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大战降临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万岁约阿希姆最新章节!
德国对法宣战的消息,打破了许多人对于和平的最后一线希望。数日之内,战火即从巴尔干半岛蔓延至东欧、中欧和西欧,欧洲大陆超过三分之二的土地和人口无可避免地卷入了这场大战。1870年以来莱茵河两岸人人忧于内心,1905年以来大多数人料于眼前的事终于发生了。一家德国报纸那天在以《枪炮的福祉》为大字标题的特刊中欣然写着:“行动起来,才是乐趣所在。”它还说,德国人“欣喜若狂……这个时刻我们盼望已久……目的未达,疆土未扩展到必须扩及之处,强要我们拿起的刀剑决不入鞘”。
获悉德国对法宣战的消息后,英王乔治五世毫不犹豫地签署了总动员令。
这天上午7时整,在德国给予的12小时期限的最后一刻,比利时外交部的政务秘书德盖菲埃按响了德国使馆的门铃,将比利时政府的复照递交给了德国大使贝洛。回家途中,男爵听到报童的叫卖声,晨报宣布了最后通牒的全文和比利时的答复。他听到人们阅读这些新闻,听到激动地聚集在一起的人群发出刺耳的惊叹声。
比利时无所畏惧的一声“不”,振奋了人心。许多人认为,这一来,德国可要绕过他们的国土而不致冒天下之大不韪了。
“德国人是危险的,但还不是疯子,”人们如此相互告慰。
甚至在比利时王宫,在内阁各部,也仍然抱着一线希望,人们认为很难想像,德国人竟会明知错误还要自绝于人,蓄意发动战争。但到8月3日晚,当收到德皇对艾伯特国王两天前发出的个人呼吁姗姗来迟的答复时,最后一线希望也随之消失。德皇的复电不过是再次试图劝诱比利时不战而降。德皇复电提到,“正由于怀着对比利时的最友好的愿望”,他才提出了他的严肃的要求。“正如所提条件已经阐明的那样,能否维持我们以前和目前的关系,依然取决于陛下。”
“他把我当作什么啦?”艾伯特国王大声叫道。自从危机开始以来,这是他第一次失却控制,流露出他的愤慨。就任比利时军队最高统帅之后,他立即下令炸毁列日附近马斯河上的桥梁,以及与卢森堡交界处的铁路隧道和桥梁。他依然未向英、法两国发出呼吁,要求军事援助和结盟。
艾伯特国王不愿为比利时的中立签署死亡证书,但比利时人格外看重的中立地位很快被残酷的现实打得粉碎次日上午8时,第一阵土灰色的浪涛在离列日48公里的格姆梅里希冲过了比利时边境,比利时哨兵从哨所里开了火。
在布鲁塞尔,德军入侵开始后一小时,阿尔贝国王身穿军服,未作任何佩戴,骑马去国会开会。一辆敞篷马车上坐着王后和她的三个孩子,后面跟着两辆马车,国王独自一人在马背上殿后,这个小小的行列沿着皇家大道碎步小跑而来。一路上家家户户挂着国旗,拿着鲜花;街头巷尾满是兴奋激昂的人群;素不相识的人们相互握手,欢笑与呼号交杂一片,每个人的感情,正如有人后来回忆所说,“都被他和他同胞之间的共同的爱和共同的恨的纽带联结在一起。”一阵又一阵的欢呼声朝着国王而来,仿佛人们怀着共同的感情,试图向他表明,他是他们国家的象征,是他们坚持独立的意志的象征。甚至不知怎么竟忘了不该出场,也和其他国家的外交官们一起在国会窗口观看着这个小小行列的奥地利大使也在揩拭眼泪了。
在大厅里,在议员、来宾以及王后和朝臣就座之后,国王一个人走了进来,将帽子和手套庄重地放在讲台上,便开始演说,只是声音稍有颤抖。他回顾到创建独立的比利时的1830年的国会会议时问道:“先生们,你们是否矢志维护我们先辈留下的这份神圣礼物,使其不受侵犯?”议员们难以抑制自己,起立高呼“是的,是的,是的!”
演说结束后,街头巷尾激情高涨,如痴似狂。一向为人瞧不起的军队现在成了英雄。人们高呼:“打倒德国佬!处死杀人犯!比利时独立万岁!”
国王离去之后,群众又欢呼求见陆军大臣。在政府中,陆军大臣不论由谁担任,因为职务关系,平时总是最最不得人心的一个人。德布罗凯维尔先生虽然是个温文尔雅、老于世故的人,但是当他出现在阳台上的时候,也为那天布鲁塞尔每个人同仇敌忾的激昂情绪所感动,不禁流下了眼泪。
这一天,在巴黎,穿着红裤子和宽下摆的深蓝色上装的法国士兵迈着整齐的步伐穿过街道,他们引吭高歌:
这是阿尔萨斯,这是洛林,这是我们的阿尔萨斯,啊,啊,啊,啊!
唱到最后一个“啊”字,歌声化成一片胜利的欢呼。
车辆绝迹的林荫大道上,走过一队又一队的志愿兵,扛着旗帜和横幅,横幅上写着表示决心的口号:“卢森堡人决不做德国人!罗马尼亚忠于自己的拉丁族母亲!意大利的自由是法国人的鲜血换来的!西班牙和法国亲如姊妹!英国人愿为法兰西而战!希腊人热爱法兰西!巴黎的斯堪的纳维亚人!斯拉夫民族和法兰西站在一起!拉丁美洲人誓死捍卫拉丁美洲文化的母亲!”
一条横幅上写着“阿尔萨斯人打回老家去”的口号,受到人群表示敬意的欢呼喝彩。
在参众两院的联席会议上,法国总理维维亚尼的面色死一般的苍白,看上去已是心力交瘁,但他演说时,仍热情洋溢,辩才雄健。这篇演说和这天每个人的作为一样,被誉为他一生事业中最伟大的一次演说。他的公事包里带着法俄条约的文本,但并没有人对这份条约提出质询。当他说到意大利已“以其拉丁民族的理智所独具的洞察力”宣布中立时,响起了如痴似狂的欢呼声。三国同盟中的这个第三个成员,在考验来临的时刻,果如所料,拔脚走开了。其理由是:奥地利进攻塞尔维亚,是一种侵略行为,从而解除了它对条约所负的义务。
意大利的中立使法国无须在南部边界布防,也就等于增多了四个师即八万人的兵力。
普恩加来总统因公未能亲莅议会,在维维亚尼演说完毕之后,由人代读了他的演说词。宣读时,全体听众均离座肃立。他说,法国在全人类面前代表着自由、正义和理智,表示同情和善意的函电,已从文明世界的各个角落纷至沓来。
同一天的柏林下着滂沱大雨,威廉大街马蹄嗒嗒不绝,清晰可闻,一队队骑兵正轻捷地驰过水光闪耀的街道。
上午,在大教堂做过仪式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国会议员们集体列队进入皇宫。入口处戒备森严,绳栅隔道,所有人经过四道检查之后才终于在白厅坐下。德皇在几位将军陪同之下静悄悄地走了进来,登上御座。穿着龙骑兵制服的首相贝特曼从御用公文包里取出演说词呈给德皇,德皇离座起立,开始宣读。他说,战争是由塞尔维亚在俄国支持之下挑起的,他历数了俄国的罪行,激起一片“可耻”的嘘叫声。预先准备好的演说完了之后,他提高嗓门宣布:“从今日起,我不承认党派,只承认德国人!”然后要求各党派领袖,如果他们同意他的意见,就上前握他的手。在狂热的激动中,所有领袖都从命不误,与此同时,在场的其他人员爆发出一阵欣喜若狂的欢呼声。
下午3时整,国会议员又在国会大厦续会,先是聆听首相讲话,接着履行余下的职责,首先是投票通过战争拨款,一笔五十亿马克的战争拨款获得一致通过,尔后是国会表决通过本身休会四个月,或是说,在普遍所预料的战争所需时间一直休会。首相贝特曼在宣布结束议程时满怀信心说道:“不论我们的命运会是怎样,1914年8月4日将永远成为德意志最伟大的日子之一!”
同一天晚上7时,英国终于作出了多少人在焦虑久待的明确答复向德国政府递交照会,宣布英国感到有义务“维护比利时的中立和坚持遵守德国与我们同样是签字国的条约”。照会要求德国政府在午夜之前必须作出“满意的答复”。
在柏林,英国大使爱德华-戈申爵士当面向德国首相贝特曼递交了英国政府的照会。
“促使英国参战的并不是比利时问题,可却伪善地在这个问题上大做文章,诚使我无比愤慨!”贝特曼盛怒之下,大发了一通议论。他说,英国竟对一个“联姻的国家”宣战,这种作为简直“不可思议”,这“等于在一个人为了自己的生命与两个来犯的人搏斗时,从他背后猛击一下”。他说,英国要对“这一致命的严重步骤”可能产生的所有可怕事件负责,而“这一切都仅仅是为了一个词儿‘中立’仅仅是为了一张废纸……”
英国大使回到使馆后不久,外面街道上开始喧闹起来。《柏林日报》以号外的形式向德国民众公布英国已经宣战的消息尽管这时距离午夜还有那么几个小时。继意大利变节之后,这个最新的“背叛”行为,这个最新的背信弃义行为,这个又给德国增添一个新的敌人的行为,使得德国人怒不可遏,许多人立即成了一群狂吼的暴徒,然后对着英国使馆的窗户扔了一小时的石头。
一夜之间,英国成了最最可恨的敌人。
德国人对于这一背信行为怎么也想不通。要求参政的妇女竟敢对首相无理取闹,竟敢公然抗拒警察的英国人,竟想要打仗,简直是难以置信的。英国的势力虽然广泛而强大,但已日薄西山,德国人对它就象西部高斯人对于后期的罗马人一样,既轻蔑,同时又带有一种后来者的自卑感。
9时,英国政府从一份截获到的柏林发出的明码电报中获悉,德国政府认为自英国大使索取护照之时起,它已与英国处于交战状态。内阁成员们于是赶忙开会,讨论是否把那个时间算作宣战时间,抑或等到最后通牒规定的时限他们最终决定等待。
没有任何的意外变故,午夜如期而至。12点20分,英国发出开战电令:“战争,德国,行动。”
第二天,8月5日,随着德军对比利时的列日要塞展开攻势,大战的第一个战役打响了。那天小毛奇在给奥匈帝国总参谋长康拉德-冯-赫岑道夫的信中写道:欧洲已经进入了“一场将要决定今后数百年历史进程的战争”。
德国对法宣战的消息,打破了许多人对于和平的最后一线希望。数日之内,战火即从巴尔干半岛蔓延至东欧、中欧和西欧,欧洲大陆超过三分之二的土地和人口无可避免地卷入了这场大战。1870年以来莱茵河两岸人人忧于内心,1905年以来大多数人料于眼前的事终于发生了。一家德国报纸那天在以《枪炮的福祉》为大字标题的特刊中欣然写着:“行动起来,才是乐趣所在。”它还说,德国人“欣喜若狂……这个时刻我们盼望已久……目的未达,疆土未扩展到必须扩及之处,强要我们拿起的刀剑决不入鞘”。
获悉德国对法宣战的消息后,英王乔治五世毫不犹豫地签署了总动员令。
这天上午7时整,在德国给予的12小时期限的最后一刻,比利时外交部的政务秘书德盖菲埃按响了德国使馆的门铃,将比利时政府的复照递交给了德国大使贝洛。回家途中,男爵听到报童的叫卖声,晨报宣布了最后通牒的全文和比利时的答复。他听到人们阅读这些新闻,听到激动地聚集在一起的人群发出刺耳的惊叹声。
比利时无所畏惧的一声“不”,振奋了人心。许多人认为,这一来,德国可要绕过他们的国土而不致冒天下之大不韪了。
“德国人是危险的,但还不是疯子,”人们如此相互告慰。
甚至在比利时王宫,在内阁各部,也仍然抱着一线希望,人们认为很难想像,德国人竟会明知错误还要自绝于人,蓄意发动战争。但到8月3日晚,当收到德皇对艾伯特国王两天前发出的个人呼吁姗姗来迟的答复时,最后一线希望也随之消失。德皇的复电不过是再次试图劝诱比利时不战而降。德皇复电提到,“正由于怀着对比利时的最友好的愿望”,他才提出了他的严肃的要求。“正如所提条件已经阐明的那样,能否维持我们以前和目前的关系,依然取决于陛下。”
“他把我当作什么啦?”艾伯特国王大声叫道。自从危机开始以来,这是他第一次失却控制,流露出他的愤慨。就任比利时军队最高统帅之后,他立即下令炸毁列日附近马斯河上的桥梁,以及与卢森堡交界处的铁路隧道和桥梁。他依然未向英、法两国发出呼吁,要求军事援助和结盟。
艾伯特国王不愿为比利时的中立签署死亡证书,但比利时人格外看重的中立地位很快被残酷的现实打得粉碎次日上午8时,第一阵土灰色的浪涛在离列日48公里的格姆梅里希冲过了比利时边境,比利时哨兵从哨所里开了火。
在布鲁塞尔,德军入侵开始后一小时,阿尔贝国王身穿军服,未作任何佩戴,骑马去国会开会。一辆敞篷马车上坐着王后和她的三个孩子,后面跟着两辆马车,国王独自一人在马背上殿后,这个小小的行列沿着皇家大道碎步小跑而来。一路上家家户户挂着国旗,拿着鲜花;街头巷尾满是兴奋激昂的人群;素不相识的人们相互握手,欢笑与呼号交杂一片,每个人的感情,正如有人后来回忆所说,“都被他和他同胞之间的共同的爱和共同的恨的纽带联结在一起。”一阵又一阵的欢呼声朝着国王而来,仿佛人们怀着共同的感情,试图向他表明,他是他们国家的象征,是他们坚持独立的意志的象征。甚至不知怎么竟忘了不该出场,也和其他国家的外交官们一起在国会窗口观看着这个小小行列的奥地利大使也在揩拭眼泪了。
在大厅里,在议员、来宾以及王后和朝臣就座之后,国王一个人走了进来,将帽子和手套庄重地放在讲台上,便开始演说,只是声音稍有颤抖。他回顾到创建独立的比利时的1830年的国会会议时问道:“先生们,你们是否矢志维护我们先辈留下的这份神圣礼物,使其不受侵犯?”议员们难以抑制自己,起立高呼“是的,是的,是的!”
演说结束后,街头巷尾激情高涨,如痴似狂。一向为人瞧不起的军队现在成了英雄。人们高呼:“打倒德国佬!处死杀人犯!比利时独立万岁!”
国王离去之后,群众又欢呼求见陆军大臣。在政府中,陆军大臣不论由谁担任,因为职务关系,平时总是最最不得人心的一个人。德布罗凯维尔先生虽然是个温文尔雅、老于世故的人,但是当他出现在阳台上的时候,也为那天布鲁塞尔每个人同仇敌忾的激昂情绪所感动,不禁流下了眼泪。
这一天,在巴黎,穿着红裤子和宽下摆的深蓝色上装的法国士兵迈着整齐的步伐穿过街道,他们引吭高歌:
这是阿尔萨斯,这是洛林,这是我们的阿尔萨斯,啊,啊,啊,啊!
唱到最后一个“啊”字,歌声化成一片胜利的欢呼。
车辆绝迹的林荫大道上,走过一队又一队的志愿兵,扛着旗帜和横幅,横幅上写着表示决心的口号:“卢森堡人决不做德国人!罗马尼亚忠于自己的拉丁族母亲!意大利的自由是法国人的鲜血换来的!西班牙和法国亲如姊妹!英国人愿为法兰西而战!希腊人热爱法兰西!巴黎的斯堪的纳维亚人!斯拉夫民族和法兰西站在一起!拉丁美洲人誓死捍卫拉丁美洲文化的母亲!”
一条横幅上写着“阿尔萨斯人打回老家去”的口号,受到人群表示敬意的欢呼喝彩。
在参众两院的联席会议上,法国总理维维亚尼的面色死一般的苍白,看上去已是心力交瘁,但他演说时,仍热情洋溢,辩才雄健。这篇演说和这天每个人的作为一样,被誉为他一生事业中最伟大的一次演说。他的公事包里带着法俄条约的文本,但并没有人对这份条约提出质询。当他说到意大利已“以其拉丁民族的理智所独具的洞察力”宣布中立时,响起了如痴似狂的欢呼声。三国同盟中的这个第三个成员,在考验来临的时刻,果如所料,拔脚走开了。其理由是:奥地利进攻塞尔维亚,是一种侵略行为,从而解除了它对条约所负的义务。
意大利的中立使法国无须在南部边界布防,也就等于增多了四个师即八万人的兵力。
普恩加来总统因公未能亲莅议会,在维维亚尼演说完毕之后,由人代读了他的演说词。宣读时,全体听众均离座肃立。他说,法国在全人类面前代表着自由、正义和理智,表示同情和善意的函电,已从文明世界的各个角落纷至沓来。
同一天的柏林下着滂沱大雨,威廉大街马蹄嗒嗒不绝,清晰可闻,一队队骑兵正轻捷地驰过水光闪耀的街道。
上午,在大教堂做过仪式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国会议员们集体列队进入皇宫。入口处戒备森严,绳栅隔道,所有人经过四道检查之后才终于在白厅坐下。德皇在几位将军陪同之下静悄悄地走了进来,登上御座。穿着龙骑兵制服的首相贝特曼从御用公文包里取出演说词呈给德皇,德皇离座起立,开始宣读。他说,战争是由塞尔维亚在俄国支持之下挑起的,他历数了俄国的罪行,激起一片“可耻”的嘘叫声。预先准备好的演说完了之后,他提高嗓门宣布:“从今日起,我不承认党派,只承认德国人!”然后要求各党派领袖,如果他们同意他的意见,就上前握他的手。在狂热的激动中,所有领袖都从命不误,与此同时,在场的其他人员爆发出一阵欣喜若狂的欢呼声。
下午3时整,国会议员又在国会大厦续会,先是聆听首相讲话,接着履行余下的职责,首先是投票通过战争拨款,一笔五十亿马克的战争拨款获得一致通过,尔后是国会表决通过本身休会四个月,或是说,在普遍所预料的战争所需时间一直休会。首相贝特曼在宣布结束议程时满怀信心说道:“不论我们的命运会是怎样,1914年8月4日将永远成为德意志最伟大的日子之一!”
同一天晚上7时,英国终于作出了多少人在焦虑久待的明确答复向德国政府递交照会,宣布英国感到有义务“维护比利时的中立和坚持遵守德国与我们同样是签字国的条约”。照会要求德国政府在午夜之前必须作出“满意的答复”。
在柏林,英国大使爱德华-戈申爵士当面向德国首相贝特曼递交了英国政府的照会。
“促使英国参战的并不是比利时问题,可却伪善地在这个问题上大做文章,诚使我无比愤慨!”贝特曼盛怒之下,大发了一通议论。他说,英国竟对一个“联姻的国家”宣战,这种作为简直“不可思议”,这“等于在一个人为了自己的生命与两个来犯的人搏斗时,从他背后猛击一下”。他说,英国要对“这一致命的严重步骤”可能产生的所有可怕事件负责,而“这一切都仅仅是为了一个词儿‘中立’仅仅是为了一张废纸……”
英国大使回到使馆后不久,外面街道上开始喧闹起来。《柏林日报》以号外的形式向德国民众公布英国已经宣战的消息尽管这时距离午夜还有那么几个小时。继意大利变节之后,这个最新的“背叛”行为,这个最新的背信弃义行为,这个又给德国增添一个新的敌人的行为,使得德国人怒不可遏,许多人立即成了一群狂吼的暴徒,然后对着英国使馆的窗户扔了一小时的石头。
一夜之间,英国成了最最可恨的敌人。
德国人对于这一背信行为怎么也想不通。要求参政的妇女竟敢对首相无理取闹,竟敢公然抗拒警察的英国人,竟想要打仗,简直是难以置信的。英国的势力虽然广泛而强大,但已日薄西山,德国人对它就象西部高斯人对于后期的罗马人一样,既轻蔑,同时又带有一种后来者的自卑感。
9时,英国政府从一份截获到的柏林发出的明码电报中获悉,德国政府认为自英国大使索取护照之时起,它已与英国处于交战状态。内阁成员们于是赶忙开会,讨论是否把那个时间算作宣战时间,抑或等到最后通牒规定的时限他们最终决定等待。
没有任何的意外变故,午夜如期而至。12点20分,英国发出开战电令:“战争,德国,行动。”
第二天,8月5日,随着德军对比利时的列日要塞展开攻势,大战的第一个战役打响了。那天小毛奇在给奥匈帝国总参谋长康拉德-冯-赫岑道夫的信中写道:欧洲已经进入了“一场将要决定今后数百年历史进程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