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减丁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大国重工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汉儿不为奴最新章节!
出于对河东君的仰慕,以及考虑到将太平军的军功阶层和江南士绅结合,从而能够让江南百姓接受的因素,周士相倾向为于佑明聘取柳小照为妻。
当然,内中周士相也是俗套的想到了门当户对这个问题。不管于家现在是不是就于佑明这一根独苗苗,其都是大明朝的国公。国公娶妻,且是太平军成立以来第一桩婚事,还是带有“试点”性质的婚事,从方方面面考虑,江南文坛领袖、做过太傅的钱谦益之女显然是个非常合适的人选。
柳小照还有一个名字,是她的父亲钱谦益为她取的——钱孙蕊。不过从出生之日起,河东君便不喜欢丈夫为女儿取的这个名字,她为女儿取了一个更好听的名字——柳小照。
女儿不随父姓,反随母姓,这自然惹得人非议,钱氏家族内部对柳如是都是不满。钱谦益却对此事不以为然,他素诩开明,自不会介意女儿是随他姓还是随妻姓。况且,小照这个名字很好听。
其实,17岁的柳小照已经许配了人家,夫家是曾任崇祯朝翰林编修的赵玉森之子。不过,赵家因为当年涉通虏案,父子都被械送刑部议罪去了。这桩婚事自然作罢。
周士相问过张安,柳小照的才貌如何,张安的回答是不逊其母。
张安肯定不敢骗自己,一个十七岁,一个十八岁,真正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想到河东君柳如是虽年已四旬,看着仍是美艳动人,其女儿才貌不逊于她,那必定也是个可人儿。
可便宜了于佑明,我为于家娶了这么个媳妇,于世忠九泉之下总不会再埋怨我了吧?
周士相满脸堆笑的望着张大嘴巴,对齐王叔要给自己娶媳妇而震惊的于佑明。
因为第一次做“媒婆”,周士相还不太适应这个身份,所以“诱导”的话语听起来比较干。还好,徐应元是个多方面能手,在旁帮着“注释”了几句,把从小到大只知上阵杀敌,报国仇家恨的于佑明给听得一愣一愣的。似乎他若不娶这位柳姑娘,不但是他于小公爷一生最大的损失,也将是他于家最大的遗憾。
“柳姑娘肯定是良妻,我让张安那边给钱府递过话了,回头我让人陪你去苏州一趟。咱们看中了人家,可人家未必就看中你,要是柳姑娘不愿意,咱们也不能强娶不是。”
虽说看中了柳小照,但周士相对这桩婚事能不能成还是有点担心的,因为他把钱谦益给得罪的太狠了。当日河东君亲自到镇江为金圣叹求情,他连面都没见。把人家亲外甥给杀了,还大搞清欠,将钱谦益这个江南士绅领袖架在火上烧,一点面子也没有给他,气得钱谦益辞了太傅归乡,传出话来这辈子永远不会再往南都一步。现在转过头来,却又想着人家的闺女,换周士相是钱谦益,恐怕早就跺脚骂娘了。如果钱谦益真的不肯将女儿嫁给于佑明,周士相自然不可能用强,更不可能搬出定武帝来个皇帝赐婚,硬逼钱谦益嫁女。
张安那边打听的明白,这桩婚事能不能成,其实钱谦益的态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河东君柳如是的态度。而柳如是和其丈夫钱谦益相比,对周士相在江南的一系列政策并不抵触,反而支持的很。这一方面固然柳如是出身贫苦,另一方面却是柳如是看的比丈夫钱谦益更远更多。这一点,就是钱谦益也是自愧不如,常与人说我不如河东君甚多。
金圣叹的事,钱谦益是真气,毕竟被杀的是自己亲外甥,而自己是堂堂太傅,周士相却一点面子也不给。柳如是那边是接了夫君书信往镇江营救金圣叹,可对于金圣叹乃至钱氏族亲,柳如是却并无好感。在钱谦益被清廷下狱的那几年间,柳如是在钱府的日子过得可并不好。她之所以给女儿取柳姓,而非钱姓,却是存的将来给女儿招个上门女婿的想法。原因无他,钱府上下对柳如是,那是视如仇人般的存在。要不是钱谦益对柳如是极是疼爱,恐怕柳如是早就被钱氏族人赶走了。(作者注:正史上钱谦益死后两月,柳如是就被逼自杀)
所以,张安的建议是走“丈母娘”路线,只要柳如是点头,这桩婚事便能成。
周士相正在琢磨怎么教于佑明去苏州讨丈母娘欢心,那边于佑明总算反应过来,猛摇头道:“我不娶妻!”
“为什么?”
周士相眉头一挑,这件事可容不得于佑明不愿意。这小子有想法可以,但必须保留。
郭雄他们也觉奇怪,娶妻生子可是大好事,于小公爷怎的不乐意了?
脸憋得通红的于佑明半天回了句:“鞑虏未灭,何以家为!”
“嘿!”
周士相笑了起来,这借口糊弄别人可以,糊弄他却不行。要是个个都嚷着鞑虏未灭,不肯娶妻生子,那太平军十几万人都要打光棍了?
“你不娶也得娶,这件事由不得你。你敢不娶,我马上让你回南都呆着,将来北伐的事和你没关系。”周士相哼了一声,语带威胁。
“我...”
于佑明害怕了。他长这么大,连他爹他都不怕,却唯独怕一件事,那就是让他离开军营。齐王叔的权威太大,于佑明知道自己反抗不了,也只能认命了。
见于佑明服软,周士相心中好笑,怕夜长梦多,吩咐徐应元马上带于佑明去苏州。任务就一个,用尽手段也要让于佑明入了河东君的法眼,讨了这位丈母娘欢心。
于小公爷一脸苦闷的跟着徐应元后面,他实在想不通齐王叔为何一定要逼自己娶媳妇。他宁可带兵去打仗,也不想去见什么河东君,更不想娶那个柳小照。
小公爷却不想徐应元比他还要苦闷,因为他的齐王叔给人家下了死命令,完不成这趟差事就不要回来见他。所以现在这桩婚事,实际最急的是徐应元,真所谓皇帝不急太监急,因此看到小公爷慢吞吞的样子,徐应元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奈何却只能连哄带骗,要不然这小公爷一发性子跑了,他可有的罪受了。
二人走后,郭雄将各地传来的乱情简要汇报了。
周士相凝神倾听,待听到教民马大龙和白东干等人为祸甚众,到处屠杀汉人百姓后,不由很是愤怒。
“前番已叫蒋国柱处置教民,只可惜迟了一步,终酿此祸。”周士相有些后悔,当初应该直接下令各地驻军动手,而不是交由蒋国柱去办,导致凭白死了那么多人。
“教寺和教民都当连根拔起,以绝后患。”
闻言,董常清忙将手中几份文书递上,分别是华亭县奏报其县六房书办丁某忠义之事,又有南都清觉寺拒应传贴,严禁教众作乱等事。
董常清在周士相暴怒之时,将这几份文书拿出来,显是提醒周士相江南教寺和教民并非都参与了作乱,内中还有不少忠义教民。
周士相粗略翻了这几份文书,眉头微皱。照这几份文书上所禀,他要尽诛教民显然是不合适的。但教寺之祸非动霹雳手段不足以解决,今日容了一部,将来说不定又酿大患。
思来想去,周士相让董常清记录几件安排,一是以朝廷名义表彰清觉寺,册立其寺为天下第一弥勒正教大寺,寺内经师俱由朝廷颁给“执照”,凡持“执照”者衣食住行皆由朝廷供奉,享受九品待遇,见官不拜。
二、除清觉寺以外,江南各地所有教寺一律拆除。经师一律往清觉寺,由朝廷出面组织经师统一考试,考中者入清觉寺,发给授经“执照”。不中者于寺中集中学习,待考中后方可为经师。
三、经师者,须在寺内修行。不得娶妻,不得还俗。违者,处斩。
四、组织朝廷认可的经师及儒生修订解释经书内容,经师授业一律以朝廷编撰经文为准。
五、鼓励教民修习经书入寺修行,凡入寺修行者除享受朝廷供给外,其家可免三成赋税。
六、严禁在寺外授业传教,违者处斩。
这六条安排董常清一一记录,若按此实施,则朝廷需给清觉寺和经师巨额财政补贴,凭空增添国库负担。故董常清对这六条并不认可。郭雄低头在那想了想,却道:“这六条若施行,初期我朝负担极大,但长久以后,这教民人数却会越来越少,由此相应负担也会越来越少。大帅这办法,末将觉得倒是像减丁。”
周士相赞赏的看了眼郭雄,这位军部官说的不错,他鼓励教民进寺修行,抬高经师的社会和政治地位,为入寺修行教民减免其家赋税的根本目的就是变相的减少教民数量。
信仰这个东西,除非将人杀绝了,否则永远不会缺少。任何宗教,也永远不会缺少信徒。既然不能杀绝,便要将他们控制住。和单纯的禁令杀头不同,利诱所起到的作用和效果会更大。
给了经师地位,经了他们好处,自然就会让教民纷纷往寺中修行。进寺修行人数越多,在世人数便越少,这意味着教民的新生人口便会降低。没了人口,这宗教自然也就不是宗教了,至少,不会在世俗酿成大祸。
册立清觉寺为第一正寺,其寺中经师为保住正寺地位,保住影响力,也会自动的排斥一切非法授经,换言之,得到官方承认的清觉寺将会是弥勒教传教的最大阻挠者。以儒释教这一点,早在国初就在做,现在重新提出来,只是在原有基础上加强而矣。
可以想见,未来,朝廷颁给的“执照”将是所有教民趋之若骛的目标,就像是读书人拼命考科举一样。有了“执照”,就有了好处。清觉寺也将成为教民心目中的圣地,教中的经师也将成为圣人。为了保住圣地和圣人的地位,经师们不可避免的就会成为朝廷的合作者。因为,他们的一切是朝廷给予。
周士相格外强调,这六条,第三条才是教改的核心内容。一定要鼓励教民入寺修行,非入寺者不为经师,为经师者不得生子。违反了这一条,那就不是虔诚的信徒,是要下火狱的。
“既然决意侍奉教宗,那就要全身心的投入,世俗的事断不能沾染一点。我们要尊重教民的信仰,所以我们要为他们创造最好的条件,让他们可以衣食无忧的在寺中修行。这,是本帅给教民的最大善政,也是本帅对弥勒教的最大善意。但如果有人不愿意侍奉教宗,不虔诚,那我们就要替教宗清理这些假信徒......当然,如果教民不入寺,也不修行,不与教寺沾染,那就不为教民,提请教寺将他们除名,各地官府为其造册,视同汉人。”
出于对河东君的仰慕,以及考虑到将太平军的军功阶层和江南士绅结合,从而能够让江南百姓接受的因素,周士相倾向为于佑明聘取柳小照为妻。
当然,内中周士相也是俗套的想到了门当户对这个问题。不管于家现在是不是就于佑明这一根独苗苗,其都是大明朝的国公。国公娶妻,且是太平军成立以来第一桩婚事,还是带有“试点”性质的婚事,从方方面面考虑,江南文坛领袖、做过太傅的钱谦益之女显然是个非常合适的人选。
柳小照还有一个名字,是她的父亲钱谦益为她取的——钱孙蕊。不过从出生之日起,河东君便不喜欢丈夫为女儿取的这个名字,她为女儿取了一个更好听的名字——柳小照。
女儿不随父姓,反随母姓,这自然惹得人非议,钱氏家族内部对柳如是都是不满。钱谦益却对此事不以为然,他素诩开明,自不会介意女儿是随他姓还是随妻姓。况且,小照这个名字很好听。
其实,17岁的柳小照已经许配了人家,夫家是曾任崇祯朝翰林编修的赵玉森之子。不过,赵家因为当年涉通虏案,父子都被械送刑部议罪去了。这桩婚事自然作罢。
周士相问过张安,柳小照的才貌如何,张安的回答是不逊其母。
张安肯定不敢骗自己,一个十七岁,一个十八岁,真正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想到河东君柳如是虽年已四旬,看着仍是美艳动人,其女儿才貌不逊于她,那必定也是个可人儿。
可便宜了于佑明,我为于家娶了这么个媳妇,于世忠九泉之下总不会再埋怨我了吧?
周士相满脸堆笑的望着张大嘴巴,对齐王叔要给自己娶媳妇而震惊的于佑明。
因为第一次做“媒婆”,周士相还不太适应这个身份,所以“诱导”的话语听起来比较干。还好,徐应元是个多方面能手,在旁帮着“注释”了几句,把从小到大只知上阵杀敌,报国仇家恨的于佑明给听得一愣一愣的。似乎他若不娶这位柳姑娘,不但是他于小公爷一生最大的损失,也将是他于家最大的遗憾。
“柳姑娘肯定是良妻,我让张安那边给钱府递过话了,回头我让人陪你去苏州一趟。咱们看中了人家,可人家未必就看中你,要是柳姑娘不愿意,咱们也不能强娶不是。”
虽说看中了柳小照,但周士相对这桩婚事能不能成还是有点担心的,因为他把钱谦益给得罪的太狠了。当日河东君亲自到镇江为金圣叹求情,他连面都没见。把人家亲外甥给杀了,还大搞清欠,将钱谦益这个江南士绅领袖架在火上烧,一点面子也没有给他,气得钱谦益辞了太傅归乡,传出话来这辈子永远不会再往南都一步。现在转过头来,却又想着人家的闺女,换周士相是钱谦益,恐怕早就跺脚骂娘了。如果钱谦益真的不肯将女儿嫁给于佑明,周士相自然不可能用强,更不可能搬出定武帝来个皇帝赐婚,硬逼钱谦益嫁女。
张安那边打听的明白,这桩婚事能不能成,其实钱谦益的态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河东君柳如是的态度。而柳如是和其丈夫钱谦益相比,对周士相在江南的一系列政策并不抵触,反而支持的很。这一方面固然柳如是出身贫苦,另一方面却是柳如是看的比丈夫钱谦益更远更多。这一点,就是钱谦益也是自愧不如,常与人说我不如河东君甚多。
金圣叹的事,钱谦益是真气,毕竟被杀的是自己亲外甥,而自己是堂堂太傅,周士相却一点面子也不给。柳如是那边是接了夫君书信往镇江营救金圣叹,可对于金圣叹乃至钱氏族亲,柳如是却并无好感。在钱谦益被清廷下狱的那几年间,柳如是在钱府的日子过得可并不好。她之所以给女儿取柳姓,而非钱姓,却是存的将来给女儿招个上门女婿的想法。原因无他,钱府上下对柳如是,那是视如仇人般的存在。要不是钱谦益对柳如是极是疼爱,恐怕柳如是早就被钱氏族人赶走了。(作者注:正史上钱谦益死后两月,柳如是就被逼自杀)
所以,张安的建议是走“丈母娘”路线,只要柳如是点头,这桩婚事便能成。
周士相正在琢磨怎么教于佑明去苏州讨丈母娘欢心,那边于佑明总算反应过来,猛摇头道:“我不娶妻!”
“为什么?”
周士相眉头一挑,这件事可容不得于佑明不愿意。这小子有想法可以,但必须保留。
郭雄他们也觉奇怪,娶妻生子可是大好事,于小公爷怎的不乐意了?
脸憋得通红的于佑明半天回了句:“鞑虏未灭,何以家为!”
“嘿!”
周士相笑了起来,这借口糊弄别人可以,糊弄他却不行。要是个个都嚷着鞑虏未灭,不肯娶妻生子,那太平军十几万人都要打光棍了?
“你不娶也得娶,这件事由不得你。你敢不娶,我马上让你回南都呆着,将来北伐的事和你没关系。”周士相哼了一声,语带威胁。
“我...”
于佑明害怕了。他长这么大,连他爹他都不怕,却唯独怕一件事,那就是让他离开军营。齐王叔的权威太大,于佑明知道自己反抗不了,也只能认命了。
见于佑明服软,周士相心中好笑,怕夜长梦多,吩咐徐应元马上带于佑明去苏州。任务就一个,用尽手段也要让于佑明入了河东君的法眼,讨了这位丈母娘欢心。
于小公爷一脸苦闷的跟着徐应元后面,他实在想不通齐王叔为何一定要逼自己娶媳妇。他宁可带兵去打仗,也不想去见什么河东君,更不想娶那个柳小照。
小公爷却不想徐应元比他还要苦闷,因为他的齐王叔给人家下了死命令,完不成这趟差事就不要回来见他。所以现在这桩婚事,实际最急的是徐应元,真所谓皇帝不急太监急,因此看到小公爷慢吞吞的样子,徐应元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奈何却只能连哄带骗,要不然这小公爷一发性子跑了,他可有的罪受了。
二人走后,郭雄将各地传来的乱情简要汇报了。
周士相凝神倾听,待听到教民马大龙和白东干等人为祸甚众,到处屠杀汉人百姓后,不由很是愤怒。
“前番已叫蒋国柱处置教民,只可惜迟了一步,终酿此祸。”周士相有些后悔,当初应该直接下令各地驻军动手,而不是交由蒋国柱去办,导致凭白死了那么多人。
“教寺和教民都当连根拔起,以绝后患。”
闻言,董常清忙将手中几份文书递上,分别是华亭县奏报其县六房书办丁某忠义之事,又有南都清觉寺拒应传贴,严禁教众作乱等事。
董常清在周士相暴怒之时,将这几份文书拿出来,显是提醒周士相江南教寺和教民并非都参与了作乱,内中还有不少忠义教民。
周士相粗略翻了这几份文书,眉头微皱。照这几份文书上所禀,他要尽诛教民显然是不合适的。但教寺之祸非动霹雳手段不足以解决,今日容了一部,将来说不定又酿大患。
思来想去,周士相让董常清记录几件安排,一是以朝廷名义表彰清觉寺,册立其寺为天下第一弥勒正教大寺,寺内经师俱由朝廷颁给“执照”,凡持“执照”者衣食住行皆由朝廷供奉,享受九品待遇,见官不拜。
二、除清觉寺以外,江南各地所有教寺一律拆除。经师一律往清觉寺,由朝廷出面组织经师统一考试,考中者入清觉寺,发给授经“执照”。不中者于寺中集中学习,待考中后方可为经师。
三、经师者,须在寺内修行。不得娶妻,不得还俗。违者,处斩。
四、组织朝廷认可的经师及儒生修订解释经书内容,经师授业一律以朝廷编撰经文为准。
五、鼓励教民修习经书入寺修行,凡入寺修行者除享受朝廷供给外,其家可免三成赋税。
六、严禁在寺外授业传教,违者处斩。
这六条安排董常清一一记录,若按此实施,则朝廷需给清觉寺和经师巨额财政补贴,凭空增添国库负担。故董常清对这六条并不认可。郭雄低头在那想了想,却道:“这六条若施行,初期我朝负担极大,但长久以后,这教民人数却会越来越少,由此相应负担也会越来越少。大帅这办法,末将觉得倒是像减丁。”
周士相赞赏的看了眼郭雄,这位军部官说的不错,他鼓励教民进寺修行,抬高经师的社会和政治地位,为入寺修行教民减免其家赋税的根本目的就是变相的减少教民数量。
信仰这个东西,除非将人杀绝了,否则永远不会缺少。任何宗教,也永远不会缺少信徒。既然不能杀绝,便要将他们控制住。和单纯的禁令杀头不同,利诱所起到的作用和效果会更大。
给了经师地位,经了他们好处,自然就会让教民纷纷往寺中修行。进寺修行人数越多,在世人数便越少,这意味着教民的新生人口便会降低。没了人口,这宗教自然也就不是宗教了,至少,不会在世俗酿成大祸。
册立清觉寺为第一正寺,其寺中经师为保住正寺地位,保住影响力,也会自动的排斥一切非法授经,换言之,得到官方承认的清觉寺将会是弥勒教传教的最大阻挠者。以儒释教这一点,早在国初就在做,现在重新提出来,只是在原有基础上加强而矣。
可以想见,未来,朝廷颁给的“执照”将是所有教民趋之若骛的目标,就像是读书人拼命考科举一样。有了“执照”,就有了好处。清觉寺也将成为教民心目中的圣地,教中的经师也将成为圣人。为了保住圣地和圣人的地位,经师们不可避免的就会成为朝廷的合作者。因为,他们的一切是朝廷给予。
周士相格外强调,这六条,第三条才是教改的核心内容。一定要鼓励教民入寺修行,非入寺者不为经师,为经师者不得生子。违反了这一条,那就不是虔诚的信徒,是要下火狱的。
“既然决意侍奉教宗,那就要全身心的投入,世俗的事断不能沾染一点。我们要尊重教民的信仰,所以我们要为他们创造最好的条件,让他们可以衣食无忧的在寺中修行。这,是本帅给教民的最大善政,也是本帅对弥勒教的最大善意。但如果有人不愿意侍奉教宗,不虔诚,那我们就要替教宗清理这些假信徒......当然,如果教民不入寺,也不修行,不与教寺沾染,那就不为教民,提请教寺将他们除名,各地官府为其造册,视同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