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2章 筑起围栏(下)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万岁约阿希姆最新章节!
碧海蓝天之间,一架乳白色的四发飞机平稳而快速地进行着长途飞行。在1942年,这种产自爱尔兰的大型客机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好的越洋飞行器,由于采用了整体增压式机舱,必要时还可以在万米高空实施高速巡航。
当这架专机以每小时400多公里的速度跨越大西洋时,坐在机舱里的乘客们有的在闭目养神,有的在看书读报,而在靠近机首位置的隔舱里,一名身穿爱尔兰陆军制服的军官用低沉的嗓音向折叠桌旁的老者介绍说:“这些是德国情报人员在田纳西州的沙漠地区秘密拍摄到的照片,看,村镇、厂房还有这些巨大的烟囱,早几年这里还是一片荒芜之地。根据调查,住在方圆百里之内的两个土著部落已被强行迁走,按照他们迁移的时间推算,这些设施是在1941年晚期开始建造的!”
年过六旬的爱尔兰首相帕特里克-皮尔斯并没有在这场长途旅行刚开始的时候表现出疲态,他炯炯有神地注视着这些黑白照片:“花费数以亿计的资金,就是为了制造一种超级炸弹?恕我见识浅薄,难以理解它的价值与前景。”
军官回答道:“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请教过利默里克大学的物理学专家,他们的意见跟我们从德国方面获得的情报基本一致:这种炸弹可以说是现代的‘潘多拉之盒’,一旦被研发出来,将会改变沿循数千年的战争法则。”
皮尔斯微微点头:“嗯……想来也是这样,否则的话,陛下不会专程派我访问美国,并想方设法让美国人接受我们在这个项目上的合作方案……不过,我个人还有个疑惑,按说德国的军事科技实力首屈一指,难道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种武器技术的非凡之处?”
“据我所知,威廉皇帝学会的物理研究院早在十多年前就提出了研发这种超级武器的理论构架,并向德**方作了推荐,但德**方对此反应冷淡,也许他们不愿意在一项他们难以理解的武器项目上投入耗费庞大的开支吧!”
皮尔斯撇嘴笑道:“德**方的眼光,确实远不如我们的陛下啊!既然如此,我们就跟美国人好好谈谈,看能否达成皆大欢喜的结果。”
盛夏即将到来之际,应美国政府之邀,爱尔兰首相帕特里克-皮尔斯携访问团越洋而来,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11天的访美之行,爱尔兰人的足迹遍布华盛顿、费城、纽约、波士顿、旧金山、洛杉矶等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和港口。正如此前无数次在报纸和影像资料中看到的那样,终战仅仅4年时间,美利坚以惊人的活力迅速复苏,一座座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城市重新绽放耀眼光芒……
无论是曾经遭到西方同盟国攻击的东海岸,还是一度受到日本军队威慑的西海岸,不论城市或者乡间,战争带来的惶恐和压抑已经悄然远去。战争,人类最惧怕却又始终无法逃避的事物,反而给这个国家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出于大规模援助苏俄和加强亚太据点的需要,美国许多工厂的现代化流水线不分昼夜地生产各种军事物资,大量的枪炮弹药、飞机战车以及罐头食品都在源源不断地走下生产线。
在爱尔兰首相访问美国期间,各大报刊暂且将有关苏日战争的注意力搁置一旁,紧追不舍地对爱尔兰访问团的每一个举动进行跟踪报道尽管年迈的爱尔兰首相并没有和美国工人、士兵开展亲切交谈,没有前往福利院探望战争遗孀,甚至没有与民同乐地观看百老汇的传统演出,但经过这短短一周多的时间,人们开始乐观地探讨起了美国与爱尔兰之间开展更亲密军事合作的可能。
临行前的最后一顿晚宴,美国总统罗斯福亲自主持,参与者囊括了美**政要员、社会名流以及各国驻美外交官员。作为东道主,罗斯福以满怀憧憬的开场白赞扬了美国和爱尔兰关系的发展,他把爱尔兰政府首脑自1927年以来首次访问美国称作是一次“意义非凡”的外交活动。
罗斯福的赞誉并没有让皮尔斯冲昏头脑,他很清楚美国已经迅速走出了战争失利的低谷,甚至步入了战后的高速发展期美国经济的复原力一方面得益于它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人口基数和教育基础,另一方面则是欧美联手制裁日本,使得欧洲国家与美国的贸易往来大幅增加。
皮尔斯在随后的发言中用华美的言辞赞颂了美国人在战争时期越挫越勇的坚韧品质和战争失利后不屈不挠的可贵精神,并暗示美国人应当坚决捍卫百年来逐步在太平洋地区建立起来的强权地位。
两位领导者的发言都得到了热烈掌声的回应,然而这些话语中有多少是空话、有多少是反话,双方各自心知肚明。席间,罗斯福漫不经心地询问皮尔斯爱尔兰研发火箭和喷气式飞机的进展情况,皮尔斯回答说:“毫无疑问,火箭技术将引领一个全新的时代,可以想象一下,我们只要坐在利默里克按下一个按钮,那些安装有整吨烈性炸药的火箭就能够飞越上千公里,我们将不再受到飞行员阵亡或被俘的困扰,而且火箭的成本并不比现役的大型轰炸机昂贵多少!”
罗斯福的反应比较平静:“拥有这种新式武器真是令人羡慕,可惜浩瀚的太平洋动辄以上千公里来计算距离,而且美国在火箭技术方面还完全处于起步阶段!”
半杯红酒下肚,皮尔斯故作得意:“只要有充足的人力物力投入,一切都不是问题!”
“那是当然的!”罗斯福端着酒杯而不喝,他追问道:“听我们的专家说,喷气式飞机也将引领全新的航空时代?”
“也许吧!”皮尔斯耸耸肩,压低了声音说:“我们现在有两种划时代的新式飞机已经进入了试验阶段后期,一种使用火箭发动机,一种使用喷气式发动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前者的试验进展比较快,预计1943年能够投入现役,后者涉及的技术较为复杂,我们已经损失了一架试验机,但愿它在1944年前能够顺利服役!”
“爱尔兰的航空技术果然是领先世界的,在我看来,在某些尖端技术上甚至超过了德国!”罗斯福一面不吝赞美,一面试探性地问道:“在这些新式装备的研发上,我们两国是否有共同合作开发的可行性?”
“这个么……”皮尔斯笑了笑,“您也知道,爱尔兰一直是军政分离,政府不得干涉军队的具体事务,我现在也不好直接回答您!不过,我觉得这完全可以列入我们下一次会晤的议题,届时我在利默里克等待您的到来!”
“那就一言为定!”罗斯福爽快地回应说。
话题已开,皮尔斯便抓住时机:“对了,说到武器技术,我听说……美国正大力研发一种威力极其惊人的武器,据说也将是划时代的?”
“噢?不知首相从哪里听到的这个消息?”罗斯福不惊不忙地反问说。
“这个么……”皮尔斯笑了笑,“上个月的国联理事会期间,我听一位外国友人说起过,他倒是满不在乎,觉得没有什么武器是可以代替军队的!”
“是么?”罗斯福轻皱眉头,显然是在思考对方的用意。
“我还听说,这种武器利用的是核变技术,而且早在二十年代就已经有不少物理专家进行理论探讨了!”
“或许是我孤陋寡闻,这件事我还真是从未听说过!”罗斯福话是说得毫不犹豫,只是眼神中流露出的些许担忧让皮尔斯看出了由头。
皮尔斯假意惋惜地说:“唉!我本来还在考虑用爱尔兰的火箭、喷气发动机或者制导炸弹作为交换,分享美国政府的新武器计划!”
罗斯福笑道:“是啊,可惜这只是谣传!不过,美国的超远程轰炸机技术和轻型机载雷达技术也许会是爱尔兰希望分享的?”
“是么?”皮尔斯抿嘴一笑,凑近罗斯福耳旁,喷着酒气说:“总统阁下或许还没得到消息,爱尔兰第一款实用型的舰载机预警雷达已经服役。”
听到这些,罗斯福虽然还稳稳地坐着,但脸色显得有些僵硬,似乎震撼于爱尔兰这么一个人口不足千万的“小国”在军事技术方面的领先程度无奈受到战争失利的影响,这时的美国情报部门不仅没有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积极的行动,即便是在欧洲也仅有少量的联络站,从前还能够依赖英军提供的情报分享,现在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探查竞争对手的实际状况,效率之低完全配不上其工业和经济的大国地位。正是出于对现状的不满,美国政府才会孤注一掷,用足以令他们破产的庞大资金来研发一种谁也没有见过的新武器,而基于人性的种种弱点,罗斯福强力推行的曼哈顿计划从一开始就受到了众多议员的质疑,这时常让他夜不能寐,正需要找一个能够减少资金压力和失败风险的办法。
碧海蓝天之间,一架乳白色的四发飞机平稳而快速地进行着长途飞行。在1942年,这种产自爱尔兰的大型客机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好的越洋飞行器,由于采用了整体增压式机舱,必要时还可以在万米高空实施高速巡航。
当这架专机以每小时400多公里的速度跨越大西洋时,坐在机舱里的乘客们有的在闭目养神,有的在看书读报,而在靠近机首位置的隔舱里,一名身穿爱尔兰陆军制服的军官用低沉的嗓音向折叠桌旁的老者介绍说:“这些是德国情报人员在田纳西州的沙漠地区秘密拍摄到的照片,看,村镇、厂房还有这些巨大的烟囱,早几年这里还是一片荒芜之地。根据调查,住在方圆百里之内的两个土著部落已被强行迁走,按照他们迁移的时间推算,这些设施是在1941年晚期开始建造的!”
年过六旬的爱尔兰首相帕特里克-皮尔斯并没有在这场长途旅行刚开始的时候表现出疲态,他炯炯有神地注视着这些黑白照片:“花费数以亿计的资金,就是为了制造一种超级炸弹?恕我见识浅薄,难以理解它的价值与前景。”
军官回答道:“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请教过利默里克大学的物理学专家,他们的意见跟我们从德国方面获得的情报基本一致:这种炸弹可以说是现代的‘潘多拉之盒’,一旦被研发出来,将会改变沿循数千年的战争法则。”
皮尔斯微微点头:“嗯……想来也是这样,否则的话,陛下不会专程派我访问美国,并想方设法让美国人接受我们在这个项目上的合作方案……不过,我个人还有个疑惑,按说德国的军事科技实力首屈一指,难道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种武器技术的非凡之处?”
“据我所知,威廉皇帝学会的物理研究院早在十多年前就提出了研发这种超级武器的理论构架,并向德**方作了推荐,但德**方对此反应冷淡,也许他们不愿意在一项他们难以理解的武器项目上投入耗费庞大的开支吧!”
皮尔斯撇嘴笑道:“德**方的眼光,确实远不如我们的陛下啊!既然如此,我们就跟美国人好好谈谈,看能否达成皆大欢喜的结果。”
盛夏即将到来之际,应美国政府之邀,爱尔兰首相帕特里克-皮尔斯携访问团越洋而来,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11天的访美之行,爱尔兰人的足迹遍布华盛顿、费城、纽约、波士顿、旧金山、洛杉矶等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和港口。正如此前无数次在报纸和影像资料中看到的那样,终战仅仅4年时间,美利坚以惊人的活力迅速复苏,一座座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城市重新绽放耀眼光芒……
无论是曾经遭到西方同盟国攻击的东海岸,还是一度受到日本军队威慑的西海岸,不论城市或者乡间,战争带来的惶恐和压抑已经悄然远去。战争,人类最惧怕却又始终无法逃避的事物,反而给这个国家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出于大规模援助苏俄和加强亚太据点的需要,美国许多工厂的现代化流水线不分昼夜地生产各种军事物资,大量的枪炮弹药、飞机战车以及罐头食品都在源源不断地走下生产线。
在爱尔兰首相访问美国期间,各大报刊暂且将有关苏日战争的注意力搁置一旁,紧追不舍地对爱尔兰访问团的每一个举动进行跟踪报道尽管年迈的爱尔兰首相并没有和美国工人、士兵开展亲切交谈,没有前往福利院探望战争遗孀,甚至没有与民同乐地观看百老汇的传统演出,但经过这短短一周多的时间,人们开始乐观地探讨起了美国与爱尔兰之间开展更亲密军事合作的可能。
临行前的最后一顿晚宴,美国总统罗斯福亲自主持,参与者囊括了美**政要员、社会名流以及各国驻美外交官员。作为东道主,罗斯福以满怀憧憬的开场白赞扬了美国和爱尔兰关系的发展,他把爱尔兰政府首脑自1927年以来首次访问美国称作是一次“意义非凡”的外交活动。
罗斯福的赞誉并没有让皮尔斯冲昏头脑,他很清楚美国已经迅速走出了战争失利的低谷,甚至步入了战后的高速发展期美国经济的复原力一方面得益于它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人口基数和教育基础,另一方面则是欧美联手制裁日本,使得欧洲国家与美国的贸易往来大幅增加。
皮尔斯在随后的发言中用华美的言辞赞颂了美国人在战争时期越挫越勇的坚韧品质和战争失利后不屈不挠的可贵精神,并暗示美国人应当坚决捍卫百年来逐步在太平洋地区建立起来的强权地位。
两位领导者的发言都得到了热烈掌声的回应,然而这些话语中有多少是空话、有多少是反话,双方各自心知肚明。席间,罗斯福漫不经心地询问皮尔斯爱尔兰研发火箭和喷气式飞机的进展情况,皮尔斯回答说:“毫无疑问,火箭技术将引领一个全新的时代,可以想象一下,我们只要坐在利默里克按下一个按钮,那些安装有整吨烈性炸药的火箭就能够飞越上千公里,我们将不再受到飞行员阵亡或被俘的困扰,而且火箭的成本并不比现役的大型轰炸机昂贵多少!”
罗斯福的反应比较平静:“拥有这种新式武器真是令人羡慕,可惜浩瀚的太平洋动辄以上千公里来计算距离,而且美国在火箭技术方面还完全处于起步阶段!”
半杯红酒下肚,皮尔斯故作得意:“只要有充足的人力物力投入,一切都不是问题!”
“那是当然的!”罗斯福端着酒杯而不喝,他追问道:“听我们的专家说,喷气式飞机也将引领全新的航空时代?”
“也许吧!”皮尔斯耸耸肩,压低了声音说:“我们现在有两种划时代的新式飞机已经进入了试验阶段后期,一种使用火箭发动机,一种使用喷气式发动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前者的试验进展比较快,预计1943年能够投入现役,后者涉及的技术较为复杂,我们已经损失了一架试验机,但愿它在1944年前能够顺利服役!”
“爱尔兰的航空技术果然是领先世界的,在我看来,在某些尖端技术上甚至超过了德国!”罗斯福一面不吝赞美,一面试探性地问道:“在这些新式装备的研发上,我们两国是否有共同合作开发的可行性?”
“这个么……”皮尔斯笑了笑,“您也知道,爱尔兰一直是军政分离,政府不得干涉军队的具体事务,我现在也不好直接回答您!不过,我觉得这完全可以列入我们下一次会晤的议题,届时我在利默里克等待您的到来!”
“那就一言为定!”罗斯福爽快地回应说。
话题已开,皮尔斯便抓住时机:“对了,说到武器技术,我听说……美国正大力研发一种威力极其惊人的武器,据说也将是划时代的?”
“噢?不知首相从哪里听到的这个消息?”罗斯福不惊不忙地反问说。
“这个么……”皮尔斯笑了笑,“上个月的国联理事会期间,我听一位外国友人说起过,他倒是满不在乎,觉得没有什么武器是可以代替军队的!”
“是么?”罗斯福轻皱眉头,显然是在思考对方的用意。
“我还听说,这种武器利用的是核变技术,而且早在二十年代就已经有不少物理专家进行理论探讨了!”
“或许是我孤陋寡闻,这件事我还真是从未听说过!”罗斯福话是说得毫不犹豫,只是眼神中流露出的些许担忧让皮尔斯看出了由头。
皮尔斯假意惋惜地说:“唉!我本来还在考虑用爱尔兰的火箭、喷气发动机或者制导炸弹作为交换,分享美国政府的新武器计划!”
罗斯福笑道:“是啊,可惜这只是谣传!不过,美国的超远程轰炸机技术和轻型机载雷达技术也许会是爱尔兰希望分享的?”
“是么?”皮尔斯抿嘴一笑,凑近罗斯福耳旁,喷着酒气说:“总统阁下或许还没得到消息,爱尔兰第一款实用型的舰载机预警雷达已经服役。”
听到这些,罗斯福虽然还稳稳地坐着,但脸色显得有些僵硬,似乎震撼于爱尔兰这么一个人口不足千万的“小国”在军事技术方面的领先程度无奈受到战争失利的影响,这时的美国情报部门不仅没有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积极的行动,即便是在欧洲也仅有少量的联络站,从前还能够依赖英军提供的情报分享,现在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探查竞争对手的实际状况,效率之低完全配不上其工业和经济的大国地位。正是出于对现状的不满,美国政府才会孤注一掷,用足以令他们破产的庞大资金来研发一种谁也没有见过的新武器,而基于人性的种种弱点,罗斯福强力推行的曼哈顿计划从一开始就受到了众多议员的质疑,这时常让他夜不能寐,正需要找一个能够减少资金压力和失败风险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