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说服阎忠共赴建平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携美女闯三国最新章节!
汉末的信息传递不畅,虽然两郡相邻,但相互间不同消息实属正常,阎忠有此一问也不为过。
“守义兄所虑不假,姑臧如今一切安好,但年后将有大事发生。小弟得知此信息,急忙变卖田产宅邸,举家搬迁,前往幽州避难。”见阎忠有此一问,贾诩灵机一动,立即有了对策。
“什么?”阎忠闻言大惊,他素知贾文和机智过人,有前汉开国功臣张良、陈平之才。贾诩所判定的事情,十有八九不会出差错:“难道西凉要有大事发生?”
“原来兄台还不知晓,小弟就实话实说了吧,不但是西凉,便是……”贾诩故作神秘,他压低了声音,恐传到他人耳中,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走,带上弟妹和侄儿,我等入府相谈。”阎忠也想到了隔墙有耳,另外站在大街之上,也不是讲话的地方,便把贾诩等一众人让进府中,二人来到厅堂,分宾主坐定。
“天下大乱亦不远矣!”见左右无人,贾诩说出来耸人听闻的一句话。
“啊?”阎忠大吃一惊,他露出恐惧而难于相信的神色:“我大汉虽今不如昔,但也不至于此,贤弟又何又此言?”
“我等偏于一隅,并清楚中原的情形,也不足为奇。”贾诩言语间已经露出一丝隐忧。
“但不知中原形势如何?”见贾诩不慌不忙的样子,阎忠有些沉不住气了,忙急声催促起来。
“巨鹿人张角、张宝、张梁,趁朝政腐败,连年灾荒,于中原各郡,以传教为名,聚集豪杰,图谋不轨,如今势力膨胀至数十万,若振臂一呼,必应者云集。”贾诩转述了三人的话语。
“数十万众?若朝廷无所防备,其忧患必重,看起来大汉覆灭不远矣!”阎忠点着头,已经相信了七八分的样子。
“如大汉疲弱,西凉诸寇必蠢蠢欲动,兄台以为兵祸还远吗?若烽烟四起,田产房舍将一落千丈,举家老幼无所依附,反不如就此变卖家资,远遁异地他乡。”贾诩终于讲出了蓄谋已久的话。
“文和所言极是,若不遇贤弟,为兄便要遗祸无穷。”阎忠与贾诩相近,并不愚忠于大汉,也不想与大汉为敌,能举家躲避灾祸,当然是首选的策略。
当即阎忠也变卖家产,收拾细软跟随贾诩赶往幽州。当走出凉州,贾诩才道出投奔李毅之事,阎忠先是一愣,但听到李毅等人的壮举,不禁啧啧称赞。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虽然出于老友之口,但阎忠也没有全信,但避祸是一定要做的,他决定先看一看建平的情形,再决定是否投奔李毅。
一路无话,一行人艰苦跋涉,终于在硕果累累的秋季,来到了欢庆丰收的建平。
哇!看到眼前的一切,不论是有所了解的贾诩,还是心存疑虑的阎忠,都是一脸的骇然。建平的百姓,几乎是家家笑逐颜开,人人欢天喜地,这是二人从未看到过的景象。
李毅真是个奇才,能将蛮夷之地,建设成欣欣向荣的气象,全天下找不出第二个。
真的是服了,心服口服外带五体投地的佩服,不但是贾诩如此,阎忠也是一样,他已经当机立断做出决定,要投奔李毅帐下,在建平展示才华。
送上张英的蝇头小楷,议事大厅内的全体人员不敢怠慢,众人暂停会议,来迎接贾诩、阎忠两位新加入的同僚。
众人相互介绍、寒暄,贾诩、阎忠随赵云、素利、蔡邕、甄豫等众人入内。怎么回事?大厅内都是全新的布置,清一色的木制桌椅,还有木材装饰的墙壁,再想起外面红彤彤的砖墙、房顶,这一切都新奇无比,充满了诸多的神秘感。
入乡就得随俗,即便大名顶顶,当世文明的大儒,来到建平后,也不得不向革新派屈服。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这闻名于世的典故,对于饱读诗书的学者来说,几乎我忍不知,这也是当初李毅革新废旧时,用以说服顽固分子的。到如今那些被破屈服者,又以此来说服新来之人,
也许是被李毅三人所折服,或者是建平太具吸引力,贾诩、阎忠都没有坚持,而是顺从的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见赵云、素利等一众文武,刚才虽面带微笑迎接二人,却也带了一丝隐忧。如今各就各位,则面沉如水,这不用询问,便知出了大事情。虽然有李毅的任命状,二人分别参与军事、刑事二项事务,但贾诩、阎忠初来乍到,两人不好多问。
赵云看到了主公颁发的委任状,再打量贾诩一番,见其仪表不俗,谈吐得体,一副深藏不露,毫不惊慌的样子,就像心有成竹一般。
主公远行招揽人才,将家里的军事事务全权托付给赵云,如今出来这么多的乱扎,让他一个十九岁的青年,感到压力山大,有些透不过气来。而主公对贾诩十分推崇,而观其也似有一定的才能,其是否名副其实,通过此事一问便知。
赵云想到此处,扫视一眼屋中之人,将目光落到贾诩身上,微微一笑道:“贾先生博学多才,谋略过人,如今建平命运多舛,还需先生扭转乾坤。”
“贾诩才疏学浅,真是愧不敢当。蒙主公抬爱,能与诸位相识,乃贾诩之幸事。”贾诩拱手一番客套之后,这才镇定自若的问道:“敢问赵将军,我建平出了何事?”
“我主领有二县,一曰建平,另一个便是伊通。此次是伊通生出滔天大祸,有强敌高句丽入侵,其军事大,势如破竹,而我军却毫无准备,以至于节节败退,令我等一筹莫展。”赵云面露难色,是因为敌人太强大,也太棘手了些,若尽起建平之军,是可以平灭此次祸乱,但固有的根基空虚,又恐怕外敌趁虚而入。但所领兵马不足,又怕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此进退两难,不能左右逢源。
“高句丽?”贾诩虽有所耳闻,但对这个异邦却知之甚少。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方几乎一无所知,这仗便充满了悬疑。(未完待续。)
汉末的信息传递不畅,虽然两郡相邻,但相互间不同消息实属正常,阎忠有此一问也不为过。
“守义兄所虑不假,姑臧如今一切安好,但年后将有大事发生。小弟得知此信息,急忙变卖田产宅邸,举家搬迁,前往幽州避难。”见阎忠有此一问,贾诩灵机一动,立即有了对策。
“什么?”阎忠闻言大惊,他素知贾文和机智过人,有前汉开国功臣张良、陈平之才。贾诩所判定的事情,十有八九不会出差错:“难道西凉要有大事发生?”
“原来兄台还不知晓,小弟就实话实说了吧,不但是西凉,便是……”贾诩故作神秘,他压低了声音,恐传到他人耳中,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走,带上弟妹和侄儿,我等入府相谈。”阎忠也想到了隔墙有耳,另外站在大街之上,也不是讲话的地方,便把贾诩等一众人让进府中,二人来到厅堂,分宾主坐定。
“天下大乱亦不远矣!”见左右无人,贾诩说出来耸人听闻的一句话。
“啊?”阎忠大吃一惊,他露出恐惧而难于相信的神色:“我大汉虽今不如昔,但也不至于此,贤弟又何又此言?”
“我等偏于一隅,并清楚中原的情形,也不足为奇。”贾诩言语间已经露出一丝隐忧。
“但不知中原形势如何?”见贾诩不慌不忙的样子,阎忠有些沉不住气了,忙急声催促起来。
“巨鹿人张角、张宝、张梁,趁朝政腐败,连年灾荒,于中原各郡,以传教为名,聚集豪杰,图谋不轨,如今势力膨胀至数十万,若振臂一呼,必应者云集。”贾诩转述了三人的话语。
“数十万众?若朝廷无所防备,其忧患必重,看起来大汉覆灭不远矣!”阎忠点着头,已经相信了七八分的样子。
“如大汉疲弱,西凉诸寇必蠢蠢欲动,兄台以为兵祸还远吗?若烽烟四起,田产房舍将一落千丈,举家老幼无所依附,反不如就此变卖家资,远遁异地他乡。”贾诩终于讲出了蓄谋已久的话。
“文和所言极是,若不遇贤弟,为兄便要遗祸无穷。”阎忠与贾诩相近,并不愚忠于大汉,也不想与大汉为敌,能举家躲避灾祸,当然是首选的策略。
当即阎忠也变卖家产,收拾细软跟随贾诩赶往幽州。当走出凉州,贾诩才道出投奔李毅之事,阎忠先是一愣,但听到李毅等人的壮举,不禁啧啧称赞。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虽然出于老友之口,但阎忠也没有全信,但避祸是一定要做的,他决定先看一看建平的情形,再决定是否投奔李毅。
一路无话,一行人艰苦跋涉,终于在硕果累累的秋季,来到了欢庆丰收的建平。
哇!看到眼前的一切,不论是有所了解的贾诩,还是心存疑虑的阎忠,都是一脸的骇然。建平的百姓,几乎是家家笑逐颜开,人人欢天喜地,这是二人从未看到过的景象。
李毅真是个奇才,能将蛮夷之地,建设成欣欣向荣的气象,全天下找不出第二个。
真的是服了,心服口服外带五体投地的佩服,不但是贾诩如此,阎忠也是一样,他已经当机立断做出决定,要投奔李毅帐下,在建平展示才华。
送上张英的蝇头小楷,议事大厅内的全体人员不敢怠慢,众人暂停会议,来迎接贾诩、阎忠两位新加入的同僚。
众人相互介绍、寒暄,贾诩、阎忠随赵云、素利、蔡邕、甄豫等众人入内。怎么回事?大厅内都是全新的布置,清一色的木制桌椅,还有木材装饰的墙壁,再想起外面红彤彤的砖墙、房顶,这一切都新奇无比,充满了诸多的神秘感。
入乡就得随俗,即便大名顶顶,当世文明的大儒,来到建平后,也不得不向革新派屈服。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这闻名于世的典故,对于饱读诗书的学者来说,几乎我忍不知,这也是当初李毅革新废旧时,用以说服顽固分子的。到如今那些被破屈服者,又以此来说服新来之人,
也许是被李毅三人所折服,或者是建平太具吸引力,贾诩、阎忠都没有坚持,而是顺从的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见赵云、素利等一众文武,刚才虽面带微笑迎接二人,却也带了一丝隐忧。如今各就各位,则面沉如水,这不用询问,便知出了大事情。虽然有李毅的任命状,二人分别参与军事、刑事二项事务,但贾诩、阎忠初来乍到,两人不好多问。
赵云看到了主公颁发的委任状,再打量贾诩一番,见其仪表不俗,谈吐得体,一副深藏不露,毫不惊慌的样子,就像心有成竹一般。
主公远行招揽人才,将家里的军事事务全权托付给赵云,如今出来这么多的乱扎,让他一个十九岁的青年,感到压力山大,有些透不过气来。而主公对贾诩十分推崇,而观其也似有一定的才能,其是否名副其实,通过此事一问便知。
赵云想到此处,扫视一眼屋中之人,将目光落到贾诩身上,微微一笑道:“贾先生博学多才,谋略过人,如今建平命运多舛,还需先生扭转乾坤。”
“贾诩才疏学浅,真是愧不敢当。蒙主公抬爱,能与诸位相识,乃贾诩之幸事。”贾诩拱手一番客套之后,这才镇定自若的问道:“敢问赵将军,我建平出了何事?”
“我主领有二县,一曰建平,另一个便是伊通。此次是伊通生出滔天大祸,有强敌高句丽入侵,其军事大,势如破竹,而我军却毫无准备,以至于节节败退,令我等一筹莫展。”赵云面露难色,是因为敌人太强大,也太棘手了些,若尽起建平之军,是可以平灭此次祸乱,但固有的根基空虚,又恐怕外敌趁虚而入。但所领兵马不足,又怕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此进退两难,不能左右逢源。
“高句丽?”贾诩虽有所耳闻,但对这个异邦却知之甚少。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方几乎一无所知,这仗便充满了悬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