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劝降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长平长平最新章节!
滏口的五千秦军也面临着日益强大的压力,而自身的力量被逐渐削弱。就在秦军把全部精力投入滏口防御时,一支精锐魏军从北边的一个山口绕出秦军后面,打了秦军一个措手不及。
负责滏口作战的公乘在后路被抄后,曾匆匆派军使向郑安平报告,但随后就再也没有滏口的消息。郑安平派出军使前去联系,回报说洺水河谷已经完全被魏军切断,军使无法通过。郑安平无奈,只得抽调军队,堵住洺水河谷的这一头,防止魏军从背后再插自己一刀。至于滏口守军,只能让他们自己孤军奋战了!
敌军已经出现在滏口的消息迅速在秦军中传开。本来,激励大家奋勇作战的动力,就是为友军打开滏口争取时间。现在,不仅滏口未能拿下,滏口反而遭敌军渗透,所有人都知道,全军前途渺茫!
似乎因为滏口得手,郑安平当面的联军降低了进攻强度,每天每个方向只派出几个营,来来回回打几场,一般突进到百步左右,遇到秦军反击就往后退;拖延到太阳落山,就收兵回营。但如果郑安平暗中抽调部队,从洺水河谷增援滏口,则联军会加大进攻力度,迫使郑安平将增援的力量撤回,以反击联军的进攻。
滏口距离河东五六十里,包括两块山间小盆地。南面一块盆地就是防守滏口所依托的盆地,而北面的盆地与武安之间由一条由洺水冲出隘道相接。北面的盆地本来也有秦军驻守,但随着滏口战事紧急,这里的部队大都被抽调到滏口参战,这里就空虚了,结果被魏军趁虚而入。这块盆地被魏军占领后,武安与滏口的联系被完全切断。现在就算秦军打开滏口(当然不可能),郑安平也无法从滏口突围了。现在郑安平只是计算着,滏口的秦军还能支持几天。如果滏口的秦军被完全肃清,南面的魏军也势必投入对自己的作战;那时,自己就死定了!在魏军消灭滏口秦军的同时,联军用猫盘老鼠的办法,一天天把自己盘软,再用一次总攻,把自己吃掉。
自己就要成为第一个全军覆没的秦军将军吗?郑安平不甘心,但又无计可施。他天天眺望南边,虽然不知道那里的情况,但只要能看见南面的尘土,总表示秦军还在奋战,自己还能苟延残喘几天。战场瞬息万变,也许只要几天的时间,就能迎来转机呢!
就在郑安平一面苦于应付联军的进攻,一面焦心于滏口的战局时,防御洺水河谷方向的一名公乘派来一名军使,报告说,魏军派人将守滏口负伤的公乘送来了!
郑安平心头狂跳:指挥滏口作战的最高指挥官就是公乘,公乘负伤被俘,其实就意味着滏口守军的灭亡;而魏军却把公乘给自己送回来,这是……
郑安平立即让一名五大夫,前往河口查明事态。
一个时辰后,五大夫回来了,道:“魏军派来使臣,自称是将军故旧,希望面见将军。”
郑安平道:“面吾何事?”
五大夫道:“或为媾和之事!然彼必见将军而后可!”
郑安平道:“其人何在?”
五大夫道:“吾令其在营中等待。将军或见或不见,只一言可定!”
郑安平道:“大夫何见?”
五大夫道:“臣一以将军之命是从,未敢言他!”
郑安平道:“既如此,卿其与吾见之!”
两人率领几名随从,赶往河口营地。由于郑安平的防区本来就不大,从大帐到各营距离都不远,很快就到了。
出于谨慎,河口的公乘没有把使臣引到自己的中营,而是安排在就近的营地里。负伤的公乘已经被这名公乘派人抬到伤营救治。和使臣一起前来的,除了有公乘的几名亲卫,还有几名魏人。
郑安平先探望了滏口的公乘,那名公乘身中数箭,其中一箭射在了眼睛上,生命垂危。郑安平和五大夫慰问了他几句,出来找到河口公乘,一起前往一线营地,来见使臣。
使臣被安排在一处野地中,四面以帷幕遮挡,十名秦军在四面看守。郑安平进到帷幕中,吃惊得几乎要叫出来。座中四人皆是熟人:仲岳先生、粟兄、犬兄和小四!仲岳先生一身冠带,作士子装束;其余三人皮弁、皮甲,皆是标准的武卒打扮,只是没有带武器!虽然十余年未见,这些人已经尽现沧桑,但郑安平仍然一眼就能认出!
四人见郑安平进来,也都起来,粟兄等三人就要冲上来,郑安平身边的随从抢上前来,用戟指向三人,令三人猛然意识到对方的身份。三人退回到仲岳先生身后,和仲岳先生一起拱手道:“谨见将军!”
郑安平挥手让随从们退下,道:”勿虑也,此乃大梁故旧!“也上前行礼道:“谨见先生……及诸兄!管城一别,忽忽十载,不意与兄相见于此!”随即让随从们在帐外等候,只留下五大夫和公乘,在仲岳先生对面坐下。
仲岳先生道:“此三兄,皆营司也。于彼则为意外之遇,于子则如萤虫之光。郑子出将入相,不负平生之学!”
郑安平道:“谨贺三兄迁为营司。今兄等持吾之首,或当晋卿大夫矣!”
小四道:“兄言差矣,魏非计级授爵,兄之首级何益!”
粟兄则道:“郑兄之言,屈吾兄弟之心甚矣!”
郑安平道:“先生与三兄驾临,必有以教也。”
仲岳先生道:“庶等战于滏口,迭攻不下。滏口之军进退有度,攻防得法,梁军虽众,急切难下。探而问之,知将者乃大梁故旧,遂思拜之,以慰旧情。今得秦公乘,遂因之而见也!”
郑安平道:“愿闻先生之教!”
仲岳先生道:“微庶在大梁,每与君上论及郑子,未尝不叹且喟也。郑子大才,初事魏王,王以子为走卒;复事信陵,君以子治里邑。皆不知郑子,国士也,将相之器,蛟龙之姿,飞腾天外,岂凡俗所得见也!范先生,魏士子,奔走于诸侯,而得事中大夫,终为魏所遗;而秦得魏遗之余,封侯拜相,鞭挞天下,诸侯惶惶!何魏之愚,而秦眼独烛耶?宁天所以弃魏乎?若子能弃前嫌,恕旧恶,与王与君共议于朝堂,信陵君之所愿也,而臣之所敢言之!”
郑安平道:“败军之将,不敢言勇;亡国之臣,不可言智。今臣军败于武安,何智勇之可言也。惟死而已!”
仲岳先生道:“将军何欺也!将军以二万之众,令赵、魏二十万众寸步不敢离武安,坐视秦军十万众攻城略地而去。将军之功,可与天齐!岂汲汲于首级者,所可知哉!”
郑安平没想到仲岳先生竟然说出这样一番话来,几乎本能地问道:“敢问秦军今何往也?”
仲岳先生笑道:“将军勿忧。秦军十万,斩长城,渡漳水,攻邺城不克,乃至于黄。今秦军十万,于黄就粮,陶、卫之货,源源而至。无所虑也。此皆郑子之功也。”
郑安平道:“先生何谓也?”
仲岳先生道:“秦军十万夺城而出,而赵军不追,魏军不阻,何也?皆集于武安一隅,以击将军也!武安之有将军也,邯郸骨鲠在喉,不除不快。是以赵军十万、魏军十万皆围武安,而坐视秦军出邯郸、渡漳水而东。苟无将军,魏军阻之于前,赵军击之于后,秦军其得免乎?”
郑安平惨然一笑,道:“吾固不知其功如此也!”
仲岳先生道:“现秦军已出,战局已定。将军之众一,而晋军十之。将军其得免乎?将军之战也,功业已成,何不弃戈卸甲,复结盟好;而令忠勇之士,得保首级,长安家业!”
郑安平道:“滏口之众,现将奈何?”
仲岳先生道:“滏口之众,盖十营。今得其八,伤者半之。余皆体弱力乏,无能再战,乃就擒也。魏军并无杀伤,皆厚养之。若将军有命,吾当尽归于将军!”
郑安平道:“先生所言当真?”
仲岳先生道:“宁有虚言!”
郑安平道:“先生一言可决乎?”
仲岳先生道:“不敢称一言可决,惟将军待之,夜来秦军必至!”
五大夫道:“若以魏人杂其间,趁虚而起,吾军乱矣!”
仲岳先生道:“微庶有失计较!惟将军之命是从!”
郑安平一时陷入两难之境:对方同意释放本军的俘虏,自己如果不敢接受,在道义上就失了势;如果接受……
仲岳先生见郑安平犹豫,便补充道:“滏口之失也,吾亦数言于公乘,公乘不应,乃有杀伤。今吾亦不忍武安复为滏口之祸也。子若媾,士卒即得归乡;其愿留赵者,予田地、房舍。绝无杀伤!”
郑安平道:“秦律无降,但与北同。非止臣身,妻儿亲友亦不免也。敢以赴死!”
仲岳先生道:“将军赴死,宁勿北乎?亡二万之众,妻儿岂得免乎?其势同也。”
滏口的五千秦军也面临着日益强大的压力,而自身的力量被逐渐削弱。就在秦军把全部精力投入滏口防御时,一支精锐魏军从北边的一个山口绕出秦军后面,打了秦军一个措手不及。
负责滏口作战的公乘在后路被抄后,曾匆匆派军使向郑安平报告,但随后就再也没有滏口的消息。郑安平派出军使前去联系,回报说洺水河谷已经完全被魏军切断,军使无法通过。郑安平无奈,只得抽调军队,堵住洺水河谷的这一头,防止魏军从背后再插自己一刀。至于滏口守军,只能让他们自己孤军奋战了!
敌军已经出现在滏口的消息迅速在秦军中传开。本来,激励大家奋勇作战的动力,就是为友军打开滏口争取时间。现在,不仅滏口未能拿下,滏口反而遭敌军渗透,所有人都知道,全军前途渺茫!
似乎因为滏口得手,郑安平当面的联军降低了进攻强度,每天每个方向只派出几个营,来来回回打几场,一般突进到百步左右,遇到秦军反击就往后退;拖延到太阳落山,就收兵回营。但如果郑安平暗中抽调部队,从洺水河谷增援滏口,则联军会加大进攻力度,迫使郑安平将增援的力量撤回,以反击联军的进攻。
滏口距离河东五六十里,包括两块山间小盆地。南面一块盆地就是防守滏口所依托的盆地,而北面的盆地与武安之间由一条由洺水冲出隘道相接。北面的盆地本来也有秦军驻守,但随着滏口战事紧急,这里的部队大都被抽调到滏口参战,这里就空虚了,结果被魏军趁虚而入。这块盆地被魏军占领后,武安与滏口的联系被完全切断。现在就算秦军打开滏口(当然不可能),郑安平也无法从滏口突围了。现在郑安平只是计算着,滏口的秦军还能支持几天。如果滏口的秦军被完全肃清,南面的魏军也势必投入对自己的作战;那时,自己就死定了!在魏军消灭滏口秦军的同时,联军用猫盘老鼠的办法,一天天把自己盘软,再用一次总攻,把自己吃掉。
自己就要成为第一个全军覆没的秦军将军吗?郑安平不甘心,但又无计可施。他天天眺望南边,虽然不知道那里的情况,但只要能看见南面的尘土,总表示秦军还在奋战,自己还能苟延残喘几天。战场瞬息万变,也许只要几天的时间,就能迎来转机呢!
就在郑安平一面苦于应付联军的进攻,一面焦心于滏口的战局时,防御洺水河谷方向的一名公乘派来一名军使,报告说,魏军派人将守滏口负伤的公乘送来了!
郑安平心头狂跳:指挥滏口作战的最高指挥官就是公乘,公乘负伤被俘,其实就意味着滏口守军的灭亡;而魏军却把公乘给自己送回来,这是……
郑安平立即让一名五大夫,前往河口查明事态。
一个时辰后,五大夫回来了,道:“魏军派来使臣,自称是将军故旧,希望面见将军。”
郑安平道:“面吾何事?”
五大夫道:“或为媾和之事!然彼必见将军而后可!”
郑安平道:“其人何在?”
五大夫道:“吾令其在营中等待。将军或见或不见,只一言可定!”
郑安平道:“大夫何见?”
五大夫道:“臣一以将军之命是从,未敢言他!”
郑安平道:“既如此,卿其与吾见之!”
两人率领几名随从,赶往河口营地。由于郑安平的防区本来就不大,从大帐到各营距离都不远,很快就到了。
出于谨慎,河口的公乘没有把使臣引到自己的中营,而是安排在就近的营地里。负伤的公乘已经被这名公乘派人抬到伤营救治。和使臣一起前来的,除了有公乘的几名亲卫,还有几名魏人。
郑安平先探望了滏口的公乘,那名公乘身中数箭,其中一箭射在了眼睛上,生命垂危。郑安平和五大夫慰问了他几句,出来找到河口公乘,一起前往一线营地,来见使臣。
使臣被安排在一处野地中,四面以帷幕遮挡,十名秦军在四面看守。郑安平进到帷幕中,吃惊得几乎要叫出来。座中四人皆是熟人:仲岳先生、粟兄、犬兄和小四!仲岳先生一身冠带,作士子装束;其余三人皮弁、皮甲,皆是标准的武卒打扮,只是没有带武器!虽然十余年未见,这些人已经尽现沧桑,但郑安平仍然一眼就能认出!
四人见郑安平进来,也都起来,粟兄等三人就要冲上来,郑安平身边的随从抢上前来,用戟指向三人,令三人猛然意识到对方的身份。三人退回到仲岳先生身后,和仲岳先生一起拱手道:“谨见将军!”
郑安平挥手让随从们退下,道:”勿虑也,此乃大梁故旧!“也上前行礼道:“谨见先生……及诸兄!管城一别,忽忽十载,不意与兄相见于此!”随即让随从们在帐外等候,只留下五大夫和公乘,在仲岳先生对面坐下。
仲岳先生道:“此三兄,皆营司也。于彼则为意外之遇,于子则如萤虫之光。郑子出将入相,不负平生之学!”
郑安平道:“谨贺三兄迁为营司。今兄等持吾之首,或当晋卿大夫矣!”
小四道:“兄言差矣,魏非计级授爵,兄之首级何益!”
粟兄则道:“郑兄之言,屈吾兄弟之心甚矣!”
郑安平道:“先生与三兄驾临,必有以教也。”
仲岳先生道:“庶等战于滏口,迭攻不下。滏口之军进退有度,攻防得法,梁军虽众,急切难下。探而问之,知将者乃大梁故旧,遂思拜之,以慰旧情。今得秦公乘,遂因之而见也!”
郑安平道:“愿闻先生之教!”
仲岳先生道:“微庶在大梁,每与君上论及郑子,未尝不叹且喟也。郑子大才,初事魏王,王以子为走卒;复事信陵,君以子治里邑。皆不知郑子,国士也,将相之器,蛟龙之姿,飞腾天外,岂凡俗所得见也!范先生,魏士子,奔走于诸侯,而得事中大夫,终为魏所遗;而秦得魏遗之余,封侯拜相,鞭挞天下,诸侯惶惶!何魏之愚,而秦眼独烛耶?宁天所以弃魏乎?若子能弃前嫌,恕旧恶,与王与君共议于朝堂,信陵君之所愿也,而臣之所敢言之!”
郑安平道:“败军之将,不敢言勇;亡国之臣,不可言智。今臣军败于武安,何智勇之可言也。惟死而已!”
仲岳先生道:“将军何欺也!将军以二万之众,令赵、魏二十万众寸步不敢离武安,坐视秦军十万众攻城略地而去。将军之功,可与天齐!岂汲汲于首级者,所可知哉!”
郑安平没想到仲岳先生竟然说出这样一番话来,几乎本能地问道:“敢问秦军今何往也?”
仲岳先生笑道:“将军勿忧。秦军十万,斩长城,渡漳水,攻邺城不克,乃至于黄。今秦军十万,于黄就粮,陶、卫之货,源源而至。无所虑也。此皆郑子之功也。”
郑安平道:“先生何谓也?”
仲岳先生道:“秦军十万夺城而出,而赵军不追,魏军不阻,何也?皆集于武安一隅,以击将军也!武安之有将军也,邯郸骨鲠在喉,不除不快。是以赵军十万、魏军十万皆围武安,而坐视秦军出邯郸、渡漳水而东。苟无将军,魏军阻之于前,赵军击之于后,秦军其得免乎?”
郑安平惨然一笑,道:“吾固不知其功如此也!”
仲岳先生道:“现秦军已出,战局已定。将军之众一,而晋军十之。将军其得免乎?将军之战也,功业已成,何不弃戈卸甲,复结盟好;而令忠勇之士,得保首级,长安家业!”
郑安平道:“滏口之众,现将奈何?”
仲岳先生道:“滏口之众,盖十营。今得其八,伤者半之。余皆体弱力乏,无能再战,乃就擒也。魏军并无杀伤,皆厚养之。若将军有命,吾当尽归于将军!”
郑安平道:“先生所言当真?”
仲岳先生道:“宁有虚言!”
郑安平道:“先生一言可决乎?”
仲岳先生道:“不敢称一言可决,惟将军待之,夜来秦军必至!”
五大夫道:“若以魏人杂其间,趁虚而起,吾军乱矣!”
仲岳先生道:“微庶有失计较!惟将军之命是从!”
郑安平一时陷入两难之境:对方同意释放本军的俘虏,自己如果不敢接受,在道义上就失了势;如果接受……
仲岳先生见郑安平犹豫,便补充道:“滏口之失也,吾亦数言于公乘,公乘不应,乃有杀伤。今吾亦不忍武安复为滏口之祸也。子若媾,士卒即得归乡;其愿留赵者,予田地、房舍。绝无杀伤!”
郑安平道:“秦律无降,但与北同。非止臣身,妻儿亲友亦不免也。敢以赴死!”
仲岳先生道:“将军赴死,宁勿北乎?亡二万之众,妻儿岂得免乎?其势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