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公子缯使赵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长平长平最新章节!
三公坐而论道,难事都得让办事的人去为难。廷尉说公子郚欺诈之罪证据不确凿,魏冉他们也认可,但这就轮到具体办事的为难了:到底要如何才能既坐实公子郚的欺诈,又不让他逃跑?而这事首先还要让魏冉为难:他要谁去办这事?
公子郚的随从大部已经回到太原,咸阳只剩下十人。虽然只有十人,要保证路上不出事,只派十人跟随是不行的。如果派出一百人,好像又有些小题大做;而另一方面,护\/押送十人远行千里,还是在别国的土地上,一点外力也借不到,一百人还未必够用!还有,这一百人从哪里派出?魏冉有自己的亲营,但没有战事无权调动。如果调用刑徒,他们没有相关经验,风险太高,说不定对方一个滑头就跑了。想来想去,魏冉也能动用自己的家臣,还由府丞带领——虽然蔺、离石的经历已经证明,相府丞并不完全胜任这样复杂的工作。
由于魏冉不是秦人,他和楚国故土也缺少联系,相府的家臣并不是魏冉的亲人,而是从封地选拔出来的优秀人物。他们拉家带口,到相府来当差,大约总有二三百户。他从中选了五十名平时看上去精明强干的。为了加大保险系数,减少路上时间和出意外的风险,魏冉让相府丞尽量坐船走水路。他又请典客府派了一名行人,乘一只快舟先行,为各国通关预先交涉。虽说做了周密的准备,但魏冉的心还是悬着,总觉得路上要出点事。
一行人分乘三艘船出发。公子郚独自一人被安排在一艘船上,和他的随行人员分开。随从十人也被分别安置在两艘船上,互不通声迅。这已经是魏冉可以想到的最严密的押送方案了。然而,船入黄河后,却没有按计划出现在洛阳。魏冉急派人打探,有人说三艘船或是触礁,被撞成粉末,或是遇上大旋涡,葬身鱼腹。还有人言之凿凿地说,他亲眼看见船的碎片从洛阳城外流过。
死无对证!黄河下游不在秦国的控制之下,船失踪的地方的确水流湍急,所有的线索都无从查证!派出去的人沿黄河东下,希望能找到哪怕是尸体,但并没有。
魏冉沮丧地出现在甘泉宫中,听着老姐姐的数落,不敢抬头,也不敢应声。
事已至此,继续保密已经没有必要,魏冉在朝会上公开宣布了赵王背盟的行为,但隐瞒了公子郚一行失踪的消息。朝会哗然,一片斥责之声。魏冉因为办事不力,罚甲一领。秦国上下群情激愤,定要让背信弃义的赵国付出代价。
秦王申言,赵虽无理,秦不可无义。可先遣使入邯郸问罪,若其知过能改,可以既往不咎;如若执迷不悟,再起大兵讨伐。派出的使臣十分大牌,是秦王的次子公子缯。
秦王弱冠登基,各国和亲的女子不少,然而子息不蕃,且女儿多,男儿少,三十多年下来,存活下来的男孩只有太子和公子缯。太子有些像秦王,勤于国事,子嗣不蕃。公子缯身体孱弱,几乎不能武事,每日闲在家里风花雪月,一堆妻妾,倒也生养了十多个子女,男女皆蕃。
得到出使赵国的教令,公子缯自然不能推托。他找来少傅商量,少傅让他去见两个人:太后和典客。
公子缯有自己的府第,并不住在宫中。府第离甘泉宫不远,听了少傅的建议,马上备了车,来甘泉宫见太后。
公子缯是太后的亲孙子,进过甘泉宫无数次,自然不用通报,只派人先行告知,一人引导就行。侍郎引导公子缯到后宅门前,女官出来,把公子缯接进去。
天气甚热,太后在一片树荫下设了席,半卧在席上,俊朗的魏丑夫陪在身边,女官们都退到五步开外,坐在席的两侧。
公子缯过来,给太后见礼:“见过祖母!”
太后道:“啊,缯儿至矣!彼处日光毒,至席上坐,尚阴凉!”
公子缯又给魏丑夫见过礼,魏丑夫恭敬地回礼。公子缯到太后的席上坐下,太后在魏丑夫的搀扶下,也坐了起来。
公子缯道:“孙将使于赵,早晚不能问安,谨为辞!”
太后道:“教汝使赵乎?……也罢,秦家王子,无功于国,何送颜安享俸禄!汝使于赵,为国立功,善哉,善哉!”
公子缯道:“孙少与政事,诸事暗昧。今使于赵,乃问其罪,祖母或有教孙儿!”
太后喜上眉梢,嘴里说道:“吾有何教,年已七旬,万事不问……”
公子缯道:“祖母年久岁长,经多识广,但有一二所语,足开心智。”
太后道:“此事罪在穰侯,吾已责之。办事不力,徒献三城。此三城于太原关系甚巨,纵难守护,欲还于赵,亦应多索其偿。今则一无所获,甚愚也!汝今往赵,乃求其偿。”
公子缯道:“王教,臣入赵当问于赵王,奈何背盟?若赵王知过能改,即以回报;若执迷不悟,即当伐之!”
太后道:“王之言是也。汝何以知赵王知过能改?必也纳财献土,乃知其过也。赵王,一国之主也,主忧臣辱,主辱臣死,汝往问罪,赵王其可承应?若但言献城纳财,其事可成。况空言谢罪,何如不谢而献哉!”
公子缯道:“臣但言,敝国献王三城,以为亲也;愿王以其值偿之!可乎?”
太后道:“晋言之事,付之行人可也。汝但安坐,观秦赵之臣互争可也。汝乃王子,非比寻常,不可轻启言语,只以礼相待而已。”
公子缯道:“孙儿乃奉教使赵,一言不发,其义为何?”
太后道:“凡为上者,当为无为之为。君上,天也;臣下,日月星辰也。天明则日月不明,而灾异至也。天得日则灼,得月则凉,得星则明,得云则阴。天不动,而万物生焉。”
公子缯道:“微祖母,孙焉知?然孙有所惑焉:若诸事应付于臣,君之事则何?”
太后道:“但得其人而已!昔者,齐桓公用管仲。有司请事於桓公。桓公曰:‘以告仲父。’又请,复曰‘告仲父’。若是三。习者曰:‘一则仲父,二则仲父,易哉为君!’桓公曰:‘吾未得仲父则难,已得仲父之後,曷为不易也?’是故为君之道,不在昭明成武,在得其人也!”
公子缯道:“孙少预政事,未知其臣,奈何?”
太后道:“内事可问少傅,外事可问典客。”公子缯礼敬而退。
出了甘泉宫,公子缯直接到了典客府。报上节符,典客不敢见,请公子缯回府,自己前往拜见。公子缯哪里肯,再三求见。典客只得大开仪门,将公子缯接进来。两边叙礼毕,公子缯道:“臣奉王教,将使赵国。臣少习礼仪,无口舌之利,恐辱王命。卿必有以教我。”
典客道:“公子之行也,乃问罪于赵,但得大胆敢言之臣,而面斥之,公子即得复命也。”
公子缯道:“诚如卿言也。然臣复有所思,秦失三城,愿取其偿,若赵以偿之,虽无谢,臣亦以为谢也。”
典客道:“公子所言是也。非臣之所能及也。臣当细择能言善辩,察颜观色者,以为公子佐!”
公子缯道:“诚若是,则所惠多矣!”乃相辞而去。
送走公子缯,典客急往相府去见魏冉,告以公子缯所言。魏冉听了典客的话,也若有所思,道:“缯之言是也。孺子乃有是见也!秦失三城,若得其偿,未为失也。必得善言之人,循循诱之,乃得其道。”
得到穰侯的首肯,典客又拜访了其他三贵,皆无他议。乃入宫见秦王,备言公子缯之语。秦王并不动声色,淡然道:“孺子千虑一得,还要卿善加筹谋,用得其人,人尽其道!”典客退下。
回到家中,典客拿着所属行人的名册思忖再三,从中选取了十人,作为使团成员。第二天朝毕,典客一一召见了这十人,向他们解释出使的使命,以及应对的策略。经过一番讨论,大家认为,如果能够得到赵王的充足补偿,是为上策;如果得到象征性的补偿,也不算失败;就算没有得到任何补偿,只要谢罪,也可以算成功;最低限度,要赵王明确承担背盟的责任。
公子缯也在家准备。他挑选了同行的家臣,把自己的儿子十三岁以上的五人全都带去,作为随从。由于一家人全都没有出使的经验,典客府专门派了人,到公子缯府中教授礼仪,操演队列,每天从早忙到晚。
秦王听说公子缯演礼甚勤,而且他的儿子们也都参与了,十分赞赏,特别让卫尉府调出剑士十名随身护卫。
经过十多天的准备,公子缯一行终于出发了。车乘、礼物都装上船,先至函谷,再出殽道,至洛阳,渡过黄河后,沿大道直往邯郸。几天后,进入赵国领地。
三公坐而论道,难事都得让办事的人去为难。廷尉说公子郚欺诈之罪证据不确凿,魏冉他们也认可,但这就轮到具体办事的为难了:到底要如何才能既坐实公子郚的欺诈,又不让他逃跑?而这事首先还要让魏冉为难:他要谁去办这事?
公子郚的随从大部已经回到太原,咸阳只剩下十人。虽然只有十人,要保证路上不出事,只派十人跟随是不行的。如果派出一百人,好像又有些小题大做;而另一方面,护\/押送十人远行千里,还是在别国的土地上,一点外力也借不到,一百人还未必够用!还有,这一百人从哪里派出?魏冉有自己的亲营,但没有战事无权调动。如果调用刑徒,他们没有相关经验,风险太高,说不定对方一个滑头就跑了。想来想去,魏冉也能动用自己的家臣,还由府丞带领——虽然蔺、离石的经历已经证明,相府丞并不完全胜任这样复杂的工作。
由于魏冉不是秦人,他和楚国故土也缺少联系,相府的家臣并不是魏冉的亲人,而是从封地选拔出来的优秀人物。他们拉家带口,到相府来当差,大约总有二三百户。他从中选了五十名平时看上去精明强干的。为了加大保险系数,减少路上时间和出意外的风险,魏冉让相府丞尽量坐船走水路。他又请典客府派了一名行人,乘一只快舟先行,为各国通关预先交涉。虽说做了周密的准备,但魏冉的心还是悬着,总觉得路上要出点事。
一行人分乘三艘船出发。公子郚独自一人被安排在一艘船上,和他的随行人员分开。随从十人也被分别安置在两艘船上,互不通声迅。这已经是魏冉可以想到的最严密的押送方案了。然而,船入黄河后,却没有按计划出现在洛阳。魏冉急派人打探,有人说三艘船或是触礁,被撞成粉末,或是遇上大旋涡,葬身鱼腹。还有人言之凿凿地说,他亲眼看见船的碎片从洛阳城外流过。
死无对证!黄河下游不在秦国的控制之下,船失踪的地方的确水流湍急,所有的线索都无从查证!派出去的人沿黄河东下,希望能找到哪怕是尸体,但并没有。
魏冉沮丧地出现在甘泉宫中,听着老姐姐的数落,不敢抬头,也不敢应声。
事已至此,继续保密已经没有必要,魏冉在朝会上公开宣布了赵王背盟的行为,但隐瞒了公子郚一行失踪的消息。朝会哗然,一片斥责之声。魏冉因为办事不力,罚甲一领。秦国上下群情激愤,定要让背信弃义的赵国付出代价。
秦王申言,赵虽无理,秦不可无义。可先遣使入邯郸问罪,若其知过能改,可以既往不咎;如若执迷不悟,再起大兵讨伐。派出的使臣十分大牌,是秦王的次子公子缯。
秦王弱冠登基,各国和亲的女子不少,然而子息不蕃,且女儿多,男儿少,三十多年下来,存活下来的男孩只有太子和公子缯。太子有些像秦王,勤于国事,子嗣不蕃。公子缯身体孱弱,几乎不能武事,每日闲在家里风花雪月,一堆妻妾,倒也生养了十多个子女,男女皆蕃。
得到出使赵国的教令,公子缯自然不能推托。他找来少傅商量,少傅让他去见两个人:太后和典客。
公子缯有自己的府第,并不住在宫中。府第离甘泉宫不远,听了少傅的建议,马上备了车,来甘泉宫见太后。
公子缯是太后的亲孙子,进过甘泉宫无数次,自然不用通报,只派人先行告知,一人引导就行。侍郎引导公子缯到后宅门前,女官出来,把公子缯接进去。
天气甚热,太后在一片树荫下设了席,半卧在席上,俊朗的魏丑夫陪在身边,女官们都退到五步开外,坐在席的两侧。
公子缯过来,给太后见礼:“见过祖母!”
太后道:“啊,缯儿至矣!彼处日光毒,至席上坐,尚阴凉!”
公子缯又给魏丑夫见过礼,魏丑夫恭敬地回礼。公子缯到太后的席上坐下,太后在魏丑夫的搀扶下,也坐了起来。
公子缯道:“孙将使于赵,早晚不能问安,谨为辞!”
太后道:“教汝使赵乎?……也罢,秦家王子,无功于国,何送颜安享俸禄!汝使于赵,为国立功,善哉,善哉!”
公子缯道:“孙少与政事,诸事暗昧。今使于赵,乃问其罪,祖母或有教孙儿!”
太后喜上眉梢,嘴里说道:“吾有何教,年已七旬,万事不问……”
公子缯道:“祖母年久岁长,经多识广,但有一二所语,足开心智。”
太后道:“此事罪在穰侯,吾已责之。办事不力,徒献三城。此三城于太原关系甚巨,纵难守护,欲还于赵,亦应多索其偿。今则一无所获,甚愚也!汝今往赵,乃求其偿。”
公子缯道:“王教,臣入赵当问于赵王,奈何背盟?若赵王知过能改,即以回报;若执迷不悟,即当伐之!”
太后道:“王之言是也。汝何以知赵王知过能改?必也纳财献土,乃知其过也。赵王,一国之主也,主忧臣辱,主辱臣死,汝往问罪,赵王其可承应?若但言献城纳财,其事可成。况空言谢罪,何如不谢而献哉!”
公子缯道:“臣但言,敝国献王三城,以为亲也;愿王以其值偿之!可乎?”
太后道:“晋言之事,付之行人可也。汝但安坐,观秦赵之臣互争可也。汝乃王子,非比寻常,不可轻启言语,只以礼相待而已。”
公子缯道:“孙儿乃奉教使赵,一言不发,其义为何?”
太后道:“凡为上者,当为无为之为。君上,天也;臣下,日月星辰也。天明则日月不明,而灾异至也。天得日则灼,得月则凉,得星则明,得云则阴。天不动,而万物生焉。”
公子缯道:“微祖母,孙焉知?然孙有所惑焉:若诸事应付于臣,君之事则何?”
太后道:“但得其人而已!昔者,齐桓公用管仲。有司请事於桓公。桓公曰:‘以告仲父。’又请,复曰‘告仲父’。若是三。习者曰:‘一则仲父,二则仲父,易哉为君!’桓公曰:‘吾未得仲父则难,已得仲父之後,曷为不易也?’是故为君之道,不在昭明成武,在得其人也!”
公子缯道:“孙少预政事,未知其臣,奈何?”
太后道:“内事可问少傅,外事可问典客。”公子缯礼敬而退。
出了甘泉宫,公子缯直接到了典客府。报上节符,典客不敢见,请公子缯回府,自己前往拜见。公子缯哪里肯,再三求见。典客只得大开仪门,将公子缯接进来。两边叙礼毕,公子缯道:“臣奉王教,将使赵国。臣少习礼仪,无口舌之利,恐辱王命。卿必有以教我。”
典客道:“公子之行也,乃问罪于赵,但得大胆敢言之臣,而面斥之,公子即得复命也。”
公子缯道:“诚如卿言也。然臣复有所思,秦失三城,愿取其偿,若赵以偿之,虽无谢,臣亦以为谢也。”
典客道:“公子所言是也。非臣之所能及也。臣当细择能言善辩,察颜观色者,以为公子佐!”
公子缯道:“诚若是,则所惠多矣!”乃相辞而去。
送走公子缯,典客急往相府去见魏冉,告以公子缯所言。魏冉听了典客的话,也若有所思,道:“缯之言是也。孺子乃有是见也!秦失三城,若得其偿,未为失也。必得善言之人,循循诱之,乃得其道。”
得到穰侯的首肯,典客又拜访了其他三贵,皆无他议。乃入宫见秦王,备言公子缯之语。秦王并不动声色,淡然道:“孺子千虑一得,还要卿善加筹谋,用得其人,人尽其道!”典客退下。
回到家中,典客拿着所属行人的名册思忖再三,从中选取了十人,作为使团成员。第二天朝毕,典客一一召见了这十人,向他们解释出使的使命,以及应对的策略。经过一番讨论,大家认为,如果能够得到赵王的充足补偿,是为上策;如果得到象征性的补偿,也不算失败;就算没有得到任何补偿,只要谢罪,也可以算成功;最低限度,要赵王明确承担背盟的责任。
公子缯也在家准备。他挑选了同行的家臣,把自己的儿子十三岁以上的五人全都带去,作为随从。由于一家人全都没有出使的经验,典客府专门派了人,到公子缯府中教授礼仪,操演队列,每天从早忙到晚。
秦王听说公子缯演礼甚勤,而且他的儿子们也都参与了,十分赞赏,特别让卫尉府调出剑士十名随身护卫。
经过十多天的准备,公子缯一行终于出发了。车乘、礼物都装上船,先至函谷,再出殽道,至洛阳,渡过黄河后,沿大道直往邯郸。几天后,进入赵国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