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刘宏的判决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三国之最强皇帝最新章节!
第一三一章刘宏的判决
“陛下消消气。”蹇硕劝道:“以奴婢之见,无论董司隶有没有收取董卓的贿赂,他能站出来说话,这对陛下有百利而无一害。陛下请想一想,这次弹劾董卓,分明是弘农王怨恨董卓的部曲追杀他的属臣,所以想借机报复罢了。而太尉杨赐、司徒袁隗、尚书令卢植,这些人,可都是亲近弘农王的士大夫,自然要顺着弘农王的意思来办。陛下,朝堂之上,三公中的两位,御史台的王允,再加上尚书令卢植,这可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啊。如果没有人敢站出来,公然反对他们,那么长此以往,朝堂之上,岂不是弘农王想说什么,就是什么了吗?”
刘宏轻轻哼了一声,道:“我儿自幼苦习诗书,没有什么乐趣可供消遣,如今好不容易招揽了一批勇武之士,却差点被人坑害掉十几人,若不能报复回去,我儿颜面何存?身为皇子的威严何在?岂非让天下人都看轻了我儿?”
刘宏的这番话,虽然依旧向着刘照,但是,与此同时,他也绝口不再提起董重收受贿赂之事,可见在他心里,对蹇硕所说的话,并非全不在意。
挥了挥手,刘宏斥退了蹇硕。蹇硕似乎与刘照有些不合,这点他早有察觉,只不过,一个是他信任的得力内侍,一个是他聪明懂事的亲生骨肉,手心手背都是肉,他能做的,也只有装聋作哑,和稀泥罢了。此刻,摆在他眼前的,还有另一桩扯不清道不明的家务事,心力交瘁之下,刘宏可不愿意再把刘照和蹇硕之间的纷争给扯进来。
刘宏丢下奏疏,身子往后一倾,靠在了胡床的背上。他所坐的这张胡床,已经不是简单的“马扎”构造,而是颇似之后出现的椅子了,只不过,腿比较短,离地较近,尚未脱离“席地而坐”的影响。
张让上前,替刘宏轻轻的捏着肩膀,张嘴刚想说什么,谁知刘宏虽然闭着眼睛,却好像已经知道了他的心思一般,轻轻的摆了摆手。见此情形,张让也只能悄然不语了。
此刻,刘宏的心中,反复盘算着两件事,一件事,就是自己的儿子刘照,究竟在朝堂之上,拥有多大能量?另一件事,则是这个董卓,是否真如供状上所言,拥有上千的私兵,而且近在肘腋之间?
虽然在刘宏的心目中,已经把刘照视为自己的继承人,也希望刘照能够驾驭住士大夫,把皇位坐稳。但是,这一切,在刘宏看来,原本是很遥远的事情,然而这一次刘照突然发力,暴露出了自己的“势力”,却让刘宏陡然觉得有一股危机感在向他迫近。诚如蹇硕所言,朝堂之上,有两位三公,一位尚书令,再加上其他一些士族官员,都支持刘照的话,那他还能掌控住朝局吗?
想到这里,刘宏拼命摇了摇头,似乎是想将疑虑和猜忌全部甩出脑袋去,他不停的安慰自己,刘照仁孝,不会做那种悖逆之事,自己牢牢掌控着内外兵权,也不虞一帮文臣搞什么政变,何况自己身边还有不少忠心耿耿的内侍为他效力,他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相比之下,董卓蓄养私兵的威胁,恐怕来得更直接吧?虽然天下的豪强,几乎家家都蓄有私兵,但是像董卓这样,一下子就蓄养了上千人的,还真不多见。何况,从奏报来看,董卓在河东行事,真可谓是肆无忌惮,简直是把河东当成了自己的地盘,如果继续放纵下去的话,很难说不会出什么变故。
只是,这个董卓明显走了自己母亲的路子,如果自己严惩董卓的话,无疑会伤了母亲的脸面,这可如何是好?
摇摆不定的刘宏,只好暂时把这件事情抛到了一边,继续他“日射兔子三百只”的千古伟业去了。
然而,刘照所编造的那些黑董卓的故事,已经渐渐传到了三辅之地,在扈从刘宏校猎的卫士当中,也逐渐的流传了起来。
刘宏自然也听说了这些故事,如果说整个传说的其他部分,尚且只是逗他一乐,当做轶闻奇谈来听一听就罢了。那关于董卓篡汉的歌谣和谶语,就不由得刘宏不动心了。
刘宏自然不是什么“唯物主义无神论战士”,和东汉时期的大部分人一样,他相信神灵的存在,也对谶纬之术深信不疑。这一首歌谣和这一段谶语,说得头头是道,活灵活现,又怎么能不让刘宏起疑呢?
何况,举报董卓蓄养大批私兵的奏疏,就放在帐中的几案上!
翻翻覆覆思虑了好长时间后,刘宏拍案而起,终于拿定了主意,他唤来蹇硕,执笔替自己起草诏书。
董卓的罪名,最终只有“御下不严”一条,而纵兵私掠和谋害官员的罪名,则由至今生死未卜,大家都默认他已经死了的郭汜来承担。而蓄养私兵一条,则以查无实据为名,不予追究了。
刘宏做这样的决定,主要是看在董太后的面子上,既然自己的母亲要保董卓,那么自己这个做儿子的,总不能让母亲难堪吧?
但是,河东郡肘腋之间,腹心之地,是绝不能允许董卓这个家伙,继续呆下去了。刘宏下诏,传令将董卓由河东太守,调任为武威太守。
诏令一出,朝野上下,反应各不相同。
太尉杨赐、司徒袁隗,虽然对董卓的作为,义愤不已,但是他们宦海沉浮几十载,早就练就了一身圆滑的本领,如今见天子主意已定,他们也就不多说什么了。
尚书令卢植更不用说,他早对刘宏失望透顶,如今一心只想着保扶刘照,所以对这个结果,虽然极为不满,却也没有过多的纠缠。
侍御史刘陶上疏言道,既然郭汜纵兵私掠、谋害官员的罪名已被确认,那么董卓部下,至少拥有郭汜所部的那一支私兵,岂能说是“查无实据”?然而,奏疏呈上去后,杳无音讯,没有得到答复。
侍御史王允弹劾司隶校尉董重,收受贿赂,包庇董卓,被刘宏下诏训斥。
廷尉郭僖,持中立态度,一切以法律制度为基点,既然刘陶没能查出董卓蓄养私兵的实证,那么自然只能以“查无实据”来处置了。
司隶校尉董重,上疏辩驳,声称董卓并无大罪,不可以仅凭捕风捉影的传言,就将其左迁至边郡为官。对此,刘宏下诏说,董卓调任武威太守,仅仅是因为武威最近地方不靖,休屠各胡有反叛的迹象,朝廷听说董卓在西凉一带,素有威名,所以想借他来压服休屠各胡,仅此而已,请勿做过度的解读云云。
董卓没有发话,默默的交割了公务,起身前往武威去赴任了,只是,他这一走,河东地面上,登时多了十几队“凉州商人”,也向着西边去了。
刘照也没吭声,能够取得目前的战果,已经算是不错了。别的不说,把董卓调离河东,这就说明刘宏已经对董卓起了疑心,所以才将其打发得远远的。
当然,这并不代表董卓已经对刘照没有威胁了。相反,中平元年(187年),伴随着黄巾军在中原地区起事,凉州地方上,湟中义从胡(湟中地区归顺汉朝的月氏胡)北宫伯玉,勾结羌人起兵叛乱,声势浩大,到时候,朝廷恐怕不得不借重董卓在凉州地区的威名,以及他的军事才能,来平定这场叛乱。这样一来,董卓不仅可以名正言顺的拥有部队,而且可以趁机将军队据为己有,真正成为割据一方的藩镇,那时候,就算是刘宏,对其也是无可奈何了。
但是,路要一步一步的走,任重而道远的时候,更是不能自乱了脚步。至少,在最近这两年,董卓远在西凉,想要跟董太后有什么图谋,那也是路途遥远,联络起来殊不方便。而且远水不解近渴,就算董卓想要插手朝局,也是力有不逮。
说到董太后,经此一事,她对刘照的怨念越发深了。
这一天下午,刘照照例去南宫长秋宫,给母亲何皇后请安,在经过嘉德殿,也就是董太后所居的永乐宫的时候,正好碰上了董太后的车架。
刘照赶忙下车,站在路旁恭恭敬敬的给董太后行礼。车架经过刘照面前的时候,董太后掀起车帘,冷笑道:“呦,这不是弘农王么?我一个老妪,哪里受得起你的大礼!”
刘照心中暗骂一声,表面依旧是恭恭敬敬,对董太后的尖酸刻薄恍若未闻:“孙儿拜见皇祖母,恭祝皇祖母千秋万岁,长生无极!”
“哼,我还长生无极呢,不被人气死就好了!”董太后依旧面色不善,话语尖利。
“皇祖母说笑了。”刘照笑语晏晏的说道:“这有些人呐,又不像我们祖孙这般,是嫡亲的血脉,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他们眼巴巴的凑上来,不就是有求于皇祖母么?可是皇祖母尊贵无匹,是他们想巴结就能巴结上的么?所以,得让他们好好孝敬皇祖母一番才是。可是如果他们没有什么地方有求于皇祖母的话,又怎么舍得好好孝敬皇祖母呢?孙儿这可是一心为皇祖母着想啊。”
第一三一章刘宏的判决
“陛下消消气。”蹇硕劝道:“以奴婢之见,无论董司隶有没有收取董卓的贿赂,他能站出来说话,这对陛下有百利而无一害。陛下请想一想,这次弹劾董卓,分明是弘农王怨恨董卓的部曲追杀他的属臣,所以想借机报复罢了。而太尉杨赐、司徒袁隗、尚书令卢植,这些人,可都是亲近弘农王的士大夫,自然要顺着弘农王的意思来办。陛下,朝堂之上,三公中的两位,御史台的王允,再加上尚书令卢植,这可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啊。如果没有人敢站出来,公然反对他们,那么长此以往,朝堂之上,岂不是弘农王想说什么,就是什么了吗?”
刘宏轻轻哼了一声,道:“我儿自幼苦习诗书,没有什么乐趣可供消遣,如今好不容易招揽了一批勇武之士,却差点被人坑害掉十几人,若不能报复回去,我儿颜面何存?身为皇子的威严何在?岂非让天下人都看轻了我儿?”
刘宏的这番话,虽然依旧向着刘照,但是,与此同时,他也绝口不再提起董重收受贿赂之事,可见在他心里,对蹇硕所说的话,并非全不在意。
挥了挥手,刘宏斥退了蹇硕。蹇硕似乎与刘照有些不合,这点他早有察觉,只不过,一个是他信任的得力内侍,一个是他聪明懂事的亲生骨肉,手心手背都是肉,他能做的,也只有装聋作哑,和稀泥罢了。此刻,摆在他眼前的,还有另一桩扯不清道不明的家务事,心力交瘁之下,刘宏可不愿意再把刘照和蹇硕之间的纷争给扯进来。
刘宏丢下奏疏,身子往后一倾,靠在了胡床的背上。他所坐的这张胡床,已经不是简单的“马扎”构造,而是颇似之后出现的椅子了,只不过,腿比较短,离地较近,尚未脱离“席地而坐”的影响。
张让上前,替刘宏轻轻的捏着肩膀,张嘴刚想说什么,谁知刘宏虽然闭着眼睛,却好像已经知道了他的心思一般,轻轻的摆了摆手。见此情形,张让也只能悄然不语了。
此刻,刘宏的心中,反复盘算着两件事,一件事,就是自己的儿子刘照,究竟在朝堂之上,拥有多大能量?另一件事,则是这个董卓,是否真如供状上所言,拥有上千的私兵,而且近在肘腋之间?
虽然在刘宏的心目中,已经把刘照视为自己的继承人,也希望刘照能够驾驭住士大夫,把皇位坐稳。但是,这一切,在刘宏看来,原本是很遥远的事情,然而这一次刘照突然发力,暴露出了自己的“势力”,却让刘宏陡然觉得有一股危机感在向他迫近。诚如蹇硕所言,朝堂之上,有两位三公,一位尚书令,再加上其他一些士族官员,都支持刘照的话,那他还能掌控住朝局吗?
想到这里,刘宏拼命摇了摇头,似乎是想将疑虑和猜忌全部甩出脑袋去,他不停的安慰自己,刘照仁孝,不会做那种悖逆之事,自己牢牢掌控着内外兵权,也不虞一帮文臣搞什么政变,何况自己身边还有不少忠心耿耿的内侍为他效力,他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相比之下,董卓蓄养私兵的威胁,恐怕来得更直接吧?虽然天下的豪强,几乎家家都蓄有私兵,但是像董卓这样,一下子就蓄养了上千人的,还真不多见。何况,从奏报来看,董卓在河东行事,真可谓是肆无忌惮,简直是把河东当成了自己的地盘,如果继续放纵下去的话,很难说不会出什么变故。
只是,这个董卓明显走了自己母亲的路子,如果自己严惩董卓的话,无疑会伤了母亲的脸面,这可如何是好?
摇摆不定的刘宏,只好暂时把这件事情抛到了一边,继续他“日射兔子三百只”的千古伟业去了。
然而,刘照所编造的那些黑董卓的故事,已经渐渐传到了三辅之地,在扈从刘宏校猎的卫士当中,也逐渐的流传了起来。
刘宏自然也听说了这些故事,如果说整个传说的其他部分,尚且只是逗他一乐,当做轶闻奇谈来听一听就罢了。那关于董卓篡汉的歌谣和谶语,就不由得刘宏不动心了。
刘宏自然不是什么“唯物主义无神论战士”,和东汉时期的大部分人一样,他相信神灵的存在,也对谶纬之术深信不疑。这一首歌谣和这一段谶语,说得头头是道,活灵活现,又怎么能不让刘宏起疑呢?
何况,举报董卓蓄养大批私兵的奏疏,就放在帐中的几案上!
翻翻覆覆思虑了好长时间后,刘宏拍案而起,终于拿定了主意,他唤来蹇硕,执笔替自己起草诏书。
董卓的罪名,最终只有“御下不严”一条,而纵兵私掠和谋害官员的罪名,则由至今生死未卜,大家都默认他已经死了的郭汜来承担。而蓄养私兵一条,则以查无实据为名,不予追究了。
刘宏做这样的决定,主要是看在董太后的面子上,既然自己的母亲要保董卓,那么自己这个做儿子的,总不能让母亲难堪吧?
但是,河东郡肘腋之间,腹心之地,是绝不能允许董卓这个家伙,继续呆下去了。刘宏下诏,传令将董卓由河东太守,调任为武威太守。
诏令一出,朝野上下,反应各不相同。
太尉杨赐、司徒袁隗,虽然对董卓的作为,义愤不已,但是他们宦海沉浮几十载,早就练就了一身圆滑的本领,如今见天子主意已定,他们也就不多说什么了。
尚书令卢植更不用说,他早对刘宏失望透顶,如今一心只想着保扶刘照,所以对这个结果,虽然极为不满,却也没有过多的纠缠。
侍御史刘陶上疏言道,既然郭汜纵兵私掠、谋害官员的罪名已被确认,那么董卓部下,至少拥有郭汜所部的那一支私兵,岂能说是“查无实据”?然而,奏疏呈上去后,杳无音讯,没有得到答复。
侍御史王允弹劾司隶校尉董重,收受贿赂,包庇董卓,被刘宏下诏训斥。
廷尉郭僖,持中立态度,一切以法律制度为基点,既然刘陶没能查出董卓蓄养私兵的实证,那么自然只能以“查无实据”来处置了。
司隶校尉董重,上疏辩驳,声称董卓并无大罪,不可以仅凭捕风捉影的传言,就将其左迁至边郡为官。对此,刘宏下诏说,董卓调任武威太守,仅仅是因为武威最近地方不靖,休屠各胡有反叛的迹象,朝廷听说董卓在西凉一带,素有威名,所以想借他来压服休屠各胡,仅此而已,请勿做过度的解读云云。
董卓没有发话,默默的交割了公务,起身前往武威去赴任了,只是,他这一走,河东地面上,登时多了十几队“凉州商人”,也向着西边去了。
刘照也没吭声,能够取得目前的战果,已经算是不错了。别的不说,把董卓调离河东,这就说明刘宏已经对董卓起了疑心,所以才将其打发得远远的。
当然,这并不代表董卓已经对刘照没有威胁了。相反,中平元年(187年),伴随着黄巾军在中原地区起事,凉州地方上,湟中义从胡(湟中地区归顺汉朝的月氏胡)北宫伯玉,勾结羌人起兵叛乱,声势浩大,到时候,朝廷恐怕不得不借重董卓在凉州地区的威名,以及他的军事才能,来平定这场叛乱。这样一来,董卓不仅可以名正言顺的拥有部队,而且可以趁机将军队据为己有,真正成为割据一方的藩镇,那时候,就算是刘宏,对其也是无可奈何了。
但是,路要一步一步的走,任重而道远的时候,更是不能自乱了脚步。至少,在最近这两年,董卓远在西凉,想要跟董太后有什么图谋,那也是路途遥远,联络起来殊不方便。而且远水不解近渴,就算董卓想要插手朝局,也是力有不逮。
说到董太后,经此一事,她对刘照的怨念越发深了。
这一天下午,刘照照例去南宫长秋宫,给母亲何皇后请安,在经过嘉德殿,也就是董太后所居的永乐宫的时候,正好碰上了董太后的车架。
刘照赶忙下车,站在路旁恭恭敬敬的给董太后行礼。车架经过刘照面前的时候,董太后掀起车帘,冷笑道:“呦,这不是弘农王么?我一个老妪,哪里受得起你的大礼!”
刘照心中暗骂一声,表面依旧是恭恭敬敬,对董太后的尖酸刻薄恍若未闻:“孙儿拜见皇祖母,恭祝皇祖母千秋万岁,长生无极!”
“哼,我还长生无极呢,不被人气死就好了!”董太后依旧面色不善,话语尖利。
“皇祖母说笑了。”刘照笑语晏晏的说道:“这有些人呐,又不像我们祖孙这般,是嫡亲的血脉,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他们眼巴巴的凑上来,不就是有求于皇祖母么?可是皇祖母尊贵无匹,是他们想巴结就能巴结上的么?所以,得让他们好好孝敬皇祖母一番才是。可是如果他们没有什么地方有求于皇祖母的话,又怎么舍得好好孝敬皇祖母呢?孙儿这可是一心为皇祖母着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