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一位战地记者的经历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领先四十年最新章节!
ps: 上一章我看了看,还没解禁。¥f頂點小說,等会儿我问问我的编.辑,看看怎么回事儿。唉,信.箱里满是给我的警告信,我都不知道会不会封我的书。
胡松国,任职于解放军报,现年五十四岁,是一位资深的战地记者。
这个报社,直属军.委管?辖,包括解放军画报、中国民兵、中国国防报、环球军事、军事记者,由军?委宣传部直接管辖,下面每个报社都有社长来负责。
他这人看上去其貌不扬,个子矮小,并不是因为基因的问题,正长身体的时候,他还在讨饭呢,随后就加入了革命军队。
他祖宗八代都是农民,一家子饿死得只剩下他一个人,从来没有读书识字的机会。
所幸,他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战士,有了学习的地方。
在部队里,胡松国最感兴趣的事情,就是听教员讲课。在每次的课堂上,他总是聚精会神,成绩随时都名列前茅。
而每天最快乐的时光,就是能看到报纸,了解外面的世界,知道全国正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他常常在想,要是有一天,自己也能给报纸撰稿该有多好哇。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胡松国终于如愿以偿,被部队上的教员推荐给了报社。
高丽战争发生的时候,他还很小,刚刚进入部队。
不过,这并不妨碍胡松国去了解那一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战争。
志愿军在板门店的停战协议签了以后,还有不少滞留在那块用战友鲜血染红的土地上。
而胡松国在报社里接到的任务。就是亲自往高丽去,采访战士。采访老乡,甚至采访高丽的实际统治者金氏家族。
巍巍写了一部小说。名字叫做谁是最可爱的人,他深受感触。
当然,记者与作家的研究方向不一样,他需要踏踏实实地到处去了解实际情况,新闻是不会让你用太多笔墨去加工的。
当年采访到的笔记,都记了满满五大本,绝大多数都只有在他脑海里。
毕竟在改革开放以前,国家对宣传这一块管理得很严格。
那些不合乎上面规定的报道,是永远不可能见诸于报端的。
好在胡松国也不气馁。反而对战地记者这份工作充满了热情。
可以这么说,在全国的所有军队序列,都接受过他的采访,大到军区司令员,小到一个普通的入伍新兵,都愿意和他分享自己的故事。
东到琉球,西至阿拉山口,北越三江平原最尖处,南及与狮城隔海相望的柔佛省。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一转眼,还有六年退休,职位也从当初的普通记者,上升到如今的报社副总编。
但他最喜欢的。还是到全国各地,去做自己心爱的采访工作。
可惜,由于他的基础比较薄弱。没有机会学习外语,从来没有去报道过国际上的军事形势。但也没有多大遗憾。
本来,他是准备到泰山军区采访的。才发现营地里一片忙碌,看样子马上就要搬迁。
做了这么多年的采访工作,胡松国的人际关系那可不是盖的,随处都有他的朋友和熟人,自然在泰山军区也有不少。
因为部队里面很忙,他费尽心思,才找到了一个师部的副政委,当初他去采访的时候,这小子还不过是一个连部的指导员。
军人,最希望的就是打战,这样职位才能快速升迁。
如果你的功绩足够大,甚至可能直达天听,那恭喜你,从此以后按部就班,甚至能到一个军人所能达到的极致。
这个师部的副政委,名叫于可新,本是农家子弟,以前的名字叫于二牛,连新名字都是胡松国帮他起的,两人的关系自然不错。
“小于子,你们这是要去哪儿啊?”一见面,他也不来那么多虚头巴脑,单刀直入地问:“我看见士兵们都在整理自己的行装。”
“其实,我也不是很清楚。”于可新苦笑道:“上面的通知,估计只有几个大的头头脑脑才明白我们的去向究竟在哪儿?”
多年的记者生涯,让胡松国马上就警觉到,这里面一定有天大的新闻。
最近无战事,暗地里,听说爪哇和吕宋尽归我国所有,但也仅仅只是听说而已。
好像南方报社的一个记者,大着胆子跑到哪里去采访了,具体结果如何,不是很清楚。
没办法,作为新闻人,不管是别的记者还是他自己,都要紧跟上面的形式。
很简单,上面的人应该把他的稿件给封存了,并勒令不要乱说话。
别看后世的新闻记者一个个什么都敢报道,现在的国情可不一样。
再说了,历朝历代,统治者群体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肯定在宣传上加大力度,宣扬自己的正面形象。
两个国家不声不响纳入口袋,哪怕心底里面知道,却不能说出去,也许国际上都清楚了这件事,反正没有来揭开盖子。
本来,胡松国也想学那个记者,跑到那两个国家去采访的,每次报上去,都被上面给反驳回来。
早知道,就别让其他记者抢先,自己实地去了解下该有多好?
军队不是其他行业的记者能够进得来的,他也由衷地高兴,失之桑榆得之东隅,今天说不定就能挖到一条大新闻。
记者这个群体,你可以说职业敏感性,也可以说是一种强迫症,遇到最新的情况,不管能不能报道出去,总会想尽办法,找到最真实的材料。
“这样行不,兄弟,咱哥俩认识也有十好几年将近二十年了。”胡松国提出了自己的要求:“给我一套军装。让我跟随你们行进。”
“行!你自己的服装没有带过来吗?”于可新看着他的便装,也没有想到其他。马上吩咐人去找了一套合身的新军装。
作为专业性的报社,胡松国也是军人一枚。自然有自己的服装。
不过那也太显眼了点,一身大校装,不利于去接触基层的士兵。
和他们在一起,那些新兵蛋子也好,低级的军官也罢,都有压力,不如身着便装,在每个地方,都能挖到第一手的材料。
按照胡松国的猜想。部队这次集结,肯定要去那片传说中的土地。
想到这里,他浑身都在颤抖,抓紧时间,去找下面的士兵采访。
“同志你好,”他转身就跑到一个宿舍,战士们全部穿戴整齐,准备出发了:“我是解放军报社的记者,这是我的记者证。”
“你好。记者同志。”受到采访的士兵受宠若惊,要在报纸上看到自己的名字了,说不定家人都能看见,那该有多好?
“我叫张发财。是晋省的一个农村娃。”他说话的时候,明显带有家乡口音:“家里有一个爸爸一个妈。”
“上面是三个哥哥,下面还有俩妹妹。大哥找了个媳妇儿。二哥三哥等着我把钱寄回去,这样就能说上一门亲事。彩礼钱也有了。”
“我的大妹妹叫大丫,小妹妹叫二丫。大丫的成绩不好。读了小学一年级就在家里面放羊了,二丫的成绩可好啦。”
“记者同志,您看,这是我参军入伍的时候,县里的照相馆的工作同志,亲自为我们照的全家福。”
“这是我爸爸,这是我妈,这是我大哥大嫂还有大侄子,这是二哥三哥,这是大丫二丫。听说全家福不能全部来,所以邻居家的小丫头蛋子也凑热闹。”
“你还别说,那丫头听喜欢我的,我也准备专业过后,就回家娶她当媳妇儿。”
这?不是这个节奏啊。饶是采访过不计其数的人,他被张发财的一通话都弄得头昏脑涨。
“小张同志,谢谢你的配合。”胡松国哭笑不得:“我想问下,对于部队的集结,你有什么看法?”
“集结是什么意思?”张发财连小学都没上过,挠着头皮不好意思地问。
“集结就是,额,”胡松国赶紧解释:“大家收拾好行李,准备出发啦。”
“啊,这意思啊。”张发财又开始了话唠的本色:“我们都想着打战呢。当年鬼子打到我们那儿,我爷爷奶奶躲山沟去了。”
“咱可不怂,回头砍几个鬼子的脑袋,到时候你一定要给我照几张照片啊,我回头到爷爷奶奶的坟头给他们看看。”
“说不定他们一高兴,就会保佑我长命百岁,让我在战场上继续立功。那样的话,我就会骑着高头大马回家,和铁小丫结婚。”
“你也不知道她是谁,就是照片上这个啊,小时候我们老在一起过家家呢,她只肯当我的媳妇儿,别的人她都看不上。”
“好,好。”胡松国真不知道该说什么。
他认为自己的话就够多了,只不过回家以后,却没什么话说,只想痛痛快快睡一觉。
然而,他从来没有想到过,一个普通新兵比自己还能侃。像逃一样地跑出了那个营房,他有些对新兵采访的恐惧症了,不再到处溜达,专心跟着部队出发。
没想到,部队的行进方向不是南方,而是北方。
难道是泰山军区与首都军区换防?最近没听说过首都这边出了什么事儿啊?
带着满肚子的狐疑,他在军列上时而听听士兵们的对话,时而望望窗外。
两天多的时间,胡松国也跟随大部队来到了二连浩特。
终于,他弄清楚了一直没有音信的张司令员和区政委就在这里。
大喜过望之下,胡松国闯到了临时指挥部的门口。
“谁通报的消息?”巫山满脸冰寒,看着泰山军区这些人。
ps: 上一章我看了看,还没解禁。¥f頂點小說,等会儿我问问我的编.辑,看看怎么回事儿。唉,信.箱里满是给我的警告信,我都不知道会不会封我的书。
胡松国,任职于解放军报,现年五十四岁,是一位资深的战地记者。
这个报社,直属军.委管?辖,包括解放军画报、中国民兵、中国国防报、环球军事、军事记者,由军?委宣传部直接管辖,下面每个报社都有社长来负责。
他这人看上去其貌不扬,个子矮小,并不是因为基因的问题,正长身体的时候,他还在讨饭呢,随后就加入了革命军队。
他祖宗八代都是农民,一家子饿死得只剩下他一个人,从来没有读书识字的机会。
所幸,他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战士,有了学习的地方。
在部队里,胡松国最感兴趣的事情,就是听教员讲课。在每次的课堂上,他总是聚精会神,成绩随时都名列前茅。
而每天最快乐的时光,就是能看到报纸,了解外面的世界,知道全国正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他常常在想,要是有一天,自己也能给报纸撰稿该有多好哇。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胡松国终于如愿以偿,被部队上的教员推荐给了报社。
高丽战争发生的时候,他还很小,刚刚进入部队。
不过,这并不妨碍胡松国去了解那一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战争。
志愿军在板门店的停战协议签了以后,还有不少滞留在那块用战友鲜血染红的土地上。
而胡松国在报社里接到的任务。就是亲自往高丽去,采访战士。采访老乡,甚至采访高丽的实际统治者金氏家族。
巍巍写了一部小说。名字叫做谁是最可爱的人,他深受感触。
当然,记者与作家的研究方向不一样,他需要踏踏实实地到处去了解实际情况,新闻是不会让你用太多笔墨去加工的。
当年采访到的笔记,都记了满满五大本,绝大多数都只有在他脑海里。
毕竟在改革开放以前,国家对宣传这一块管理得很严格。
那些不合乎上面规定的报道,是永远不可能见诸于报端的。
好在胡松国也不气馁。反而对战地记者这份工作充满了热情。
可以这么说,在全国的所有军队序列,都接受过他的采访,大到军区司令员,小到一个普通的入伍新兵,都愿意和他分享自己的故事。
东到琉球,西至阿拉山口,北越三江平原最尖处,南及与狮城隔海相望的柔佛省。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一转眼,还有六年退休,职位也从当初的普通记者,上升到如今的报社副总编。
但他最喜欢的。还是到全国各地,去做自己心爱的采访工作。
可惜,由于他的基础比较薄弱。没有机会学习外语,从来没有去报道过国际上的军事形势。但也没有多大遗憾。
本来,他是准备到泰山军区采访的。才发现营地里一片忙碌,看样子马上就要搬迁。
做了这么多年的采访工作,胡松国的人际关系那可不是盖的,随处都有他的朋友和熟人,自然在泰山军区也有不少。
因为部队里面很忙,他费尽心思,才找到了一个师部的副政委,当初他去采访的时候,这小子还不过是一个连部的指导员。
军人,最希望的就是打战,这样职位才能快速升迁。
如果你的功绩足够大,甚至可能直达天听,那恭喜你,从此以后按部就班,甚至能到一个军人所能达到的极致。
这个师部的副政委,名叫于可新,本是农家子弟,以前的名字叫于二牛,连新名字都是胡松国帮他起的,两人的关系自然不错。
“小于子,你们这是要去哪儿啊?”一见面,他也不来那么多虚头巴脑,单刀直入地问:“我看见士兵们都在整理自己的行装。”
“其实,我也不是很清楚。”于可新苦笑道:“上面的通知,估计只有几个大的头头脑脑才明白我们的去向究竟在哪儿?”
多年的记者生涯,让胡松国马上就警觉到,这里面一定有天大的新闻。
最近无战事,暗地里,听说爪哇和吕宋尽归我国所有,但也仅仅只是听说而已。
好像南方报社的一个记者,大着胆子跑到哪里去采访了,具体结果如何,不是很清楚。
没办法,作为新闻人,不管是别的记者还是他自己,都要紧跟上面的形式。
很简单,上面的人应该把他的稿件给封存了,并勒令不要乱说话。
别看后世的新闻记者一个个什么都敢报道,现在的国情可不一样。
再说了,历朝历代,统治者群体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肯定在宣传上加大力度,宣扬自己的正面形象。
两个国家不声不响纳入口袋,哪怕心底里面知道,却不能说出去,也许国际上都清楚了这件事,反正没有来揭开盖子。
本来,胡松国也想学那个记者,跑到那两个国家去采访的,每次报上去,都被上面给反驳回来。
早知道,就别让其他记者抢先,自己实地去了解下该有多好?
军队不是其他行业的记者能够进得来的,他也由衷地高兴,失之桑榆得之东隅,今天说不定就能挖到一条大新闻。
记者这个群体,你可以说职业敏感性,也可以说是一种强迫症,遇到最新的情况,不管能不能报道出去,总会想尽办法,找到最真实的材料。
“这样行不,兄弟,咱哥俩认识也有十好几年将近二十年了。”胡松国提出了自己的要求:“给我一套军装。让我跟随你们行进。”
“行!你自己的服装没有带过来吗?”于可新看着他的便装,也没有想到其他。马上吩咐人去找了一套合身的新军装。
作为专业性的报社,胡松国也是军人一枚。自然有自己的服装。
不过那也太显眼了点,一身大校装,不利于去接触基层的士兵。
和他们在一起,那些新兵蛋子也好,低级的军官也罢,都有压力,不如身着便装,在每个地方,都能挖到第一手的材料。
按照胡松国的猜想。部队这次集结,肯定要去那片传说中的土地。
想到这里,他浑身都在颤抖,抓紧时间,去找下面的士兵采访。
“同志你好,”他转身就跑到一个宿舍,战士们全部穿戴整齐,准备出发了:“我是解放军报社的记者,这是我的记者证。”
“你好。记者同志。”受到采访的士兵受宠若惊,要在报纸上看到自己的名字了,说不定家人都能看见,那该有多好?
“我叫张发财。是晋省的一个农村娃。”他说话的时候,明显带有家乡口音:“家里有一个爸爸一个妈。”
“上面是三个哥哥,下面还有俩妹妹。大哥找了个媳妇儿。二哥三哥等着我把钱寄回去,这样就能说上一门亲事。彩礼钱也有了。”
“我的大妹妹叫大丫,小妹妹叫二丫。大丫的成绩不好。读了小学一年级就在家里面放羊了,二丫的成绩可好啦。”
“记者同志,您看,这是我参军入伍的时候,县里的照相馆的工作同志,亲自为我们照的全家福。”
“这是我爸爸,这是我妈,这是我大哥大嫂还有大侄子,这是二哥三哥,这是大丫二丫。听说全家福不能全部来,所以邻居家的小丫头蛋子也凑热闹。”
“你还别说,那丫头听喜欢我的,我也准备专业过后,就回家娶她当媳妇儿。”
这?不是这个节奏啊。饶是采访过不计其数的人,他被张发财的一通话都弄得头昏脑涨。
“小张同志,谢谢你的配合。”胡松国哭笑不得:“我想问下,对于部队的集结,你有什么看法?”
“集结是什么意思?”张发财连小学都没上过,挠着头皮不好意思地问。
“集结就是,额,”胡松国赶紧解释:“大家收拾好行李,准备出发啦。”
“啊,这意思啊。”张发财又开始了话唠的本色:“我们都想着打战呢。当年鬼子打到我们那儿,我爷爷奶奶躲山沟去了。”
“咱可不怂,回头砍几个鬼子的脑袋,到时候你一定要给我照几张照片啊,我回头到爷爷奶奶的坟头给他们看看。”
“说不定他们一高兴,就会保佑我长命百岁,让我在战场上继续立功。那样的话,我就会骑着高头大马回家,和铁小丫结婚。”
“你也不知道她是谁,就是照片上这个啊,小时候我们老在一起过家家呢,她只肯当我的媳妇儿,别的人她都看不上。”
“好,好。”胡松国真不知道该说什么。
他认为自己的话就够多了,只不过回家以后,却没什么话说,只想痛痛快快睡一觉。
然而,他从来没有想到过,一个普通新兵比自己还能侃。像逃一样地跑出了那个营房,他有些对新兵采访的恐惧症了,不再到处溜达,专心跟着部队出发。
没想到,部队的行进方向不是南方,而是北方。
难道是泰山军区与首都军区换防?最近没听说过首都这边出了什么事儿啊?
带着满肚子的狐疑,他在军列上时而听听士兵们的对话,时而望望窗外。
两天多的时间,胡松国也跟随大部队来到了二连浩特。
终于,他弄清楚了一直没有音信的张司令员和区政委就在这里。
大喜过望之下,胡松国闯到了临时指挥部的门口。
“谁通报的消息?”巫山满脸冰寒,看着泰山军区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