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船厂(二)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大明帝国设计师最新章节!
黄八公在天津卫安定下来之后,渐渐对希望营的事情了解的多了起来。
渐渐地他开始明白,原来现在这片产业的东主是一个被大家尊称为先生的人,这位先生带着一群快饿死的工匠闯出了一个大大的家业,对于张三当朝廷的官员之事,黄八公到是并不在意,他以前效力的船厂,大东家可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大海寇。
活了大半辈子的黄八公,更看重的是个人手里的实力,黄八公最佩服的是张三白手打下的基业。
听到沈英杰提醒他真神来了,黄八公马上就想到东家来了,一直听人们说先生他老人家,黄八公认为张三是个年龄大的人,看到这伙人里就孙传庭年纪大,赶紧冲着孙传庭扑通一声拜倒在地上:“小人叩见大人,大人安好!”
孙传庭吓了一跳,赶紧躲开不受黄八公这一礼,摆手向黄八公示意道:“你拜错了,正主在这呢!”
黄八公一听自己拜错了东家,脑袋嗡的一声,差点没栽倒在地,这大半年在船厂的日子,可以说是他这这辈子过的最舒坦的时候。
这希望营薪水高,待遇也好,关键是重视手艺人,自己的大儿子也学到了自己的手艺,等自己老了完全可以接自己的班继续给东家效力。
没想到东家来了,自己却没认出来,东家一定很生气,黄八公跪在地上连头都不敢抬了。
“黄师傅你起来吧!咱们老祖宗说过一句话,叫做不知者不怪,你又不认识我如何能知道哪个是我,这事是你们长官错了,他不给你介绍,你怎么能知道?”张三的声音适时响起,语气里没有任何不满的意思。
“老黄咱都这么熟了,这都怪我没给你引荐,晚上我给你敬酒赔礼!”
“可不敢让沈将军给老朽赔礼,是老朽眼拙认不出真神!”
“行了!都别客气了,我想问你几个问题!”张三说道。
“请东家问,老朽知无不言!”
“好!见过西洋大船吗?”
“先生是说红毛夷的夹板船吗?”
“具体什么船我不知道,只知道西洋船只兼顾耐用,而且承载火炮能力强大。”
“老朽只见过一次红毛夷的夹板船,不同于我们福船的上阔下窄,红毛夷夹板船是下阔上窄!老朽一直都在琢磨这种船的构造,可惜没有能够亲身体验一回!”
说着黄八公从他条案上拿起他画的图样,递给张三后说道:“先生请看!这是老朽画的红毛夷夹板船图样!”
张三不懂船,两世加起来也没有接触过任何的船只知识。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提要求。
他看了看黄八公画的抽象的帆船图,根本就看不懂任何图形的意义。
张三把图纸还给黄八公说道:“黄师傅!这造船你是师傅,我们都是外行,但是海军根据需求给你提要求,那就是跑的更快,更加的坚固能够装载的火炮更多!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供黄师傅参考,这是我从锥子上得到的启发,那就是尖细的东西容易前进,船在水中航行必然也是越细阻力越小!黄师傅在设计船只的时候是否考虑改变长宽比,以减小水中的阻力,当然你要兼顾平衡性!这一点需要通过科学的计算,西夷方面更专业。等有机会弄几个西夷的造船匠,你们在一起互相交流可能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先生还说自己不懂船,就先生刚才所说就已经切中造船的要害。造船的难点就在于兼顾速度与稳定性,想要稳定性就得把船的宽度增加,可是船太宽就跑不起来,所有造船匠都在找这个最合适的长宽比。”
“这需要数学专业知识计算,所以说造船匠也是需要学识的,未来我会安排读过书的少年来船厂跟着黄师傅当学徒,黄师傅不用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事情,你每成功带出一名合格的徒弟,希望营会给你一笔教授费,这是你的教授手艺应得的报酬!具体多少需要军府讨论决定。”
“是!先生!”黄八公听到张三让他带徒弟,而且还是倾囊相授的教会徒弟,有些不乐意,说话的声音都小了下来。
“是不是觉得自己的手艺教给外人有些亏了?”
黄八公点点头说道:“咱们匠人的手艺都是传男不传女,即使是传授给外人,也要长时间考验这个人的人品,不到最后时刻是不会把压箱底的手艺教授出去的!”
“正因为我华夏的匠人都是抱着这种想法,所以有太多老祖宗留下的宝贵技艺失传了多少,秦汉时代就有的连发强弩技术,现在可还有人会做?敝帚自珍只会让好的技艺失传,当然这跟以前不重视匠人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是现在不同了,我希望营最重视匠人的发展,我自己就是铁匠的儿子,深知工匠的重要性,想一想我们永乐年间就能造出五千料的大船,现在你们可还能造的出来?这是为什么?你们可有思考过?”
技艺失传那是朝廷不重视,朝廷重视什么,什么技术就会发展的快。这些朝廷的弊端黄八公根本不懂,他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些问题。
张三见黄八公无言以对,还有些不服气的样子,便对他说道:“四书五经是春秋时代的着作,为何能够流传的今天没有失传?”
“那是因为朝廷要用经书治国,优待读书人!”
“朝廷重视是很重要的原因,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四书五经有文字传承,每代读书人都在给这些微言大义注释,不然先秦时代的文字我们现代人能够认识吗?可见文字的传承才是经书经久不衰的原因!而匠人的技艺口口相传,历经年代久远之后难免有错误疏漏之处,由于没有文字,要么就是需要高明的匠人琢磨出来,复原老祖宗的技艺,从此成了新的技艺继续口口相传下去,要么是彻底无法做出而失传,成为某一部典籍中的一个记载!”
黄八公在天津卫安定下来之后,渐渐对希望营的事情了解的多了起来。
渐渐地他开始明白,原来现在这片产业的东主是一个被大家尊称为先生的人,这位先生带着一群快饿死的工匠闯出了一个大大的家业,对于张三当朝廷的官员之事,黄八公到是并不在意,他以前效力的船厂,大东家可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大海寇。
活了大半辈子的黄八公,更看重的是个人手里的实力,黄八公最佩服的是张三白手打下的基业。
听到沈英杰提醒他真神来了,黄八公马上就想到东家来了,一直听人们说先生他老人家,黄八公认为张三是个年龄大的人,看到这伙人里就孙传庭年纪大,赶紧冲着孙传庭扑通一声拜倒在地上:“小人叩见大人,大人安好!”
孙传庭吓了一跳,赶紧躲开不受黄八公这一礼,摆手向黄八公示意道:“你拜错了,正主在这呢!”
黄八公一听自己拜错了东家,脑袋嗡的一声,差点没栽倒在地,这大半年在船厂的日子,可以说是他这这辈子过的最舒坦的时候。
这希望营薪水高,待遇也好,关键是重视手艺人,自己的大儿子也学到了自己的手艺,等自己老了完全可以接自己的班继续给东家效力。
没想到东家来了,自己却没认出来,东家一定很生气,黄八公跪在地上连头都不敢抬了。
“黄师傅你起来吧!咱们老祖宗说过一句话,叫做不知者不怪,你又不认识我如何能知道哪个是我,这事是你们长官错了,他不给你介绍,你怎么能知道?”张三的声音适时响起,语气里没有任何不满的意思。
“老黄咱都这么熟了,这都怪我没给你引荐,晚上我给你敬酒赔礼!”
“可不敢让沈将军给老朽赔礼,是老朽眼拙认不出真神!”
“行了!都别客气了,我想问你几个问题!”张三说道。
“请东家问,老朽知无不言!”
“好!见过西洋大船吗?”
“先生是说红毛夷的夹板船吗?”
“具体什么船我不知道,只知道西洋船只兼顾耐用,而且承载火炮能力强大。”
“老朽只见过一次红毛夷的夹板船,不同于我们福船的上阔下窄,红毛夷夹板船是下阔上窄!老朽一直都在琢磨这种船的构造,可惜没有能够亲身体验一回!”
说着黄八公从他条案上拿起他画的图样,递给张三后说道:“先生请看!这是老朽画的红毛夷夹板船图样!”
张三不懂船,两世加起来也没有接触过任何的船只知识。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提要求。
他看了看黄八公画的抽象的帆船图,根本就看不懂任何图形的意义。
张三把图纸还给黄八公说道:“黄师傅!这造船你是师傅,我们都是外行,但是海军根据需求给你提要求,那就是跑的更快,更加的坚固能够装载的火炮更多!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供黄师傅参考,这是我从锥子上得到的启发,那就是尖细的东西容易前进,船在水中航行必然也是越细阻力越小!黄师傅在设计船只的时候是否考虑改变长宽比,以减小水中的阻力,当然你要兼顾平衡性!这一点需要通过科学的计算,西夷方面更专业。等有机会弄几个西夷的造船匠,你们在一起互相交流可能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先生还说自己不懂船,就先生刚才所说就已经切中造船的要害。造船的难点就在于兼顾速度与稳定性,想要稳定性就得把船的宽度增加,可是船太宽就跑不起来,所有造船匠都在找这个最合适的长宽比。”
“这需要数学专业知识计算,所以说造船匠也是需要学识的,未来我会安排读过书的少年来船厂跟着黄师傅当学徒,黄师傅不用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事情,你每成功带出一名合格的徒弟,希望营会给你一笔教授费,这是你的教授手艺应得的报酬!具体多少需要军府讨论决定。”
“是!先生!”黄八公听到张三让他带徒弟,而且还是倾囊相授的教会徒弟,有些不乐意,说话的声音都小了下来。
“是不是觉得自己的手艺教给外人有些亏了?”
黄八公点点头说道:“咱们匠人的手艺都是传男不传女,即使是传授给外人,也要长时间考验这个人的人品,不到最后时刻是不会把压箱底的手艺教授出去的!”
“正因为我华夏的匠人都是抱着这种想法,所以有太多老祖宗留下的宝贵技艺失传了多少,秦汉时代就有的连发强弩技术,现在可还有人会做?敝帚自珍只会让好的技艺失传,当然这跟以前不重视匠人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是现在不同了,我希望营最重视匠人的发展,我自己就是铁匠的儿子,深知工匠的重要性,想一想我们永乐年间就能造出五千料的大船,现在你们可还能造的出来?这是为什么?你们可有思考过?”
技艺失传那是朝廷不重视,朝廷重视什么,什么技术就会发展的快。这些朝廷的弊端黄八公根本不懂,他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些问题。
张三见黄八公无言以对,还有些不服气的样子,便对他说道:“四书五经是春秋时代的着作,为何能够流传的今天没有失传?”
“那是因为朝廷要用经书治国,优待读书人!”
“朝廷重视是很重要的原因,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四书五经有文字传承,每代读书人都在给这些微言大义注释,不然先秦时代的文字我们现代人能够认识吗?可见文字的传承才是经书经久不衰的原因!而匠人的技艺口口相传,历经年代久远之后难免有错误疏漏之处,由于没有文字,要么就是需要高明的匠人琢磨出来,复原老祖宗的技艺,从此成了新的技艺继续口口相传下去,要么是彻底无法做出而失传,成为某一部典籍中的一个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