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百废待兴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穿越甲午后最新章节!
第217章 百废待兴
虽然宋哲决定了去北京见老妖婆慈禧,但宋哲和慈禧都不是一般人,不是说见面就见面。就好比宋哲,他去北京要去多长时间?要经过哪些地方,是直接从天津上岸后,到北京,还是从福州、上海等地,沿途会见各省总督大臣后到北京,这些都需要定下来。
同时宋哲离开了,也得留下一些布置,同时挑选一个人临时主持大局。
按道理来说,现在护台军权力仅次于宋哲的是小罗伯特.李,他不仅仅是护台军的参谋长,更是宪兵部的部长,其次是冯西山,再次是新楚军旧将王士胜。不过犹豫小罗伯特.李是外国人的身份,即使宋哲知道小罗伯特.李对自己忠心耿耿,不会做出勾结外国人的事情,但其他人可不会这样想,更不会这样认为。
小罗伯特.李首先剔除,那么似乎应该让冯西山来临时主持大局,只是冯西山打仗可以,治理地方他有这个能力吗?
如果冯西山都没有治理地方的能力,王士胜这个老兵痞子就更不用想了。王士胜这家伙是典型的旧清军,虽然敢打敢拼,对宋哲更是忠心耿耿,▽↑,但却不能够独当一面,山头主义太强了,离开了自己身边,闹出什么事情来也不知道。
“大总统,今天台中府知府汪典文提前到了台北,要不要提前接见他?”安世业在宋哲身后,有些迟疑的问道。
如果不是汪典文是宋哲的老部下,安世业才不会说这话呢。
宋哲忽然眼睛一亮,汪典文?我怎么没有想到他呢?
苗粟事变后,宋哲就派汪典文和威廉南下接收台湾县和彰化县地盘,后来威廉回来了。汪典文留在台中地区,为宋哲镇守后方,并升为台中府知府一职。
虽然汪典文这个台中府知府当的时间严格来说,并不长,不过汪典文在后勤补给上表现颇为不错,至少宋哲还没有尝过断粮的滋味。
“让汪典文待会……”宋哲抬手看着手表。半响补充道:“十一点来吧,正好一起吃个饭。我这个老部下,可是苦了他不少。”
安世业又说道:“颜家那里递上来了一份《官商开矿规则》的折子,这事情交给谁来过问呢?还是大总统你亲自过问。”
宋哲登时挠头了,这台湾真是百废待兴啊,自己看来短时间内走不了。“先别管这个,你现在让人修改一下我请求到北京觐见天子的电文,时间推迟到十二月……八日吧!也别走太多路了,直接从天津大沽口登陆。直奔北京,凑合点还能够回来台北过一个春节。”
“那《官商开矿规则》的折子?”安世业吩咐了一名随员后,对宋哲提醒道。
宋哲有些无奈的说道:“台湾虽大,可为我所用的人才太少了。”
安世业有些不服气,说道:“大总统,这事情交给我来跟进好了!”
宋哲摇了摇头,说道:“挖矿是一个技术性的事情,不能够外行指导内行。虽然不想用这些大家族的人。但现在也只能够暂时凑合一下了。”
不过既然决定起用台湾大家族子弟,宋哲也不仅仅在煤矿这一领域起用台湾大家族子弟。
宋哲先成立台湾矿务总局。受商务大臣管辖。而商务大臣也是宋哲在内务、外务、军务三大臣上设立的一新职位,不仅仅是一个,宋哲还设立了司法大臣、教育大臣、农业大臣、海军大臣。
不过现在台湾海军近乎于无,只有十多艘小木船,也就能够收税的时候用一下,打仗就别指望了。
商务大臣宋哲三顾茅庐。亲自请了中国三大巨富之一的林维源出山,担任商务大臣,而且还大力支持林维源,林维源推荐的人,宋哲基本上都点头答应到商务部任职。
不过矿务总局那里。宋哲却起用基隆颜家的人,由颜斗猛担任矿务总局的总局长,颜斗猛的次子颜云年为总裁,组建金裕丰矿业公司,对台湾北部进行一次全面探勘矿产,并由金裕丰矿业公司开发。
而金裕丰矿业公司,其中三成股份为官家所有,但不参与决策,只有监督权。颜家也同样拥有三成股份,另外四成面向社会招股。但实际上这些股份,都是被其他矿业家族和商业大族买走了,就据宋哲所知道,林维源所在的林家,就买下了差不多金裕丰半成的股份。
就这七成金裕丰卖出去(宋哲是无本生意),金裕丰矿业公司已经有差不多七百万元资金,可惜宋哲用不了。
司法大臣有不少议员推荐雾峰林家的家主,也就是林朝栋的哥哥林献堂担任,但被宋哲否决了。雾峰林家本来就在军方有不少熟人了,还掌握司法权还得了?
宋哲自己亲自兼任司法大臣,其实这个司法大臣是虚的,因为宋哲不可能管得了那么多事情,但宋哲哪怕要自己兼任,另外找人,也绝对不把位置交给台湾大族。
不过林献堂宋哲还是给了他一点面子,让林献堂担任农业部帮办,也就是农业部几个二把手之一。
农业大臣则是由跟随宋哲有一段时间的前清朝官员宋维钊担任,此人原来担任开垦荒地的地方官,对于开荒很有自己的一套见解。
最后只剩下一个教育大臣了,宋哲本意提拔最后的台湾大族,高雄陈中和担任过渡性的教育大臣。反正现在宋哲这里能够拨给教育大臣的钱不会多,一方面是没有钱,另外一方面在没有足够人才的情况下,投入大量的资金反而是浪费。
不过陈中和推辞,他希望在商务部任职。
陈中和的说辞很简单,他是从小到大就熟悉教育为何物,一生只会经营售卖糖果。
而看看陈中和提供的简历后,也就可以明白陈中和为什么会推辞做教育大臣。
陈中和,于1853年苓雅寮出生。年少进入当地人陈福谦开设的商行“顺和栈”,天资聪颖让陈福谦对其大为欣赏,立意栽培。当时“顺和栈”是南部最重要的糖商,几乎所有外商要来台湾采购蔗糖,都得透过“顺和栈”,而“顺和栈”更在台湾南部开设七十二家“行郊”。相当于今天的分公司,可见其规模。
陈中和最后担任七十二行郊的总家长,相当于今天的总经理,也说明陈福谦对其之提拔及能力的肯定。
“顺和栈”在陈中和治理下,业务蒸蒸日上,但也成了陈福谦儿子们的眼中钉,陈福谦一死,陈福谦的儿子们就将其赶出“顺和栈”。
不过陈中和也确实了得,自己自立门户。成立“和兴行”,凭借多年的人脉和出色的商业技巧,原来“顺和栈”原有客户也纷纷跟着陈中和转至“和兴行”,而到现在“和兴行”也已经取代“顺和栈”的地位,是台湾糖业霸主级的商号。
既然陈中和不愿意,想借助政府的力量壮大他的糖果帝国,宋哲虽然心中冷笑,但也没有拒绝。他确实是需要在台湾三大行业之一的糖果业中加强发展。如此才可以得到更多的税收。陈中和也被任命为商务部帮办,主管台湾糖业发展。
教育大臣的位置。宋哲让原来的军务大臣李秉瑞担任。
李秉瑞虽然当初为刘永福当使者和宋哲见面,但实际上李秉瑞并非是刘永福的人,他原来是跟随台湾民主国第一任总统唐景崧。想不到唐景崧这家伙太软弱无能了,防务布置不得力,当初誓言旦旦的说和台湾共存亡,结果才当了十天总统的功夫就溜之大吉。李秉瑞不甘心去大陆。就跑去跟随刘永福。
而刘永福选择回去大陆当官,李秉瑞则没有跟着离开,反而留下来。不过他的军务大臣的位置,却留不得。一方面固然是众将不会服李秉瑞,另外一方面宋哲也不会让除了自己外的人掌握兵权。故而军务大臣现在可是宋哲亲自兼任。
枪杆子里出政权,这句话宋哲可记得牢牢的。
本来宋哲想给李秉瑞一个顾问的身份,算是尊起来敬而远之。不过这李秉瑞也聪明,在陈中和拒绝宋哲后,迅速求见宋哲,一方面表忠心,另外一方面这厮也是个官迷,宋哲也索性让李秉瑞先当着教育大臣,实在不行,找个缘由挪开李秉瑞就是了。
大致事务安排的差不多,宋哲准备去天津,却坑爹的发现。自己没有一艘属于自己的战舰,宋哲不得不向德国人租借一艘巡洋舰去天津,这次的事情也让宋哲深受刺激,认为必须有一支属于自己的海军。
顺便说一下,这艘巡洋舰名威廉亲王号,是德国开赴远东的两艘战舰中的一艘,另外一艘是战列舰德皇号。
现在这一支小型舰队就驻扎在高雄。
经过勘察后,德国人认可了租借高雄港的提议,并决定在高雄港修筑大型综合港性口。虽然港口一切还在图纸上,甚至连图纸也还没有完善,但两艘德国战船已经迫不及待的停泊在高雄港上。
虽然宋哲付出了不菲的代价,但《中德战略合作条约》成功签署了。德国将以每年千分之八的利息,分三年借贷五千两白银给中华民主国,贷款期十五年。
第一年为二千万两,第二年和第三年分别给予一千五百万两白银,所有借贷以贵金属支付。
十一月五日,宋哲建立的一个试点,基隆港免税区成立。在这里投资的外国企业,只要总投资额度达到五十万大洋,即可免费租借厂房建设用地二年,第三年和第四更是地租减半,税收也如此,前二年免费,第三年和第四年只收半税。
如果你投资额度达到一百万以上,土地和税收一样三年免,后两年半。达到两百万投资的,而且可以免税五年!半税三年!
宋哲还酝酿推出扶持指定行业政策,比如台湾最大的特产之一糖,如果只是单纯的出售经过最初步提纯的黄糖。批发售价只是十三四枚铜钱一斤罢了!
如果将黄糖提炼为白糖,价格最少翻一倍。
如果将白糖制成糖果,这价格至少翻三四倍。
这就是科技的力量,多一道程序,物品的价格就完全不一样了。
假设宋哲准备扶持糖业,就会对白糖厂、糖果厂等工业给予优惠政策,甚至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或者无息贷款。
不仅仅是糖业,宋哲发现现在整个台湾都处于一个初步开发的阶段,煤炭、金矿、银矿这些挖出来后,售卖的都是最原始的矿石。这可就亏大发了,只要很多稍加提炼,就可以获得不知道几十个甚至几百个获利点了。
为了加快台湾建设的脚步,宋哲很快就向美国人提出借钱的要求。
美国人可就没有德国人那么好说话了,要借钱?没有问题!但你拿什么抵押呢?
美国人瞄上了台湾的海关税收,宋哲可是说什么也不愿意同意拿海关税收来作为抵押。君不见现在清朝的海关掌握在外国人手里面以后,外国商品大肆以低价进入中国。同样的商品,远道而来的外国商品价格反而往往比中国本土的商品更加低廉,国人纷纷青睐洋货。
在没有海关政策保护下,新生的中国民族企业还没有来得及茁壮成长,就受到了外国资本的打压。这些民族企业在没有销量的情况下,唯有纷纷破产。即使没有破产的民族企业也难以壮大,不过是赚取一些辛苦钱,甚至是依靠官府支持,苦苦支持罢了。
最后经过多方协商,宋哲以所有借贷皆用于购置美国设备和一些对美国商人的优惠政策,而获得两千万美元低息贷款。
林维源见台湾财政枯竭,提出发行国债,并且首先认购一百万两白银。在林维源的牵头下,台湾各大士绅无论是愿意还是不愿意,或多或少也购买了一些国债,最后得二百七十余万两国债。
这些钱都将陆陆续续的投入到台湾各地建设上,特别是兵工厂的建设。(未完待续。。)
第217章 百废待兴
虽然宋哲决定了去北京见老妖婆慈禧,但宋哲和慈禧都不是一般人,不是说见面就见面。就好比宋哲,他去北京要去多长时间?要经过哪些地方,是直接从天津上岸后,到北京,还是从福州、上海等地,沿途会见各省总督大臣后到北京,这些都需要定下来。
同时宋哲离开了,也得留下一些布置,同时挑选一个人临时主持大局。
按道理来说,现在护台军权力仅次于宋哲的是小罗伯特.李,他不仅仅是护台军的参谋长,更是宪兵部的部长,其次是冯西山,再次是新楚军旧将王士胜。不过犹豫小罗伯特.李是外国人的身份,即使宋哲知道小罗伯特.李对自己忠心耿耿,不会做出勾结外国人的事情,但其他人可不会这样想,更不会这样认为。
小罗伯特.李首先剔除,那么似乎应该让冯西山来临时主持大局,只是冯西山打仗可以,治理地方他有这个能力吗?
如果冯西山都没有治理地方的能力,王士胜这个老兵痞子就更不用想了。王士胜这家伙是典型的旧清军,虽然敢打敢拼,对宋哲更是忠心耿耿,▽↑,但却不能够独当一面,山头主义太强了,离开了自己身边,闹出什么事情来也不知道。
“大总统,今天台中府知府汪典文提前到了台北,要不要提前接见他?”安世业在宋哲身后,有些迟疑的问道。
如果不是汪典文是宋哲的老部下,安世业才不会说这话呢。
宋哲忽然眼睛一亮,汪典文?我怎么没有想到他呢?
苗粟事变后,宋哲就派汪典文和威廉南下接收台湾县和彰化县地盘,后来威廉回来了。汪典文留在台中地区,为宋哲镇守后方,并升为台中府知府一职。
虽然汪典文这个台中府知府当的时间严格来说,并不长,不过汪典文在后勤补给上表现颇为不错,至少宋哲还没有尝过断粮的滋味。
“让汪典文待会……”宋哲抬手看着手表。半响补充道:“十一点来吧,正好一起吃个饭。我这个老部下,可是苦了他不少。”
安世业又说道:“颜家那里递上来了一份《官商开矿规则》的折子,这事情交给谁来过问呢?还是大总统你亲自过问。”
宋哲登时挠头了,这台湾真是百废待兴啊,自己看来短时间内走不了。“先别管这个,你现在让人修改一下我请求到北京觐见天子的电文,时间推迟到十二月……八日吧!也别走太多路了,直接从天津大沽口登陆。直奔北京,凑合点还能够回来台北过一个春节。”
“那《官商开矿规则》的折子?”安世业吩咐了一名随员后,对宋哲提醒道。
宋哲有些无奈的说道:“台湾虽大,可为我所用的人才太少了。”
安世业有些不服气,说道:“大总统,这事情交给我来跟进好了!”
宋哲摇了摇头,说道:“挖矿是一个技术性的事情,不能够外行指导内行。虽然不想用这些大家族的人。但现在也只能够暂时凑合一下了。”
不过既然决定起用台湾大家族子弟,宋哲也不仅仅在煤矿这一领域起用台湾大家族子弟。
宋哲先成立台湾矿务总局。受商务大臣管辖。而商务大臣也是宋哲在内务、外务、军务三大臣上设立的一新职位,不仅仅是一个,宋哲还设立了司法大臣、教育大臣、农业大臣、海军大臣。
不过现在台湾海军近乎于无,只有十多艘小木船,也就能够收税的时候用一下,打仗就别指望了。
商务大臣宋哲三顾茅庐。亲自请了中国三大巨富之一的林维源出山,担任商务大臣,而且还大力支持林维源,林维源推荐的人,宋哲基本上都点头答应到商务部任职。
不过矿务总局那里。宋哲却起用基隆颜家的人,由颜斗猛担任矿务总局的总局长,颜斗猛的次子颜云年为总裁,组建金裕丰矿业公司,对台湾北部进行一次全面探勘矿产,并由金裕丰矿业公司开发。
而金裕丰矿业公司,其中三成股份为官家所有,但不参与决策,只有监督权。颜家也同样拥有三成股份,另外四成面向社会招股。但实际上这些股份,都是被其他矿业家族和商业大族买走了,就据宋哲所知道,林维源所在的林家,就买下了差不多金裕丰半成的股份。
就这七成金裕丰卖出去(宋哲是无本生意),金裕丰矿业公司已经有差不多七百万元资金,可惜宋哲用不了。
司法大臣有不少议员推荐雾峰林家的家主,也就是林朝栋的哥哥林献堂担任,但被宋哲否决了。雾峰林家本来就在军方有不少熟人了,还掌握司法权还得了?
宋哲自己亲自兼任司法大臣,其实这个司法大臣是虚的,因为宋哲不可能管得了那么多事情,但宋哲哪怕要自己兼任,另外找人,也绝对不把位置交给台湾大族。
不过林献堂宋哲还是给了他一点面子,让林献堂担任农业部帮办,也就是农业部几个二把手之一。
农业大臣则是由跟随宋哲有一段时间的前清朝官员宋维钊担任,此人原来担任开垦荒地的地方官,对于开荒很有自己的一套见解。
最后只剩下一个教育大臣了,宋哲本意提拔最后的台湾大族,高雄陈中和担任过渡性的教育大臣。反正现在宋哲这里能够拨给教育大臣的钱不会多,一方面是没有钱,另外一方面在没有足够人才的情况下,投入大量的资金反而是浪费。
不过陈中和推辞,他希望在商务部任职。
陈中和的说辞很简单,他是从小到大就熟悉教育为何物,一生只会经营售卖糖果。
而看看陈中和提供的简历后,也就可以明白陈中和为什么会推辞做教育大臣。
陈中和,于1853年苓雅寮出生。年少进入当地人陈福谦开设的商行“顺和栈”,天资聪颖让陈福谦对其大为欣赏,立意栽培。当时“顺和栈”是南部最重要的糖商,几乎所有外商要来台湾采购蔗糖,都得透过“顺和栈”,而“顺和栈”更在台湾南部开设七十二家“行郊”。相当于今天的分公司,可见其规模。
陈中和最后担任七十二行郊的总家长,相当于今天的总经理,也说明陈福谦对其之提拔及能力的肯定。
“顺和栈”在陈中和治理下,业务蒸蒸日上,但也成了陈福谦儿子们的眼中钉,陈福谦一死,陈福谦的儿子们就将其赶出“顺和栈”。
不过陈中和也确实了得,自己自立门户。成立“和兴行”,凭借多年的人脉和出色的商业技巧,原来“顺和栈”原有客户也纷纷跟着陈中和转至“和兴行”,而到现在“和兴行”也已经取代“顺和栈”的地位,是台湾糖业霸主级的商号。
既然陈中和不愿意,想借助政府的力量壮大他的糖果帝国,宋哲虽然心中冷笑,但也没有拒绝。他确实是需要在台湾三大行业之一的糖果业中加强发展。如此才可以得到更多的税收。陈中和也被任命为商务部帮办,主管台湾糖业发展。
教育大臣的位置。宋哲让原来的军务大臣李秉瑞担任。
李秉瑞虽然当初为刘永福当使者和宋哲见面,但实际上李秉瑞并非是刘永福的人,他原来是跟随台湾民主国第一任总统唐景崧。想不到唐景崧这家伙太软弱无能了,防务布置不得力,当初誓言旦旦的说和台湾共存亡,结果才当了十天总统的功夫就溜之大吉。李秉瑞不甘心去大陆。就跑去跟随刘永福。
而刘永福选择回去大陆当官,李秉瑞则没有跟着离开,反而留下来。不过他的军务大臣的位置,却留不得。一方面固然是众将不会服李秉瑞,另外一方面宋哲也不会让除了自己外的人掌握兵权。故而军务大臣现在可是宋哲亲自兼任。
枪杆子里出政权,这句话宋哲可记得牢牢的。
本来宋哲想给李秉瑞一个顾问的身份,算是尊起来敬而远之。不过这李秉瑞也聪明,在陈中和拒绝宋哲后,迅速求见宋哲,一方面表忠心,另外一方面这厮也是个官迷,宋哲也索性让李秉瑞先当着教育大臣,实在不行,找个缘由挪开李秉瑞就是了。
大致事务安排的差不多,宋哲准备去天津,却坑爹的发现。自己没有一艘属于自己的战舰,宋哲不得不向德国人租借一艘巡洋舰去天津,这次的事情也让宋哲深受刺激,认为必须有一支属于自己的海军。
顺便说一下,这艘巡洋舰名威廉亲王号,是德国开赴远东的两艘战舰中的一艘,另外一艘是战列舰德皇号。
现在这一支小型舰队就驻扎在高雄。
经过勘察后,德国人认可了租借高雄港的提议,并决定在高雄港修筑大型综合港性口。虽然港口一切还在图纸上,甚至连图纸也还没有完善,但两艘德国战船已经迫不及待的停泊在高雄港上。
虽然宋哲付出了不菲的代价,但《中德战略合作条约》成功签署了。德国将以每年千分之八的利息,分三年借贷五千两白银给中华民主国,贷款期十五年。
第一年为二千万两,第二年和第三年分别给予一千五百万两白银,所有借贷以贵金属支付。
十一月五日,宋哲建立的一个试点,基隆港免税区成立。在这里投资的外国企业,只要总投资额度达到五十万大洋,即可免费租借厂房建设用地二年,第三年和第四更是地租减半,税收也如此,前二年免费,第三年和第四年只收半税。
如果你投资额度达到一百万以上,土地和税收一样三年免,后两年半。达到两百万投资的,而且可以免税五年!半税三年!
宋哲还酝酿推出扶持指定行业政策,比如台湾最大的特产之一糖,如果只是单纯的出售经过最初步提纯的黄糖。批发售价只是十三四枚铜钱一斤罢了!
如果将黄糖提炼为白糖,价格最少翻一倍。
如果将白糖制成糖果,这价格至少翻三四倍。
这就是科技的力量,多一道程序,物品的价格就完全不一样了。
假设宋哲准备扶持糖业,就会对白糖厂、糖果厂等工业给予优惠政策,甚至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或者无息贷款。
不仅仅是糖业,宋哲发现现在整个台湾都处于一个初步开发的阶段,煤炭、金矿、银矿这些挖出来后,售卖的都是最原始的矿石。这可就亏大发了,只要很多稍加提炼,就可以获得不知道几十个甚至几百个获利点了。
为了加快台湾建设的脚步,宋哲很快就向美国人提出借钱的要求。
美国人可就没有德国人那么好说话了,要借钱?没有问题!但你拿什么抵押呢?
美国人瞄上了台湾的海关税收,宋哲可是说什么也不愿意同意拿海关税收来作为抵押。君不见现在清朝的海关掌握在外国人手里面以后,外国商品大肆以低价进入中国。同样的商品,远道而来的外国商品价格反而往往比中国本土的商品更加低廉,国人纷纷青睐洋货。
在没有海关政策保护下,新生的中国民族企业还没有来得及茁壮成长,就受到了外国资本的打压。这些民族企业在没有销量的情况下,唯有纷纷破产。即使没有破产的民族企业也难以壮大,不过是赚取一些辛苦钱,甚至是依靠官府支持,苦苦支持罢了。
最后经过多方协商,宋哲以所有借贷皆用于购置美国设备和一些对美国商人的优惠政策,而获得两千万美元低息贷款。
林维源见台湾财政枯竭,提出发行国债,并且首先认购一百万两白银。在林维源的牵头下,台湾各大士绅无论是愿意还是不愿意,或多或少也购买了一些国债,最后得二百七十余万两国债。
这些钱都将陆陆续续的投入到台湾各地建设上,特别是兵工厂的建设。(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