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4章 仁川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明末造反专业户最新章节!
距朝鲜王京汉城数十里处,有一座周长不过数里的朝鲜传统土城,这座土城,便是后世因麦克阿瑟搏命一击而闻名于世的仁川城。
仁川处在朝鲜半岛蜂腰位置,也是自黄海入汉城的门户之地,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在后世乃是韩国第三大城市和重要的商港城市,但如今的仁川算不得什么重镇名城,只有一座狭小简陋的土城而已,周边的海岸线上也没什么商港,只散布着寥寥无几的几个渔村和渔港,即便是在朝鲜国内,也可以说是无足轻重。
但今日的仁川城却展现出一副前所未有的繁忙景象,大群大群的朝鲜民夫正热火朝天的忙碌着,他们奋力清理着滩涂上阻碍登陆的淤泥、在那些渔港的基础上大兴土木扩建可容深水战船停泊的大型军港。
城外,一排排用各式木材搭建的军营环绕着仁川城形成一座新的木制“城池”,等待着即将到来的军队入住使用,通往仁川的道路,无论是朝鲜官府修筑的官道还是无数朝鲜百姓踩出来的土路,全都挤满了驮运着物资的牛马骡驴和朝鲜民夫,他们背负着各种各样的物资,在看管的朝鲜官兵的皮鞭催促下,源源不断向着仁川而来。
卢象升立在仁川城头上,眺望着远处的大海,海上弥漫着淡淡的海雾,遮挡了远处的视线,让卢象升心中不由自主的担心着,正跨海而来的大熙船队,会不会因为这场海雾而迷失方向。
“汉城方向也在准备庆典,只待天兵抵达……”一名朝鲜官员在卢象升身侧轻声汇报着,此人乃是朝鲜领议政金尚宪,奉朝鲜国王的令旨,前来仁川迎接“上国天师”。
卢象升瞥了他一眼,金尚宪乃是朝鲜国内抗清的领导者之一,义州之战后阿济格损失不小,被迫退兵,朝鲜国内本就已经渐渐起势的主战派士气大振,就连朝鲜国王也当着前来“问责”的大清使团声言:“自万历年萨尔浒至今,终可扬眉吐气也。”
朝鲜国内的亲清势力自然遭到了驱逐和打压,朝堂之上满是主战的大臣,金尚宪便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被公推为朝鲜的领议政、主理朝鲜国政大事。
此番大熙军跨海前来朝鲜,不仅派来了军队,还有一群礼部的官员随行,他们带来了大熙的国书、圣旨,和新铸的朝鲜国王金印,准备代表大熙确立朝鲜的藩国地位。
朝鲜国王毕竟是一国之王,不可能亲自跑来仁川迎接上国天使,只能留在汉城准备仪式和庆典,便派遣金尚宪和一批文武官员前来仁川迎接,以表明朝鲜投奔大熙的坚定态度。
“朝鲜苦盼上国良久,今日终得上国垂青!”领议政相当于中土的宰相,但在卢象升面前却显得有些低声下气、过分谨慎了:“朝鲜与中华有千年之谊,从来恭敬有加,日后朝鲜亦将会奉上国为神,敬仰奉献,不敢有一丝逾矩。”
卢象升轻轻点了点头,心中却是一阵苦笑,他早已收到了国内的书信,知道大熙的打算,他这个“掌辽地及朝鲜诸事务大臣”的临时官职,日后将成为定制,只是会稍作修改,变成“掌朝鲜及日本诸事务大臣”,地位类同大熙日后将设立的青海和乌斯藏大臣,名义上与朝鲜国王平级,实际上是凌驾其上的。
这个官职成为定制,就代表着大熙不会像以前的中土王朝一般对朝鲜几乎是放任不管的状态,而是要对朝鲜的国政、外交施加影响或深入插手,并且要在朝鲜驻军,乃至于夺取朝鲜军的指挥之权。
这个大臣或许不会像青藏的大臣那般拥有那么大的权力,朝鲜还是能保证一定的独立性,但宗主国设立官员插手朝鲜国政,对朝鲜来说也是数千年未有之局了,必然是要一段时间的混乱和磨合的。
除此之外,大熙对朝鲜的国土也有要求,明初之时李成桂叛乱高丽立国朝鲜,彼时大明连关内都没完全理清,又面对北元这个大敌,自然是能少一个敌人就少一个敌人,便将元末乱世中高丽王朝趁机侵占的大同江以北、鸭绿江以南的土地赐给朝鲜,两国以鸭绿江为界。
但如今大同江以北几乎完全成了大熙游击队的主要活动范围和大后方,不少汉蒙包衣、满人逃跑的余丁和披甲人、野人女直的部族民被安排在这耕种,朝鲜官府对他们既无力也不敢管束。
朝鲜国内近八成的百姓是奴隶身份,这些奴隶如同牛马鸡犬,平日里受尽压迫和剥削,当年满清入寇朝鲜,便有大批奴隶协助清军以换取做人的机会,如今大同江以北的朝鲜奴隶和百姓,见官府不敢管束那些长白山游击队庇护下的逃民,便纷纷装作逃民,整村整村的投奔大熙的游击队。
大熙的游击队自然是来者不拒,朝鲜官府自然也不敢有异议,地方上有些两班贵族若有不满,没准就被扣了一顶“通虏”的帽子砍了脑袋,不少两班贵族是惹不起只能逃,便举家逃到了大同江以南。
除了这些奴隶之外,不少朝鲜中人也跑来投奔大熙的游击队,这些中人大多是朝鲜两班贵族家庭出身,但大多是庶子或孽子,朝鲜等级森严,高级官员只有两班贵族才能充任,这些中人便只能担当下品的低级官员、吏员、医官等,最多官至三品,而朝鲜立国两百余年,能够达到五品以上的中人,一只手都能数出来。
这些不甘心世世代代只能充当底层官吏的中人,便大批前来投奔大熙,希望能在大熙闯出一片天地,更希望能借助大熙的势力,颠覆朝鲜严苛的等级制度。
这些中人受过教育,大多数有充当底层官吏的经验,卢象升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自然不可能培养出大批官吏来,正好用他们填补官吏的不足、用来管理大同江以北村寨的征粮、户丁、开垦等民政事务。
距朝鲜王京汉城数十里处,有一座周长不过数里的朝鲜传统土城,这座土城,便是后世因麦克阿瑟搏命一击而闻名于世的仁川城。
仁川处在朝鲜半岛蜂腰位置,也是自黄海入汉城的门户之地,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在后世乃是韩国第三大城市和重要的商港城市,但如今的仁川算不得什么重镇名城,只有一座狭小简陋的土城而已,周边的海岸线上也没什么商港,只散布着寥寥无几的几个渔村和渔港,即便是在朝鲜国内,也可以说是无足轻重。
但今日的仁川城却展现出一副前所未有的繁忙景象,大群大群的朝鲜民夫正热火朝天的忙碌着,他们奋力清理着滩涂上阻碍登陆的淤泥、在那些渔港的基础上大兴土木扩建可容深水战船停泊的大型军港。
城外,一排排用各式木材搭建的军营环绕着仁川城形成一座新的木制“城池”,等待着即将到来的军队入住使用,通往仁川的道路,无论是朝鲜官府修筑的官道还是无数朝鲜百姓踩出来的土路,全都挤满了驮运着物资的牛马骡驴和朝鲜民夫,他们背负着各种各样的物资,在看管的朝鲜官兵的皮鞭催促下,源源不断向着仁川而来。
卢象升立在仁川城头上,眺望着远处的大海,海上弥漫着淡淡的海雾,遮挡了远处的视线,让卢象升心中不由自主的担心着,正跨海而来的大熙船队,会不会因为这场海雾而迷失方向。
“汉城方向也在准备庆典,只待天兵抵达……”一名朝鲜官员在卢象升身侧轻声汇报着,此人乃是朝鲜领议政金尚宪,奉朝鲜国王的令旨,前来仁川迎接“上国天师”。
卢象升瞥了他一眼,金尚宪乃是朝鲜国内抗清的领导者之一,义州之战后阿济格损失不小,被迫退兵,朝鲜国内本就已经渐渐起势的主战派士气大振,就连朝鲜国王也当着前来“问责”的大清使团声言:“自万历年萨尔浒至今,终可扬眉吐气也。”
朝鲜国内的亲清势力自然遭到了驱逐和打压,朝堂之上满是主战的大臣,金尚宪便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被公推为朝鲜的领议政、主理朝鲜国政大事。
此番大熙军跨海前来朝鲜,不仅派来了军队,还有一群礼部的官员随行,他们带来了大熙的国书、圣旨,和新铸的朝鲜国王金印,准备代表大熙确立朝鲜的藩国地位。
朝鲜国王毕竟是一国之王,不可能亲自跑来仁川迎接上国天使,只能留在汉城准备仪式和庆典,便派遣金尚宪和一批文武官员前来仁川迎接,以表明朝鲜投奔大熙的坚定态度。
“朝鲜苦盼上国良久,今日终得上国垂青!”领议政相当于中土的宰相,但在卢象升面前却显得有些低声下气、过分谨慎了:“朝鲜与中华有千年之谊,从来恭敬有加,日后朝鲜亦将会奉上国为神,敬仰奉献,不敢有一丝逾矩。”
卢象升轻轻点了点头,心中却是一阵苦笑,他早已收到了国内的书信,知道大熙的打算,他这个“掌辽地及朝鲜诸事务大臣”的临时官职,日后将成为定制,只是会稍作修改,变成“掌朝鲜及日本诸事务大臣”,地位类同大熙日后将设立的青海和乌斯藏大臣,名义上与朝鲜国王平级,实际上是凌驾其上的。
这个官职成为定制,就代表着大熙不会像以前的中土王朝一般对朝鲜几乎是放任不管的状态,而是要对朝鲜的国政、外交施加影响或深入插手,并且要在朝鲜驻军,乃至于夺取朝鲜军的指挥之权。
这个大臣或许不会像青藏的大臣那般拥有那么大的权力,朝鲜还是能保证一定的独立性,但宗主国设立官员插手朝鲜国政,对朝鲜来说也是数千年未有之局了,必然是要一段时间的混乱和磨合的。
除此之外,大熙对朝鲜的国土也有要求,明初之时李成桂叛乱高丽立国朝鲜,彼时大明连关内都没完全理清,又面对北元这个大敌,自然是能少一个敌人就少一个敌人,便将元末乱世中高丽王朝趁机侵占的大同江以北、鸭绿江以南的土地赐给朝鲜,两国以鸭绿江为界。
但如今大同江以北几乎完全成了大熙游击队的主要活动范围和大后方,不少汉蒙包衣、满人逃跑的余丁和披甲人、野人女直的部族民被安排在这耕种,朝鲜官府对他们既无力也不敢管束。
朝鲜国内近八成的百姓是奴隶身份,这些奴隶如同牛马鸡犬,平日里受尽压迫和剥削,当年满清入寇朝鲜,便有大批奴隶协助清军以换取做人的机会,如今大同江以北的朝鲜奴隶和百姓,见官府不敢管束那些长白山游击队庇护下的逃民,便纷纷装作逃民,整村整村的投奔大熙的游击队。
大熙的游击队自然是来者不拒,朝鲜官府自然也不敢有异议,地方上有些两班贵族若有不满,没准就被扣了一顶“通虏”的帽子砍了脑袋,不少两班贵族是惹不起只能逃,便举家逃到了大同江以南。
除了这些奴隶之外,不少朝鲜中人也跑来投奔大熙的游击队,这些中人大多是朝鲜两班贵族家庭出身,但大多是庶子或孽子,朝鲜等级森严,高级官员只有两班贵族才能充任,这些中人便只能担当下品的低级官员、吏员、医官等,最多官至三品,而朝鲜立国两百余年,能够达到五品以上的中人,一只手都能数出来。
这些不甘心世世代代只能充当底层官吏的中人,便大批前来投奔大熙,希望能在大熙闯出一片天地,更希望能借助大熙的势力,颠覆朝鲜严苛的等级制度。
这些中人受过教育,大多数有充当底层官吏的经验,卢象升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自然不可能培养出大批官吏来,正好用他们填补官吏的不足、用来管理大同江以北村寨的征粮、户丁、开垦等民政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