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管家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重生北魏末年最新章节!
太昌八年(539年)冬十月,二十七日,洛阳内外,白雪皑皑。
11岁的尔朱文略撩开车厢门帘,遥望巍峨的城墙,与同乘的兄长尔朱文畅说道:
“这便是洛阳了!”
也许是想到了父亲殒命于此,12岁的尔朱文略神情略显伤感。
作为昔日权臣之子,于高氏一党来说堪称旧朝余孽的尔朱兄弟,他们的处境与其余朝代同等身份之人大为不同。
兄弟俩自小被养在晋阳,安享富贵,无需顾虑有人斩草除根。
这倒并非他们是高澄小舅子的身份,小高王可是连岳丈都能闷杀的人物。
只不过是幸运遇到了高欢这个念旧恩的人。
正如高欢一直以来强调所说,他反的是尔朱兆,并非尔朱荣。
也是尔朱荣的提携,才为高欢今日成就打下基础。
对于昔日恩主的两个遗孤,高欢自是无比看重,否则也不至于临终时,还要逼着高澄答应,无论如何也要保住尔朱荣的血脉,为其子免死罪十次。
以高欢对尔朱兄弟的重视,如今将他们送来洛阳交由高澄看顾,与诸子同学,便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车轮在雪地里艰难行进,走得近了,尔朱文略一眼就望见了被一众奴婢簇拥的大姐尔朱英娥。
“阿姐!阿姐!”
听得熟悉的呼喊声,尔朱英娥拍马迎了上去。
尔朱兄弟虽是第一次来洛阳,但尔朱英娥数次随高澄北上,也常与两个弟弟相见,断不会出现姐弟相见不相识的局面。
甚至尔朱兄弟与高澄也颇为熟悉,只是过往不大乐意与那个姐夫相处。
倒也没有别的原因,只是高澄每次见了他们,总是忍不住要说教一番,念叨得多了,自然是要遭人厌恶。
但高澄也很无奈,这两个小舅子实在不让人省心。
大一点的后来因谋反被杀,小一点的更是恶迹累累。
如今有了亲自管教的机会,正在中书省办公的高澄早已为两人预备了沉重的课业。
谆谆教诲不管用,也只有让他们遨游在知识的汪洋中。
高澄对问题少年的改造向来粗暴,就是用繁重的课业压得你无暇作恶。
毕竟学海无涯,小高王是打了让尔朱兄弟与高洋、高湛一般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思。
尔朱兄弟如今还沉浸在与大姐重逢的喜悦中,并不知道即将面临的惨澹人生。
也不能怪高澄做个甩手掌柜,将一切问题交给教书先生解决。
一人身兼三省主官之职,又是大将军、吏部尚书,还要为元善见代劳批阅奏疏,连妻女都没多少时间陪伴,又哪有精力再去用心教导兄弟与小舅子们。
尔朱英娥与两个弟弟在建春门附近寒暄许久,才领着他们回去渤海王府。
洛阳渤海王府规模虽不及晋阳王宫,却比屋舍千余间的永宁寺更为广大,也不缺尔朱兄弟的住处。
高澄也没有亏待两个小舅子,为他们在院落中安排好了奴婢伺候。
尔朱英娥安顿好弟弟们后,还不忘告戒他们:
“你们姐夫最是厌恶欺辱奴仆、婢女之举,你们住在洛阳务必要谨记这一点。”
原来小高王吸取原主被膳奴所杀的教训,对待奴婢宽容和善。
这也与他不管家有关,由于嫡妻元仲华还未入门,这么大一个渤海王府这些年都是交给尔朱英娥代为管理。
因而对于犯错的奴婢,也是由她出面来做恶人。
过去因高澄忙于公务,无暇操持家事,只能委托尔朱英娥代为管理,可没道理嫡妻进门了,还让侍妾主持家事。
但考虑到尔朱英娥辛苦多年,元仲华一进门便要夺权,两人之间难免要起些摩擦。
为了家宅安宁,高澄这几年一直在培养贴身婢女芸娘的主事能力。
芸娘便是当初崔季舒献给他的兖州霜妇。
年初的时候,高澄亲自考校一番后,就已经让尔朱英娥将管事的权力移交给了芸娘。
偌大的渤海王府,交由芸娘代为打理,也免得元仲华与尔朱英两女争权,闹得家宅不宁。
可别小看了这份权力,怎么说也是上万人的一座王府。
吃穿用度,每年的花销海了去了。
芸娘是个晓事的人,初掌权的她并未立即裁换尔朱英娥使唤多年的府中大小管事。
继续留用这些人的同时,也会观察他们的行为处事。
以往尔朱英娥对于这些人占点府里的小便宜,比如膳房管事谎报菜价,贪墨一点小钱这一类事大体是不管,或者说是不懂的。
你不能指望尔朱荣的女儿、曾经的大魏皇后、高澄最宠爱的侧室会去操心柴米油盐。
当然,最主要的是膳房管事虽贪,到底也不敢学清朝的内务府,弄出一个鸡蛋十两银子的荒唐事来。
可芸娘不同,来自民间,又做过几年婢女的她很清楚许多管事趁着职务之便,上下其手,赚得满肚肥肠。
高澄在外打击官员贪腐,可自家府中却养着一伙子硕鼠,这也着实讥讽。
芸娘掌握了这些管事的罪证后,按理来说,圆滑些的应该先与尔朱英娥通通气,毕竟在外人看来,这些管事都是尔朱英娥的人。
但她却径直上报给了高澄,而高澄对这一做法大为满意,自己挑一个婢女来主持家事,最看重的不就是对自己忠诚。
高澄从这些人中挑了一部分金额较大,借助渤海王府管事身份作恶者,将他们处死,其余人则由芸娘出面代为求情,让他们将赃款吐出,得以保住性命。
经此一事,芸娘也在渤海王府大管家的位置上站稳脚跟。
至于尔朱英娥,当时的她已经得知两个弟弟要来洛阳定居,正是满心欢喜的时候,对于这些犯事的管事,也不甚在意他们的生死。
对于曾做过皇后,贵为国母的尔朱英娥来说,这些管事不过是使唤的工具人而已。
她真正在乎的,也只有儿子高孝章、丈夫高澄以及一众娘家人而已。
比如刚刚才安顿便下来,已经在盘算着出门游逛的幼弟尔朱文略。
太昌八年(539年)冬十月,二十七日,洛阳内外,白雪皑皑。
11岁的尔朱文略撩开车厢门帘,遥望巍峨的城墙,与同乘的兄长尔朱文畅说道:
“这便是洛阳了!”
也许是想到了父亲殒命于此,12岁的尔朱文略神情略显伤感。
作为昔日权臣之子,于高氏一党来说堪称旧朝余孽的尔朱兄弟,他们的处境与其余朝代同等身份之人大为不同。
兄弟俩自小被养在晋阳,安享富贵,无需顾虑有人斩草除根。
这倒并非他们是高澄小舅子的身份,小高王可是连岳丈都能闷杀的人物。
只不过是幸运遇到了高欢这个念旧恩的人。
正如高欢一直以来强调所说,他反的是尔朱兆,并非尔朱荣。
也是尔朱荣的提携,才为高欢今日成就打下基础。
对于昔日恩主的两个遗孤,高欢自是无比看重,否则也不至于临终时,还要逼着高澄答应,无论如何也要保住尔朱荣的血脉,为其子免死罪十次。
以高欢对尔朱兄弟的重视,如今将他们送来洛阳交由高澄看顾,与诸子同学,便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车轮在雪地里艰难行进,走得近了,尔朱文略一眼就望见了被一众奴婢簇拥的大姐尔朱英娥。
“阿姐!阿姐!”
听得熟悉的呼喊声,尔朱英娥拍马迎了上去。
尔朱兄弟虽是第一次来洛阳,但尔朱英娥数次随高澄北上,也常与两个弟弟相见,断不会出现姐弟相见不相识的局面。
甚至尔朱兄弟与高澄也颇为熟悉,只是过往不大乐意与那个姐夫相处。
倒也没有别的原因,只是高澄每次见了他们,总是忍不住要说教一番,念叨得多了,自然是要遭人厌恶。
但高澄也很无奈,这两个小舅子实在不让人省心。
大一点的后来因谋反被杀,小一点的更是恶迹累累。
如今有了亲自管教的机会,正在中书省办公的高澄早已为两人预备了沉重的课业。
谆谆教诲不管用,也只有让他们遨游在知识的汪洋中。
高澄对问题少年的改造向来粗暴,就是用繁重的课业压得你无暇作恶。
毕竟学海无涯,小高王是打了让尔朱兄弟与高洋、高湛一般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思。
尔朱兄弟如今还沉浸在与大姐重逢的喜悦中,并不知道即将面临的惨澹人生。
也不能怪高澄做个甩手掌柜,将一切问题交给教书先生解决。
一人身兼三省主官之职,又是大将军、吏部尚书,还要为元善见代劳批阅奏疏,连妻女都没多少时间陪伴,又哪有精力再去用心教导兄弟与小舅子们。
尔朱英娥与两个弟弟在建春门附近寒暄许久,才领着他们回去渤海王府。
洛阳渤海王府规模虽不及晋阳王宫,却比屋舍千余间的永宁寺更为广大,也不缺尔朱兄弟的住处。
高澄也没有亏待两个小舅子,为他们在院落中安排好了奴婢伺候。
尔朱英娥安顿好弟弟们后,还不忘告戒他们:
“你们姐夫最是厌恶欺辱奴仆、婢女之举,你们住在洛阳务必要谨记这一点。”
原来小高王吸取原主被膳奴所杀的教训,对待奴婢宽容和善。
这也与他不管家有关,由于嫡妻元仲华还未入门,这么大一个渤海王府这些年都是交给尔朱英娥代为管理。
因而对于犯错的奴婢,也是由她出面来做恶人。
过去因高澄忙于公务,无暇操持家事,只能委托尔朱英娥代为管理,可没道理嫡妻进门了,还让侍妾主持家事。
但考虑到尔朱英娥辛苦多年,元仲华一进门便要夺权,两人之间难免要起些摩擦。
为了家宅安宁,高澄这几年一直在培养贴身婢女芸娘的主事能力。
芸娘便是当初崔季舒献给他的兖州霜妇。
年初的时候,高澄亲自考校一番后,就已经让尔朱英娥将管事的权力移交给了芸娘。
偌大的渤海王府,交由芸娘代为打理,也免得元仲华与尔朱英两女争权,闹得家宅不宁。
可别小看了这份权力,怎么说也是上万人的一座王府。
吃穿用度,每年的花销海了去了。
芸娘是个晓事的人,初掌权的她并未立即裁换尔朱英娥使唤多年的府中大小管事。
继续留用这些人的同时,也会观察他们的行为处事。
以往尔朱英娥对于这些人占点府里的小便宜,比如膳房管事谎报菜价,贪墨一点小钱这一类事大体是不管,或者说是不懂的。
你不能指望尔朱荣的女儿、曾经的大魏皇后、高澄最宠爱的侧室会去操心柴米油盐。
当然,最主要的是膳房管事虽贪,到底也不敢学清朝的内务府,弄出一个鸡蛋十两银子的荒唐事来。
可芸娘不同,来自民间,又做过几年婢女的她很清楚许多管事趁着职务之便,上下其手,赚得满肚肥肠。
高澄在外打击官员贪腐,可自家府中却养着一伙子硕鼠,这也着实讥讽。
芸娘掌握了这些管事的罪证后,按理来说,圆滑些的应该先与尔朱英娥通通气,毕竟在外人看来,这些管事都是尔朱英娥的人。
但她却径直上报给了高澄,而高澄对这一做法大为满意,自己挑一个婢女来主持家事,最看重的不就是对自己忠诚。
高澄从这些人中挑了一部分金额较大,借助渤海王府管事身份作恶者,将他们处死,其余人则由芸娘出面代为求情,让他们将赃款吐出,得以保住性命。
经此一事,芸娘也在渤海王府大管家的位置上站稳脚跟。
至于尔朱英娥,当时的她已经得知两个弟弟要来洛阳定居,正是满心欢喜的时候,对于这些犯事的管事,也不甚在意他们的生死。
对于曾做过皇后,贵为国母的尔朱英娥来说,这些管事不过是使唤的工具人而已。
她真正在乎的,也只有儿子高孝章、丈夫高澄以及一众娘家人而已。
比如刚刚才安顿便下来,已经在盘算着出门游逛的幼弟尔朱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