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朝会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大明帝国设计师最新章节!
崇祯元年春四月,在内阁次辅钱龙锡的举荐下,崇祯皇帝下旨复起原辽东巡抚袁崇焕,用打过宁锦大捷的袁崇焕为蓟辽总督,经略蓟辽、天津、登莱军事!
就在这时一封奏疏悄然送到了通政司,并夹杂在其他奏疏中间送到了崇祯皇帝的案头,在繁多的政务中,像李养冲汇报的这种地方刁民叛乱每年没有一百起,也有八十起!这事根本就没有引起崇祯的任何兴趣,一群毛贼而已,李养冲已经出动五千人去剿杀,等待着这帮刁民的一定是自取灭亡!
本来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没想到刚过了三天,巡按宣府御史张素养又一封奏疏送到了崇祯的案头,这一次崇祯大吃一惊,气的拍案而起大骂道:“混蛋!李养冲误朕!”
第二天的早朝崇祯皇帝命随堂的秉笔太监王承恩把这封奏疏当殿读出,待王承恩读完之后,大殿之中一片哗然,首辅李标就是个泥塑的菩萨,每次朝会都是尽量不发一言,次辅钱龙锡上前拱手道:“陛下!军情紧急,可否容老臣仔细观之?”
崇祯挥手示意王承恩将奏疏递给钱龙锡道:“爱卿请看!”
钱龙锡打开奏疏一目十行,转眼间一封奏疏就已经看完,看完之后不由得长叹一声道:“陛下!如今多事之秋,其他之事先放下,还请速发大军尽快予以剿灭,不然旦夕之间就会糜烂边地,九边重地不容有失啊!”
“陛下!此乃素养一人之言,不足为凭,冒然大动干戈有失朝廷仁爱之心,不如先派人去宣镇查看,如果属实再发兵也不晚!”一位仙鹤补服的大臣出班反对道。
崇祯在丹陛上面无表情地看了一眼说话的大臣,发现说话的是左都御史曹于汴。崇祯心里是倾向于钱龙锡的,这天下是他朱家的,哪里有哪怕一丁点儿的叛乱都应该从速剿灭。
“曹大人难道不知道兵贵神速吗?如果真如张素养所言,等朝廷去查探清楚,整个宣府早已糜烂,曹大人知不知道宣府距京城只有三百里,一旦宣府不为朝廷所有,贼兵旦夕可至居庸关,朝廷不得已只能在居庸关屯驻重兵,以防不测!”
钱龙锡的话崇祯很认同,朝廷做事就应该防患于未然,作为皇帝却不能轻易表态,他咳嗽一声,皇极殿为之一静。见到众臣目光都看向丹陛,崇祯问道:“军情如火,各位爱卿还有什么建议?”
底下的大臣一听,你都军情如火了,我们还能说什么,首辅李标不能再装泥菩萨,忙出班躬身行礼道:“陛下!出兵缴贼是朝廷应有之义,不知陛下打算出动多少人马?以何人为将帅?李养冲出五千边军尚且全军覆没,朝廷出兵定要做好万全准备,毕其功于一役!”
“元辅此言乃老成谋国之言,朕甚慰之。不知诸位爱卿可有什么人选推荐?”
皇帝让举荐人,这可是一个安插亲信的好机会,每个人都想着自己的夹袋里有没有合适的人选。可是又不敢随便举荐,毕竟是兵事,未知的风险太高,一旦举荐不利就会连累荐主。
就在一个个大臣欲言又止,憋的如同便秘一般的时候,一位大臣出班启奏道:“臣举荐山海关总兵满桂为宣府总兵,奉旨讨贼!宣府乃满桂桑梓之地,用满桂讨宣府之贼,必定能用心用力,事半功倍矣!”
崇祯抬眼一看说话的是新上任的工部右侍郎李邦华,这个人选崇祯并不满意,有大臣弹劾满桂与督师王之臣文武勾结,正想着是否将其罢免。所以他不置可否地问道:“诸位可还有人选?一并奏来!”
众臣一听就知道这满桂并不在皇帝的考虑当中,刚从南京简拔到京城的礼部右侍郎周延儒善于揣摩帝心,猜测崇祯皇帝是想要提拔一个和重臣没有关联的武臣,官职大小并不重要,首要是忠诚,其次才是能力,官职小正好便于皇帝施恩。
于是周延儒上前奏道:“臣举荐宁前道参将曹文诏带兵缴贼,曹将军在辽东素有勇名,有陛下简拔之恩,必然会奋力报效!”
“臣反对!曹文诏寸功未立就擅加官职如何服众?岂不让有功之臣寒心!”礼部侍郎佐部务事温体仁出班反驳!
陆续又有人提出人选,有人提出就有人反对,没有一人提出的人选能够让众臣全部接受,气的崇祯直接一甩袖子宣布退朝,转身回了乾清宫。
众臣见皇帝走了,陆陆续续地也开始往外走,各人都有职司,自己主管的一摊子事还等着自己。
这时崇祯皇帝的贴身太监王承恩追了出来,将钱龙锡和周延儒喊住,皇上口谕:“二位到乾清宫觐见!”
二人赶忙跟着王承恩进了乾清宫,这时崇祯已经坐在龙书案后看起了奏疏。二人进来见礼道:“臣钱龙锡(周延儒)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二位爱卿免礼平身!王伴伴快去给二位爱卿搬两个锦墩!”
两位认真行完礼以后,小太监已经把锦墩搬了过来,两人欠着屁股坐下后,钱龙锡拱手问道:“陛下!唤我二人可有什么吩咐?”
“两位爱卿!国事维艰,国用不足,辽东建奴虎视眈眈,须臾不敢放松警惕,陕北大灾,三边总督杨鹤上疏说:已经是到了饿殍遍野、易子相食的境地,各地流民在有心人的汇聚下犹如一堆干柴,一点儿火星可就成了燎原之势!现在宣府镇竟然也不能平静,我大明眼看就是烽烟四起,二位爱卿可有何教我?”
“陛下请宽心,辽东之事有辽饷专款专用,暂时只要稳住就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陕北饥民只要钱粮到位,剿抚并用也会很快平息,眼下宣镇才是肘腋之患,宣府距京城近在咫尺,一旦为贼人所占据,兵锋直指京师,一有风吹草动朝廷将一日三惊,士绅百姓人人自危!因而朝廷首要解决的应该是宣府问题,陛下不可不擦也!”钱龙锡做为内阁辅臣首先奏对。
崇祯听得频频掉头道:“钱爱卿所言极是,事有轻重缓急。周爱卿可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臣与钱阁老想法差不多,臣要说的是,宣府一直平静,即无大灾,也无外患,怎么突然就多出了一股反贼,而且实力还如此强大,朝廷五千边军竟然会全军覆没,这其中必有缘故,朝廷要做到惩前毖后以儆效尤!”
崇祯元年春四月,在内阁次辅钱龙锡的举荐下,崇祯皇帝下旨复起原辽东巡抚袁崇焕,用打过宁锦大捷的袁崇焕为蓟辽总督,经略蓟辽、天津、登莱军事!
就在这时一封奏疏悄然送到了通政司,并夹杂在其他奏疏中间送到了崇祯皇帝的案头,在繁多的政务中,像李养冲汇报的这种地方刁民叛乱每年没有一百起,也有八十起!这事根本就没有引起崇祯的任何兴趣,一群毛贼而已,李养冲已经出动五千人去剿杀,等待着这帮刁民的一定是自取灭亡!
本来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没想到刚过了三天,巡按宣府御史张素养又一封奏疏送到了崇祯的案头,这一次崇祯大吃一惊,气的拍案而起大骂道:“混蛋!李养冲误朕!”
第二天的早朝崇祯皇帝命随堂的秉笔太监王承恩把这封奏疏当殿读出,待王承恩读完之后,大殿之中一片哗然,首辅李标就是个泥塑的菩萨,每次朝会都是尽量不发一言,次辅钱龙锡上前拱手道:“陛下!军情紧急,可否容老臣仔细观之?”
崇祯挥手示意王承恩将奏疏递给钱龙锡道:“爱卿请看!”
钱龙锡打开奏疏一目十行,转眼间一封奏疏就已经看完,看完之后不由得长叹一声道:“陛下!如今多事之秋,其他之事先放下,还请速发大军尽快予以剿灭,不然旦夕之间就会糜烂边地,九边重地不容有失啊!”
“陛下!此乃素养一人之言,不足为凭,冒然大动干戈有失朝廷仁爱之心,不如先派人去宣镇查看,如果属实再发兵也不晚!”一位仙鹤补服的大臣出班反对道。
崇祯在丹陛上面无表情地看了一眼说话的大臣,发现说话的是左都御史曹于汴。崇祯心里是倾向于钱龙锡的,这天下是他朱家的,哪里有哪怕一丁点儿的叛乱都应该从速剿灭。
“曹大人难道不知道兵贵神速吗?如果真如张素养所言,等朝廷去查探清楚,整个宣府早已糜烂,曹大人知不知道宣府距京城只有三百里,一旦宣府不为朝廷所有,贼兵旦夕可至居庸关,朝廷不得已只能在居庸关屯驻重兵,以防不测!”
钱龙锡的话崇祯很认同,朝廷做事就应该防患于未然,作为皇帝却不能轻易表态,他咳嗽一声,皇极殿为之一静。见到众臣目光都看向丹陛,崇祯问道:“军情如火,各位爱卿还有什么建议?”
底下的大臣一听,你都军情如火了,我们还能说什么,首辅李标不能再装泥菩萨,忙出班躬身行礼道:“陛下!出兵缴贼是朝廷应有之义,不知陛下打算出动多少人马?以何人为将帅?李养冲出五千边军尚且全军覆没,朝廷出兵定要做好万全准备,毕其功于一役!”
“元辅此言乃老成谋国之言,朕甚慰之。不知诸位爱卿可有什么人选推荐?”
皇帝让举荐人,这可是一个安插亲信的好机会,每个人都想着自己的夹袋里有没有合适的人选。可是又不敢随便举荐,毕竟是兵事,未知的风险太高,一旦举荐不利就会连累荐主。
就在一个个大臣欲言又止,憋的如同便秘一般的时候,一位大臣出班启奏道:“臣举荐山海关总兵满桂为宣府总兵,奉旨讨贼!宣府乃满桂桑梓之地,用满桂讨宣府之贼,必定能用心用力,事半功倍矣!”
崇祯抬眼一看说话的是新上任的工部右侍郎李邦华,这个人选崇祯并不满意,有大臣弹劾满桂与督师王之臣文武勾结,正想着是否将其罢免。所以他不置可否地问道:“诸位可还有人选?一并奏来!”
众臣一听就知道这满桂并不在皇帝的考虑当中,刚从南京简拔到京城的礼部右侍郎周延儒善于揣摩帝心,猜测崇祯皇帝是想要提拔一个和重臣没有关联的武臣,官职大小并不重要,首要是忠诚,其次才是能力,官职小正好便于皇帝施恩。
于是周延儒上前奏道:“臣举荐宁前道参将曹文诏带兵缴贼,曹将军在辽东素有勇名,有陛下简拔之恩,必然会奋力报效!”
“臣反对!曹文诏寸功未立就擅加官职如何服众?岂不让有功之臣寒心!”礼部侍郎佐部务事温体仁出班反驳!
陆续又有人提出人选,有人提出就有人反对,没有一人提出的人选能够让众臣全部接受,气的崇祯直接一甩袖子宣布退朝,转身回了乾清宫。
众臣见皇帝走了,陆陆续续地也开始往外走,各人都有职司,自己主管的一摊子事还等着自己。
这时崇祯皇帝的贴身太监王承恩追了出来,将钱龙锡和周延儒喊住,皇上口谕:“二位到乾清宫觐见!”
二人赶忙跟着王承恩进了乾清宫,这时崇祯已经坐在龙书案后看起了奏疏。二人进来见礼道:“臣钱龙锡(周延儒)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二位爱卿免礼平身!王伴伴快去给二位爱卿搬两个锦墩!”
两位认真行完礼以后,小太监已经把锦墩搬了过来,两人欠着屁股坐下后,钱龙锡拱手问道:“陛下!唤我二人可有什么吩咐?”
“两位爱卿!国事维艰,国用不足,辽东建奴虎视眈眈,须臾不敢放松警惕,陕北大灾,三边总督杨鹤上疏说:已经是到了饿殍遍野、易子相食的境地,各地流民在有心人的汇聚下犹如一堆干柴,一点儿火星可就成了燎原之势!现在宣府镇竟然也不能平静,我大明眼看就是烽烟四起,二位爱卿可有何教我?”
“陛下请宽心,辽东之事有辽饷专款专用,暂时只要稳住就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陕北饥民只要钱粮到位,剿抚并用也会很快平息,眼下宣镇才是肘腋之患,宣府距京城近在咫尺,一旦为贼人所占据,兵锋直指京师,一有风吹草动朝廷将一日三惊,士绅百姓人人自危!因而朝廷首要解决的应该是宣府问题,陛下不可不擦也!”钱龙锡做为内阁辅臣首先奏对。
崇祯听得频频掉头道:“钱爱卿所言极是,事有轻重缓急。周爱卿可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臣与钱阁老想法差不多,臣要说的是,宣府一直平静,即无大灾,也无外患,怎么突然就多出了一股反贼,而且实力还如此强大,朝廷五千边军竟然会全军覆没,这其中必有缘故,朝廷要做到惩前毖后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