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人命无贵贱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一品仵作最新章节!
麦山,郑家庄。
庄南一间老院子里飘出一股子药香,东屋榻前,一个妇人忧心忡忡地望向门口。
榻前拢着素帘,翠青之色衬得榻上的少女面黄清瘦,那静卧之态却如青竹迎风,病中不减凌霜之姿,纵是素裳在身,眉眼间的清冷亦如刀剑,锋芒自生,令人生畏。
妇人不敢久睇,目光转而落在榻脚处堆着的战袍上,战袍残破,血迹已干,却依旧可闻腥伐之气。
一个孩童坐在榻脚,守着那身换下的血袍,也守着榻上之人。男孩只有五六岁,身穿胡袍,外裹华氅,手里握着把精雕细嵌的弯刀。
胡人的孩子……
那孩子手中的刀未出鞘,视线却一刻不离人,眼神让人想起山里的狼。
妇人想起自家那无缘谋面的公公死在胡人手里,今夜家中竟收留了个胡人的孩子,不由怔怔出神。
“咳!”
屏风外传来一声低咳,妇人吓了一跳,转身时腰身微显,瞧那圆隆之态竟是已有孕在身。
郑当归端着药碗在屏风外,见妻子出来,低声道:“药已放温了,都督……姑娘可睡了?”
“睡了。”苏氏接过药碗,朝屏风内看了一眼,将那药碗放去桌上,低声唤了句夫君便引着郑当归往屋外去。
郑当归见妻子满面忧容,心知所为何事,到了院子里便安抚道:“家中有娘和为夫在,你莫担忧。”
“可妾身瞧着这姑娘的姿容非凡,非寻常人家的女子能有。”
“正因如此,她的话才有几分可信。”若是寻常女子,怎敢漠视礼法,从军入朝,行天下女子不敢行之事?再说,那三品将袍、都督府的腰牌和水师的兵符都是货真价实的,若屋里之人不是英睿都督,她又怎能有本事窃得这些军机要物,又怎能详述那日开棺之事?
“夫君若信,可有想过……”苏氏欲言又止,回头瞥了眼屋里,挣扎权衡之后终是压低声音说道,“女子为官乃是死罪,收留要犯,罪当连坐!”
妇人之声甚低,却如闷雷,伴着春夜寒风,吹得人心头发凉。
郑当归看向苏氏,看得苏氏面红耳赤羞于迎视,但当她低头看见隆起的肚腹,不得不将愧意深埋心底,“公公过世的早,婆母含辛茹苦抚养二子成人,如今夫君和小叔皆已成家,夫君有良医之名在外,小叔寒窗苦读多年,等着夫君使些银钱令他拜入京中名士门下谋个官职光宗耀祖。前程名利虽可舍弃,一家老小的性命如何能舍?婆母年事已高,一双儿女仍幼,且妾身腹中尚有未出世的孩儿……夫君,都督有恩于我们郑家,难道我们郑家就该拿一家老小的性命去还?”
郑当归一时无言,苏氏看出他有所触动,又低声道:“再说,夫君也瞧见了,这姑娘身边带着的孩子并非大兴人,若她真是都督,理应视胡人为仇敌,为何会将胡人的孩子带在身边?公公可是死在胡人手里的!”
苏氏之言皆在理上,郑当归心生矛盾,一时难做决定,只道:“且让姑娘将药服了吧,待她醒来再问就是。”
“夫君!这姑娘更衣之时,妾身见她身上遍布瘀伤,回想那身战袍破烂不堪,猜想她必是遭人追捕,一路逃来我们家的。谁知追捕她的是些什么人?若是官府的人,今夜搜到村中来可如何是好?此事拖不得,当早做决定!”
苏氏苦言相劝,话音刚落,房门吱呀一声开了。
“我倒盼着官府兵至,可惜今夜若有人来,多半会是辽兵。”门声幽长,一道清音似断弦之声,刺破了静夜春风。
郑当归和苏氏双双惊住,见暮青一身素裳迎风立在门口,青瓦遮了细碎的星光,却遮不住少女星子般明澈的目光。那目光清可见底,莫说睡意,就连病中虚态也无,纵然伤病缠身,也丝毫不减锋芒。
苏氏难掩慌色,不知暮青听见了多少,是刚睡醒还是根本就没睡,只见那胡人孩子伴在暮青身旁,手里握着弯刀,那寒光一眼望去似摘了九天银钩在手,直叫人不寒而栗。
“出了何事?”这时,一个妇人听见院子里有人声,走出主屋来看,见到呼延查烈手里的弯刀惊得倒吸一口凉气。
妇人约莫四五十岁,正是郑当归的母亲王氏。
暮青深夜求医,衣着身份惊了郑家人,郑当归夫妻让出了东屋安置暮青,一双儿女因哭闹被王氏抱去了自己屋里哄睡,原想等孩子们睡熟了再来细商此事,没想到听见院子里有人说话,出来一瞧,吓了一跳。
“娘,大哥,这是?”
“呀!”
这时,西屋里走出一对年少的夫妻,瞧着不比暮青年长多少,见到院中情形也双双惊住。
“暮姑娘……”郑当归满脸愧色,低头时耳根已红,他不确定暮青的身份,只记得她说过自己姓暮。
“官差多半不会来此,今日有乱党趁观兵大典之机在城中生事,午时城门就关了。我不慎被辽帝劫出城来,幸得小王孙相救才得以逃脱,因有伤在身,又无战马可回城中,故而来此。”暮青只言片语便将事情说了,但听在郑家人耳中却句句如雷。
郑家庄离盛京城虽只有三十里,但今日水师观兵大典,两国帝驾及百官使节皆前往军中观此盛事,三天前官道就封了,官府对来往百姓盘查甚严,附近的村人这几日都没有出门的,因此盛京城里出了大事,郑家庄里竟无人知晓。
“来此之前,我已将辽兵引去官道,不过我的确不敢保证此计必成,因此此行是我思虑不周,那就不再叨扰了,就此别过。”暮青说罢便行出屋来,来得突然,走得干脆。
苏氏还以为被闯了大祸,没想到暮青竟肯走,一时不知如何反应,只是愣在院中。
“姑娘留步!”倒是郑当归先声留人,暮青回身,见男子眼底满是挣扎之色,问道,“庄子附近皆是深山老林,姑娘能去何处过夜?”
“你无需知道。”
“可姑娘有伤在身烧热未褪,体内似积有寒毒,不可受寒。春夜寒重,姑娘在外过夜,恐怕……”
“你既不敢留我在此,说这些又有何用?莫非关切几句便可无愧?”
此话直白,郑当归如遭当头一棒,顿时面红耳赤,正哑口无言,忽见暮青折回进了屋。郑家人皆愣,以为她改了主意,要留宿在此,却见她走到桌前将那碗已温的汤药端起饮尽,随即再次出屋走向门口。
“人命无贵贱,骨肉亲恩大过天,何需有愧?验尸平冤乃我一生志向所在,我求的是世间无冤,全的是此生之志,不为施人恩情,你无需觉得亏欠。如若有愧,这身衣裳,这碗汤药,足矣。”暮青走过郑当归身旁并未停步,徐徐夜风留不住远去的素淡身影,只留下只言寡语,清冷依旧,“多谢,别过。”
“都督!”院门开了时,郑当归从屋中抱出一件大氅。
一声都督,无比确信。
虽然相识不久,亦不熟稔,但世间能言命无贵贱、能怀不为名利之志之人,气度胸怀非他人所能仿。
虽是女儿身,亦改了容颜,但除了她,世间不会有第二个英睿都督——他坚信。
暮青转过身来,见郑当归跪在院中,满脸愧色,眼中含泪,抬手指向南边。
“都督,此去向南,半山腰上有一间祠堂,乃是族中的老祠。族公常言族中祖祠建在藏风宝穴之上,在下不懂堪舆之术,但年年上山拜祭,倒是觉得老祠依山而建确实藏风,夜里不冷。都督留宿山中恐难过夜,倒不妨宿在山中祠堂里,这件大氅是村中的猎户早年进山打猎时用老狼皮缝制的,那年时疫,因在下救了猎户的孙儿,事后便得了此衣。这些年寒冬时节,在下行医路上全靠此衣御寒,都督若不嫌弃,还请带在身上,切莫受寒。”郑当归捧衣奉过头顶,诚心相送。
暮青沉默了一阵儿,走回收下,“好,大恩不言谢,如若今夜无事,日后定当奉还,就此别过!”
一句别过,暮青当真走了,待郑家人望出院门时,一大一小两道身影已没入夜色,不辨了踪迹。
*
郑家在盛京城里开药铺时,一家人久居外城,十几年前王氏带着两个幼子回到庄子里,为避闲言碎语,向族里求了间偏僻的院子,正巧在村南,离郑家老祠所在之处不远,恰在南山脚下。
暮青拢着狼皮大氅,风侵不进,觉得比衣衫褴褛的翻过麦山时的境遇好了太多,只是烧热未散,她从郑家里出来已属强撑,眼下还要再翻半座山,暮青明显觉得体力不支。
她走在山路上,借着星光前行,随手从山沟里拾了根老枝借力,却依旧走得很慢。呼延查烈跟她身后,肩上背着只包袱,包袱里装的是她那身破烂不堪的战袍。
“我阿爹说过,善良会将人便成羊羔,要么被人宰杀,要么被狼群啃食。”男孩背着包袱跟在后头,年幼老成,继续执念于他的阿爹说。
“那你阿爹没教过你,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暮青头也没回,继续爬山。
“塞翁?”
暮青听着呼延查烈疑惑的声音,忍不住淡淡一笑,觉得这才该是小孩子该有的样子。于是,她边爬山边话塞翁,一大一小两道人影在崎岖的山路上慢慢前行。不得不说,有闲话可聊十分转移注意力,暮青竟渐渐觉得山路没那么难行,待典故讲完,一抬头已经看见了祠堂。
祠堂建于山间,算不上气派,却已有些年头了。宗祠未上锁,门上的漆色已落,推门进去,里头的香火供奉竟夜里也未断,地上洒扫得干净,蒲团摆放得齐整,祠堂的门面向有些避风,祠堂里确实比山道上暖和。
“你觉得他能找来这里?”
暮青正打量着祠堂里的摆设,忽然听见呼延查烈在身后如此问,她转身看向门口,见他正眉头深锁,一脸深思之态。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她的意思是来此山中看似自找罪受,但兴许能避祸端,也就是说,她觉得呼延昊有可能找来?
“以我对他的了解,他定会派人去官道,但世间之事没有绝对,我当然希望他不要找来。”暮青道。
呼延查烈闻言,小眉头皱得死紧,一脸认真地指向山下,“如果他真的找来了,你觉得那家人可靠?他们为了活命,会不会出卖我们?”
暮青没答,因为显而易见的答案,无需回答,她只是顺着呼延查烈指着的方向望向山下。
谁知这一望,她愣了愣。
老祠依在半山腰上,自门前俯瞰,可远眺郑家庄。夜色更深,星河如画,淌过静谧的小村,村中不见灯光,唯有村南偏僻处的一座院子里亮起了一盏灯来,那烛光细若萤火,似乎游移了一段路,而后停了。
暮青皱了皱眉,那是郑当归家的院子,不会有错。
郑家来人了?
麦山,郑家庄。
庄南一间老院子里飘出一股子药香,东屋榻前,一个妇人忧心忡忡地望向门口。
榻前拢着素帘,翠青之色衬得榻上的少女面黄清瘦,那静卧之态却如青竹迎风,病中不减凌霜之姿,纵是素裳在身,眉眼间的清冷亦如刀剑,锋芒自生,令人生畏。
妇人不敢久睇,目光转而落在榻脚处堆着的战袍上,战袍残破,血迹已干,却依旧可闻腥伐之气。
一个孩童坐在榻脚,守着那身换下的血袍,也守着榻上之人。男孩只有五六岁,身穿胡袍,外裹华氅,手里握着把精雕细嵌的弯刀。
胡人的孩子……
那孩子手中的刀未出鞘,视线却一刻不离人,眼神让人想起山里的狼。
妇人想起自家那无缘谋面的公公死在胡人手里,今夜家中竟收留了个胡人的孩子,不由怔怔出神。
“咳!”
屏风外传来一声低咳,妇人吓了一跳,转身时腰身微显,瞧那圆隆之态竟是已有孕在身。
郑当归端着药碗在屏风外,见妻子出来,低声道:“药已放温了,都督……姑娘可睡了?”
“睡了。”苏氏接过药碗,朝屏风内看了一眼,将那药碗放去桌上,低声唤了句夫君便引着郑当归往屋外去。
郑当归见妻子满面忧容,心知所为何事,到了院子里便安抚道:“家中有娘和为夫在,你莫担忧。”
“可妾身瞧着这姑娘的姿容非凡,非寻常人家的女子能有。”
“正因如此,她的话才有几分可信。”若是寻常女子,怎敢漠视礼法,从军入朝,行天下女子不敢行之事?再说,那三品将袍、都督府的腰牌和水师的兵符都是货真价实的,若屋里之人不是英睿都督,她又怎能有本事窃得这些军机要物,又怎能详述那日开棺之事?
“夫君若信,可有想过……”苏氏欲言又止,回头瞥了眼屋里,挣扎权衡之后终是压低声音说道,“女子为官乃是死罪,收留要犯,罪当连坐!”
妇人之声甚低,却如闷雷,伴着春夜寒风,吹得人心头发凉。
郑当归看向苏氏,看得苏氏面红耳赤羞于迎视,但当她低头看见隆起的肚腹,不得不将愧意深埋心底,“公公过世的早,婆母含辛茹苦抚养二子成人,如今夫君和小叔皆已成家,夫君有良医之名在外,小叔寒窗苦读多年,等着夫君使些银钱令他拜入京中名士门下谋个官职光宗耀祖。前程名利虽可舍弃,一家老小的性命如何能舍?婆母年事已高,一双儿女仍幼,且妾身腹中尚有未出世的孩儿……夫君,都督有恩于我们郑家,难道我们郑家就该拿一家老小的性命去还?”
郑当归一时无言,苏氏看出他有所触动,又低声道:“再说,夫君也瞧见了,这姑娘身边带着的孩子并非大兴人,若她真是都督,理应视胡人为仇敌,为何会将胡人的孩子带在身边?公公可是死在胡人手里的!”
苏氏之言皆在理上,郑当归心生矛盾,一时难做决定,只道:“且让姑娘将药服了吧,待她醒来再问就是。”
“夫君!这姑娘更衣之时,妾身见她身上遍布瘀伤,回想那身战袍破烂不堪,猜想她必是遭人追捕,一路逃来我们家的。谁知追捕她的是些什么人?若是官府的人,今夜搜到村中来可如何是好?此事拖不得,当早做决定!”
苏氏苦言相劝,话音刚落,房门吱呀一声开了。
“我倒盼着官府兵至,可惜今夜若有人来,多半会是辽兵。”门声幽长,一道清音似断弦之声,刺破了静夜春风。
郑当归和苏氏双双惊住,见暮青一身素裳迎风立在门口,青瓦遮了细碎的星光,却遮不住少女星子般明澈的目光。那目光清可见底,莫说睡意,就连病中虚态也无,纵然伤病缠身,也丝毫不减锋芒。
苏氏难掩慌色,不知暮青听见了多少,是刚睡醒还是根本就没睡,只见那胡人孩子伴在暮青身旁,手里握着弯刀,那寒光一眼望去似摘了九天银钩在手,直叫人不寒而栗。
“出了何事?”这时,一个妇人听见院子里有人声,走出主屋来看,见到呼延查烈手里的弯刀惊得倒吸一口凉气。
妇人约莫四五十岁,正是郑当归的母亲王氏。
暮青深夜求医,衣着身份惊了郑家人,郑当归夫妻让出了东屋安置暮青,一双儿女因哭闹被王氏抱去了自己屋里哄睡,原想等孩子们睡熟了再来细商此事,没想到听见院子里有人说话,出来一瞧,吓了一跳。
“娘,大哥,这是?”
“呀!”
这时,西屋里走出一对年少的夫妻,瞧着不比暮青年长多少,见到院中情形也双双惊住。
“暮姑娘……”郑当归满脸愧色,低头时耳根已红,他不确定暮青的身份,只记得她说过自己姓暮。
“官差多半不会来此,今日有乱党趁观兵大典之机在城中生事,午时城门就关了。我不慎被辽帝劫出城来,幸得小王孙相救才得以逃脱,因有伤在身,又无战马可回城中,故而来此。”暮青只言片语便将事情说了,但听在郑家人耳中却句句如雷。
郑家庄离盛京城虽只有三十里,但今日水师观兵大典,两国帝驾及百官使节皆前往军中观此盛事,三天前官道就封了,官府对来往百姓盘查甚严,附近的村人这几日都没有出门的,因此盛京城里出了大事,郑家庄里竟无人知晓。
“来此之前,我已将辽兵引去官道,不过我的确不敢保证此计必成,因此此行是我思虑不周,那就不再叨扰了,就此别过。”暮青说罢便行出屋来,来得突然,走得干脆。
苏氏还以为被闯了大祸,没想到暮青竟肯走,一时不知如何反应,只是愣在院中。
“姑娘留步!”倒是郑当归先声留人,暮青回身,见男子眼底满是挣扎之色,问道,“庄子附近皆是深山老林,姑娘能去何处过夜?”
“你无需知道。”
“可姑娘有伤在身烧热未褪,体内似积有寒毒,不可受寒。春夜寒重,姑娘在外过夜,恐怕……”
“你既不敢留我在此,说这些又有何用?莫非关切几句便可无愧?”
此话直白,郑当归如遭当头一棒,顿时面红耳赤,正哑口无言,忽见暮青折回进了屋。郑家人皆愣,以为她改了主意,要留宿在此,却见她走到桌前将那碗已温的汤药端起饮尽,随即再次出屋走向门口。
“人命无贵贱,骨肉亲恩大过天,何需有愧?验尸平冤乃我一生志向所在,我求的是世间无冤,全的是此生之志,不为施人恩情,你无需觉得亏欠。如若有愧,这身衣裳,这碗汤药,足矣。”暮青走过郑当归身旁并未停步,徐徐夜风留不住远去的素淡身影,只留下只言寡语,清冷依旧,“多谢,别过。”
“都督!”院门开了时,郑当归从屋中抱出一件大氅。
一声都督,无比确信。
虽然相识不久,亦不熟稔,但世间能言命无贵贱、能怀不为名利之志之人,气度胸怀非他人所能仿。
虽是女儿身,亦改了容颜,但除了她,世间不会有第二个英睿都督——他坚信。
暮青转过身来,见郑当归跪在院中,满脸愧色,眼中含泪,抬手指向南边。
“都督,此去向南,半山腰上有一间祠堂,乃是族中的老祠。族公常言族中祖祠建在藏风宝穴之上,在下不懂堪舆之术,但年年上山拜祭,倒是觉得老祠依山而建确实藏风,夜里不冷。都督留宿山中恐难过夜,倒不妨宿在山中祠堂里,这件大氅是村中的猎户早年进山打猎时用老狼皮缝制的,那年时疫,因在下救了猎户的孙儿,事后便得了此衣。这些年寒冬时节,在下行医路上全靠此衣御寒,都督若不嫌弃,还请带在身上,切莫受寒。”郑当归捧衣奉过头顶,诚心相送。
暮青沉默了一阵儿,走回收下,“好,大恩不言谢,如若今夜无事,日后定当奉还,就此别过!”
一句别过,暮青当真走了,待郑家人望出院门时,一大一小两道身影已没入夜色,不辨了踪迹。
*
郑家在盛京城里开药铺时,一家人久居外城,十几年前王氏带着两个幼子回到庄子里,为避闲言碎语,向族里求了间偏僻的院子,正巧在村南,离郑家老祠所在之处不远,恰在南山脚下。
暮青拢着狼皮大氅,风侵不进,觉得比衣衫褴褛的翻过麦山时的境遇好了太多,只是烧热未散,她从郑家里出来已属强撑,眼下还要再翻半座山,暮青明显觉得体力不支。
她走在山路上,借着星光前行,随手从山沟里拾了根老枝借力,却依旧走得很慢。呼延查烈跟她身后,肩上背着只包袱,包袱里装的是她那身破烂不堪的战袍。
“我阿爹说过,善良会将人便成羊羔,要么被人宰杀,要么被狼群啃食。”男孩背着包袱跟在后头,年幼老成,继续执念于他的阿爹说。
“那你阿爹没教过你,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暮青头也没回,继续爬山。
“塞翁?”
暮青听着呼延查烈疑惑的声音,忍不住淡淡一笑,觉得这才该是小孩子该有的样子。于是,她边爬山边话塞翁,一大一小两道人影在崎岖的山路上慢慢前行。不得不说,有闲话可聊十分转移注意力,暮青竟渐渐觉得山路没那么难行,待典故讲完,一抬头已经看见了祠堂。
祠堂建于山间,算不上气派,却已有些年头了。宗祠未上锁,门上的漆色已落,推门进去,里头的香火供奉竟夜里也未断,地上洒扫得干净,蒲团摆放得齐整,祠堂的门面向有些避风,祠堂里确实比山道上暖和。
“你觉得他能找来这里?”
暮青正打量着祠堂里的摆设,忽然听见呼延查烈在身后如此问,她转身看向门口,见他正眉头深锁,一脸深思之态。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她的意思是来此山中看似自找罪受,但兴许能避祸端,也就是说,她觉得呼延昊有可能找来?
“以我对他的了解,他定会派人去官道,但世间之事没有绝对,我当然希望他不要找来。”暮青道。
呼延查烈闻言,小眉头皱得死紧,一脸认真地指向山下,“如果他真的找来了,你觉得那家人可靠?他们为了活命,会不会出卖我们?”
暮青没答,因为显而易见的答案,无需回答,她只是顺着呼延查烈指着的方向望向山下。
谁知这一望,她愣了愣。
老祠依在半山腰上,自门前俯瞰,可远眺郑家庄。夜色更深,星河如画,淌过静谧的小村,村中不见灯光,唯有村南偏僻处的一座院子里亮起了一盏灯来,那烛光细若萤火,似乎游移了一段路,而后停了。
暮青皱了皱眉,那是郑当归家的院子,不会有错。
郑家来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