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章 马岛到手,插足大西洋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我要当球长最新章节!
把视线再转到已经在返回南京路上的陈鸣身上。
情报机构——不仅仅是军情局,发来了欧洲各国现如今的‘新式武器’装备进度。
就如陈鸣之前所想的那样,欧洲各国为了军事能力的保障,全都投入到了大换装中。有因为新式步枪和武器成本的直线提升,各国的军队数量在法国大革命初期的迅速膨胀之后,现在又陷入了回缩状态。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俄罗斯。
俄罗斯陆军的数量在欧洲绝对是无可比拟的巨大,因为他们人多。第六次俄土战争结束后,据军情局回报,俄国人准备了一个百万规模的扩军计划,那疯狂劲头是无与伦比的。但是现在俄罗斯的军队数量,从四年前巅峰时期的七十五万,已经下降到了如今的五十万还不到。而这当中十几万规模的骑兵部队可是一丁点也没减少。也就是说,俄罗斯的传统步兵部队,那些灰色牲口们的数量已经少了一半了。
圣彼得堡的脑子再不好使,也清楚他们那些除了勇敢其他的全都不合格的士兵,在握着劣质的燧发枪与装备着现今的米尼步枪的军队作战时,是多么的无力。
再是牲口,这些人留在俄罗斯也能创造价值。而要是无谓的死在战场上,对整个俄罗斯都是一次巨大的伤害。
虽然新式武器的难产让欧洲各国都停止了自己的扩军模式,但他们也全都意识到了预备役的重要性。
就比如法国人。当革命爆发,当第一次反法同盟军汹涌扑到的时候,在战前只有20万军队的法国人,爆种一样搞出了两倍、三倍于此规模的军队。
那些革命意志高涨的自卫军们,就是用自己源源不断地数量和高昂的革命斗志,抵挡住了外国在革命初期的干涉,保护了幼苗中的革命成果,让革命后的巴黎政府渡过了最危险的阶段。
而法国人在1795年,兵力达到顶峰之时,据说当时全法国的革命自卫军多达百万人之众。
奥地利巅峰士气的兵力数量也超过了40万,而他们的常备军之前则与法国人相差仿佛。
还有普鲁士。腓特烈二世病逝后,军事实力就开始不住下滑的普鲁士王国,人口只有少少的仅850万【还包括瓜分波兰的人口】的普鲁士王国,都随时随地能动员30万以上规模的军队。
欧洲人在这十年的战争中充分认识到了预备役的重要性,三十万消减的俄军就是从现役士兵转为了预备役。
没有办法。欧洲的强国实在太多了。那里不像中国,环顾四周无敌手。要是单纯的就从军事力的角度出发,中国根本就不应该公布米尼步枪。
因为中国军事上的压力小太了,它四周的国家太小了,中国的敌人也太差劲了,滑膛枪加横队战术,排枪击毙么,即使师从西方,可加上中国积淀的很深的火炮力量,也足以形成全面优势。不管是对亚洲,还是对欧洲。
步兵火力的射程问题和精准度问题,并不是陈汉军队迫切关心的需求。
要清楚一杆线膛枪比一杆滑膛枪贵太多了,且限制于冶金技术的瓶颈,它们自身还不顶用。即使如今的制造工艺,不管是锻造枪管工艺,还是拉膛线工艺,全都是花了陈汉兵工系统无数的心血和海量的银子,才一步步攀升到眼下这种水准的。
可就算如此,线膛枪的寿命也远不如滑膛枪。
这不是使用寿命仅有二百发、三百发的铸铁枪管时代的差异了,而是质的差距。就算线膛枪有一千发寿命,那还是比滑膛枪差。
在中国庞大的人口优势下,在中国强大的物质保障下,军队真正希望提升的是射速。陈鸣要不是搞出了火箭弹这种大杀器,只靠着排枪击毙,陈汉的大军等个十年二十年都行,靠着滑膛枪中国依旧可以制霸四方。
一切说到底还是因为欧洲。为了让欧洲如原时空历史上一样乱,为了给拿破仑寻找到一种可以良好制衡火箭弹的武器,之前也有很多军官用散兵+前装线膛枪来对付火箭弹,但后者的射速实在太差劲,而且前装枪时代的隐蔽效果始终是个悲剧。
所以陈鸣也是‘被迫’透漏了米尼步枪。
欧洲的环境跟亚洲完全不同。陈鸣必须承认这个时代的欧洲国家的工业水准要远远胜过亚洲。这里的每个国家,哪怕小如荷兰,都有着成系统的近代工业体系,前装线膛枪加米尼弹技术一旦传播出去,必然就会成为各方努力的目标,这就让各国都有了全面改换步兵火力的需求,而这种压力在东方的中国身上是不存在的。
只不过线膛枪和米尼弹只是硬件变革,作战武器的革新具体的也要应验在作战方式上。但是陈鸣本人并不是什么有着远见卓识的军事家,上辈子的他就是一个小白,在作战方式这个软件上,中国已经走了好几年,却还依旧处在变革阶段。
凭借陈鸣前世身为小白的那一点皮毛认识,再对应眼下一国军队的革新,那显然是不称职的。
万幸陈鸣搞出的有个参谋部,在欧洲人还在横队战术上大踏步前进的时候,中国的陆军就悄悄的进入了散兵+纵队战术时代。参谋部无数精英的系统总结给陈汉国防军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只不过之前的一切‘经验’都是在秘密的演习中获得的,真正的实战如何,还有待商量。
还好,陈鸣早早的搞出了火箭弹,以至于国防军从弱变强,再到国家鼎立时期,很少有大批的军队摆出棋盘一样大横列方阵,堂堂正正,又呆呆愣愣的作战。排枪击毙的烙印在中国军队的身上只是黑了一层表皮,中国士兵的转变是很轻松的,他们在‘理论’引导下的有意识的转变。而不像欧洲此时最能打的法国人,他们的转变也完全是被动的,无意识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散兵+纵队战术的战斗力就多么牛逼,军官指挥的不好,一定会玩成sb。
只是在如今武器的威力之下,纵队+散兵战术更灵活。也更适合将那些训练度不足,偏偏人数规模又很庞大的部队组织起来,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同时也更适应复杂多变的战场。
原时空历史上的拿破仑时代,法国步兵之所以能将纵队战术发扬光大,未尝不是因为他们跟周边国家的职业军队相比,兵员素质有很大欠缺。
在滑膛枪时代,在没有火箭弹的时代,理想的假设战地环境中对比,横队虽然僵硬,却能最有效地组织火力,最大程度发挥出火力。同时职业士兵优越的训练素质也代表着一种‘精英文化’。这种作战模式能迅速的分别出哪支部队是那可笑的乌合之众。
而现在,散兵——加强版来复枪射手,与纵队士兵的配合战术,已经不是历史上的‘战争事实’强压给欧洲各国的了。
——为什么说军队是绝对保守的团体?
那是因为军队坚守的‘传统’是他们用无数鲜血和胜利、失败总结来的经验。不是被打的屁滚尿流,不是被打的一次次失败,他们是不会改变的。而是更加直接的武器革新却逼着西方各国的军界将领们不得不抛弃过往的一切。
克劳塞维茨就生活在拿破仑战争时期,他的《战争论》被后世称为西方近代军事学的奠基之作。可是如今这个时代,克劳塞维茨还能写出一样代表着西方近代军事学奠基之作的《战争论》吗?老天保佑他不要在战争中被法国人射出的米尼弹给打穿了脑袋。
而就在陈鸣乘坐着御船,沿长江返回到南京的时候,一封被北美紧急传递到的奏表也送到了他手上。
《中西条约》,后世也被称为《哈瓦那条约》,在农历承天二十五年的正月签署。从条约本身来看,这是一个堪称典范的两国友好条约,也是中国和西班牙就这次战争结束的标志。
除开两国友善的诸多官面词汇,条约核心只有三点,一是中西停战,和平相处。二是双方指定贸易通商地,保持有政府监管的商贸往来。三是确认西班牙后裔管理的原则,中国要在停战后的一年中,允许西班牙后裔撤出墨西哥、中美地峡等地。
西班牙不做赔款,甚至没有割让哥伦比亚的土地,但是他们割让了整个智利,包括整个阿塔卡马沙漠和智利的中南部地区。还有就是马岛,位于南美大陆东南角巴塔哥尼亚大陆架上的马尔维纳斯群岛。
这是中国踏进南美东海岸的第一步。
西班牙人一开始是百般不愿意的。但形势比人强,中国放弃了哥伦比亚的土地,就马岛提出领土要求也显得顺理成章啊。至于智利,大板鸭本身就没守住,他们怪不了别人。
马尔维纳斯群岛又称福克兰群岛,位于南大西洋巴塔哥尼亚大陆架上。主整个群岛包括索莱达岛、大马尔维纳岛和776个小岛,总面积上万平方公里。
法国航海家布干维尔于1764年首先在东福克兰岛建立居民点。英国人随后在西福克兰岛定居,但1770年被西班牙人逐出,西班牙人并于1767年左右买下法国居民点的全部产权。英国在以战争为威胁之后,于1771年恢复其西福克兰岛的前哨基地,1774年时又以经济原因撤出该岛,但并未放弃对其主权的要求。西班牙在东福克兰岛(索莱达岛)的居民点保持到现在,如今这些就全归中国了。除了西福克兰岛!
陈鸣看着眼前的奏表嘴角挂起了满意的笑容。谈的很不错么。美中不足的就是西福克兰岛,陈鸣几乎能够料定,英国人在知道了中西停战协约之后,他们一定会重返西福克兰岛。如一颗钉子一样定在马岛,定在中国的眼皮底下。
但不管怎么说,这一次中国是能大规模的进入美洲的东海岸了——涉足大西洋。
把视线再转到已经在返回南京路上的陈鸣身上。
情报机构——不仅仅是军情局,发来了欧洲各国现如今的‘新式武器’装备进度。
就如陈鸣之前所想的那样,欧洲各国为了军事能力的保障,全都投入到了大换装中。有因为新式步枪和武器成本的直线提升,各国的军队数量在法国大革命初期的迅速膨胀之后,现在又陷入了回缩状态。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俄罗斯。
俄罗斯陆军的数量在欧洲绝对是无可比拟的巨大,因为他们人多。第六次俄土战争结束后,据军情局回报,俄国人准备了一个百万规模的扩军计划,那疯狂劲头是无与伦比的。但是现在俄罗斯的军队数量,从四年前巅峰时期的七十五万,已经下降到了如今的五十万还不到。而这当中十几万规模的骑兵部队可是一丁点也没减少。也就是说,俄罗斯的传统步兵部队,那些灰色牲口们的数量已经少了一半了。
圣彼得堡的脑子再不好使,也清楚他们那些除了勇敢其他的全都不合格的士兵,在握着劣质的燧发枪与装备着现今的米尼步枪的军队作战时,是多么的无力。
再是牲口,这些人留在俄罗斯也能创造价值。而要是无谓的死在战场上,对整个俄罗斯都是一次巨大的伤害。
虽然新式武器的难产让欧洲各国都停止了自己的扩军模式,但他们也全都意识到了预备役的重要性。
就比如法国人。当革命爆发,当第一次反法同盟军汹涌扑到的时候,在战前只有20万军队的法国人,爆种一样搞出了两倍、三倍于此规模的军队。
那些革命意志高涨的自卫军们,就是用自己源源不断地数量和高昂的革命斗志,抵挡住了外国在革命初期的干涉,保护了幼苗中的革命成果,让革命后的巴黎政府渡过了最危险的阶段。
而法国人在1795年,兵力达到顶峰之时,据说当时全法国的革命自卫军多达百万人之众。
奥地利巅峰士气的兵力数量也超过了40万,而他们的常备军之前则与法国人相差仿佛。
还有普鲁士。腓特烈二世病逝后,军事实力就开始不住下滑的普鲁士王国,人口只有少少的仅850万【还包括瓜分波兰的人口】的普鲁士王国,都随时随地能动员30万以上规模的军队。
欧洲人在这十年的战争中充分认识到了预备役的重要性,三十万消减的俄军就是从现役士兵转为了预备役。
没有办法。欧洲的强国实在太多了。那里不像中国,环顾四周无敌手。要是单纯的就从军事力的角度出发,中国根本就不应该公布米尼步枪。
因为中国军事上的压力小太了,它四周的国家太小了,中国的敌人也太差劲了,滑膛枪加横队战术,排枪击毙么,即使师从西方,可加上中国积淀的很深的火炮力量,也足以形成全面优势。不管是对亚洲,还是对欧洲。
步兵火力的射程问题和精准度问题,并不是陈汉军队迫切关心的需求。
要清楚一杆线膛枪比一杆滑膛枪贵太多了,且限制于冶金技术的瓶颈,它们自身还不顶用。即使如今的制造工艺,不管是锻造枪管工艺,还是拉膛线工艺,全都是花了陈汉兵工系统无数的心血和海量的银子,才一步步攀升到眼下这种水准的。
可就算如此,线膛枪的寿命也远不如滑膛枪。
这不是使用寿命仅有二百发、三百发的铸铁枪管时代的差异了,而是质的差距。就算线膛枪有一千发寿命,那还是比滑膛枪差。
在中国庞大的人口优势下,在中国强大的物质保障下,军队真正希望提升的是射速。陈鸣要不是搞出了火箭弹这种大杀器,只靠着排枪击毙,陈汉的大军等个十年二十年都行,靠着滑膛枪中国依旧可以制霸四方。
一切说到底还是因为欧洲。为了让欧洲如原时空历史上一样乱,为了给拿破仑寻找到一种可以良好制衡火箭弹的武器,之前也有很多军官用散兵+前装线膛枪来对付火箭弹,但后者的射速实在太差劲,而且前装枪时代的隐蔽效果始终是个悲剧。
所以陈鸣也是‘被迫’透漏了米尼步枪。
欧洲的环境跟亚洲完全不同。陈鸣必须承认这个时代的欧洲国家的工业水准要远远胜过亚洲。这里的每个国家,哪怕小如荷兰,都有着成系统的近代工业体系,前装线膛枪加米尼弹技术一旦传播出去,必然就会成为各方努力的目标,这就让各国都有了全面改换步兵火力的需求,而这种压力在东方的中国身上是不存在的。
只不过线膛枪和米尼弹只是硬件变革,作战武器的革新具体的也要应验在作战方式上。但是陈鸣本人并不是什么有着远见卓识的军事家,上辈子的他就是一个小白,在作战方式这个软件上,中国已经走了好几年,却还依旧处在变革阶段。
凭借陈鸣前世身为小白的那一点皮毛认识,再对应眼下一国军队的革新,那显然是不称职的。
万幸陈鸣搞出的有个参谋部,在欧洲人还在横队战术上大踏步前进的时候,中国的陆军就悄悄的进入了散兵+纵队战术时代。参谋部无数精英的系统总结给陈汉国防军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只不过之前的一切‘经验’都是在秘密的演习中获得的,真正的实战如何,还有待商量。
还好,陈鸣早早的搞出了火箭弹,以至于国防军从弱变强,再到国家鼎立时期,很少有大批的军队摆出棋盘一样大横列方阵,堂堂正正,又呆呆愣愣的作战。排枪击毙的烙印在中国军队的身上只是黑了一层表皮,中国士兵的转变是很轻松的,他们在‘理论’引导下的有意识的转变。而不像欧洲此时最能打的法国人,他们的转变也完全是被动的,无意识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散兵+纵队战术的战斗力就多么牛逼,军官指挥的不好,一定会玩成sb。
只是在如今武器的威力之下,纵队+散兵战术更灵活。也更适合将那些训练度不足,偏偏人数规模又很庞大的部队组织起来,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同时也更适应复杂多变的战场。
原时空历史上的拿破仑时代,法国步兵之所以能将纵队战术发扬光大,未尝不是因为他们跟周边国家的职业军队相比,兵员素质有很大欠缺。
在滑膛枪时代,在没有火箭弹的时代,理想的假设战地环境中对比,横队虽然僵硬,却能最有效地组织火力,最大程度发挥出火力。同时职业士兵优越的训练素质也代表着一种‘精英文化’。这种作战模式能迅速的分别出哪支部队是那可笑的乌合之众。
而现在,散兵——加强版来复枪射手,与纵队士兵的配合战术,已经不是历史上的‘战争事实’强压给欧洲各国的了。
——为什么说军队是绝对保守的团体?
那是因为军队坚守的‘传统’是他们用无数鲜血和胜利、失败总结来的经验。不是被打的屁滚尿流,不是被打的一次次失败,他们是不会改变的。而是更加直接的武器革新却逼着西方各国的军界将领们不得不抛弃过往的一切。
克劳塞维茨就生活在拿破仑战争时期,他的《战争论》被后世称为西方近代军事学的奠基之作。可是如今这个时代,克劳塞维茨还能写出一样代表着西方近代军事学奠基之作的《战争论》吗?老天保佑他不要在战争中被法国人射出的米尼弹给打穿了脑袋。
而就在陈鸣乘坐着御船,沿长江返回到南京的时候,一封被北美紧急传递到的奏表也送到了他手上。
《中西条约》,后世也被称为《哈瓦那条约》,在农历承天二十五年的正月签署。从条约本身来看,这是一个堪称典范的两国友好条约,也是中国和西班牙就这次战争结束的标志。
除开两国友善的诸多官面词汇,条约核心只有三点,一是中西停战,和平相处。二是双方指定贸易通商地,保持有政府监管的商贸往来。三是确认西班牙后裔管理的原则,中国要在停战后的一年中,允许西班牙后裔撤出墨西哥、中美地峡等地。
西班牙不做赔款,甚至没有割让哥伦比亚的土地,但是他们割让了整个智利,包括整个阿塔卡马沙漠和智利的中南部地区。还有就是马岛,位于南美大陆东南角巴塔哥尼亚大陆架上的马尔维纳斯群岛。
这是中国踏进南美东海岸的第一步。
西班牙人一开始是百般不愿意的。但形势比人强,中国放弃了哥伦比亚的土地,就马岛提出领土要求也显得顺理成章啊。至于智利,大板鸭本身就没守住,他们怪不了别人。
马尔维纳斯群岛又称福克兰群岛,位于南大西洋巴塔哥尼亚大陆架上。主整个群岛包括索莱达岛、大马尔维纳岛和776个小岛,总面积上万平方公里。
法国航海家布干维尔于1764年首先在东福克兰岛建立居民点。英国人随后在西福克兰岛定居,但1770年被西班牙人逐出,西班牙人并于1767年左右买下法国居民点的全部产权。英国在以战争为威胁之后,于1771年恢复其西福克兰岛的前哨基地,1774年时又以经济原因撤出该岛,但并未放弃对其主权的要求。西班牙在东福克兰岛(索莱达岛)的居民点保持到现在,如今这些就全归中国了。除了西福克兰岛!
陈鸣看着眼前的奏表嘴角挂起了满意的笑容。谈的很不错么。美中不足的就是西福克兰岛,陈鸣几乎能够料定,英国人在知道了中西停战协约之后,他们一定会重返西福克兰岛。如一颗钉子一样定在马岛,定在中国的眼皮底下。
但不管怎么说,这一次中国是能大规模的进入美洲的东海岸了——涉足大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