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预测的非理性”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静静等天明最新章节!
丹·艾瑞里的《怪诞行为学1:可预测的非理性》这本书是带我的哥哥从年会那时就极力推荐我去看的,而看完之后,我就觉得我哥他对心理学和哲学的兴趣好像映射出了一个社会人混了两三年之后会有的一种倾向:想要认识人类行为的规律,想了解人性的弱点或者特点,想要了解自己,并且根据自己和自己过往对不同人的接触,试图整理出一套所谓的待人规律的东西。——当然,不是说这样就是一心想利用人了,有可能只是为了保护自己,或者只是为了让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变得不像以前那样被动,从而去成为一场社交关系主导、至少不是被蒙在鼓里被支配的那个人。
其实我也曾经这么想过,因为我好像有点讨好型人格,就是我会对别人对我的好战战兢兢,我会在我很难过时依旧对跟我打招呼的人瞬间露出笑颜,我会害怕别人不跟我玩了,曾经做活动的时候也因为这样,成为一个超级热情但是总是忙到深夜耐心跟每个选手或嘉宾聊天的主办方,呃,或许叫客服更合适——那段时间让我有着看起来非常棒的人缘,线上线下都是,朋友数不尽,但是这样的时间不到大半年,前前boss也为我专门组建一个部门了,我就选择退出了,当然我退出前还是带了一批能接任我的小朋友——而这些小朋友的人选,大多来自我曾耐心善意对待过的人群。
但后来我就从有些活泼变成彻底的表面活泼,我厌恶网聊,我厌恶社交,我甚至厌恶社交软件和手机,一看到都会想吐。当然一些朋友主动的求助我还是没有拒绝过,但是聊天也渐渐不理,然后也以考研为借口退出所在的圈子,封闭社交软件,不再理任何除了特别刚需联系的人。
但是即使这样,现在的我其实对与人相处这件事非常地恐惧,我不知道要怎么对待,在他们眼中热情的我不知道如何在各种事情中自处。一直以来,我也想有这么一套让我信任、不用思考就能直接执行的、面对不同人不同事各种状况的处理方式。我一直想形成这么一个模型,好像只要找到了这个模型,我就再也不会害怕跟人相处了,不会在一些人示好或是靠近的时候做表面热情,内心拒人家千里的人。因为人家一靠近我,就能发现我热情阳光表皮下的冷漠与傻缺。
但有时我又享受这样,因为朋友不多的我真的很自由。多几个好友,我是没办法分配我的时间的。“寂寞是一个人的清福”,我想有梁实秋先生说的这种清福。
好的,扯远啦,接下来就是一些我从《怪诞行为学1》这本书得到的比较重要的几条资讯,其实感觉这本书不如带我的哥哥说的那么牛x啊。我没有感觉到很深的灵魂的震颤或者世界观被冲击什么的。
1、“假如你把很多门都关了,只剩下两扇。你以为,这样你就容易选择了,但事实往往并非如此。事实上,在吸引力大致大致相同的两种选择中做取舍是最难的。在这种情形下,问题不仅在于保留选择时间的长短,还在于到头来我们要为自己的犹豫不决付出代价。”
——其实我对这句话有一点异议,我觉得多的选择不好选,少的也不好选,其中不好说多个和两个哪个选择的难度更大,因为,我觉得作者这么想,有可能是,把多种选项聚焦到两种是第一关,从两种内选最终的一种是第二关,因为走了一关这个通过的惯性被第二关阻拦了,或者第二关离我们选择的结果更近。
而我觉得,全天下所有的取舍这种选择都很难做。
他说他的,我说我的,谁也没有效度和信度足够高的科学数据去证明,所以我们的观点都成立,诸君选择自己相信的即可,嘻嘻。
2、“我们为了一些不一定重要的事情疲于奔命,却忘记了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下功夫。这种傻瓜游戏得不偿失,但是我们偏偏喜欢玩。”
——尽早确立自己的目标,如果没有目标,在不同事情上疲于奔命其实也还行,我觉得没有等自己真的看到了许多,尝过了许多,对有些人来说有些靠谱一些的目标是不会出现的,比如我。别问为什么,问就是被生活锤得不想说话了。
3、“在这种情况下,坚守一条简单的价值原则:明确能提供什么,期望什么回报。既然你们没有建立社会规范,甚至对它不抱期望,那也就不可能对它有所触犯——说到底,这只是在商言商。”
——有时候我也会觉得人际关系的实质就是一场交易,双方的态度会决定这场交易是否会继续进行,而当这场交易进行了很久,在很多风浪中屹立不倒、我们也从此对对方的人品有了把握,才会有后来的、基于信任的允许非等价交易的交易关系。
也许所谓的信任,是一个人在跟另一个人一定数量的共同经历里,因为一方一直保持一些美好品质,所以让另一方对其人品有了足够厚实的数据去预测他有把握的未来的走向,所以给的“风险投资”吧。
这本书的作者一开始是全身烧伤,每一次撕下保护新皮肤生长的医用胶衣还是啥,都是一次痛不欲生的经历,他也是就此开始他的观察的。
这让我敬佩,也让我想了很多,也许有一天,我有了什么情况,那一定不要放弃,只要用心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只要能感受、能动,到最后终将在自己热情的事业上得到发展。一般情况下,不管发生什么事,也许我们都可以成为很有用的人,我这么想。
丹·艾瑞里的《怪诞行为学1:可预测的非理性》这本书是带我的哥哥从年会那时就极力推荐我去看的,而看完之后,我就觉得我哥他对心理学和哲学的兴趣好像映射出了一个社会人混了两三年之后会有的一种倾向:想要认识人类行为的规律,想了解人性的弱点或者特点,想要了解自己,并且根据自己和自己过往对不同人的接触,试图整理出一套所谓的待人规律的东西。——当然,不是说这样就是一心想利用人了,有可能只是为了保护自己,或者只是为了让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变得不像以前那样被动,从而去成为一场社交关系主导、至少不是被蒙在鼓里被支配的那个人。
其实我也曾经这么想过,因为我好像有点讨好型人格,就是我会对别人对我的好战战兢兢,我会在我很难过时依旧对跟我打招呼的人瞬间露出笑颜,我会害怕别人不跟我玩了,曾经做活动的时候也因为这样,成为一个超级热情但是总是忙到深夜耐心跟每个选手或嘉宾聊天的主办方,呃,或许叫客服更合适——那段时间让我有着看起来非常棒的人缘,线上线下都是,朋友数不尽,但是这样的时间不到大半年,前前boss也为我专门组建一个部门了,我就选择退出了,当然我退出前还是带了一批能接任我的小朋友——而这些小朋友的人选,大多来自我曾耐心善意对待过的人群。
但后来我就从有些活泼变成彻底的表面活泼,我厌恶网聊,我厌恶社交,我甚至厌恶社交软件和手机,一看到都会想吐。当然一些朋友主动的求助我还是没有拒绝过,但是聊天也渐渐不理,然后也以考研为借口退出所在的圈子,封闭社交软件,不再理任何除了特别刚需联系的人。
但是即使这样,现在的我其实对与人相处这件事非常地恐惧,我不知道要怎么对待,在他们眼中热情的我不知道如何在各种事情中自处。一直以来,我也想有这么一套让我信任、不用思考就能直接执行的、面对不同人不同事各种状况的处理方式。我一直想形成这么一个模型,好像只要找到了这个模型,我就再也不会害怕跟人相处了,不会在一些人示好或是靠近的时候做表面热情,内心拒人家千里的人。因为人家一靠近我,就能发现我热情阳光表皮下的冷漠与傻缺。
但有时我又享受这样,因为朋友不多的我真的很自由。多几个好友,我是没办法分配我的时间的。“寂寞是一个人的清福”,我想有梁实秋先生说的这种清福。
好的,扯远啦,接下来就是一些我从《怪诞行为学1》这本书得到的比较重要的几条资讯,其实感觉这本书不如带我的哥哥说的那么牛x啊。我没有感觉到很深的灵魂的震颤或者世界观被冲击什么的。
1、“假如你把很多门都关了,只剩下两扇。你以为,这样你就容易选择了,但事实往往并非如此。事实上,在吸引力大致大致相同的两种选择中做取舍是最难的。在这种情形下,问题不仅在于保留选择时间的长短,还在于到头来我们要为自己的犹豫不决付出代价。”
——其实我对这句话有一点异议,我觉得多的选择不好选,少的也不好选,其中不好说多个和两个哪个选择的难度更大,因为,我觉得作者这么想,有可能是,把多种选项聚焦到两种是第一关,从两种内选最终的一种是第二关,因为走了一关这个通过的惯性被第二关阻拦了,或者第二关离我们选择的结果更近。
而我觉得,全天下所有的取舍这种选择都很难做。
他说他的,我说我的,谁也没有效度和信度足够高的科学数据去证明,所以我们的观点都成立,诸君选择自己相信的即可,嘻嘻。
2、“我们为了一些不一定重要的事情疲于奔命,却忘记了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下功夫。这种傻瓜游戏得不偿失,但是我们偏偏喜欢玩。”
——尽早确立自己的目标,如果没有目标,在不同事情上疲于奔命其实也还行,我觉得没有等自己真的看到了许多,尝过了许多,对有些人来说有些靠谱一些的目标是不会出现的,比如我。别问为什么,问就是被生活锤得不想说话了。
3、“在这种情况下,坚守一条简单的价值原则:明确能提供什么,期望什么回报。既然你们没有建立社会规范,甚至对它不抱期望,那也就不可能对它有所触犯——说到底,这只是在商言商。”
——有时候我也会觉得人际关系的实质就是一场交易,双方的态度会决定这场交易是否会继续进行,而当这场交易进行了很久,在很多风浪中屹立不倒、我们也从此对对方的人品有了把握,才会有后来的、基于信任的允许非等价交易的交易关系。
也许所谓的信任,是一个人在跟另一个人一定数量的共同经历里,因为一方一直保持一些美好品质,所以让另一方对其人品有了足够厚实的数据去预测他有把握的未来的走向,所以给的“风险投资”吧。
这本书的作者一开始是全身烧伤,每一次撕下保护新皮肤生长的医用胶衣还是啥,都是一次痛不欲生的经历,他也是就此开始他的观察的。
这让我敬佩,也让我想了很多,也许有一天,我有了什么情况,那一定不要放弃,只要用心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只要能感受、能动,到最后终将在自己热情的事业上得到发展。一般情况下,不管发生什么事,也许我们都可以成为很有用的人,我这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