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秀才变地主最新章节!
“多谢掌柜。”
十文钱也是钱,半斤肉钱呢!
“好说好说,回头有活的都送来,还按照今天的价格。”
反正这野鸡经过他们大厨的手,买出去的价格不知翻了多少倍,不过是多十文钱,他还是能做主的。
“好,掌柜放心。”
卫乐也喜欢大方的人,这家酒楼不错。
他今天因为上山并没有穿儒衫,而是和普通平民一样的短衣,所以掌柜的也不知道他真实的身份是个秀才,还以为是个刚进山的新猎人。
不过这新猎人本事可不小,能捉到活着的猎物。要知道这打猎最难的地方就是让猎物活下来,毕竟猎物也是会反、抗,经常九死一生。
卫乐拿着钱去挂着大大盐字的盐行买盐,古代的盐不能私营,所以这盐行一般都是官家在经营。
买了几斤盐,因为数量多,盐行的人就问了。
“官爷见谅,小可上山打猎,打了一只野羊,这肉啊吃不完,总不能放在哪里坏掉吧!所以小可买盐回去腌上风干,可以保存久一点。”
卫乐拿出二十文钱偷偷递给对方,盐行的衙役便笑开了花,这人有眼色。
“行,只要你不是拿去私下贩卖,这盐不超过十斤随你买。”
让伙计把盐给卫乐装好,虽然镇上的盐行较小,平时也多少有些油水。二十文是不多,但就镇上这个地方,这点钱普通人家却能称上一斤多肉了,不算少啦!
“多谢官爷。”
卫乐拱手,付了钱背着盐走出门。又出去了几味调料,这才驾着车回家。只是今天赚的一百二十文钱全都用光了,真是左手进右手出啊!
好在这盐可以用上许久,这样一来未来一段时间这盐的开销可以省下了。
回到家,看到李大海提着东西过来,原来他已经把兔子和羊杀好了,就连肉和内脏都处理好了。而皮子还得等上一阵子,暂时就放在李大海家了。
“李大叔,要是不介意的话,这内脏你就拿回去吃吧!”
有这么多肉,还有一只兔子,足够卫乐吃了。
“那我就不客气了。”
李大海笑眯了眼,别看这里内脏不多,也够他一人吃上两顿了。他没有妻子没有孩子,孤孤单一个人生活,凭着两亩下等田地过活。要不是年轻时存了两个银,现在日子更难过。
唉~~
看着李大海的背影卫乐叹气,现代的老人好多日子都算不上好过,更别提古代的老人了。
李大海怎么也说是帮过他的人,或许他需要一个看门的人,也不知道李大海同意不同意?包吃包住,每个月还有几十文钱,虽说少了点,但在乡下已经很不错了。包吃不说,住的地方可比李大海家那两间茅草屋可强多了。
“回头找他谈谈。”他住的地方大,平时一个人干活很是耽误时间,有人帮衬着他也能轻松一些。
把切好的羊肉和骨头用盐腌好挂起来风干,又把砍成块的兔子先是用大火炒过,再放进陶罐中用小火慢慢焖。里面放了八角、桂叶等调料,慢慢的香味出来,引得卫乐口水直下三千尺。
同时又用锅焖了大半锅米饭,晚上吃不上没关系,明天吃蛋炒饭。
“嘿,蛋炒饭,最简单也最困难,饭要粒粒分开……”
想到蛋炒饭卫乐馋了,可这现煮的饭却不太适合用来炒,只好等明天了。于是他就喝个蛋炒饭的歌过瘾。
一边哼歌一边做饭,卫乐自得其乐的样子要是让外面的人看到,非吓一大跳不可,还以为这卫秀才疯了呢!
卫乐虽然自己很少下厨,但他却见过卫奶奶下厨,卫奶奶每次做菜的时候都会跟他说一些做菜的心得。估计是年纪大了想找人说话,平时除了老头子也就只有这个孙子在身边,于是就跟卫乐说了不少。长久下来,哪怕卫乐记忆力再差,好多东西都让他深深的记住了。
有了基础,平时练上几次,这做菜倒也有模有样的。回到古代后,卫乐更是经常下厨,这手艺也就练出来了。
现在一锅米饭被他焖得米香四溢,而兔肉的香味也是弥漫在整个厨房,等米饭一好,兔肉也焖的差不多了。拿个大碗,先盛上大半碗饭,又拿勺子舀上一勺子兔肉,再淋上一些肉汁,那味道简直让人恨不得把舌头都吞进去。
一口饭一口肉,还有饭中的肉汁,绝配~~
吃了两碗饭,还有半碗兔子肉,卫乐是挺着三个月大的肚子出了厨房的门。回屋洗洗漱漱,又练了一个时辰的字,这才一身疲倦的上、床睡觉。
日子就在这不紧不慢的生活中度过,每隔几天卫乐就要上一次山,捡上几只猎物,总算凑齐了一只灰兔皮大氅。
还有一次运气不错,猎到一只火红的狐狸,狐狸肉到是没什么,关键是这皮子很好,居然买了三十两银子。
这皮子男人用小了点,女子到是可以做一件围脖,或者攒上一段时间做一件斗篷,那价值就不用说了,起码得好几百两。
三十两银可不是小数目,再加上他卖野味得来的银子,差不多快有五十两了。这样一来,他现在也有了收入。就连他那二十亩地,也都请了短工种了冬小麦。又请了几个村子里几个家庭困难并且人也老实的人做长工,让他们帮着管理田地。
然后他自己则带着老大海,收拾那小山坡,在上面种些蔬菜什么的,反正只有他和李大海两个人,小山坡的地整出来也有差不多两亩这样子,足够他吃了。
而李大海,一听卫乐要找人看大门,立即就同意了,收拾自己那并不多的东西搬到了卫宅。
卫乐安排他住在前院大门右边的那间屋子,左边那间他留着开春后教村子里的小子们识字。如此一来,他也不用担心自己外出,家里没有人照看了。
何况他现在又养了二、三十只鸡,每天都要让人喂养的,还要放它们出来活动。这鸡就要多跑跑,肉才会好吃。
当然鸡棚那边的卫生也让李大海包了,他不是一个闲得住的人。何况卫乐的好意他又怎么会看不出来呢!所以平时家里的活,他都抢着干。
“大叔,你看这样行吗?”
卫乐把锄头放在地上,抱着它的柄问道。
他还真没做过什么农活,以前跟爷爷奶奶在乡下时,他也只是在一旁帮点小忙,两位老人生怕因为农活耽误了他读书,就连农忙放假,别的孩子都下地,只有他还在家里做作业,顺便煮下饭喂下猪什么的。
“行,少爷真聪明,一点就透。”
李大海刚给一块挖好的地施上肥,走过来一看,卫乐现在挖的坑比最开始要好,起码一排是一排,一竖是一坚,而不是歪歪斜斜的。
“行,那我就照着这样挖。”
捶了两下肩膀,卫乐继续。
“少爷,你用不着自己跟着下地,我一个人可以的。”
李大海自从搬到卫宅,就叫起了卫乐少爷,凭他怎么说也不改。
“我既然来到乡下,总得习惯。何况我也要是想享乐,直接留在城里多好。”
卫乐摇头,他要在乡下生活几十年,总不能一直连农活都不懂吧!之前种冬麦他还在田地边观看程序呢!
哪怕是想做个地主,也得明白自家地一亩要收多少粮,不能让人糊弄了。就像村子里有名的地主,家里有二、三百亩地,一家人还要下地干活呢!虽然大家都说他很抠,可是看看地主教出来的几个孩子,虽说不是都有读书的天份,可品性却是不错。
想到地主送上门的礼,就为了给自家孩子寻个启蒙老师,光束修就封了二十两银子。要不是他说用不着这么多,估计还会多封一些。
和村子里别的孩子不同,地主的三个儿子都要走科举的,所以这银子不能免,还要正式拜卫乐为师。
地主一家世代为农,都没有什么读书的天赋。难得自家三个儿子看着都很聪明,哪怕只有一个中,他也要让他们继续。
卫乐推辞不过,只好说可以教他们读书,但是拜师还请地主仔细考虑,毕竟他只是一个秀才。
而地主却十分大方,大手一挥说不必考虑了,就拜卫乐为师,连拜师礼都准备好了。
卫乐拒绝不过,只好答应。但说了拜师要等开春以后再说,现在他光是忙家里的活和默书都嫌时间不够,实在没时间教学生。
地主也理解,毕竟卫乐才搬家,家里事多也正常,于是同意了等明年开春后再拜师。这才让卫乐松了口气,不然天天被地主堵家里守着,哪里还有*可言啊!
好在卫乐答应了,也不会随便反悔,就把自己特殊默出来的三字经、百家姓等启蒙书籍拿给地主的几个儿子,让他们每天照着上面练字。
地主虽然不识几个字,但这两本启蒙书籍他还是能看懂的,于是就让他顺便照着念给几个儿子听,让他们一边练字,一边认识。
“多谢掌柜。”
十文钱也是钱,半斤肉钱呢!
“好说好说,回头有活的都送来,还按照今天的价格。”
反正这野鸡经过他们大厨的手,买出去的价格不知翻了多少倍,不过是多十文钱,他还是能做主的。
“好,掌柜放心。”
卫乐也喜欢大方的人,这家酒楼不错。
他今天因为上山并没有穿儒衫,而是和普通平民一样的短衣,所以掌柜的也不知道他真实的身份是个秀才,还以为是个刚进山的新猎人。
不过这新猎人本事可不小,能捉到活着的猎物。要知道这打猎最难的地方就是让猎物活下来,毕竟猎物也是会反、抗,经常九死一生。
卫乐拿着钱去挂着大大盐字的盐行买盐,古代的盐不能私营,所以这盐行一般都是官家在经营。
买了几斤盐,因为数量多,盐行的人就问了。
“官爷见谅,小可上山打猎,打了一只野羊,这肉啊吃不完,总不能放在哪里坏掉吧!所以小可买盐回去腌上风干,可以保存久一点。”
卫乐拿出二十文钱偷偷递给对方,盐行的衙役便笑开了花,这人有眼色。
“行,只要你不是拿去私下贩卖,这盐不超过十斤随你买。”
让伙计把盐给卫乐装好,虽然镇上的盐行较小,平时也多少有些油水。二十文是不多,但就镇上这个地方,这点钱普通人家却能称上一斤多肉了,不算少啦!
“多谢官爷。”
卫乐拱手,付了钱背着盐走出门。又出去了几味调料,这才驾着车回家。只是今天赚的一百二十文钱全都用光了,真是左手进右手出啊!
好在这盐可以用上许久,这样一来未来一段时间这盐的开销可以省下了。
回到家,看到李大海提着东西过来,原来他已经把兔子和羊杀好了,就连肉和内脏都处理好了。而皮子还得等上一阵子,暂时就放在李大海家了。
“李大叔,要是不介意的话,这内脏你就拿回去吃吧!”
有这么多肉,还有一只兔子,足够卫乐吃了。
“那我就不客气了。”
李大海笑眯了眼,别看这里内脏不多,也够他一人吃上两顿了。他没有妻子没有孩子,孤孤单一个人生活,凭着两亩下等田地过活。要不是年轻时存了两个银,现在日子更难过。
唉~~
看着李大海的背影卫乐叹气,现代的老人好多日子都算不上好过,更别提古代的老人了。
李大海怎么也说是帮过他的人,或许他需要一个看门的人,也不知道李大海同意不同意?包吃包住,每个月还有几十文钱,虽说少了点,但在乡下已经很不错了。包吃不说,住的地方可比李大海家那两间茅草屋可强多了。
“回头找他谈谈。”他住的地方大,平时一个人干活很是耽误时间,有人帮衬着他也能轻松一些。
把切好的羊肉和骨头用盐腌好挂起来风干,又把砍成块的兔子先是用大火炒过,再放进陶罐中用小火慢慢焖。里面放了八角、桂叶等调料,慢慢的香味出来,引得卫乐口水直下三千尺。
同时又用锅焖了大半锅米饭,晚上吃不上没关系,明天吃蛋炒饭。
“嘿,蛋炒饭,最简单也最困难,饭要粒粒分开……”
想到蛋炒饭卫乐馋了,可这现煮的饭却不太适合用来炒,只好等明天了。于是他就喝个蛋炒饭的歌过瘾。
一边哼歌一边做饭,卫乐自得其乐的样子要是让外面的人看到,非吓一大跳不可,还以为这卫秀才疯了呢!
卫乐虽然自己很少下厨,但他却见过卫奶奶下厨,卫奶奶每次做菜的时候都会跟他说一些做菜的心得。估计是年纪大了想找人说话,平时除了老头子也就只有这个孙子在身边,于是就跟卫乐说了不少。长久下来,哪怕卫乐记忆力再差,好多东西都让他深深的记住了。
有了基础,平时练上几次,这做菜倒也有模有样的。回到古代后,卫乐更是经常下厨,这手艺也就练出来了。
现在一锅米饭被他焖得米香四溢,而兔肉的香味也是弥漫在整个厨房,等米饭一好,兔肉也焖的差不多了。拿个大碗,先盛上大半碗饭,又拿勺子舀上一勺子兔肉,再淋上一些肉汁,那味道简直让人恨不得把舌头都吞进去。
一口饭一口肉,还有饭中的肉汁,绝配~~
吃了两碗饭,还有半碗兔子肉,卫乐是挺着三个月大的肚子出了厨房的门。回屋洗洗漱漱,又练了一个时辰的字,这才一身疲倦的上、床睡觉。
日子就在这不紧不慢的生活中度过,每隔几天卫乐就要上一次山,捡上几只猎物,总算凑齐了一只灰兔皮大氅。
还有一次运气不错,猎到一只火红的狐狸,狐狸肉到是没什么,关键是这皮子很好,居然买了三十两银子。
这皮子男人用小了点,女子到是可以做一件围脖,或者攒上一段时间做一件斗篷,那价值就不用说了,起码得好几百两。
三十两银可不是小数目,再加上他卖野味得来的银子,差不多快有五十两了。这样一来,他现在也有了收入。就连他那二十亩地,也都请了短工种了冬小麦。又请了几个村子里几个家庭困难并且人也老实的人做长工,让他们帮着管理田地。
然后他自己则带着老大海,收拾那小山坡,在上面种些蔬菜什么的,反正只有他和李大海两个人,小山坡的地整出来也有差不多两亩这样子,足够他吃了。
而李大海,一听卫乐要找人看大门,立即就同意了,收拾自己那并不多的东西搬到了卫宅。
卫乐安排他住在前院大门右边的那间屋子,左边那间他留着开春后教村子里的小子们识字。如此一来,他也不用担心自己外出,家里没有人照看了。
何况他现在又养了二、三十只鸡,每天都要让人喂养的,还要放它们出来活动。这鸡就要多跑跑,肉才会好吃。
当然鸡棚那边的卫生也让李大海包了,他不是一个闲得住的人。何况卫乐的好意他又怎么会看不出来呢!所以平时家里的活,他都抢着干。
“大叔,你看这样行吗?”
卫乐把锄头放在地上,抱着它的柄问道。
他还真没做过什么农活,以前跟爷爷奶奶在乡下时,他也只是在一旁帮点小忙,两位老人生怕因为农活耽误了他读书,就连农忙放假,别的孩子都下地,只有他还在家里做作业,顺便煮下饭喂下猪什么的。
“行,少爷真聪明,一点就透。”
李大海刚给一块挖好的地施上肥,走过来一看,卫乐现在挖的坑比最开始要好,起码一排是一排,一竖是一坚,而不是歪歪斜斜的。
“行,那我就照着这样挖。”
捶了两下肩膀,卫乐继续。
“少爷,你用不着自己跟着下地,我一个人可以的。”
李大海自从搬到卫宅,就叫起了卫乐少爷,凭他怎么说也不改。
“我既然来到乡下,总得习惯。何况我也要是想享乐,直接留在城里多好。”
卫乐摇头,他要在乡下生活几十年,总不能一直连农活都不懂吧!之前种冬麦他还在田地边观看程序呢!
哪怕是想做个地主,也得明白自家地一亩要收多少粮,不能让人糊弄了。就像村子里有名的地主,家里有二、三百亩地,一家人还要下地干活呢!虽然大家都说他很抠,可是看看地主教出来的几个孩子,虽说不是都有读书的天份,可品性却是不错。
想到地主送上门的礼,就为了给自家孩子寻个启蒙老师,光束修就封了二十两银子。要不是他说用不着这么多,估计还会多封一些。
和村子里别的孩子不同,地主的三个儿子都要走科举的,所以这银子不能免,还要正式拜卫乐为师。
地主一家世代为农,都没有什么读书的天赋。难得自家三个儿子看着都很聪明,哪怕只有一个中,他也要让他们继续。
卫乐推辞不过,只好说可以教他们读书,但是拜师还请地主仔细考虑,毕竟他只是一个秀才。
而地主却十分大方,大手一挥说不必考虑了,就拜卫乐为师,连拜师礼都准备好了。
卫乐拒绝不过,只好答应。但说了拜师要等开春以后再说,现在他光是忙家里的活和默书都嫌时间不够,实在没时间教学生。
地主也理解,毕竟卫乐才搬家,家里事多也正常,于是同意了等明年开春后再拜师。这才让卫乐松了口气,不然天天被地主堵家里守着,哪里还有*可言啊!
好在卫乐答应了,也不会随便反悔,就把自己特殊默出来的三字经、百家姓等启蒙书籍拿给地主的几个儿子,让他们每天照着上面练字。
地主虽然不识几个字,但这两本启蒙书籍他还是能看懂的,于是就让他顺便照着念给几个儿子听,让他们一边练字,一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