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小说网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403章 进击的车神
第403章 进击的车神
推荐阅读:异界直播间、英雄联盟之谁与争锋、[综]卷毛控怎么了!、网游之诡影盗贼、创世纪之双鸟、江湖我独行、都市至尊天骄、英灵君王、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网游之黑暗道士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最新章节!
汉长安将军府。
庞统沉吟了一下略有一点担心
“也不知道那赵大身处何时”
“若是早了还好,若是晚了”
言下之意也很清楚,若是晚了恐怕便已来不及了。
这史册经其手所展露的手段仅此而已,但实际上暗植的亲信只会更多。
刘备倒是相当乐观
“从这赵大观光幕起,境遇便与后世之史不相同也。”
这一点上刘备觉得自己还是与那赵大有些许共感的。
他刘备逢汉室衰颓,乱世显相而曹贼势大,天下之势晦暗难明。
那赵大经五代十国,群雄相残皆朝不保夕,乱世终点尚无定数。
这时候光幕骤然出现,告诉他汉祚未绝汉儿未亡,振奋精神而欲兴炎汉。
那赵大观光幕也已一年有余,即便后辈此前所言涉宋不多,但至少也能清楚知晓赵宋确实终结了唐末的藩镇乱世。
单单这个消息对赵大来说便已不啻于无价之宝了。
兄终弟及刘备不太懂,但对一个稳定的王朝来说,兄终弟及与嫡子立嗣,孰优孰劣还是相当清楚的。
这般道理赵大也应该是完全明白的。
孔明总结道
“失之豪厘,差以千里,史不外乎亦如是。”
他与主公的意见相同,这赵大虽然夺人孤儿寡母手段不光彩了点,但能从乱世冲杀出来且兴文治不复乱世,必非庸才也。
就比如那礼贤宅的打算便让孔明拍着大腿懊丧
应当与那夏侯妙才算一下在长安的钱财用度才是。
至此,无论是马韶的突然发疯预言,还是程德玄半夜睡不着觉在晋王府在枯坐等到了王继恩,都算得上形迹可疑。
两位赵二亲信的行为共同说明了一件事,赵二对于赵大之死是有所准备的。
即便赵大是因意外而死,但王继恩的出现则是基本可以确定赵二确实有在暗中培植班底,为此不惜将细作插到了赵大的枕头边。
行为已经有了,但现在还缺乏一个动机。
现在有个说法认为赵大在活着的时候实际上就属意赵二继位,兄弟两人感情好的蜜里调油,作为佐证的便是宰辅赵普的失势。
除开赵普在正史上反对赵二岳父掌兵权、打击贿赂赵二幕僚、强杀赵二手下姚恕等事之外,宋史的廷美传记载,赵二登基后曾询问过赵普传国之事,当时赵普的回答是
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邪
这句话当中的“太祖已误”,明清学者认为多半是赵大活着的时候,赵普就偷偷劝谏过传国之事,可惜赵大不听。
从赵普和赵二针锋相对的态度来看,公元973年赵普的罢相失势,看起来的确像是赵匡胤在为赵光义铺路。
但973年发生的事情并非只有赵普失势,这一年赵德昭嘉封检校太傅,首次官居赵光美之上。
自开宋伊始,赵光美、赵德昭、赵德芳三人官职一直是以年龄大小依次相授的,但在赵普离京的这一年,这个次序不声不响的被打破了。
赵光美赵德昭同嘉检校官,赵德昭为太傅,居赵光美的太保之上。
另外就在赵匡胤死的当年,钱俶入朝。
按照开宋以来传统,接待降王都是由赵光义负责,但这一年赵匡胤额外下旨,要求赵德昭督办此事。
综上,赵匡胤在开宝年间打算在儿子当中培养继承人的倾向还算是明显,这或许就是赵二勾连党羽的动机。
而由此看,赵普的失职多半都是因为自己作的,跟传国之争关系应该并不大。
也是因为这样的早期矛盾,赵普后来返京之后郁郁不得志,处处受卢多逊的排挤打压,先是妹夫侯仁宝冤屈被杀,随后是儿子赵承宗前脚娶妻后脚就被驱离京城。
这种情况下赵普最终也审时度势,给赵光义献上了他一手炮制的金匮之盟希望借此翻身,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由此也可见赵匡胤之死的突然
真正的顺位嫡长赵德昭茫然不知。
近水楼台的宋皇后想推举关系更好的赵德芳。
最终早有布局的赵光义从容入宫摘桃子,等到天亮已然尘埃落定。
受限于“不能记”的史料,即便赵光义的行为再可疑,动机再充分,也只能说他有很大的弑兄嫌疑。
无论有再多非议,他终归还是成功坐到了这个皇位上。
接下来便是我们都熟悉的
进击的高粱河车神
赵普是从没想过还会有自己的戏份。
听着“太祖已误”的言语,赵普往赵匡胤那边拱了拱手,眼见着官家摆摆手表示浑不在意,一抹喜色便难以抑制的浮现在脸上。
随后他一边努力盯着光幕,一边分出一点精力去观察着官家的神态。
说到他郁郁不得志,他满脸洒脱。
说到他妹夫被冤事,他大义凛然。
说到他亲子受驱逐,他差点眼含热泪。
一手炮制的金匮之盟
赵普“啊”
“官家这定是”
眼看着官家脸上的冷然之色,赵普说不出话来了。
有赵光义珠玉在前,赵普也相当干脆,顿首道
“臣惭不敢言也。”
虽不知道这金匮之盟是什么东西,但厅内几人却都能隐隐约约猜到。
赵光义更是顾不上自身处境,幸灾乐祸的笑了两声。
牵涉到赵普的还能是什么事难怪前面说禁止百姓私自跳大神呢,原来正主就在眼前。
当初后周仍存时,汴梁城中传唱的“点检做天子”,不就是眼前的赵普一手炮制的嘛
那这金匮之盟的内容也可想而知了。
不过无论如何赵普终归是赵匡胤亲自重新拉回来的,并且这一年来也确确实实在剪除弟弟羽翼上出了功夫,而且这其中说到的赵普困境也确实算被逼无奈。
因而此时的赵宋官家不耐烦的用玉斧敲了敲扶手,道
“驴车皇帝,有何好颜”
赵光义此时颇为洒脱,干脆也不起身而是将椅子拖过来靠着,半倚躺在地板上。
此时听闻兄长的叱骂也没多少惧意,反唇道
“兄长若能早些立了德昭,臣弟也不至于成了高粱河皇帝。”
他并不知晓后世所说的何意,于是干脆将其胡乱拼在一起。
赵匡胤瞧着弟弟鼻血污了胸前衣服,也干脆懒得再动手,直接如当初领军时斥军士一般道
“汝这腌臜鳖虫连个囫囵脊梁也无,配为人君”
“如何不能”赵光义脸涨通红反驳。
赵匡胤一脸不屑
“武不成,徒遭后人成了昏君,去与奴才做奴才”
说罢也不再看弟弟,省去烦心事。
一旁的赵普再次感觉自己在这里分外多余,本想在官家面前诉诉苦夸夸功的心思也随着最后的消息烟消云散。
最终也只能在心中暗叹一声
何其苦也
李世民捏了捏眉心,嘟囔了一句
“竟这般复杂”
本想说点什么,但想想这宋承唐,所历的便是唐末乱世,于是最终也还是不说什么了。
一直沉默的长孙无忌倒是想起一件事
“那后世既可鉴骨而知死于何病,那便将那赵大起棺验骨,则此谜虽不至于立解,但应当也能多知不些许情况。”
他如今没事儿在家就遍揽前朝律例,最为羡慕者便是后世那根据曹操尸骨鉴定其死因的手段,毕竟就他所见来说,死无对证这件事并不罕见,也是不少案件办理停滞的原因。
魏征点头,房玄龄摇头,杜如晦直接出言点破道
“这赵大所葬何处吾等不知,但想来距汴梁应当不远。”
“北宋亡国,京都失陷,帝陵”
于是长孙无忌也只能叹息一声,如果可以他还真想知道这手段能力。
不过他也忽然想到,自己被流岭南,随后被侄儿追令赐缢,尸骨恐怕亦无处寻了。
而听闻这赵大很可能被掘坟了,李世民当即便想要前趋至光幕前,随即就被眼疾手快的长孙皇后哭笑不得的拉住袖子
“二郎不可为此无稽之事。”
小名都被叫了出来,于是李世民也只能放弃,但还是解释了一下
“朕乃仁义君子,不过是欲令这赵大明仇而不忘也。”
这个说法很有说服力,甘露殿没一个赞同的。
说到宋太宗,首先需要肯定的是,他在宋朝文治这方面确实开了个好头。
因为时时勤读书,旁人劝他少看些以避免伤神,赵二回复称只要打开书本看两眼就总比不看要强,留下了“开卷有益”的典故。
993年,川峡地区爆发王小波、李顺起义,拉开了北宋王朝连绵不绝的农民起义序幕,这次起义对当时已经连战连败转入守势的北宋朝廷不啻于雪上加霜,赵二也因此多施仁举以收人心。
当年冬天,赵二下诏赐汴梁老人丝帛,年过百岁者加涂金带,随后又下诏赐孤老贫穷人千钱、米炭以过冬,就此留下了雪中送炭的典故。
虽然无论如何也算是做了件好事儿,但这烂摊子追根溯源反而跟赵二也脱不开关系。
某种意义上来说,作为紧邻的朝代,宋朝有些地方确实很类唐朝。
比如赵匡胤相当勤俭,不喜奢华,跟二凤有点类似,都攒了一些家底。
然后摊上的继任者呢,别的不说,花钱那是个顶个儿的强,并且还都喜欢用宗教给自己扯大旗。
赵二登基第一年就剃度僧尼十七万人,随后在位其间更是出资在名山大川兴建佛寺,五台山峨眉山天台山等地的一些寺庙便是残留于赵二时期。
至此,从柴荣开始的灭佛风气中止,僧尼老爷卷土重来,让本就被官僚、豪强剥削的农民头上又多了一座大山。
淳化年间,赵二已经把赵大的存款花的差不多了,下诏让朝廷讨论茶叶专卖,这也是后来茶引法的前身。
贩茶为生的王小波、李顺等人就此失业,由此点爆了已经不可调和的民怨,川峡地区农民起义就此爆发。
相较于唐末的黄巢,王小波等人的起义规模很小,并且也就坚持了两年就被平定。
但之所以值得专门一说,是因为王小波等人在起义中首次喊出了“均贫富”的口号。
他们完成了黄巢起义所没有触及到的根本矛盾,也由此让起义的指导思想更进一步。
黄巢毁灭了门阀的肉体,王小波则是接过旗帜,首次将矛头指向了当时不平等的根源
封建制度。
本章完
汉长安将军府。
庞统沉吟了一下略有一点担心
“也不知道那赵大身处何时”
“若是早了还好,若是晚了”
言下之意也很清楚,若是晚了恐怕便已来不及了。
这史册经其手所展露的手段仅此而已,但实际上暗植的亲信只会更多。
刘备倒是相当乐观
“从这赵大观光幕起,境遇便与后世之史不相同也。”
这一点上刘备觉得自己还是与那赵大有些许共感的。
他刘备逢汉室衰颓,乱世显相而曹贼势大,天下之势晦暗难明。
那赵大经五代十国,群雄相残皆朝不保夕,乱世终点尚无定数。
这时候光幕骤然出现,告诉他汉祚未绝汉儿未亡,振奋精神而欲兴炎汉。
那赵大观光幕也已一年有余,即便后辈此前所言涉宋不多,但至少也能清楚知晓赵宋确实终结了唐末的藩镇乱世。
单单这个消息对赵大来说便已不啻于无价之宝了。
兄终弟及刘备不太懂,但对一个稳定的王朝来说,兄终弟及与嫡子立嗣,孰优孰劣还是相当清楚的。
这般道理赵大也应该是完全明白的。
孔明总结道
“失之豪厘,差以千里,史不外乎亦如是。”
他与主公的意见相同,这赵大虽然夺人孤儿寡母手段不光彩了点,但能从乱世冲杀出来且兴文治不复乱世,必非庸才也。
就比如那礼贤宅的打算便让孔明拍着大腿懊丧
应当与那夏侯妙才算一下在长安的钱财用度才是。
至此,无论是马韶的突然发疯预言,还是程德玄半夜睡不着觉在晋王府在枯坐等到了王继恩,都算得上形迹可疑。
两位赵二亲信的行为共同说明了一件事,赵二对于赵大之死是有所准备的。
即便赵大是因意外而死,但王继恩的出现则是基本可以确定赵二确实有在暗中培植班底,为此不惜将细作插到了赵大的枕头边。
行为已经有了,但现在还缺乏一个动机。
现在有个说法认为赵大在活着的时候实际上就属意赵二继位,兄弟两人感情好的蜜里调油,作为佐证的便是宰辅赵普的失势。
除开赵普在正史上反对赵二岳父掌兵权、打击贿赂赵二幕僚、强杀赵二手下姚恕等事之外,宋史的廷美传记载,赵二登基后曾询问过赵普传国之事,当时赵普的回答是
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邪
这句话当中的“太祖已误”,明清学者认为多半是赵大活着的时候,赵普就偷偷劝谏过传国之事,可惜赵大不听。
从赵普和赵二针锋相对的态度来看,公元973年赵普的罢相失势,看起来的确像是赵匡胤在为赵光义铺路。
但973年发生的事情并非只有赵普失势,这一年赵德昭嘉封检校太傅,首次官居赵光美之上。
自开宋伊始,赵光美、赵德昭、赵德芳三人官职一直是以年龄大小依次相授的,但在赵普离京的这一年,这个次序不声不响的被打破了。
赵光美赵德昭同嘉检校官,赵德昭为太傅,居赵光美的太保之上。
另外就在赵匡胤死的当年,钱俶入朝。
按照开宋以来传统,接待降王都是由赵光义负责,但这一年赵匡胤额外下旨,要求赵德昭督办此事。
综上,赵匡胤在开宝年间打算在儿子当中培养继承人的倾向还算是明显,这或许就是赵二勾连党羽的动机。
而由此看,赵普的失职多半都是因为自己作的,跟传国之争关系应该并不大。
也是因为这样的早期矛盾,赵普后来返京之后郁郁不得志,处处受卢多逊的排挤打压,先是妹夫侯仁宝冤屈被杀,随后是儿子赵承宗前脚娶妻后脚就被驱离京城。
这种情况下赵普最终也审时度势,给赵光义献上了他一手炮制的金匮之盟希望借此翻身,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由此也可见赵匡胤之死的突然
真正的顺位嫡长赵德昭茫然不知。
近水楼台的宋皇后想推举关系更好的赵德芳。
最终早有布局的赵光义从容入宫摘桃子,等到天亮已然尘埃落定。
受限于“不能记”的史料,即便赵光义的行为再可疑,动机再充分,也只能说他有很大的弑兄嫌疑。
无论有再多非议,他终归还是成功坐到了这个皇位上。
接下来便是我们都熟悉的
进击的高粱河车神
赵普是从没想过还会有自己的戏份。
听着“太祖已误”的言语,赵普往赵匡胤那边拱了拱手,眼见着官家摆摆手表示浑不在意,一抹喜色便难以抑制的浮现在脸上。
随后他一边努力盯着光幕,一边分出一点精力去观察着官家的神态。
说到他郁郁不得志,他满脸洒脱。
说到他妹夫被冤事,他大义凛然。
说到他亲子受驱逐,他差点眼含热泪。
一手炮制的金匮之盟
赵普“啊”
“官家这定是”
眼看着官家脸上的冷然之色,赵普说不出话来了。
有赵光义珠玉在前,赵普也相当干脆,顿首道
“臣惭不敢言也。”
虽不知道这金匮之盟是什么东西,但厅内几人却都能隐隐约约猜到。
赵光义更是顾不上自身处境,幸灾乐祸的笑了两声。
牵涉到赵普的还能是什么事难怪前面说禁止百姓私自跳大神呢,原来正主就在眼前。
当初后周仍存时,汴梁城中传唱的“点检做天子”,不就是眼前的赵普一手炮制的嘛
那这金匮之盟的内容也可想而知了。
不过无论如何赵普终归是赵匡胤亲自重新拉回来的,并且这一年来也确确实实在剪除弟弟羽翼上出了功夫,而且这其中说到的赵普困境也确实算被逼无奈。
因而此时的赵宋官家不耐烦的用玉斧敲了敲扶手,道
“驴车皇帝,有何好颜”
赵光义此时颇为洒脱,干脆也不起身而是将椅子拖过来靠着,半倚躺在地板上。
此时听闻兄长的叱骂也没多少惧意,反唇道
“兄长若能早些立了德昭,臣弟也不至于成了高粱河皇帝。”
他并不知晓后世所说的何意,于是干脆将其胡乱拼在一起。
赵匡胤瞧着弟弟鼻血污了胸前衣服,也干脆懒得再动手,直接如当初领军时斥军士一般道
“汝这腌臜鳖虫连个囫囵脊梁也无,配为人君”
“如何不能”赵光义脸涨通红反驳。
赵匡胤一脸不屑
“武不成,徒遭后人成了昏君,去与奴才做奴才”
说罢也不再看弟弟,省去烦心事。
一旁的赵普再次感觉自己在这里分外多余,本想在官家面前诉诉苦夸夸功的心思也随着最后的消息烟消云散。
最终也只能在心中暗叹一声
何其苦也
李世民捏了捏眉心,嘟囔了一句
“竟这般复杂”
本想说点什么,但想想这宋承唐,所历的便是唐末乱世,于是最终也还是不说什么了。
一直沉默的长孙无忌倒是想起一件事
“那后世既可鉴骨而知死于何病,那便将那赵大起棺验骨,则此谜虽不至于立解,但应当也能多知不些许情况。”
他如今没事儿在家就遍揽前朝律例,最为羡慕者便是后世那根据曹操尸骨鉴定其死因的手段,毕竟就他所见来说,死无对证这件事并不罕见,也是不少案件办理停滞的原因。
魏征点头,房玄龄摇头,杜如晦直接出言点破道
“这赵大所葬何处吾等不知,但想来距汴梁应当不远。”
“北宋亡国,京都失陷,帝陵”
于是长孙无忌也只能叹息一声,如果可以他还真想知道这手段能力。
不过他也忽然想到,自己被流岭南,随后被侄儿追令赐缢,尸骨恐怕亦无处寻了。
而听闻这赵大很可能被掘坟了,李世民当即便想要前趋至光幕前,随即就被眼疾手快的长孙皇后哭笑不得的拉住袖子
“二郎不可为此无稽之事。”
小名都被叫了出来,于是李世民也只能放弃,但还是解释了一下
“朕乃仁义君子,不过是欲令这赵大明仇而不忘也。”
这个说法很有说服力,甘露殿没一个赞同的。
说到宋太宗,首先需要肯定的是,他在宋朝文治这方面确实开了个好头。
因为时时勤读书,旁人劝他少看些以避免伤神,赵二回复称只要打开书本看两眼就总比不看要强,留下了“开卷有益”的典故。
993年,川峡地区爆发王小波、李顺起义,拉开了北宋王朝连绵不绝的农民起义序幕,这次起义对当时已经连战连败转入守势的北宋朝廷不啻于雪上加霜,赵二也因此多施仁举以收人心。
当年冬天,赵二下诏赐汴梁老人丝帛,年过百岁者加涂金带,随后又下诏赐孤老贫穷人千钱、米炭以过冬,就此留下了雪中送炭的典故。
虽然无论如何也算是做了件好事儿,但这烂摊子追根溯源反而跟赵二也脱不开关系。
某种意义上来说,作为紧邻的朝代,宋朝有些地方确实很类唐朝。
比如赵匡胤相当勤俭,不喜奢华,跟二凤有点类似,都攒了一些家底。
然后摊上的继任者呢,别的不说,花钱那是个顶个儿的强,并且还都喜欢用宗教给自己扯大旗。
赵二登基第一年就剃度僧尼十七万人,随后在位其间更是出资在名山大川兴建佛寺,五台山峨眉山天台山等地的一些寺庙便是残留于赵二时期。
至此,从柴荣开始的灭佛风气中止,僧尼老爷卷土重来,让本就被官僚、豪强剥削的农民头上又多了一座大山。
淳化年间,赵二已经把赵大的存款花的差不多了,下诏让朝廷讨论茶叶专卖,这也是后来茶引法的前身。
贩茶为生的王小波、李顺等人就此失业,由此点爆了已经不可调和的民怨,川峡地区农民起义就此爆发。
相较于唐末的黄巢,王小波等人的起义规模很小,并且也就坚持了两年就被平定。
但之所以值得专门一说,是因为王小波等人在起义中首次喊出了“均贫富”的口号。
他们完成了黄巢起义所没有触及到的根本矛盾,也由此让起义的指导思想更进一步。
黄巢毁灭了门阀的肉体,王小波则是接过旗帜,首次将矛头指向了当时不平等的根源
封建制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