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拿什么嘘寒问暖?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一九八一年最新章节!
计划不是三十个吗?为什么收了四十个老师傅?
那是因为实在难以取舍,这些人都是有两把刷子、技术过硬的。
用不着担心给局里报了三十个名额,却留下了四十个,因为这些人都相当于是临时工,用不着建立档案上报物资局。
局里根本不可能有谁闲得蛋疼来液压元件厂数人数,黄道舟也不怕一个月要多发四五百块钱的工资。
事实证明用老师傅,而且是经过认真挑选有过硬技术的老师傅真的事半功倍。
第三天厂里就执行了两班倒,三十六个老师傅跟原有的三十六个工人打散重新分组。
还有两个老师傅是机修工,他们和原有的两个机修工负责机器的正常运转和保养、维护。另外的两个老师傅安排他们做了质检。
黄道舟拿到物资局下拨的二十万当天就联系买材料、订设备。
价值六万多块的车床、铣床二十五台都是常用设备,生产厂家不少,黄道舟联系的是本市“亚威”牌,厂址在离三水县六十公里的江渡县。
秦局长的战友在这个部属大厂担任副书记,不但给了最低价,还保证十天内送货上门,届时派三个技术员来液压元件厂指导调试安装。
新设备到位后,就会有淘汰下来的老机器用来培训徒工。
在做这一系列大事的黄道舟哪有心思过问砌房子的事?
黄道乾也是当事人之一,他虽然抠门、小心眼,但是人品不坏,老三的责任多重他是心里有数的,哪能再跟老三斤斤计较?
翻建老宅的工地上也得有人做饭、烧菜,这活儿当然由方桂兰和李秀珍干。
赵淑贞一双小脚,行动不便,只能帮着洗洗碗、摘摘菜。
开工那天早上放炮仗时,张芳芬骑着自行车去看了看,中午没去,因为“事竟成饭店”这段时间都是客满,忙得很。
下午再来看看时见着刘晓莲了,和她聊了聊,了解到她家总共只有两亩几分责任田,想着来城里找个临时工做。
张芳芬知道弟兄四个一起翻建房子该大家都出钱出力,也知道老大黄道乾现在最积极。
她没时间来帮忙,黄道舟更加忙,三天两头出差,不可能来。
她跟刘晓莲谈了谈后,硬塞给她三十块钱,跟她说好了,从今天开始以后每天都来这里帮忙,工钱按照一天一块钱算。
刘晓莲有些不好意思,推辞道:“嫂子你别跟我见外呀!我家田里的活儿忙得差不多了,我有的是闲工夫,来帮姑妈家做点事是应该的,怎么能拿你的钱。”
“我也应该来帮帮手,只不过店里走不开,我知道你是个勤快人,出钱请你来这里干活儿,是算该我的份儿。”
“这怎么好意思?要是被姑妈知道了,我的脸往哪儿搁?”
“没关系,待会儿我就去跟黄瀚的爷爷奶奶说,他们知道了肯定喜欢。”
“那我先把钱还给你,等老的同意了再拿不迟!”
“你别死心眼儿啊!干脆,你跟着我一起去吧!”
张芳芬拉着刘晓莲跟黄哲远和赵秀贞说清楚了怎么回事后,老两口子都同意,都说这是大好事。
赵秀贞当然希望娘家人能够挣到钱。
等张芳芬走了后,她拉过刘晓莲告诉她,老三家的饭店生意好得很,没几天要扩大,需要人手呢!
你只要听话、肯做事,等房子砌好了我去跟老三说说,争取留下你在饭店做事。
“事竟成饭店”在三水县小有名气,属于远亲又住得不太远的刘晓莲当然知道。
她还知道在“事竟成饭店”做事管吃管住能拿三十块钱一个月。
此时听赵秀贞说能够帮她得到这样的好工作,顿时激动不已。
可是转念一想,这事儿恐怕未必能成。
赵秀贞以前怎么对待黄道舟和张芳芬,刘晓莲多多少少知道点,她开口找黄道舟为自己说情有用吗?
黄哲远听赵秀贞讲了这件事皱起眉头,因为他见过秀儿、玉儿几个,那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大姑娘。
刘晓莲已经生了两个孩子,三十三了,个子还矮得很,脸上都是风霜之色,跟那几个姑娘的反差太大了。
等李晓莲去干活儿了,他道:“你不应该把话说得太满,万一老三家不要她可怎么收场?”
“我不是想帮帮玉海家么,要是我说不通,你跑去找老三说说呗!”
“唉!你呀,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老三是个记恩的,也是个跟爱记仇的!”
“那怎么办?”
“你傻呀?要办成这事儿不知道找谁啊?”
“找黄瀚?”
“嗯啊!这孩子大气,比他的叔叔伯伯都有出息,老三也是不如的!”
“嗯!嗯!我打小就认为五个孙子,就数他能耐。”
“那你以前为什么不嘘寒问暖?”
“还不是穷闹的?拿什么嘘寒问暖?”
“唉!你呀!到底不是亲生的,哪里有疼肉之心?没钱就没法嘘寒问暖?”
“我,我,我后悔了还不行啊?呜呜……”
女人就是如此,觉得理亏了眼泪说来就来,已经接近六十岁的赵秀贞也不例外。
黄哲远面对小他十几岁的续弦也是无可奈何,只能安慰道:“好了,好了,别哭了。咱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今天是大喜的日子,千万不能触霉头。”
听到这话,赵秀贞立刻不哭了。
买大炉烧饼、买材料的活儿都是黄道武和黄宪礼在忙,开工时先得拆房子,把拆下来的砖瓦码放整齐,木料堆好。
这些材料都是要重新利用的,黄哲远也是节约惯了的,一整天都在忙着整理拆下的房梁。
黄哲远是木器厂的退休职工,解放前家里也是做木器生意,虽然不是木匠,但是懂木料、木工。
解放前成交量最大的木器之一就是寿材,有钱人家用金丝楠木也不稀奇。
现在国家先是提倡,接下来强制推行移风易俗,这几年根本没有木匠做棺材。
黄哲远一辈子都跟木头、木器打交道,当然练出眼力。
他还特意帮着看了看黄瀚家那张“三滴水雕花大床”和几件家俬。
看过后,黄哲远千叮铃万嘱咐,要老三夫妻俩用仔细了,这些家俬都是宝贝,一定要留着传子传孙。
计划不是三十个吗?为什么收了四十个老师傅?
那是因为实在难以取舍,这些人都是有两把刷子、技术过硬的。
用不着担心给局里报了三十个名额,却留下了四十个,因为这些人都相当于是临时工,用不着建立档案上报物资局。
局里根本不可能有谁闲得蛋疼来液压元件厂数人数,黄道舟也不怕一个月要多发四五百块钱的工资。
事实证明用老师傅,而且是经过认真挑选有过硬技术的老师傅真的事半功倍。
第三天厂里就执行了两班倒,三十六个老师傅跟原有的三十六个工人打散重新分组。
还有两个老师傅是机修工,他们和原有的两个机修工负责机器的正常运转和保养、维护。另外的两个老师傅安排他们做了质检。
黄道舟拿到物资局下拨的二十万当天就联系买材料、订设备。
价值六万多块的车床、铣床二十五台都是常用设备,生产厂家不少,黄道舟联系的是本市“亚威”牌,厂址在离三水县六十公里的江渡县。
秦局长的战友在这个部属大厂担任副书记,不但给了最低价,还保证十天内送货上门,届时派三个技术员来液压元件厂指导调试安装。
新设备到位后,就会有淘汰下来的老机器用来培训徒工。
在做这一系列大事的黄道舟哪有心思过问砌房子的事?
黄道乾也是当事人之一,他虽然抠门、小心眼,但是人品不坏,老三的责任多重他是心里有数的,哪能再跟老三斤斤计较?
翻建老宅的工地上也得有人做饭、烧菜,这活儿当然由方桂兰和李秀珍干。
赵淑贞一双小脚,行动不便,只能帮着洗洗碗、摘摘菜。
开工那天早上放炮仗时,张芳芬骑着自行车去看了看,中午没去,因为“事竟成饭店”这段时间都是客满,忙得很。
下午再来看看时见着刘晓莲了,和她聊了聊,了解到她家总共只有两亩几分责任田,想着来城里找个临时工做。
张芳芬知道弟兄四个一起翻建房子该大家都出钱出力,也知道老大黄道乾现在最积极。
她没时间来帮忙,黄道舟更加忙,三天两头出差,不可能来。
她跟刘晓莲谈了谈后,硬塞给她三十块钱,跟她说好了,从今天开始以后每天都来这里帮忙,工钱按照一天一块钱算。
刘晓莲有些不好意思,推辞道:“嫂子你别跟我见外呀!我家田里的活儿忙得差不多了,我有的是闲工夫,来帮姑妈家做点事是应该的,怎么能拿你的钱。”
“我也应该来帮帮手,只不过店里走不开,我知道你是个勤快人,出钱请你来这里干活儿,是算该我的份儿。”
“这怎么好意思?要是被姑妈知道了,我的脸往哪儿搁?”
“没关系,待会儿我就去跟黄瀚的爷爷奶奶说,他们知道了肯定喜欢。”
“那我先把钱还给你,等老的同意了再拿不迟!”
“你别死心眼儿啊!干脆,你跟着我一起去吧!”
张芳芬拉着刘晓莲跟黄哲远和赵秀贞说清楚了怎么回事后,老两口子都同意,都说这是大好事。
赵秀贞当然希望娘家人能够挣到钱。
等张芳芬走了后,她拉过刘晓莲告诉她,老三家的饭店生意好得很,没几天要扩大,需要人手呢!
你只要听话、肯做事,等房子砌好了我去跟老三说说,争取留下你在饭店做事。
“事竟成饭店”在三水县小有名气,属于远亲又住得不太远的刘晓莲当然知道。
她还知道在“事竟成饭店”做事管吃管住能拿三十块钱一个月。
此时听赵秀贞说能够帮她得到这样的好工作,顿时激动不已。
可是转念一想,这事儿恐怕未必能成。
赵秀贞以前怎么对待黄道舟和张芳芬,刘晓莲多多少少知道点,她开口找黄道舟为自己说情有用吗?
黄哲远听赵秀贞讲了这件事皱起眉头,因为他见过秀儿、玉儿几个,那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大姑娘。
刘晓莲已经生了两个孩子,三十三了,个子还矮得很,脸上都是风霜之色,跟那几个姑娘的反差太大了。
等李晓莲去干活儿了,他道:“你不应该把话说得太满,万一老三家不要她可怎么收场?”
“我不是想帮帮玉海家么,要是我说不通,你跑去找老三说说呗!”
“唉!你呀,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老三是个记恩的,也是个跟爱记仇的!”
“那怎么办?”
“你傻呀?要办成这事儿不知道找谁啊?”
“找黄瀚?”
“嗯啊!这孩子大气,比他的叔叔伯伯都有出息,老三也是不如的!”
“嗯!嗯!我打小就认为五个孙子,就数他能耐。”
“那你以前为什么不嘘寒问暖?”
“还不是穷闹的?拿什么嘘寒问暖?”
“唉!你呀!到底不是亲生的,哪里有疼肉之心?没钱就没法嘘寒问暖?”
“我,我,我后悔了还不行啊?呜呜……”
女人就是如此,觉得理亏了眼泪说来就来,已经接近六十岁的赵秀贞也不例外。
黄哲远面对小他十几岁的续弦也是无可奈何,只能安慰道:“好了,好了,别哭了。咱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今天是大喜的日子,千万不能触霉头。”
听到这话,赵秀贞立刻不哭了。
买大炉烧饼、买材料的活儿都是黄道武和黄宪礼在忙,开工时先得拆房子,把拆下来的砖瓦码放整齐,木料堆好。
这些材料都是要重新利用的,黄哲远也是节约惯了的,一整天都在忙着整理拆下的房梁。
黄哲远是木器厂的退休职工,解放前家里也是做木器生意,虽然不是木匠,但是懂木料、木工。
解放前成交量最大的木器之一就是寿材,有钱人家用金丝楠木也不稀奇。
现在国家先是提倡,接下来强制推行移风易俗,这几年根本没有木匠做棺材。
黄哲远一辈子都跟木头、木器打交道,当然练出眼力。
他还特意帮着看了看黄瀚家那张“三滴水雕花大床”和几件家俬。
看过后,黄哲远千叮铃万嘱咐,要老三夫妻俩用仔细了,这些家俬都是宝贝,一定要留着传子传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