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辘轳车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三国之谋伐最新章节!
刘备撤回平原之后,立即固守城池,准备新的战斗。
但接下来几天,袁军都没有进攻,而是大军分散出去,迅速渡过平原南北周边区域的各条河流、湖泊,占据了大片战略要地,将平原包围。
对于此事刘备也没办法,今年冬季河北格外寒冷,比之往年幽州都要冷许多,那些小河小湖都冻上了,根本无法作为防区。
因此平原周边地区,除了龙凑渡口,以及西北面的安德县、西平昌县、般县等地以外,几乎都被袁军所占据。
袁军就像是一头巨无霸伸出的触手,平原县作为中流砥柱,死死地顶在了最前面,但它的身后,左侧,右侧,全都开始被袁军的袭扰,大片土地被侵占。
平原是一个大郡国,因为地势平坦,拥有广袤的耕地,因而人口众多,和帝时期,青州总人口不过三百余万,仅平原一地,就有一百万。
如今青州日益昌盛,作为南北往来贸易中心,与冀州的对峙前沿,盐、棉花、粮食、铁器集中销售地。平原郡已经成为河北地区最繁华的郡国,比之冀州治所魏郡,青州治所临淄,还要繁茂。
沃野之上,到处都是村庄,田地。袁军四处扫荡,好在青州早有应对,将黄河北岸的百姓迁移至乐安、济南等地安顿,数十万人拖家带口渡过黄河,等待战争的胜利。
袁军虽一无所得,但把原来青州军在河流附近的大量岗哨、营寨、堡垒、防区全都给占据或者销毁,让黄河北岸的九河地区防区优势瞬间荡然无存。
刘备领军解除了大河故渎之围,但自己却深陷囹圄,遭到袁军团团包围。城中的粮草倒还有积存,因为平原县城是平原郡的治所,又是整个平原最大的贸易中心,光县城人口最多的时候,一度能达到二三十余万,比之临淄还要多。
因而城池建造极大,比之袁绍在河内临时铸造的军镇安阳大了数倍。城中现在已经全空,百姓皆迁移至黄河南岸。刘备在城中囤积了约一年的粮草,城内还有接近四万大军,青州一半主力基本都在这里。
除此之外,平原城经过水泥加固,防御力大大提升。在城中军队数量众多,粮草足够,各种军用设施齐全以及城池防御力大大增加的情况,刘备有信心与袁绍在此地展开长时间拉锯战!
这也是青州第二战略,在第一战略当中,是以鄃县、灵县等地为短暂的缓冲区。正如曹操在官渡之战时,把延津、白马等地作为第一狙击点一样,稍微拦截一下袁军,就立即撤退到官渡,然后开始第二阶段的持久战策略。
本来在青州设想的第二战略之中应该没那么被动,可无奈还是那句话,今天冬天太冷了,没有办法。于是他们只能放弃原本应该是由臧霸、典韦等人驻守的九河防区,改成大后方的安德与西平昌县城。
双方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各种军事调动,袁绍渡河之后,也没有马上强攻,而是对鄃县以及大河故渎附近进行了加固,利用张辽太史慈留下来的两处营盘,重新进行了修缮工作。
包括在大河故渎河面上设置大量的铁锁拦截青州水师,并且在原来浮桥的基础上,将所有浮桥全部连接在一起,形成数条宽四丈,长四五十丈的大浮桥,这样便于运送粮草辎重的车马通行,从而方便冀州军在平原国境内持续作战。
很快,十二月来临。冀州军进入平原国境内已经有一个多月,平原城外,新的袁军营寨也已经开始修建,工匠在打造攻城器械,骑兵在旷野之上游弋,在龙凑、安德、西平昌等地,双方更是多有在野外交战。
而此时此刻,就在袁绍兵临平原城下的时候,此时的河内郡与魏郡交界处,安阳城池当中,粮草彻底见底,但城池周围的水域,却依旧没有下降的趋势,洹水波涛不绝,将安阳淹了个彻底。
安阳到邺城不过七十里,这中间又有武城、九侯城等防区,袁绍为了应对洛阳的威胁,在此地布置下了重兵,洹水北岸附近,自然也有袁军的重要营寨驻扎在附近野外。
这个时候,离安阳约十余里,离武城大概三十余里的袁军营寨内,袁谭辛评二人正在商讨着对策。
一开始安阳城被水淹没的时候,驻扎在洹水北岸的士兵并没有在意。因为之前就发生过一次,那次水淹没多久,等大雨停之后,水位就自己降下去了。
结果没想到,这次洪水一涨就是大半个月,城里的人出不去,城外的人进不来,变成了一座围城。
驻扎在此地的袁军马上向邺城的袁谭汇报,袁谭得知消息后,让逢纪镇守在邺城,然后召集麾下谋士辛评,武将汪昭、岑璧、彭安等人,亲自领兵两万人过来支援。
两万大军,加上本地驻守的一万多士兵,以及西北面九侯城数千,武城数千,内黄繁阳一带万余人马,总兵力达五万之众。
这只是洹水北岸附近的兵力,邺城还有两万人,再算上安阳城内不到四万的颜良文丑部,以及其余各县城、乡亭驻兵,魏郡总共兵力差不多是在十二万左右,光安阳前线一带,就聚集了十万人马,冀州这次也是倾巢而出,拿出了全部家当。
事实上二十多万的军队,差不多也就是冀州的整个家底。官渡之战的时候,袁绍十三万人全军覆没,高览张郃带几万人投降曹操,八万人被坑杀。而袁绍一死,袁氏三子每人各分家产,各有数万精兵,可见袁氏底蕴之厚。
曹操平定河北,也是花了很多年才攻下。而刘备攻打袁绍,陈暮可不敢再去赌一次官渡之战,因此只能当面锣,对面鼓,与袁氏二十多万大军开展正面交锋,不管是洛阳还是幽州亦或者青州,压力都不小。
不过他的三面包夹的大战略显然是奏效的,袁绍分兵严重,虽然每一面方向都有碾压兵力。可在每次在正面接触的时候,双方的兵力其实都差不多,就是因为袁绍的兵力被陈暮设计太分散导致。
这个时候洛阳军在河内的总兵力也达到六万人,仅仅比袁军前线的十万兵马少一些,且由于黑山军的补充,再训练数月,将会又有几万精锐补充,双方的差距将会进一步缩减。
袁谭当然不知道洛阳的实力正在壮大,当他带着大军过来之后,他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洹水四溢,即便是十多里外也遭受了水灾,军营被迫搬迁到了一处地势比较高的地方,越靠近安阳,水就越深,离洹水最近的区域,甚至水已经漫过了腰部。
过去查看的斥候只敢在洹水北岸约二里外的一处高坡上远眺城池,看到城楼上空荡荡的,没有人也没动静,只有旗帜在上分飘荡。
因为离得太远,斥候也看不清楚城内具体情况,只能回来如实禀报情况。
虽然城内情况探察不到,但袁谭却是知道安阳城池里面的存粮只有三个月,即便省着点吃,也绝对撑不了四个月。
所以在十二月初,他就积极在寻求办法与城内进行联系。
可惜水势浩大,波浪滔天,普通的船只根本无法过去,即便可以用大船,也因为滚滚河流而难以逾越,每次行驶,最后都只能被冲去下游。
最后还是辛评想了一个主意,用一条大船,从洹水北岸,安阳城的斜对面开始渡河。
由于洪水咆哮,船只往对岸行驶的时候,就会斜着被水往下方靠拢。等到差不多划过岸的时候,位置应该就会刚好到安阳城下。
这是一道简单的物理题,如果能够得知水流速度,应该能很快算到从什么位置开船可以刚好抵达河对岸的城市。
但你在汉末时期想找一名物理学家,那还不如在你的银行卡余额里找找有没有几千块来得实在。
因此袁谭只能一遍一遍地实验。
最后足足实验了好几天,在搭上了两条大船以及数十名士兵之后,他才终于成功让一条大船穿过了滚滚波涛的洹水,让船只驶入了城外的护城河。
安阳并非是在洹水边上,它的北面距离洹水有那么半里距离,然后从洹水挖掘了一条水渠,自北面引流,环绕城池。
正常情况下,大船可以在涨洪水的洹水上行驶,但周围被水淹没的地表因为地势高低问题,水位最深也不过是到人的肩膀,最浅处只漫过人的脚踝,船只根本不可能过去。
也就是这条护城河帮忙,好歹让这条大船靠近了城池。
就看到这条大船在河面飘飘荡荡,身后还系着数十根小儿手臂粗细的麻绳,在波涛中上下起伏,跌跌撞撞地进入了护城河里,总算是没有被大水冲往下游。
但因为船上的水手经验不丰富,导致船只没有及时减速,在船上众人惊恐的眼神中,一头撞在了城墙上。
冀州造船术跟青州肯定没法比,或者说,整个大汉最精良的造船术以及船员水手基本都聚集在青州、荆州以及江东一带。
不过造船术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很发达,周武王伐商的时候,就用了47艘大船从孟津渡过黄河,攻灭了商朝。
因此实际上此时的船只,还是非常结实,除了船头受损以外,其它地方倒没什么大碍。
这几天外面的袁军在想办法联系城内的人,颜良文丑他们当然清楚,所以一直在关注这边情况。
在发现袁谭的船只过来之后,他们也是马上抛下吊篮,将船上的船员们拉上去。
等到他们上来,颜良闵纯立即上前询问。
船上有一名都尉为带队队长,见到他们过来,连忙道:“将军,主簿。”
“城外援军可带粮草?”
闵纯第一时间询问他关心的问题。
都尉回道:“粮草皆有,然水势浩大,难以运送。”
“唉,这可怎么办呐。”
颜良智力不高,只觉得束手无策,唉声叹气。
都尉忙道:“将军莫忧,公子已经令人准备辘轳车在城外安置,辘轳车上的绳索也由船只带来,只要把绳索用辘轳固定在城内,可利用辘轳车将粮草运入城中。”
“辘轳车?”
颜良连忙往远处城外看去,就看到河对岸约离着三里之外,一座小山坡上,袁军密密麻麻准备了大量木制楼橹。
虽然离得太远看不清楚,但颜良以前见过这种楼橹,名叫辘轳车,是一种省力装置。
原来,袁谭与辛评等人商量之后,认为安阳必不能失,决定先往城内运送一批粮草解决燃眉之急再说。但如何往城里运输,就是一个老大难题。
最后还是一名军中工匠献计,用辘轳车可以。
辘轳车就是定滑轮装置,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广泛应用于战争当中,比较常出现的是巢车,巢车下方是一个吊篮,人在吊篮里,利用滑轮将人送往高处,便于观察敌情。
但如果是近距离,比如四五丈左右,在河中打捞东西,取水之类的活,普通定滑轮肯定没问题。
然而从此坡地到城里,足足三里远,也就是1200米,这么长的定滑轮距离,除了后世现代工业水平以外,在古代几乎不可能做到。
后来袁谭辛评等人与军中工匠讨论了许久,最后决定,将楼橹推到洹水河边,利用大量的石块进行固定,同时搬运石头泥沙,在附近建起一座小高地,再把楼橹放在高地上,通过辘轳将粮草运到河对岸。
洹水虽然暴涨,淹没过了地表。但原来的河岸边水流远不如河中央那么湍急,而洹水并非黄河长江那种超大型河流,只是一条普通中等河流,最窄处只有二十余丈,也就是四十多米。
颜良在城外同样建造一处高地,制作楼橹,如此一来,两边就在洹水河两岸进行轮滑运输,虽然还是在水中,但这样的话,至少是一个完全可行的方案。
在确定这个方案之后,袁谭就一边制造用于装置辘轳的楼橹,一边派出大船不断试验,终于把需要的绳索送入了河对岸。
听到这个方法之后,闵纯觉得十分可行。而颜良苦于城中粮草已经见底,再过三五日大军就得饿肚子,急得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以他的智力虽然不知道这个方法能不能用,但病急乱投医,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
当下,城内工匠也是马上开始制造辘轳车,这东西本就应用于攻城器械巢车身上,制造起来并不费劲,就是两根圆滚木,中间掏空固定在一架木质车上,然后两边套上绳索就可以。
至于如何把这边的绳索再重新送回到对岸,让两边绳索形成一个完成的定滑轮装置也简单。他们这边已经把绳索牵了过来,就把绳索固定在城头,利用高低差,把运输绳索的吊篮重新滑过去就行。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颜良就派人在城外河边,利用大石块和泥沙,在城池北门,利用城池遮挡,秘密建造起一处高坡,在高坡平台上,建造辘轳车,搭建两岸的运输滑轮装置。
不要小瞧古人的智慧,定滑轮装置在墨子的《墨经》中就有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也常用于战争以及生活。包括打井水用的辘轳,后世现在还在用。至于沟通两岸的索道,在旅游景点就更多,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
只是受限于科技水平,古人没办法将索道打造得更长更远,迫不得已,只能强行从两边岸上建造。
过了数日,辘轳车终于打造好,安装完毕。
源源不断的粮草开始往城内运输,安阳城中的缺粮,终于得到一丝缓解。
刘备撤回平原之后,立即固守城池,准备新的战斗。
但接下来几天,袁军都没有进攻,而是大军分散出去,迅速渡过平原南北周边区域的各条河流、湖泊,占据了大片战略要地,将平原包围。
对于此事刘备也没办法,今年冬季河北格外寒冷,比之往年幽州都要冷许多,那些小河小湖都冻上了,根本无法作为防区。
因此平原周边地区,除了龙凑渡口,以及西北面的安德县、西平昌县、般县等地以外,几乎都被袁军所占据。
袁军就像是一头巨无霸伸出的触手,平原县作为中流砥柱,死死地顶在了最前面,但它的身后,左侧,右侧,全都开始被袁军的袭扰,大片土地被侵占。
平原是一个大郡国,因为地势平坦,拥有广袤的耕地,因而人口众多,和帝时期,青州总人口不过三百余万,仅平原一地,就有一百万。
如今青州日益昌盛,作为南北往来贸易中心,与冀州的对峙前沿,盐、棉花、粮食、铁器集中销售地。平原郡已经成为河北地区最繁华的郡国,比之冀州治所魏郡,青州治所临淄,还要繁茂。
沃野之上,到处都是村庄,田地。袁军四处扫荡,好在青州早有应对,将黄河北岸的百姓迁移至乐安、济南等地安顿,数十万人拖家带口渡过黄河,等待战争的胜利。
袁军虽一无所得,但把原来青州军在河流附近的大量岗哨、营寨、堡垒、防区全都给占据或者销毁,让黄河北岸的九河地区防区优势瞬间荡然无存。
刘备领军解除了大河故渎之围,但自己却深陷囹圄,遭到袁军团团包围。城中的粮草倒还有积存,因为平原县城是平原郡的治所,又是整个平原最大的贸易中心,光县城人口最多的时候,一度能达到二三十余万,比之临淄还要多。
因而城池建造极大,比之袁绍在河内临时铸造的军镇安阳大了数倍。城中现在已经全空,百姓皆迁移至黄河南岸。刘备在城中囤积了约一年的粮草,城内还有接近四万大军,青州一半主力基本都在这里。
除此之外,平原城经过水泥加固,防御力大大提升。在城中军队数量众多,粮草足够,各种军用设施齐全以及城池防御力大大增加的情况,刘备有信心与袁绍在此地展开长时间拉锯战!
这也是青州第二战略,在第一战略当中,是以鄃县、灵县等地为短暂的缓冲区。正如曹操在官渡之战时,把延津、白马等地作为第一狙击点一样,稍微拦截一下袁军,就立即撤退到官渡,然后开始第二阶段的持久战策略。
本来在青州设想的第二战略之中应该没那么被动,可无奈还是那句话,今天冬天太冷了,没有办法。于是他们只能放弃原本应该是由臧霸、典韦等人驻守的九河防区,改成大后方的安德与西平昌县城。
双方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各种军事调动,袁绍渡河之后,也没有马上强攻,而是对鄃县以及大河故渎附近进行了加固,利用张辽太史慈留下来的两处营盘,重新进行了修缮工作。
包括在大河故渎河面上设置大量的铁锁拦截青州水师,并且在原来浮桥的基础上,将所有浮桥全部连接在一起,形成数条宽四丈,长四五十丈的大浮桥,这样便于运送粮草辎重的车马通行,从而方便冀州军在平原国境内持续作战。
很快,十二月来临。冀州军进入平原国境内已经有一个多月,平原城外,新的袁军营寨也已经开始修建,工匠在打造攻城器械,骑兵在旷野之上游弋,在龙凑、安德、西平昌等地,双方更是多有在野外交战。
而此时此刻,就在袁绍兵临平原城下的时候,此时的河内郡与魏郡交界处,安阳城池当中,粮草彻底见底,但城池周围的水域,却依旧没有下降的趋势,洹水波涛不绝,将安阳淹了个彻底。
安阳到邺城不过七十里,这中间又有武城、九侯城等防区,袁绍为了应对洛阳的威胁,在此地布置下了重兵,洹水北岸附近,自然也有袁军的重要营寨驻扎在附近野外。
这个时候,离安阳约十余里,离武城大概三十余里的袁军营寨内,袁谭辛评二人正在商讨着对策。
一开始安阳城被水淹没的时候,驻扎在洹水北岸的士兵并没有在意。因为之前就发生过一次,那次水淹没多久,等大雨停之后,水位就自己降下去了。
结果没想到,这次洪水一涨就是大半个月,城里的人出不去,城外的人进不来,变成了一座围城。
驻扎在此地的袁军马上向邺城的袁谭汇报,袁谭得知消息后,让逢纪镇守在邺城,然后召集麾下谋士辛评,武将汪昭、岑璧、彭安等人,亲自领兵两万人过来支援。
两万大军,加上本地驻守的一万多士兵,以及西北面九侯城数千,武城数千,内黄繁阳一带万余人马,总兵力达五万之众。
这只是洹水北岸附近的兵力,邺城还有两万人,再算上安阳城内不到四万的颜良文丑部,以及其余各县城、乡亭驻兵,魏郡总共兵力差不多是在十二万左右,光安阳前线一带,就聚集了十万人马,冀州这次也是倾巢而出,拿出了全部家当。
事实上二十多万的军队,差不多也就是冀州的整个家底。官渡之战的时候,袁绍十三万人全军覆没,高览张郃带几万人投降曹操,八万人被坑杀。而袁绍一死,袁氏三子每人各分家产,各有数万精兵,可见袁氏底蕴之厚。
曹操平定河北,也是花了很多年才攻下。而刘备攻打袁绍,陈暮可不敢再去赌一次官渡之战,因此只能当面锣,对面鼓,与袁氏二十多万大军开展正面交锋,不管是洛阳还是幽州亦或者青州,压力都不小。
不过他的三面包夹的大战略显然是奏效的,袁绍分兵严重,虽然每一面方向都有碾压兵力。可在每次在正面接触的时候,双方的兵力其实都差不多,就是因为袁绍的兵力被陈暮设计太分散导致。
这个时候洛阳军在河内的总兵力也达到六万人,仅仅比袁军前线的十万兵马少一些,且由于黑山军的补充,再训练数月,将会又有几万精锐补充,双方的差距将会进一步缩减。
袁谭当然不知道洛阳的实力正在壮大,当他带着大军过来之后,他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洹水四溢,即便是十多里外也遭受了水灾,军营被迫搬迁到了一处地势比较高的地方,越靠近安阳,水就越深,离洹水最近的区域,甚至水已经漫过了腰部。
过去查看的斥候只敢在洹水北岸约二里外的一处高坡上远眺城池,看到城楼上空荡荡的,没有人也没动静,只有旗帜在上分飘荡。
因为离得太远,斥候也看不清楚城内具体情况,只能回来如实禀报情况。
虽然城内情况探察不到,但袁谭却是知道安阳城池里面的存粮只有三个月,即便省着点吃,也绝对撑不了四个月。
所以在十二月初,他就积极在寻求办法与城内进行联系。
可惜水势浩大,波浪滔天,普通的船只根本无法过去,即便可以用大船,也因为滚滚河流而难以逾越,每次行驶,最后都只能被冲去下游。
最后还是辛评想了一个主意,用一条大船,从洹水北岸,安阳城的斜对面开始渡河。
由于洪水咆哮,船只往对岸行驶的时候,就会斜着被水往下方靠拢。等到差不多划过岸的时候,位置应该就会刚好到安阳城下。
这是一道简单的物理题,如果能够得知水流速度,应该能很快算到从什么位置开船可以刚好抵达河对岸的城市。
但你在汉末时期想找一名物理学家,那还不如在你的银行卡余额里找找有没有几千块来得实在。
因此袁谭只能一遍一遍地实验。
最后足足实验了好几天,在搭上了两条大船以及数十名士兵之后,他才终于成功让一条大船穿过了滚滚波涛的洹水,让船只驶入了城外的护城河。
安阳并非是在洹水边上,它的北面距离洹水有那么半里距离,然后从洹水挖掘了一条水渠,自北面引流,环绕城池。
正常情况下,大船可以在涨洪水的洹水上行驶,但周围被水淹没的地表因为地势高低问题,水位最深也不过是到人的肩膀,最浅处只漫过人的脚踝,船只根本不可能过去。
也就是这条护城河帮忙,好歹让这条大船靠近了城池。
就看到这条大船在河面飘飘荡荡,身后还系着数十根小儿手臂粗细的麻绳,在波涛中上下起伏,跌跌撞撞地进入了护城河里,总算是没有被大水冲往下游。
但因为船上的水手经验不丰富,导致船只没有及时减速,在船上众人惊恐的眼神中,一头撞在了城墙上。
冀州造船术跟青州肯定没法比,或者说,整个大汉最精良的造船术以及船员水手基本都聚集在青州、荆州以及江东一带。
不过造船术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很发达,周武王伐商的时候,就用了47艘大船从孟津渡过黄河,攻灭了商朝。
因此实际上此时的船只,还是非常结实,除了船头受损以外,其它地方倒没什么大碍。
这几天外面的袁军在想办法联系城内的人,颜良文丑他们当然清楚,所以一直在关注这边情况。
在发现袁谭的船只过来之后,他们也是马上抛下吊篮,将船上的船员们拉上去。
等到他们上来,颜良闵纯立即上前询问。
船上有一名都尉为带队队长,见到他们过来,连忙道:“将军,主簿。”
“城外援军可带粮草?”
闵纯第一时间询问他关心的问题。
都尉回道:“粮草皆有,然水势浩大,难以运送。”
“唉,这可怎么办呐。”
颜良智力不高,只觉得束手无策,唉声叹气。
都尉忙道:“将军莫忧,公子已经令人准备辘轳车在城外安置,辘轳车上的绳索也由船只带来,只要把绳索用辘轳固定在城内,可利用辘轳车将粮草运入城中。”
“辘轳车?”
颜良连忙往远处城外看去,就看到河对岸约离着三里之外,一座小山坡上,袁军密密麻麻准备了大量木制楼橹。
虽然离得太远看不清楚,但颜良以前见过这种楼橹,名叫辘轳车,是一种省力装置。
原来,袁谭与辛评等人商量之后,认为安阳必不能失,决定先往城内运送一批粮草解决燃眉之急再说。但如何往城里运输,就是一个老大难题。
最后还是一名军中工匠献计,用辘轳车可以。
辘轳车就是定滑轮装置,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广泛应用于战争当中,比较常出现的是巢车,巢车下方是一个吊篮,人在吊篮里,利用滑轮将人送往高处,便于观察敌情。
但如果是近距离,比如四五丈左右,在河中打捞东西,取水之类的活,普通定滑轮肯定没问题。
然而从此坡地到城里,足足三里远,也就是1200米,这么长的定滑轮距离,除了后世现代工业水平以外,在古代几乎不可能做到。
后来袁谭辛评等人与军中工匠讨论了许久,最后决定,将楼橹推到洹水河边,利用大量的石块进行固定,同时搬运石头泥沙,在附近建起一座小高地,再把楼橹放在高地上,通过辘轳将粮草运到河对岸。
洹水虽然暴涨,淹没过了地表。但原来的河岸边水流远不如河中央那么湍急,而洹水并非黄河长江那种超大型河流,只是一条普通中等河流,最窄处只有二十余丈,也就是四十多米。
颜良在城外同样建造一处高地,制作楼橹,如此一来,两边就在洹水河两岸进行轮滑运输,虽然还是在水中,但这样的话,至少是一个完全可行的方案。
在确定这个方案之后,袁谭就一边制造用于装置辘轳的楼橹,一边派出大船不断试验,终于把需要的绳索送入了河对岸。
听到这个方法之后,闵纯觉得十分可行。而颜良苦于城中粮草已经见底,再过三五日大军就得饿肚子,急得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以他的智力虽然不知道这个方法能不能用,但病急乱投医,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
当下,城内工匠也是马上开始制造辘轳车,这东西本就应用于攻城器械巢车身上,制造起来并不费劲,就是两根圆滚木,中间掏空固定在一架木质车上,然后两边套上绳索就可以。
至于如何把这边的绳索再重新送回到对岸,让两边绳索形成一个完成的定滑轮装置也简单。他们这边已经把绳索牵了过来,就把绳索固定在城头,利用高低差,把运输绳索的吊篮重新滑过去就行。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颜良就派人在城外河边,利用大石块和泥沙,在城池北门,利用城池遮挡,秘密建造起一处高坡,在高坡平台上,建造辘轳车,搭建两岸的运输滑轮装置。
不要小瞧古人的智慧,定滑轮装置在墨子的《墨经》中就有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也常用于战争以及生活。包括打井水用的辘轳,后世现在还在用。至于沟通两岸的索道,在旅游景点就更多,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
只是受限于科技水平,古人没办法将索道打造得更长更远,迫不得已,只能强行从两边岸上建造。
过了数日,辘轳车终于打造好,安装完毕。
源源不断的粮草开始往城内运输,安阳城中的缺粮,终于得到一丝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