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逆血唐朝——《西域记》21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妖精最新章节!
就如唐僧自己所说:“由一个外番僧人来主持本国的佛教,势必置本国的僧人于无存。”彖法师对国王的做法十分不满,自己怨恨不已却又不方便去反驳,完全是怀揣着怒气而来。
孟赢溪此时正在壮观的皇家道场东角闲走,根本不知道有人来访唐僧。
双方僧礼相见之后,彖法师无心多聊,就直言道:“我王待玄奘法师犹如佛主,这般待遇乃首见,法师若肯留于我高昌,日后定当是佛界的领袖。俨”
玄奘道:“错爱无果,贫道是大唐的臣子,绝不可移恋外番。玄奘此行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去婆罗门国取全经书,其它的功名都视为过眼烟云。”
偏见以及他过去所识中原人士的精明印象使得彖法师以为唐僧是恃宠而欲擒故纵,从而想谋取更多更大的利益,于是气不打一处来稔。
他硬声鄙视道:“哼……既是如此,玄奘法师直接西去便可,又何必辛苦穿行沙漠绕道来我高昌,你这岂不是沽名钓誉!”
国统王法师见状不对,连忙呵斥道:“彖法师请自律,不可辱客!”
玄奘压住怒气回他:“南无阿弥陀佛,彖法师失之偏颇,尊王请贫道前来是源于他的一番虔诚向佛之心,而贫道应邀前来既是顺乎世俗礼仪,又是佛法唯识所变的内学使然,怎地就错成了沽名钓誉之徒?”
“明明是恃宠而骄,却假做清高,不可理喻……贫道告辞!”彖法师站起身来,大步离去。
“这这这……哎呀,这彖法师一向都说话很得体,不知今日为何这般无礼……还请玄奘法师莫要挂心。”才几句话就翻了脸,国统王法师被弄得不知所措。
玄奘反过来宽慰道:“无碍,无碍!彖法师与贫道已然毫无过节可言,他定是有别的原因而心情不佳,说话自然会受其影响,此事可以不记心。”
孟赢溪绕走到附近查知屋里多了两个人,于是加快脚步往回赶,她这刚到门口附近就与怒气冲冲的彖法师撞上了。
悟空以僧礼默口相见,彖法师非但不理不睬,还呲牙恶相径直而去。
“这,这是什么态度啊?”孟赢溪心下火了,她暗诌道:“此人的袈裟与众不同,应是极其有威望的高僧,这般无礼就连普通人都不及。哼……自己都不能修行独善,还做什么所谓普渡众生的和尚!”
进屋后,悟空在玄奘的引见下礼会了国统王法师,对方不计身份的尊卑,郑重其事地还以了僧礼。
她心喜道:“这才是出家人应该具有的品格。”
国统王法师样子浑浑噩噩的,其身体甚至还有些颤颤巍巍,叫人泛出莫名的担心。老法师的话不多,已经是热一句冷一句了,他的两句话中间居然还会自己看会儿佛经,或者是打打瞌睡。
长年礼佛的坐禅习惯使得老法师端坐着也能香睡,他不时响起呼噜,师徒二人因此而面面相觑,也不知其是怡然自得,还是随遇而安,还是年事已高导致身体容易困乏。
唐僧和孟赢溪原先以为老法师在聊无兴趣时就会自行辞去,不承想,他非但不走,反而留下来了,连用斋就寝都安排于此。
孟赢溪心下念叨:“国统王法师如此厮磨时光恐怕另有目的,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他是要先以朝夕相伴的熟识来破解唐僧对其的隔阂与戒心,然后再慢慢说服他留下。”
果不其然,到了临睡前,白日里一直呈现萎靡状态的老法师忽然精神大发,不住地劝说唐僧留下,并许以皇家道场的住持之职。
唐僧不答应,国统王法师就一直说话,连珠炮似的语言犹如念经,各种道理满天飞舞,各种情义遍地开花,这份执着与干劲相比他白日里弱不堪言的表现完全是判若两人。
劝说一直持续到半夜,睡觉这事基本搅黄了,孟赢溪在人后一边做鬼脸,一边心里唠叨:“嗬……你这老和尚看似木讷,实则好有心机,自己白天睡够了,现在来折磨我们,真是气人!”
老人终究气血不足,大动干戈强行精神的时间有限,讲着讲着自己还是困起了呼噜,唐僧将人扶了躺下,这一夜算是平息了。
[次日之晨……]
麹文泰来了,他看了看仍在嗜睡的国统王法师,直言道:“弟子已叫国师请问过法师意见,不知法师意下如何?”
唐僧的回答很干脆:“能够留在这里是尊王您对我的恩德,但是这不是我来到西域的初衷,所以……请原谅我不能留下。”
麹文泰心口一凉,力声道:“我曾经跟随先王前往中原,跟着隋朝的皇帝游历过长安、洛阳及河北、山西一带的名胜大城,见过不少名僧大德,但没一个能让我真心倾慕。”
他顿了顿又道:“自从听到法师您的大名,我就满心欢喜,日日夜夜盼着您能够到这里来,一辈子接受弟子的供养。高昌的百姓不及大唐众多,但我可以让整个高昌国的百姓都做您的弟子!高昌的僧徒比之大唐也很少,但我能让高昌的几千名僧人全都手捧经卷聆听您的教诲!希望法师能够体察我的苦心,别再惦记西行取经了。”
这段话说得句句出自肺腑,很大气,也很客气,在一旁的孟赢溪颇为感性,她听了后不免为之动容,其心念:“太感人了!如果换作是对我说,我一定是难以推却。”
麴文泰是真心仰慕玄奘,一根筋地希望他能留下来,但话中的两个“让”字却流露出麹文泰身为一国之主的霸气与强硬——他可以“让”整个高昌都当玄奘的弟子,可以“让”高昌所有的僧人都去聆听玄奘的教诲,当然也能把玄奘强留下来,不“让”走!
玄奘是个理性的人,他于感动中察觉到了话语中不可抗拒的王者之威,知道大事不妙,来时很容易,想走……恐怕没那么简单。
沉默片刻,他气凛风霜地谢道:“承蒙尊王这样厚意,玄奘实不敢当。贫道此行,不是为供养而来。大唐法义未周,经典残阙,怀疑蕴惑不能解决,所以方发愿到西天取经,使东土众生得听大乘正法。波仑问道之志只可一天比一天坚强,岂可半途而废?愿尊王三思,不再苦留贫道为幸。”
麹文泰说得客气,玄奘回得也很客气。
一来一回,一个要留人,一个要走人,双方的态度都很明确,这算是玄奘和麹文泰在去留问题上的第一回合的过招,他们都试探清楚了对方的意图,胜负虽未分,但强弱与主动权却是很明了。
在游历中原的时候,麹文泰就听说过“三顾茅庐”的故事,他因此觉得像玄奘这样有学问有坚持的人,不可能像凡夫俗子一样随随便便就答应自己的请求,名士自有其风骨,玄奘的这番故意推辞无非是想看看自己到底有多少诚心。
于是,他斩钉截铁道:“弟子仰慕法师,所以无论如何一定要留老师供养,葱山可转,此志难移。请相信弟子是一番愚诚,不要疑我不实。”
玄奘明白眼下他不能服软,要想离开此地,唯一办法就是针锋相对地硬顶。
他*地回道:“尊王的一番深心厚意,贫道早已知晓。但是玄奘往西而来,目的在于取经。现在经书还未得,岂可中道而废?希望尊王原谅。况且尊王积德修福,位为人主,不但苍生仰恃,而且佛教也依凭,您理当助扬善举,岂宜加以阻碍?”
能够当上高昌国的国王,能够对伊吾国呼来唤去称霸一方,麹文泰当然不是泛泛之辈,他见玄奘很固执,便见招拆招,开始从弘扬佛法的角度来说话。
他的语气忽然柔和下来,并夹杂着乞求的味道,“弟子我不敢阻碍法师您西行求经,实在是因为高昌国内没什么高僧来充当*师教化民众,这才想委屈法师您留下来指引导这些可盼从迷茫愚昧中解脱出来的众生。”
麹文泰本以为玄奘会继续辩解,孟赢溪也是如此认为,她很好奇唐僧会怎样来回绝对方。
但是等了一阵,玄奘根本不去理会,就这么坐在那里,然后絮絮不休地念经,眼睛还竟然呈半寐状,因为他此刻已相当清楚,说什么都没用,还不如用态度来回答。
就如唐僧自己所说:“由一个外番僧人来主持本国的佛教,势必置本国的僧人于无存。”彖法师对国王的做法十分不满,自己怨恨不已却又不方便去反驳,完全是怀揣着怒气而来。
孟赢溪此时正在壮观的皇家道场东角闲走,根本不知道有人来访唐僧。
双方僧礼相见之后,彖法师无心多聊,就直言道:“我王待玄奘法师犹如佛主,这般待遇乃首见,法师若肯留于我高昌,日后定当是佛界的领袖。俨”
玄奘道:“错爱无果,贫道是大唐的臣子,绝不可移恋外番。玄奘此行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去婆罗门国取全经书,其它的功名都视为过眼烟云。”
偏见以及他过去所识中原人士的精明印象使得彖法师以为唐僧是恃宠而欲擒故纵,从而想谋取更多更大的利益,于是气不打一处来稔。
他硬声鄙视道:“哼……既是如此,玄奘法师直接西去便可,又何必辛苦穿行沙漠绕道来我高昌,你这岂不是沽名钓誉!”
国统王法师见状不对,连忙呵斥道:“彖法师请自律,不可辱客!”
玄奘压住怒气回他:“南无阿弥陀佛,彖法师失之偏颇,尊王请贫道前来是源于他的一番虔诚向佛之心,而贫道应邀前来既是顺乎世俗礼仪,又是佛法唯识所变的内学使然,怎地就错成了沽名钓誉之徒?”
“明明是恃宠而骄,却假做清高,不可理喻……贫道告辞!”彖法师站起身来,大步离去。
“这这这……哎呀,这彖法师一向都说话很得体,不知今日为何这般无礼……还请玄奘法师莫要挂心。”才几句话就翻了脸,国统王法师被弄得不知所措。
玄奘反过来宽慰道:“无碍,无碍!彖法师与贫道已然毫无过节可言,他定是有别的原因而心情不佳,说话自然会受其影响,此事可以不记心。”
孟赢溪绕走到附近查知屋里多了两个人,于是加快脚步往回赶,她这刚到门口附近就与怒气冲冲的彖法师撞上了。
悟空以僧礼默口相见,彖法师非但不理不睬,还呲牙恶相径直而去。
“这,这是什么态度啊?”孟赢溪心下火了,她暗诌道:“此人的袈裟与众不同,应是极其有威望的高僧,这般无礼就连普通人都不及。哼……自己都不能修行独善,还做什么所谓普渡众生的和尚!”
进屋后,悟空在玄奘的引见下礼会了国统王法师,对方不计身份的尊卑,郑重其事地还以了僧礼。
她心喜道:“这才是出家人应该具有的品格。”
国统王法师样子浑浑噩噩的,其身体甚至还有些颤颤巍巍,叫人泛出莫名的担心。老法师的话不多,已经是热一句冷一句了,他的两句话中间居然还会自己看会儿佛经,或者是打打瞌睡。
长年礼佛的坐禅习惯使得老法师端坐着也能香睡,他不时响起呼噜,师徒二人因此而面面相觑,也不知其是怡然自得,还是随遇而安,还是年事已高导致身体容易困乏。
唐僧和孟赢溪原先以为老法师在聊无兴趣时就会自行辞去,不承想,他非但不走,反而留下来了,连用斋就寝都安排于此。
孟赢溪心下念叨:“国统王法师如此厮磨时光恐怕另有目的,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他是要先以朝夕相伴的熟识来破解唐僧对其的隔阂与戒心,然后再慢慢说服他留下。”
果不其然,到了临睡前,白日里一直呈现萎靡状态的老法师忽然精神大发,不住地劝说唐僧留下,并许以皇家道场的住持之职。
唐僧不答应,国统王法师就一直说话,连珠炮似的语言犹如念经,各种道理满天飞舞,各种情义遍地开花,这份执着与干劲相比他白日里弱不堪言的表现完全是判若两人。
劝说一直持续到半夜,睡觉这事基本搅黄了,孟赢溪在人后一边做鬼脸,一边心里唠叨:“嗬……你这老和尚看似木讷,实则好有心机,自己白天睡够了,现在来折磨我们,真是气人!”
老人终究气血不足,大动干戈强行精神的时间有限,讲着讲着自己还是困起了呼噜,唐僧将人扶了躺下,这一夜算是平息了。
[次日之晨……]
麹文泰来了,他看了看仍在嗜睡的国统王法师,直言道:“弟子已叫国师请问过法师意见,不知法师意下如何?”
唐僧的回答很干脆:“能够留在这里是尊王您对我的恩德,但是这不是我来到西域的初衷,所以……请原谅我不能留下。”
麹文泰心口一凉,力声道:“我曾经跟随先王前往中原,跟着隋朝的皇帝游历过长安、洛阳及河北、山西一带的名胜大城,见过不少名僧大德,但没一个能让我真心倾慕。”
他顿了顿又道:“自从听到法师您的大名,我就满心欢喜,日日夜夜盼着您能够到这里来,一辈子接受弟子的供养。高昌的百姓不及大唐众多,但我可以让整个高昌国的百姓都做您的弟子!高昌的僧徒比之大唐也很少,但我能让高昌的几千名僧人全都手捧经卷聆听您的教诲!希望法师能够体察我的苦心,别再惦记西行取经了。”
这段话说得句句出自肺腑,很大气,也很客气,在一旁的孟赢溪颇为感性,她听了后不免为之动容,其心念:“太感人了!如果换作是对我说,我一定是难以推却。”
麴文泰是真心仰慕玄奘,一根筋地希望他能留下来,但话中的两个“让”字却流露出麹文泰身为一国之主的霸气与强硬——他可以“让”整个高昌都当玄奘的弟子,可以“让”高昌所有的僧人都去聆听玄奘的教诲,当然也能把玄奘强留下来,不“让”走!
玄奘是个理性的人,他于感动中察觉到了话语中不可抗拒的王者之威,知道大事不妙,来时很容易,想走……恐怕没那么简单。
沉默片刻,他气凛风霜地谢道:“承蒙尊王这样厚意,玄奘实不敢当。贫道此行,不是为供养而来。大唐法义未周,经典残阙,怀疑蕴惑不能解决,所以方发愿到西天取经,使东土众生得听大乘正法。波仑问道之志只可一天比一天坚强,岂可半途而废?愿尊王三思,不再苦留贫道为幸。”
麹文泰说得客气,玄奘回得也很客气。
一来一回,一个要留人,一个要走人,双方的态度都很明确,这算是玄奘和麹文泰在去留问题上的第一回合的过招,他们都试探清楚了对方的意图,胜负虽未分,但强弱与主动权却是很明了。
在游历中原的时候,麹文泰就听说过“三顾茅庐”的故事,他因此觉得像玄奘这样有学问有坚持的人,不可能像凡夫俗子一样随随便便就答应自己的请求,名士自有其风骨,玄奘的这番故意推辞无非是想看看自己到底有多少诚心。
于是,他斩钉截铁道:“弟子仰慕法师,所以无论如何一定要留老师供养,葱山可转,此志难移。请相信弟子是一番愚诚,不要疑我不实。”
玄奘明白眼下他不能服软,要想离开此地,唯一办法就是针锋相对地硬顶。
他*地回道:“尊王的一番深心厚意,贫道早已知晓。但是玄奘往西而来,目的在于取经。现在经书还未得,岂可中道而废?希望尊王原谅。况且尊王积德修福,位为人主,不但苍生仰恃,而且佛教也依凭,您理当助扬善举,岂宜加以阻碍?”
能够当上高昌国的国王,能够对伊吾国呼来唤去称霸一方,麹文泰当然不是泛泛之辈,他见玄奘很固执,便见招拆招,开始从弘扬佛法的角度来说话。
他的语气忽然柔和下来,并夹杂着乞求的味道,“弟子我不敢阻碍法师您西行求经,实在是因为高昌国内没什么高僧来充当*师教化民众,这才想委屈法师您留下来指引导这些可盼从迷茫愚昧中解脱出来的众生。”
麹文泰本以为玄奘会继续辩解,孟赢溪也是如此认为,她很好奇唐僧会怎样来回绝对方。
但是等了一阵,玄奘根本不去理会,就这么坐在那里,然后絮絮不休地念经,眼睛还竟然呈半寐状,因为他此刻已相当清楚,说什么都没用,还不如用态度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