数日后才回来。
赵光义留下口谕后,也没停留,就急急忙忙的往清河县赶。这一路上,他也在纳闷,圣上为什么要把他支离京城?按说,这时节南北都无战事,圣上也正当年富力强,突然让他离京到清河县来。唯一可以解释得通的,就是圣上莫不是准备对南边两国动手了。不过,离京的旨意是王仁詹秘密回京后,圣上才有了此想法,这就有点蹊跷了。
以赵光义对王仁詹的了解,王仁詹为圣上办的事,并不会在意兵事如何。武德司历来都只在意君臣之事。王仁詹秘密回京,一定是在外勘察到了什么臣子的密事。至于是谁,赵光义也想不出哪个臣子有什么异动。至少不是自己势力范围之内的人。
也许跟圣上要自己传口谕给郑王有关。难道是郑王有谋反之心?这也几乎不可能。赵光义的人虽比不了武德司,不过,他也有众多的耳目。以他对柴氏家族的了解,这些人基本上已没有任何势力了。
所以,赵光义一路走来,是满腹的疑虑。越抵拢清河县,是越觉得心里不踏实。
昨夜宿在临近清河县的馆驿时,那馆驿的小吏,听说来的是赵光义的马队,战战兢兢的也不敢多说一句话,只顾埋头招呼。
赵光义想这小吏定是有什么名堂,就把他叫到面前问了一番。不想那小吏的一番话,让赵光义是大惊失色。
小吏说,这清河县出了谶纬之言,谶纬之言中“斧声伴烛影,殺兄弟登殿,”一句。这不啻是晴天霹雳。第二日一大早,赵光义就心急如焚的上路,要赶往清河县看个究竟。
赵光义知道,这谶纬之言用不了多久,就会传遍整个大宋,甚至会传到周边各国。圣上当然会很快知道,不管圣上信还是不信,自己都会陷入百口难辩之地。为什么?因为这会给自己的政治上的敌对势力,制造各种机会带来口实,助长他们对立的决心。而圣上最终会动摇对自己的看法,就算自己是他的亲弟弟。这帝王之家,同室操戈的事太过平常了。
此去清河县,比自己出京时想的,看来还要复杂多变。赵光义后悔此次离京,反倒像是来洗刷自己清白来了。
马队没到辰牌时分,就来了清河边,远远的看到对岸就是清河县境了。
在渡口,清凌凌的河面上也没有船只来往,几条渡船都泊在岸边,也无艄公。只有一条船上蹲了一个钓鱼的人。
赵光义叫随扈过去问问,那随扈问后回来禀道,这船家说,对岸的清河县衙门出了告示,因清河县出了异象,境内只能进不能出,各方客商暂不要入境,否则后果不堪。
“只能进不能出?这是什么意思?”赵光义觉得这话不明不白的,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他于是翻身下马,自己去问那钓鱼的:“船家,这清河县的告示,说的只能进不能出,是什么意思?”
船家看他一身朝服,知是朝廷的官员,他就朝对岸努努嘴道:“大人看得见,对岸的清河县境内,现在人是出不来了,究竟为何也不知道。反正各个路口都有官兵把守着。想要进去的人,不光过不了官兵那一关,还要想好能不能出来呢。”
“那船家可知什么原因不能出这清河县呢?”
“不知道,反正官兵守着,这边也没人敢过去,那边也没见人出来过。听人说跟清河县出异象有关。”
“哦,原来是这样。”赵光义抬头看着对岸,发现对岸官道上果然有几个官兵,“那船家你能不能渡我们过去?”
“大人,这我可不敢,我怕对岸清河县的官兵抓我。”
赵光义让随扈拿出一锭银子,“船家,你但渡我们不妨,有我在他们不能把你怎样的。”
船家见他也大方,又是个朝廷命官模样的人,就允诺了。赵光义先带了几个随扈上了船,船家就摇橹将他们渡过了河。上了岸后,赵光义让船家稍等一会。他带着人就往官道走去,只见清河县界碑那面,果然贴有告示。另外还有几个兵勇站在告示边上,横眉打量着他们。
赵光义刚准备抵近那告示看,那边的兵勇就拔出刀剑,呵斥他们。只是奇怪的是,那些兵勇的声音,似乎比张嘴的动作慢了半拍,而且声音也小了很多。
几个随扈那会把几个兵勇放在眼里,也作势要拔剑。
赵光义伸手示意他们先不要轻举妄动,他也不向前了,就站住后看那告示。上面的内容跟船家所说的也差不多。只说清河县有异象,境内能进不能出,入境后后果自负。
赵光义一下子就懵了,一屁股就站在一块石头上。这是什么意思?这能进不能出的意思是,进了清河县就出不来了吗?如果真是这样,那谁还敢进去。怪不得清河县衙要出告示,通告阻止境外的人。
“能进不能出”他想,太让人伤脑筋了。要是自己不进清河县,就违抗了圣上的旨意,也弄不清谶纬之言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那自己就这样回京复命,圣上还不从此另眼看我?
但进去以后,要是真的就出不来了,那自己可就困在清河县,除了得到可能的真相外。真相对自己又有什么用呢?就算困在清河县不是一时,这后果也是难以想象的。
一时千头万绪的,有些不知道怎么办了。
赵光义看着那告示突然灵机一动,他朗声对那边的官兵道:“我乃大宋皇帝的钦差大臣,汴京府尹赵光义,请传话给清河县县令,让他到此地来见我。”
那几个兵勇并不理他,一副天王老子来了也就这么回事的样子,完全不把赵光义放在眼里。
赵光义要是在平日,那会受这种龌龊气,早一剑把人结果了。只是今日,这几个兵勇敢如此有恃无恐,想来也是知道这外面的人不能耐何他。
赵光义想,罢罢罢,先回到对岸去再想个法子。
清河县西北方向的官道,一支数十人的马队,簇拥着一位头戴软纱唐巾,身穿紫绣龙袍,足蹬嵌金线飞凤靴,腰挂御赐佩剑,双眉紧锁,极具王者之气的人。
此人就是当今天子的亲弟弟、汴京府尹、临时殿前都点检赵光义。他奉旨出京后,正赶往清河县。一是查看清河的异象,以及大宋驻防在吴越、南唐边境的军队;二是按圣上的意思,到清河县摸一摸吴越、南唐两国在这边活动的情况。
按圣上旨意,他路过阳谷县时,特意去郑王府见郑王柴宗训,原本是要传圣上口谕,召郑王进京。结果当然是没有见到郑王,郑王府上的人说,郑王外出会友,数日后才回来。
赵光义留下口谕后,也没停留,就急急忙忙的往清河县赶。这一路上,他也在纳闷,圣上为什么要把他支离京城?按说,这时节南北都无战事,圣上也正当年富力强,突然让他离京到清河县来。唯一可以解释得通的,就是圣上莫不是准备对南边两国动手了。不过,离京的旨意是王仁詹秘密回京后,圣上才有了此想法,这就有点蹊跷了。
以赵光义对王仁詹的了解,王仁詹为圣上办的事,并不会在意兵事如何。武德司历来都只在意君臣之事。王仁詹秘密回京,一定是在外勘察到了什么臣子的密事。至于是谁,赵光义也想不出哪个臣子有什么异动。至少不是自己势力范围之内的人。
也许跟圣上要自己传口谕给郑王有关。难道是郑王有谋反之心?这也几乎不可能。赵光义的人虽比不了武德司,不过,他也有众多的耳目。以他对柴氏家族的了解,这些人基本上已没有任何势力了。
所以,赵光义一路走来,是满腹的疑虑。越抵拢清河县,是越觉得心里不踏实。
昨夜宿在临近清河县的馆驿时,那馆驿的小吏,听说来的是赵光义的马队,战战兢兢的也不敢多说一句话,只顾埋头招呼。
赵光义想这小吏定是有什么名堂,就把他叫到面前问了一番。不想那小吏的一番话,让赵光义是大惊失色。
小吏说,这清河县出了谶纬之言,谶纬之言中“斧声伴烛影,殺兄弟登殿,”一句。这不啻是晴天霹雳。第二日一大早,赵光义就心急如焚的上路,要赶往清河县看个究竟。
赵光义知道,这谶纬之言用不了多久,就会传遍整个大宋,甚至会传到周边各国。圣上当然会很快知道,不管圣上信还是不信,自己都会陷入百口难辩之地。为什么?因为这会给自己的政治上的敌对势力,制造各种机会带来口实,助长他们对立的决心。而圣上最终会动摇对自己的看法,就算自己是他的亲弟弟。这帝王之家,同室操戈的事太过平常了。
此去清河县,比自己出京时想的,看来还要复杂多变。赵光义后悔此次离京,反倒像是来洗刷自己清白来了。
马队没到辰牌时分,就来了清河边,远远的看到对岸就是清河县境了。
在渡口,清凌凌的河面上也没有船只来往,几条渡船都泊在岸边,也无艄公。只有一条船上蹲了一个钓鱼的人。
赵光义叫随扈过去问问,那随扈问后回来禀道,这船家说,对岸的清河县衙门出了告示,因清河县出了异象,境内只能进不能出,各方客商暂不要入境,否则后果不堪。
“只能进不能出?这是什么意思?”赵光义觉得这话不明不白的,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他于是翻身下马,自己去问那钓鱼的:“船家,这清河县的告示,说的只能进不能出,是什么意思?”
船家看他一身朝服,知是朝廷的官员,他就朝对岸努努嘴道:“大人看得见,对岸的清河县境内,现在人是出不来了,究竟为何也不知道。反正各个路口都有官兵把守着。想要进去的人,不光过不了官兵那一关,还要想好能不能出来呢。”
“那船家可知什么原因不能出这清河县呢?”
“不知道,反正官兵守着,这边也没人敢过去,那边也没见人出来过。听人说跟清河县出异象有关。”
“哦,原来是这样。”赵光义抬头看着对岸,发现对岸官道上果然有几个官兵,“那船家你能不能渡我们过去?”
“大人,这我可不敢,我怕对岸清河县的官兵抓我。”
赵光义让随扈拿出一锭银子,“船家,你但渡我们不妨,有我在他们不能把你怎样的。”
船家见他也大方,又是个朝廷命官模样的人,就允诺了。赵光义先带了几个随扈上了船,船家就摇橹将他们渡过了河。上了岸后,赵光义让船家稍等一会。他带着人就往官道走去,只见清河县界碑那面,果然贴有告示。另外还有几个兵勇站在告示边上,横眉打量着他们。
赵光义刚准备抵近那告示看,那边的兵勇就拔出刀剑,呵斥他们。只是奇怪的是,那些兵勇的声音,似乎比张嘴的动作慢了半拍,而且声音也小了很多。
几个随扈那会把几个兵勇放在眼里,也作势要拔剑。
赵光义伸手示意他们先不要轻举妄动,他也不向前了,就站住后看那告示。上面的内容跟船家所说的也差不多。只说清河县有异象,境内能进不能出,入境后后果自负。
赵光义一下子就懵了,一屁股就站在一块石头上。这是什么意思?这能进不能出的意思是,进了清河县就出不来了吗?如果真是这样,那谁还敢进去。怪不得清河县衙要出告示,通告阻止境外的人。
“能进不能出”他想,太让人伤脑筋了。要是自己不进清河县,就违抗了圣上的旨意,也弄不清谶纬之言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那自己就这样回京复命,圣上还不从此另眼看我?
但进去以后,要是真的就出不来了,那自己可就困在清河县,除了得到可能的真相外。真相对自己又有什么用呢?就算困在清河县不是一时,这后果也是难以想象的。
一时千头万绪的,有些不知道怎么办了。
赵光义看着那告示突然灵机一动,他朗声对那边的官兵道:“我乃大宋皇帝的钦差大臣,汴京府尹赵光义,请传话给清河县县令,让他到此地来见我。”
那几个兵勇并不理他,一副天王老子来了也就这么回事的样子,完全不把赵光义放在眼里。
赵光义要是在平日,那会受这种龌龊气,早一剑把人结果了。只是今日,这几个兵勇敢如此有恃无恐,想来也是知道这外面的人不能耐何他。
赵光义想,罢罢罢,先回到对岸去再想个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