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5章:大胆设想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逍遥江山最新章节!
若这一切都如史书记载,那朱瞻基在登基后,会如此欢喜王振,除了他识文断字,为人狡黠”、善于伺察人意外,怕是与这件事有莫大的关系。
一番细细揣测,杨峥渐渐觉得这件事的可能性极大,登时有些紧张起来,扭头对朱瞻基道:“殿下?”
朱瞻基虽神色疲倦,但并没有坐下,从书桌的位置,正好将按杨峥脸上的表情变化看的一清二楚,敏锐的他看得出,杨峥一定是从中想到了什么,或者是看到了什么,所以他并没有出言打断他的思索,而是安静的在一旁等待。
直到杨峥这一声呼喊,朱瞻基才满脸好奇的看了他一眼,道:“杨爱卿,什么事?”
杨峥越想越觉得这事的可能,前世有学者对朱高炽的死依蛛丝马迹的考察,认为朱高炽是被其长子朱瞻基、即继他之后登位的宣宗害死的。朱高炽生性温厚仁慈,嗜欲享乐,为此曾引起朱棣的不满。朱高炽长子朱瞻基却与其父相反,他善骑射,谙武事,热衷权利,工于计谋。朱棣在世时,朱高炽即位,虽立朱瞻基为太子,但已察觉他非安分之辈,故屡有劝诫之语。可是,朱瞻基迫不及待地为自己早日登基筹谋,为此不顾亲情。洪熙元年三月,朱高炽命朱瞻基南行祭陵(凤阳的皇陵与南京的孝陵)。朱瞻基于四月十四日离京,随侍朱高炽的宦官海涛,是朱瞻基的亲信,他按预先密谋,五月十三日加害朱高炽。朱瞻基离京后,却没有按既定日程行进,而是直奔南京。但在离开南京前,南京城中就有传言“仁宗上宾”。要知道,当时北京还未发丧,也无如今现代化的传播工具,可见朱高炽“上宾”是在一些人预料之中的。当时朱瞻基还说:“……予始至遽还,非众所测。”显示他有人们难以想象的重大安排。他匆匆北返,在途中等待奉诏而来的海涛,于六月三日抵达北京,一到北京,就有大臣劝诫:人心汹汹,不可掉以轻心。朱瞻基答曰:“天下神器非智力所能得,况祖宗有成命,孰敢萌邪心!”显示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流露出对弑父谋位活动的自信和自得。之所以留下这个谜团,就是因为朱瞻基在父亲暴病时,正在南京,他的皇叔朱高煦准备在半路截杀太子,然后自立为帝。但朱瞻基安全抵达京城。回到北京之后,他一方面妥善处理了父皇的后事,一方面加紧北京城的戒备,防止有人伺机作乱,然后从容登基,改第二年为宣德元年,开始了他的帝王生涯,正是这个谜团,让不少学者认为,这个心底善良的人做了弑杀父亲的举动,杨峥一直对此中说法将信将疑,直到在这一刻听到了王振前来,还带着旨意,一个大胆的念头出现在他的心里,那就是朱高炽预感到自己大限将至,在杨荣等人的策划下,提前派人告知了朱瞻基,而朱瞻基也提前做了准备,才得意顺利返回了北京,登基为皇帝,开创了他属于他的仁宣之治时代。杨峥越想越觉得这种可能大,那么眼下就是最关键的时刻,稍有迟疑,足以改变局面,他不及细想,大声道:“殿下,速速见这个叫王振的太监?”
朱瞻基目光一直看着他,见他神色凝重,竟点了点头道:“你与孤一起去看看吧?“
杨峥知道眼下是非常时期,倒也不含糊,对着朱瞻基一抱拳,道:“殿下,朝廷旨意,不可怠慢,还请殿下速速移驾东宫见见那王振?“
“如果没有王振来,没有朱瞻基的提前安排,让朱高熙刺杀了自己的侄儿,登上了皇位会是怎样呢?”杨峥暗暗的想。
朱瞻基虽年纪不大,但多年的太子生涯让他敏锐的感觉到什么,刚才只是下意识的不想去接什么劳什子圣旨,但这会儿早已惊醒了过来,心头惊讶之余,不免有些害怕,这才让杨峥跟着一起去看看。
杨峥看着朱瞻基面色凝重,但步伐还是从容稳定,看样子朱棣从小手把手教的作用还是蛮大的,至少在这个关键时刻,没有寻常人的慌乱,杨峥也不知今日所做的会不会影响明朝后的走势,但有一点他可以肯定,有些东西,已经发生过的事情,他纵然有心思去改变,但未必能改变得了,就好比朱高炽就是个好皇帝,在位期间发展生产、与民休息,他赦免了建文帝的许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停止了朱棣开始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文化得到了复兴,读书人的待遇比洪武、永乐两朝要好。朱高炽天禀纯明,从善改过,恭检爱民,因此后世对他的评价很高,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这样的一个好皇帝,杨峥很想让他在位上长一些,但这个就不是他能改变的,他很有自知之明的不去改变,今日这番举动,他相信就算他不提醒,依着朱瞻基的聪明才智也会很快明白醒悟过来,那么结局会改变么,他相信不会,因为眼下正好是三月,南京离北京虽远,但也不是不可能提前赶到的。
但有一点他是可以肯定的,他在这历史事件中,依靠着他提前知道的,看到的,可以做些什么,只是这个结果是他不能控制了,一件历史大事,也许时间变了、地点变了、事发时的一些客观条件变了,那么有些结果也发生了变化,所以从他来这个时代,他很少主动去参与,他不知道自己一举一动会造成这样的后果,但今日这件事,他的直觉告诉他,这件事对往日的结果一定是好的,唯一的坏处,间接的成全了一个叫王振的太监。
对于这个太监尽管前世的不少历史学家都对此人恨得咬牙切齿,认为大明的辉煌都是被这个太监给毁了,甚至有些人说明朝后期之所以有那么多的太监干政,就是因为王振开了先河。对这些他每次都置之一笑,一个教书叫不下去,狠下心肠做了太监,然后凭着自己本事,获得皇帝的重新,做了下一任皇帝的奶爸,皇帝宠信他,给他点权利,在杨峥看来算不得什么,纵然后来的土木堡之变,这个太监作为一个几乎不懂军事的人,却身兼数十万大军的统帅,使得土木堡一战,英宗被瓦剌军俘虏,英国公张辅、时任户部尚书王佐、时任兵部尚书邝埜、时任刑部尚书丁铉(、时任工部尚书王永和(昆山人)与时任都察院右都御使邓棨俱于土木堡丧生,大明数十万大军就此毁于一旦,他还是对这个太监没有太大的恶感,倒不是他没有羞耻心,实乃将一个国家失误算在了一个太监的头上,多少有些不光彩。
东宫里,王振正焦急的等待着朱瞻基,他一月前从南京出发,在皇宫里待了这么长时间,他自然知道自己肩上担负的使命,同时他也明白,这是老天爷给他的机会,如今皇帝的身子骨如何旁人不知,他们这些服侍的人可是轻轻楚楚,就在一个月前,太子叮嘱皇帝不要吃那些还春丹,可皇帝夜里还是吃了两颗,一晚上宠幸了三个妃子,这样长此以往,身子骨不空了才怪,他出来的时候,皇帝已经差不多数日没有批阅奏折了,看样子是支撑不了多久,正是如此,他才对此行势在必行,一旦事情弄砸了,他知道心头的那点梦想,只能永远的长埋心底。
从北京出发,为了赶时间,他日夜兼程,经过一个月不眠不休,总算是顺利抵达了南京,对于朱瞻基,他在陈芜身旁的时候见过,对这位太子爷的印象极好,所以一路上他不眠不休,浑身累得快散了架,但心情却是很好,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自己如今面临的怎样的一个机会,一旦自己做成了这件事,他相信他想要的很快就能实现。
“这是老天爷给他的一个天大的机会,他要死死的抓住,绝不能有半点马虎?“
朱瞻基来的时候,王振兀自想着心事,待听得一人喝道:“大胆,见了太子殿下,还不跪下行礼?”
王振下了一大跳,身子抖动了几下,他甚至连看都不及细看,便噗咚一声跪在了低声,颤抖着声音道:“奴才王振见过太子殿下,愿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杨峥还是头一次看这位历史上大明第一个专权的太监,忍不住好奇的打量起来,前世影视剧总是对明朝的太监多加丑化,使得他以为太监一个个都极为丑陋,可一路上看了郑和、陈芜等大太监,无不是相貌堂堂,郑和更是威武不凡,全不是前世影视剧那般不堪,所以他相信王振应该不丑,但还是忍不住好奇的看了几眼。
^^^^^^^^^^^^^^^^^^^^^^^^^^^^^^^^^^^^^^^^^^
2014年最后两天,《南京行》会结束,下一卷《天下有争》会继续开启,请诸位围观,另外月票第六名了,双倍月票第一天,有月票的狠狠的砸下来,多多益善!第三更送上,我可是到现在还吃一口热饭,喝一口热茶,卖力吧,那还等什么,月票送上吧!
若这一切都如史书记载,那朱瞻基在登基后,会如此欢喜王振,除了他识文断字,为人狡黠”、善于伺察人意外,怕是与这件事有莫大的关系。
一番细细揣测,杨峥渐渐觉得这件事的可能性极大,登时有些紧张起来,扭头对朱瞻基道:“殿下?”
朱瞻基虽神色疲倦,但并没有坐下,从书桌的位置,正好将按杨峥脸上的表情变化看的一清二楚,敏锐的他看得出,杨峥一定是从中想到了什么,或者是看到了什么,所以他并没有出言打断他的思索,而是安静的在一旁等待。
直到杨峥这一声呼喊,朱瞻基才满脸好奇的看了他一眼,道:“杨爱卿,什么事?”
杨峥越想越觉得这事的可能,前世有学者对朱高炽的死依蛛丝马迹的考察,认为朱高炽是被其长子朱瞻基、即继他之后登位的宣宗害死的。朱高炽生性温厚仁慈,嗜欲享乐,为此曾引起朱棣的不满。朱高炽长子朱瞻基却与其父相反,他善骑射,谙武事,热衷权利,工于计谋。朱棣在世时,朱高炽即位,虽立朱瞻基为太子,但已察觉他非安分之辈,故屡有劝诫之语。可是,朱瞻基迫不及待地为自己早日登基筹谋,为此不顾亲情。洪熙元年三月,朱高炽命朱瞻基南行祭陵(凤阳的皇陵与南京的孝陵)。朱瞻基于四月十四日离京,随侍朱高炽的宦官海涛,是朱瞻基的亲信,他按预先密谋,五月十三日加害朱高炽。朱瞻基离京后,却没有按既定日程行进,而是直奔南京。但在离开南京前,南京城中就有传言“仁宗上宾”。要知道,当时北京还未发丧,也无如今现代化的传播工具,可见朱高炽“上宾”是在一些人预料之中的。当时朱瞻基还说:“……予始至遽还,非众所测。”显示他有人们难以想象的重大安排。他匆匆北返,在途中等待奉诏而来的海涛,于六月三日抵达北京,一到北京,就有大臣劝诫:人心汹汹,不可掉以轻心。朱瞻基答曰:“天下神器非智力所能得,况祖宗有成命,孰敢萌邪心!”显示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流露出对弑父谋位活动的自信和自得。之所以留下这个谜团,就是因为朱瞻基在父亲暴病时,正在南京,他的皇叔朱高煦准备在半路截杀太子,然后自立为帝。但朱瞻基安全抵达京城。回到北京之后,他一方面妥善处理了父皇的后事,一方面加紧北京城的戒备,防止有人伺机作乱,然后从容登基,改第二年为宣德元年,开始了他的帝王生涯,正是这个谜团,让不少学者认为,这个心底善良的人做了弑杀父亲的举动,杨峥一直对此中说法将信将疑,直到在这一刻听到了王振前来,还带着旨意,一个大胆的念头出现在他的心里,那就是朱高炽预感到自己大限将至,在杨荣等人的策划下,提前派人告知了朱瞻基,而朱瞻基也提前做了准备,才得意顺利返回了北京,登基为皇帝,开创了他属于他的仁宣之治时代。杨峥越想越觉得这种可能大,那么眼下就是最关键的时刻,稍有迟疑,足以改变局面,他不及细想,大声道:“殿下,速速见这个叫王振的太监?”
朱瞻基目光一直看着他,见他神色凝重,竟点了点头道:“你与孤一起去看看吧?“
杨峥知道眼下是非常时期,倒也不含糊,对着朱瞻基一抱拳,道:“殿下,朝廷旨意,不可怠慢,还请殿下速速移驾东宫见见那王振?“
“如果没有王振来,没有朱瞻基的提前安排,让朱高熙刺杀了自己的侄儿,登上了皇位会是怎样呢?”杨峥暗暗的想。
朱瞻基虽年纪不大,但多年的太子生涯让他敏锐的感觉到什么,刚才只是下意识的不想去接什么劳什子圣旨,但这会儿早已惊醒了过来,心头惊讶之余,不免有些害怕,这才让杨峥跟着一起去看看。
杨峥看着朱瞻基面色凝重,但步伐还是从容稳定,看样子朱棣从小手把手教的作用还是蛮大的,至少在这个关键时刻,没有寻常人的慌乱,杨峥也不知今日所做的会不会影响明朝后的走势,但有一点他可以肯定,有些东西,已经发生过的事情,他纵然有心思去改变,但未必能改变得了,就好比朱高炽就是个好皇帝,在位期间发展生产、与民休息,他赦免了建文帝的许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停止了朱棣开始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文化得到了复兴,读书人的待遇比洪武、永乐两朝要好。朱高炽天禀纯明,从善改过,恭检爱民,因此后世对他的评价很高,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这样的一个好皇帝,杨峥很想让他在位上长一些,但这个就不是他能改变的,他很有自知之明的不去改变,今日这番举动,他相信就算他不提醒,依着朱瞻基的聪明才智也会很快明白醒悟过来,那么结局会改变么,他相信不会,因为眼下正好是三月,南京离北京虽远,但也不是不可能提前赶到的。
但有一点他是可以肯定的,他在这历史事件中,依靠着他提前知道的,看到的,可以做些什么,只是这个结果是他不能控制了,一件历史大事,也许时间变了、地点变了、事发时的一些客观条件变了,那么有些结果也发生了变化,所以从他来这个时代,他很少主动去参与,他不知道自己一举一动会造成这样的后果,但今日这件事,他的直觉告诉他,这件事对往日的结果一定是好的,唯一的坏处,间接的成全了一个叫王振的太监。
对于这个太监尽管前世的不少历史学家都对此人恨得咬牙切齿,认为大明的辉煌都是被这个太监给毁了,甚至有些人说明朝后期之所以有那么多的太监干政,就是因为王振开了先河。对这些他每次都置之一笑,一个教书叫不下去,狠下心肠做了太监,然后凭着自己本事,获得皇帝的重新,做了下一任皇帝的奶爸,皇帝宠信他,给他点权利,在杨峥看来算不得什么,纵然后来的土木堡之变,这个太监作为一个几乎不懂军事的人,却身兼数十万大军的统帅,使得土木堡一战,英宗被瓦剌军俘虏,英国公张辅、时任户部尚书王佐、时任兵部尚书邝埜、时任刑部尚书丁铉(、时任工部尚书王永和(昆山人)与时任都察院右都御使邓棨俱于土木堡丧生,大明数十万大军就此毁于一旦,他还是对这个太监没有太大的恶感,倒不是他没有羞耻心,实乃将一个国家失误算在了一个太监的头上,多少有些不光彩。
东宫里,王振正焦急的等待着朱瞻基,他一月前从南京出发,在皇宫里待了这么长时间,他自然知道自己肩上担负的使命,同时他也明白,这是老天爷给他的机会,如今皇帝的身子骨如何旁人不知,他们这些服侍的人可是轻轻楚楚,就在一个月前,太子叮嘱皇帝不要吃那些还春丹,可皇帝夜里还是吃了两颗,一晚上宠幸了三个妃子,这样长此以往,身子骨不空了才怪,他出来的时候,皇帝已经差不多数日没有批阅奏折了,看样子是支撑不了多久,正是如此,他才对此行势在必行,一旦事情弄砸了,他知道心头的那点梦想,只能永远的长埋心底。
从北京出发,为了赶时间,他日夜兼程,经过一个月不眠不休,总算是顺利抵达了南京,对于朱瞻基,他在陈芜身旁的时候见过,对这位太子爷的印象极好,所以一路上他不眠不休,浑身累得快散了架,但心情却是很好,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自己如今面临的怎样的一个机会,一旦自己做成了这件事,他相信他想要的很快就能实现。
“这是老天爷给他的一个天大的机会,他要死死的抓住,绝不能有半点马虎?“
朱瞻基来的时候,王振兀自想着心事,待听得一人喝道:“大胆,见了太子殿下,还不跪下行礼?”
王振下了一大跳,身子抖动了几下,他甚至连看都不及细看,便噗咚一声跪在了低声,颤抖着声音道:“奴才王振见过太子殿下,愿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杨峥还是头一次看这位历史上大明第一个专权的太监,忍不住好奇的打量起来,前世影视剧总是对明朝的太监多加丑化,使得他以为太监一个个都极为丑陋,可一路上看了郑和、陈芜等大太监,无不是相貌堂堂,郑和更是威武不凡,全不是前世影视剧那般不堪,所以他相信王振应该不丑,但还是忍不住好奇的看了几眼。
^^^^^^^^^^^^^^^^^^^^^^^^^^^^^^^^^^^^^^^^^^
2014年最后两天,《南京行》会结束,下一卷《天下有争》会继续开启,请诸位围观,另外月票第六名了,双倍月票第一天,有月票的狠狠的砸下来,多多益善!第三更送上,我可是到现在还吃一口热饭,喝一口热茶,卖力吧,那还等什么,月票送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