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海运商行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混在明朝当海商最新章节!
“先生,我们问过了,广州一地共有大小船厂八十六家,其中大船厂十八家,由广州府城向顺德沿岸都有,分别由沈家,秦家,梁家,萧家和王家五家控制,不过这之中除去沈家和秦家最大外,另外三家虽然一共掌握了四十二家船厂,但根本无力与两家竞争,因为这三家拥有的大部分都是小船厂,大船厂只有王家和萧家有五家,而且这两座船厂被另外十六家大船厂打压严重,基本是难以为继”
王植向刘延拓拜道。
“这些船厂船工和学徒工都有多少”
刘延拓点了点头,问道。
“我问过了,大船厂一般有船工五十到一百五十人,学徒工三百到五百人,小船厂最多有船工二十人,学徒三百人”
戴斌杰也拜道。
刘延拓听后,点了点头。
如此看来整个广州府就有船工差不多七千多人,学徒工近四万人。
难怪广船能如此出名。
就这从业人员数量都足够惊人了。
不过这之中还是有让刘延拓感到疑惑的。
那就是八十多家船厂,居然都是私人的。
没有一家是属于大明的。
难道大明除去位于金陵外的龙江船厂是国营的。
其他都是私营的吗。
刘延拓心中想了想。
“那你们问过没有,这五家有谁愿意转让船厂的,还有哪家技术更好,了解清楚了吗”
刘延拓听后,问道。
“禀先生,此事自我来到广州后,就四下打听清楚了,所有船厂属于沈家最好,反而是秦家的最差,不过秦家后台硬,靠着这层关系,才让秦家能够成为如今和沈家平起平坐的规模,其他三家技术差不多,不如沈家,但比秦家更好,但是因为秦家后台硬,所以秦家可以拿到很多广船订单”
一边的杨元庆向刘延拓拜道。
“既如此,那王家,萧家和梁家愿意转让船厂吗”
刘延拓又问了问众人。
“这一点我也问过这些那些船厂的厂正和三家负责船厂的管事,合作可以,转让有些困难,而且这些船厂的船工都是世代跟着这几家的,这几家也是长久以来从千百家里脱颖而出的五家,所以想挖船工几乎不可能,如果我们强挖,势必得罪这几家,当然学徒工就容易许多了”
杨元庆向刘延拓拜道。
刘延拓听后,点了点头。
这一点刘延拓也想到了。
这几家虽然规模不一,技术不同。
但是能够在广州这里存活下来。
这几家绝对有过人之处。
更别说如今这个时代,可不是后世有钱就可以强挖的。
这些船工和各家基本都是世代相传的那种关系。
就算有增加,也是从学徒工中提拔的。
也就是说,船工和各家的关系。
不仅仅是隶属关系。
更像是主人和奴仆的关系。
除非这几家决定转让船厂。
这种关系才会打破。
否则刘延拓要想强挖船工。
特别是技术精湛的船工。
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别说最大的沈家和秦家。
就算是一般的王家,萧家和梁家。
都不愿意转让船厂。
不过想想也是。
如今随着郑和下西洋。
一批一批的西洋,南洋商人前来广州贸易,通商。
而那些有意海外市场的豪商,也要南下南洋,西洋。
如此对船只的要求都是巨大的。
而虽然船厂是五家,规模大小不一。
但是这完全就是垄断行业。
利润之巨,谁不眼红啊。
所以哪怕规模小,技术差。
那也是相对而言啊。
这样的大蛋糕,若非万不得已,谁愿意放弃呢。
难道自己招募船工,建立船厂的事情就得就此作罢吗。
刘延拓想了想,暗暗打定主意。
“如果我要买船,哪家最好”
刘延拓问道。
“那肯定是沈家啊,沈家技术最好,规模最大,不过就是价格贵了些,秦家主要是后台硬,技术确最差,其他三家都差不多,技术比不了沈家,但是造价便宜”
杨元庆再拜道。
“好,你去告诉沈家的船厂管事,又问问另外三家的船厂管事,我要成立一家兴安船运商行,专门跑海运下南洋和西洋,另外我个人也要成立一支海商队,需要大量购买船只,你问问他们,谁家的性价比最好,我就在谁家下订单”
刘延拓说完,杨元庆领命。
如今既然不能购买船厂。
那就下订单购买船只。
先把海运发展起来。
船工的事情以后再说。
当然这也仅仅是目前权宜之计。
以后刘延拓肯定要自行造船。
只是如今一切都还刚起步。
先把摊子立起来。
以后慢慢发展就行。
“对了除去船以外,水手的情况如何了”
刘延拓回头看了看王植。
“禀先生,水手好说,自从我们要招募水手的消息传出,便引来了很多水手的响应,我们在南门外搭了一个棚子,远近很多水手都来应募,还有一些渔民也来应募,只是在下还是觉得一月五百钱的月钱太多了点,一人一月五百钱,一年就是六千钱,如此差不多六两白银一年了啊,而按照先生的要求,我们最少也得要万名水手,以后甚至更多,这一年就是六万两白银,如此似乎太多了啊”
王植向刘延拓拜道。
而刘延拓听后,摇了摇头。
“王老伯,我们护卫队普通队员一月月钱是一两白银,班长是一两半,队长是二两,黄醛这个领队是三两,你们在兴安商行拿的月钱是三两白银,我这个老板拿的是五两,那些工匠,匠人最少是一两,最高是五两,这么一对比,六万两还多吗,未来我们肯定是要向远海发展,而在海洋上各种风暴,暗礁,漩涡以及各种未知因素太多了,可以说每次出海都是一场极大的冒险,更别说以后我可不会局限在南洋和西洋,整个世界都是我的,我要拥有整个世界,如此就必须要这些水手去勇敢探索,勇敢去发展,探索未知,发展新大陆,新世界,那可都是用命去搏啊,这点钱我还觉得少了呢”
刘延拓说完,王植呆呆的看着刘延拓。
我家先生的志向究竟有多大啊。
如今广州一地一个熟练的水手最多也就十钱的月钱。
很多水手甚至没有月钱。
完全是一种依附于东家,靠东家养活。
如今刘延拓开出一月五百钱。
那这些水手岂不心动。
这也是如今水手招募火爆的原因。
虽然王植不理解,但是刘延拓既然这么决定了。
王植也不好多说。
不久后,刘延拓返回了广州。
而杨元庆也返回,向刘延拓拜道。
“禀先生,我去问过了,沈家五十料船最便宜,要六两白银一艏,最大的是两千料差不多要八百两白银一艏,另外还有百料,三百料,五百料,千料和千五百料五种船型,其中百料要五十两,三百料要百两,五百料要二百两,千料要三百两,千五百料要五百两,其他三家价格略少,但最多的也就大船是少个五六十两而已,小船价格是一样的,不过沈家一般不会打造小船,都是五百料起步的大船,另外三家是以小船为主,不过沈家的管事到是想见一见先生,他说要是先生愿意长期合作,要的船多的话,他们沈家到是愿意适当少一些”
杨元庆向刘延拓拜道。
刘延拓听后皱了皱眉头。
难怪这五家虽然规模各不相同。
但是确能共存啊。
秦家后台硬,那从大明那里拿的订单就多。
特别是水师以及漕运需要的船那简直就是海量。
虽然明朝漕运主要是大运河。
但是通过珠江水系北上通过灵渠进入长江也是一条捷径。
自然就需要大量的广船了。
而沈家和其他三家则主要是私人订单了。
沈家是以大船为主,其他三家则以小船为主。
如此共存就不是问题了。
刘延拓想通后,点了点头。
“那好吧,明日你将沈家管事带过来,我亲自与其谈谈”
“先生,我们问过了,广州一地共有大小船厂八十六家,其中大船厂十八家,由广州府城向顺德沿岸都有,分别由沈家,秦家,梁家,萧家和王家五家控制,不过这之中除去沈家和秦家最大外,另外三家虽然一共掌握了四十二家船厂,但根本无力与两家竞争,因为这三家拥有的大部分都是小船厂,大船厂只有王家和萧家有五家,而且这两座船厂被另外十六家大船厂打压严重,基本是难以为继”
王植向刘延拓拜道。
“这些船厂船工和学徒工都有多少”
刘延拓点了点头,问道。
“我问过了,大船厂一般有船工五十到一百五十人,学徒工三百到五百人,小船厂最多有船工二十人,学徒三百人”
戴斌杰也拜道。
刘延拓听后,点了点头。
如此看来整个广州府就有船工差不多七千多人,学徒工近四万人。
难怪广船能如此出名。
就这从业人员数量都足够惊人了。
不过这之中还是有让刘延拓感到疑惑的。
那就是八十多家船厂,居然都是私人的。
没有一家是属于大明的。
难道大明除去位于金陵外的龙江船厂是国营的。
其他都是私营的吗。
刘延拓心中想了想。
“那你们问过没有,这五家有谁愿意转让船厂的,还有哪家技术更好,了解清楚了吗”
刘延拓听后,问道。
“禀先生,此事自我来到广州后,就四下打听清楚了,所有船厂属于沈家最好,反而是秦家的最差,不过秦家后台硬,靠着这层关系,才让秦家能够成为如今和沈家平起平坐的规模,其他三家技术差不多,不如沈家,但比秦家更好,但是因为秦家后台硬,所以秦家可以拿到很多广船订单”
一边的杨元庆向刘延拓拜道。
“既如此,那王家,萧家和梁家愿意转让船厂吗”
刘延拓又问了问众人。
“这一点我也问过这些那些船厂的厂正和三家负责船厂的管事,合作可以,转让有些困难,而且这些船厂的船工都是世代跟着这几家的,这几家也是长久以来从千百家里脱颖而出的五家,所以想挖船工几乎不可能,如果我们强挖,势必得罪这几家,当然学徒工就容易许多了”
杨元庆向刘延拓拜道。
刘延拓听后,点了点头。
这一点刘延拓也想到了。
这几家虽然规模不一,技术不同。
但是能够在广州这里存活下来。
这几家绝对有过人之处。
更别说如今这个时代,可不是后世有钱就可以强挖的。
这些船工和各家基本都是世代相传的那种关系。
就算有增加,也是从学徒工中提拔的。
也就是说,船工和各家的关系。
不仅仅是隶属关系。
更像是主人和奴仆的关系。
除非这几家决定转让船厂。
这种关系才会打破。
否则刘延拓要想强挖船工。
特别是技术精湛的船工。
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别说最大的沈家和秦家。
就算是一般的王家,萧家和梁家。
都不愿意转让船厂。
不过想想也是。
如今随着郑和下西洋。
一批一批的西洋,南洋商人前来广州贸易,通商。
而那些有意海外市场的豪商,也要南下南洋,西洋。
如此对船只的要求都是巨大的。
而虽然船厂是五家,规模大小不一。
但是这完全就是垄断行业。
利润之巨,谁不眼红啊。
所以哪怕规模小,技术差。
那也是相对而言啊。
这样的大蛋糕,若非万不得已,谁愿意放弃呢。
难道自己招募船工,建立船厂的事情就得就此作罢吗。
刘延拓想了想,暗暗打定主意。
“如果我要买船,哪家最好”
刘延拓问道。
“那肯定是沈家啊,沈家技术最好,规模最大,不过就是价格贵了些,秦家主要是后台硬,技术确最差,其他三家都差不多,技术比不了沈家,但是造价便宜”
杨元庆再拜道。
“好,你去告诉沈家的船厂管事,又问问另外三家的船厂管事,我要成立一家兴安船运商行,专门跑海运下南洋和西洋,另外我个人也要成立一支海商队,需要大量购买船只,你问问他们,谁家的性价比最好,我就在谁家下订单”
刘延拓说完,杨元庆领命。
如今既然不能购买船厂。
那就下订单购买船只。
先把海运发展起来。
船工的事情以后再说。
当然这也仅仅是目前权宜之计。
以后刘延拓肯定要自行造船。
只是如今一切都还刚起步。
先把摊子立起来。
以后慢慢发展就行。
“对了除去船以外,水手的情况如何了”
刘延拓回头看了看王植。
“禀先生,水手好说,自从我们要招募水手的消息传出,便引来了很多水手的响应,我们在南门外搭了一个棚子,远近很多水手都来应募,还有一些渔民也来应募,只是在下还是觉得一月五百钱的月钱太多了点,一人一月五百钱,一年就是六千钱,如此差不多六两白银一年了啊,而按照先生的要求,我们最少也得要万名水手,以后甚至更多,这一年就是六万两白银,如此似乎太多了啊”
王植向刘延拓拜道。
而刘延拓听后,摇了摇头。
“王老伯,我们护卫队普通队员一月月钱是一两白银,班长是一两半,队长是二两,黄醛这个领队是三两,你们在兴安商行拿的月钱是三两白银,我这个老板拿的是五两,那些工匠,匠人最少是一两,最高是五两,这么一对比,六万两还多吗,未来我们肯定是要向远海发展,而在海洋上各种风暴,暗礁,漩涡以及各种未知因素太多了,可以说每次出海都是一场极大的冒险,更别说以后我可不会局限在南洋和西洋,整个世界都是我的,我要拥有整个世界,如此就必须要这些水手去勇敢探索,勇敢去发展,探索未知,发展新大陆,新世界,那可都是用命去搏啊,这点钱我还觉得少了呢”
刘延拓说完,王植呆呆的看着刘延拓。
我家先生的志向究竟有多大啊。
如今广州一地一个熟练的水手最多也就十钱的月钱。
很多水手甚至没有月钱。
完全是一种依附于东家,靠东家养活。
如今刘延拓开出一月五百钱。
那这些水手岂不心动。
这也是如今水手招募火爆的原因。
虽然王植不理解,但是刘延拓既然这么决定了。
王植也不好多说。
不久后,刘延拓返回了广州。
而杨元庆也返回,向刘延拓拜道。
“禀先生,我去问过了,沈家五十料船最便宜,要六两白银一艏,最大的是两千料差不多要八百两白银一艏,另外还有百料,三百料,五百料,千料和千五百料五种船型,其中百料要五十两,三百料要百两,五百料要二百两,千料要三百两,千五百料要五百两,其他三家价格略少,但最多的也就大船是少个五六十两而已,小船价格是一样的,不过沈家一般不会打造小船,都是五百料起步的大船,另外三家是以小船为主,不过沈家的管事到是想见一见先生,他说要是先生愿意长期合作,要的船多的话,他们沈家到是愿意适当少一些”
杨元庆向刘延拓拜道。
刘延拓听后皱了皱眉头。
难怪这五家虽然规模各不相同。
但是确能共存啊。
秦家后台硬,那从大明那里拿的订单就多。
特别是水师以及漕运需要的船那简直就是海量。
虽然明朝漕运主要是大运河。
但是通过珠江水系北上通过灵渠进入长江也是一条捷径。
自然就需要大量的广船了。
而沈家和其他三家则主要是私人订单了。
沈家是以大船为主,其他三家则以小船为主。
如此共存就不是问题了。
刘延拓想通后,点了点头。
“那好吧,明日你将沈家管事带过来,我亲自与其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