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小说网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220章 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第220章 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推荐阅读:异界直播间、英雄联盟之谁与争锋、[综]卷毛控怎么了!、网游之诡影盗贼、创世纪之双鸟、江湖我独行、都市至尊天骄、英灵君王、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网游之黑暗道士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最新章节!
听闻这绝岛之矿后,孔明便拿着直尺起身。
将直尺贴在地图上简单丈量了一下长安与洛阳的距离,炭笔在尺子上打了记号。
然后挪动直尺向下,比来比去,孔明叹了口气
“从扬州起船至这绝岛,往返至少有三万里之遥。”
其中意思也很清楚咱们就暂时别惦记这个了。
刘备倒是很乐观
“如今我等只需精研算学,试造新海船,只需循序渐进,则海权之先机自可入手。”
”如此一来,莫说绝岛,我等更是能以海师利舰巡视西洋,以传汉名。”
毕竟那清王朝数十万人败于二十几艘这个盖伦船的战绩,便已经将战舰的强势之处展现的淋漓尽致。
而他们只需要按部就班,内崇算学,外取西洋原本,上究天文,下察海理,兴海师造强舰,则炎汉之兴,便已近在眼前。
这是一个无比清晰,且触手可及的未来。
这个未来庞统也心情激荡,当即就想起来了孝武皇帝的自夸,并轻声念了出来
“际天接地,人迹所及,咸尽宾服”
彼时闽越国作乱,南越国乃是汉之臣属,于是将此乱告于孝武皇帝。
淮南王引经据典劝阻孝武皇帝出兵,但“帝不听”。
结果听闻大汉出兵后,闽越举国皆惊,发生内乱。
闽越王之头被其属下献于孝武皇帝,以熄帝怒,
事后武帝传旨将此事告知于淮南王,并将此语作为大汉的目标。
孔明同样大笑,大声吟诵出由大家班彪所书之文
“汉秉威信,总率万国,日月所照,皆为臣妾”
在孔明看来,大汉一贯所求很简单
我的疆域,我说了算。
就因为这个最简单的要求,汉继四百载,志士仁人前仆后踣,终灭匈奴,得北疆安宁。
而如今,孔明不才,愿以绵薄之力,复承汉统。
开算学,兴治学,制工学之统,扬科学之名。
为后世子孙,谋先发之机也。
于是成都府衙的气氛愈发融洽。
张松说若是等益州之事忙完,一定要去这朱崖看看。
刘巴在一旁笑嘻嘻撺掇,称都到朱崖了,何妨出海一观
比如,去看看那汪大渊去过的古里地闷银器有多好看
张飞还在那边难以置信这英人竟能将百万土人屠戮一空。
庞统则很冷酷的指出,蛮种的族类之争就是如此,夷族绝祀灭种据地。
不过旋即庞统就摇头表示我华夏自不这么野蛮,千年后也才不过百万人而已,如今很可能也就几万人,处理方法多得是。
比如令其“认祖”,比如以富庶之地易之,比如将佛教徒扔过去等等等等。
不过详细办法庞统是没打算和张飞说的,毕竟这事儿还挺遥远。
不过由此庞统也下定决心绝不能英年早逝
甘露殿中李世民长吁了一口气。
此前对于海洋到底有多富庶的疑问得到了解答。
但这个答案让他对于这海洋的渴望再也按捺不住
“千秋之业,自海而始。”
而此前因疆域太大而无法有效控制所产生的忧虑,在此刻也缓解不少。
让西域成为大唐的走廊,让南海成为大唐的内海。
只要能成,这千秋之业,还有谁能与朕比肩
想到激动之处,李世民的心情再也按捺不住,重重一拳砸在桌案上,让同样满心期待的刘仁轨吓了一跳。
“陛下”
李世民摆摆手,略有不好意思,不过看着刘仁轨,眼神略有期待
“正则能海战扬名,可是少时有奇人授海战之法”
刘仁轨实诚的摇摇头
“陛下,臣乃汴州人,少时粗通水性,不懂水战,更遑论海战。”
李世民顿时有点失望。
刘仁轨无疑是一个令他惊喜的人才,但如今海上有如此宏图,仅仅一个刘仁轨就有点不太够用了。
故而随口一问,便是想要看看是否有在野遗贤,但这么看来果然还是多想了。
随即李世民自嘲一笑,看那后世驳杂学识可见学无止境,哪有那么多生而知之的贤才
还是要往治学倾注心血啊
心中沉吟着,李世民在甘露殿扫视了一圈,同时在心中将李世积、刘仁轨、房玄龄、阎立德等人记在了心上。
后辈说的清楚,因此他大概也能梳理出来,想要建海师的话,海军将士、算学研习、船舶改造,三者缺一不可。
若要出海,那海船便干系甚大,再由将作监司掌造船就不太合适了,那
增设靖海司不,还是等待会儿将这几人留下商议决定吧。
沉吟了一下,李世民抬头才发现刘仁轨还在认真瞧着他,明显还在疑惑皇帝为什么这么问。
将那些想法暂时驱散,李世民亲切问道
“那正则可懂算学”
说到此刘仁轨略有不好意思“不甚懂。”
李世民点点头
“既如此,便先入国子监修算学。”
刘仁轨自无异议,应承下来。
英国在鸦片战争击败清政府后,李鸿章做出了一个判断,认为此时的华夏乃是
“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这个判断没错,但实际上这个判断来的实在是太晚了,这个大变局实际上开始的更早。
现代海权论中有一句被频繁引用的话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
同理,失去了对海洋的控制,也就会失去一切。
而东亚海洋的入口我们都熟悉,马六甲海峡,而变故发生的时间其实也能猜得出来大明时期。
宋朝时占据马六甲海峡的国家为三佛齐,与宋朝一直保持着朝贡体系,建造了还算强盛的海军。
后来带宋自顾不暇,三佛齐也被马来人攻灭。
等到明朝郑和下西洋时,在马六甲海峡建国的已经是满剌加,跟马六甲是一个音。
满剌加控制港口,明朝为满剌加外交和军事保护,所以双方建立了相当深厚的合作关系。
根据明史记载,从永乐元年开始,满剌加在一百年的时间里入贡32次,其中有五次是由满剌加的国王王后带领使团进行的大规模朝贡。
但这样的亲密关系是建立在双方各取所需的前提下,后来的事儿咱们都知道,明朝下西洋停止,力量无法辐射过来了,双方关系也自然疏远。
足以写进历史的变故是1511年,葡萄牙人以七百名士兵、十六艘战舰,以及当地数千雇佣军攻灭满剌加,占领海峡。
满剌加的王族毫不惧怕爷身后有大明,等死吧你们
但满剌加的求援信直到八年后才送到了豹房皇帝、风流天子、大庆法王、动物园园长、威武大将军朱寿兼正德帝朱厚照手里。
不过攻灭了满剌加的葡萄牙人先一步到达了北京城,并大力发动银元攻势,效果斐然。
朱厚照身边被买通太监一个劲儿的给葡萄牙唱赞歌刷好感,武宗甚至还召见过葡萄牙使团的人一起下棋,并约定派使团回访。
这种情况下,满剌加的使者在北京直到与妻子全都病死,也没求到大明的援军。
大明唯一的反应就是在万寿帝君登基后驱逐了葡萄牙的使团,但仍是没有派一兵一卒,自己在炼丹房里逍遥快活。
就此,西洋人彻底打开了东亚的海上门户,葡萄牙人攻灭满剌加的就是盖伦船。
三百年后,英国人驾驶着只是更大了一点的盖伦船击败了清政府。
可以说从满剌加沦陷于欧洲坚船利炮的那一刻起,华夏的海权旁落就已经成了定局,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由此开始,剩下的问题就是什么时候挑破这层窗户纸罢了。
但好在,如今随着我们新中国的海洋力量崛起,华夏旁落的海权也终于被我们亲手夺了回来。
从一穷二白到海军初成,从近海防御到海军护航编队远行非洲。
再到如今的辽宁舰和山东舰服役,以及福建舰列装,我们也即将迎来三航母时代。
千年海权变更史,百年海权抗争史。
华夏海军英姿飒爽,海军盛世必将到来。
那么本期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孔明一直觉得,后世的后辈看待历史是一种新奇的视角。
看上去是记录在史册中的死板的文字,但经过后世的史学家剖析以及讲解,便颇有一种见微知着之感。
但相较于去抱怨历史,这后世的后辈们,他们自有一番属于自己的独特风采。
奋斗、抗争这类词语经常出现在他们的话语中,其中的骄傲之意溢于言表。
他们知晓如今一切的不易,他们清楚记着丧权辱国时的屈辱。
但最终并没有在其中沉沦,而是犹如北海的苏武,犹如长驱电掣的冠军侯,犹如投笔从戎的班大家。
并无太多抱怨,而是勤勤恳恳埋头做事,最终一鸣惊人,重展
“好汉儿”张飞大声激赞。
但随即张飞就摇摇头。
后辈这种骄傲的语气他是熟悉的,就像自己和二哥刚刚取得些许成就的时候。
这既是对成就的骄傲,也是对没有屈服于艰苦时日的骄傲,张飞对此深有感叹。
而数月来读书的也是有结果的,张飞登时便想起来了一句合适的先贤之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真是好汉儿”
孔明哑然,不过也是欣慰看着光幕,翼德话语简单,但深得孔明之心,他也再无其他话。
此时光幕还未结束,随着话语的悄然无声,光幕上的内容还在持续播送。
先是黑白色并晃动的非常厉害的画面,他听到一个声音在感慨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而很快,这个声音变得铿锵有力,似是在与人争论,也似是在痛叹
“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中国之门户权耳。”
最终这个声音变得苍老,但依然还在心心念念
“中国之海军不能过百只,设不幸有外侮,则中国危矣。”
而很快一声炮响振聋发聩,孔明一副发黄的地图上,那倭岛化作一张巨手,朝着华夏之徒攫取而来,但很快一个拳头就将其砸得粉碎。
随后这只手提起来了一支毛笔,用笔尖在倭岛的残骸中蘸满了墨,随后笔走龙蛇,写下了一句话
我们一定要建设一支海军,这支海军要能保卫我们的海防,有效地防御帝国主义可能的侵略。
随后字迹慢慢淡去,孔明看到的是一支蹒跚学步,都是小舰艇的海军。
背景音则是伴随着滴滴哒哒声的清脆女声
“一切外国飞机和军用船舶,未经中国政府许可,不得进入中国领海及其上空。”
最终这一切都淡去,画面色彩逐渐变得鲜艳,熟悉的视角拉升,随后遍布海面的舰队映入了孔明的双眼。
而在看到的第一时间,孔明便知晓了哪个是航母
航母航母,航空利器之母船
原来这便是那移动的领土
孔明睁大眼睛还能看到那航母上的军人,只需略略估算,这航母大概尺寸便列于孔明心中
前后至少三百余步左右也有近百步真乃庞然大物是也
至此,孔明也真心实意的发出了感叹
“后世汉儿,殊为坚韧,殊为聪慧,殊为不易。”
从一穷二白到舰队满海,从任人欺侮到争得海权。
孔明至今还清楚记得后世第一次聊到航母时候的语气
“我们也掌握了人类巅峰的军事力量”
后辈多不易,吾心甚知之。
这股骄傲之感,借助着同文同种的联系,孔明亦能感同身受。
“汉儿长大了啊。”
庞统感叹的声音同样蕴含着千般复杂的情绪。
孔明扭头看了过去,两人对视一眼又几乎同时笑了出来
“汉儿如此甚好”
“吾汉有幸甚善”
甘露殿中同样沉默的看着这一切。
前面的纠结与砥砺奋斗让李世民揪心,但最终广阔的舰队远景又让李世民失言。
但最终在李世民心头回荡的反而是一开始那个铿锵有力的声音
“世界潮流,浩浩汤汤。”
他的眼前仿佛能看到一条江水,无数族群在其中浮沉。
“何为顺何为逆”
“我唐须引顺流步步为先,开西洋彼辈之千年变局,踏浪翻波”
这章卡文卡的厉害,给观众姥爷磕头了。
本章完
听闻这绝岛之矿后,孔明便拿着直尺起身。
将直尺贴在地图上简单丈量了一下长安与洛阳的距离,炭笔在尺子上打了记号。
然后挪动直尺向下,比来比去,孔明叹了口气
“从扬州起船至这绝岛,往返至少有三万里之遥。”
其中意思也很清楚咱们就暂时别惦记这个了。
刘备倒是很乐观
“如今我等只需精研算学,试造新海船,只需循序渐进,则海权之先机自可入手。”
”如此一来,莫说绝岛,我等更是能以海师利舰巡视西洋,以传汉名。”
毕竟那清王朝数十万人败于二十几艘这个盖伦船的战绩,便已经将战舰的强势之处展现的淋漓尽致。
而他们只需要按部就班,内崇算学,外取西洋原本,上究天文,下察海理,兴海师造强舰,则炎汉之兴,便已近在眼前。
这是一个无比清晰,且触手可及的未来。
这个未来庞统也心情激荡,当即就想起来了孝武皇帝的自夸,并轻声念了出来
“际天接地,人迹所及,咸尽宾服”
彼时闽越国作乱,南越国乃是汉之臣属,于是将此乱告于孝武皇帝。
淮南王引经据典劝阻孝武皇帝出兵,但“帝不听”。
结果听闻大汉出兵后,闽越举国皆惊,发生内乱。
闽越王之头被其属下献于孝武皇帝,以熄帝怒,
事后武帝传旨将此事告知于淮南王,并将此语作为大汉的目标。
孔明同样大笑,大声吟诵出由大家班彪所书之文
“汉秉威信,总率万国,日月所照,皆为臣妾”
在孔明看来,大汉一贯所求很简单
我的疆域,我说了算。
就因为这个最简单的要求,汉继四百载,志士仁人前仆后踣,终灭匈奴,得北疆安宁。
而如今,孔明不才,愿以绵薄之力,复承汉统。
开算学,兴治学,制工学之统,扬科学之名。
为后世子孙,谋先发之机也。
于是成都府衙的气氛愈发融洽。
张松说若是等益州之事忙完,一定要去这朱崖看看。
刘巴在一旁笑嘻嘻撺掇,称都到朱崖了,何妨出海一观
比如,去看看那汪大渊去过的古里地闷银器有多好看
张飞还在那边难以置信这英人竟能将百万土人屠戮一空。
庞统则很冷酷的指出,蛮种的族类之争就是如此,夷族绝祀灭种据地。
不过旋即庞统就摇头表示我华夏自不这么野蛮,千年后也才不过百万人而已,如今很可能也就几万人,处理方法多得是。
比如令其“认祖”,比如以富庶之地易之,比如将佛教徒扔过去等等等等。
不过详细办法庞统是没打算和张飞说的,毕竟这事儿还挺遥远。
不过由此庞统也下定决心绝不能英年早逝
甘露殿中李世民长吁了一口气。
此前对于海洋到底有多富庶的疑问得到了解答。
但这个答案让他对于这海洋的渴望再也按捺不住
“千秋之业,自海而始。”
而此前因疆域太大而无法有效控制所产生的忧虑,在此刻也缓解不少。
让西域成为大唐的走廊,让南海成为大唐的内海。
只要能成,这千秋之业,还有谁能与朕比肩
想到激动之处,李世民的心情再也按捺不住,重重一拳砸在桌案上,让同样满心期待的刘仁轨吓了一跳。
“陛下”
李世民摆摆手,略有不好意思,不过看着刘仁轨,眼神略有期待
“正则能海战扬名,可是少时有奇人授海战之法”
刘仁轨实诚的摇摇头
“陛下,臣乃汴州人,少时粗通水性,不懂水战,更遑论海战。”
李世民顿时有点失望。
刘仁轨无疑是一个令他惊喜的人才,但如今海上有如此宏图,仅仅一个刘仁轨就有点不太够用了。
故而随口一问,便是想要看看是否有在野遗贤,但这么看来果然还是多想了。
随即李世民自嘲一笑,看那后世驳杂学识可见学无止境,哪有那么多生而知之的贤才
还是要往治学倾注心血啊
心中沉吟着,李世民在甘露殿扫视了一圈,同时在心中将李世积、刘仁轨、房玄龄、阎立德等人记在了心上。
后辈说的清楚,因此他大概也能梳理出来,想要建海师的话,海军将士、算学研习、船舶改造,三者缺一不可。
若要出海,那海船便干系甚大,再由将作监司掌造船就不太合适了,那
增设靖海司不,还是等待会儿将这几人留下商议决定吧。
沉吟了一下,李世民抬头才发现刘仁轨还在认真瞧着他,明显还在疑惑皇帝为什么这么问。
将那些想法暂时驱散,李世民亲切问道
“那正则可懂算学”
说到此刘仁轨略有不好意思“不甚懂。”
李世民点点头
“既如此,便先入国子监修算学。”
刘仁轨自无异议,应承下来。
英国在鸦片战争击败清政府后,李鸿章做出了一个判断,认为此时的华夏乃是
“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这个判断没错,但实际上这个判断来的实在是太晚了,这个大变局实际上开始的更早。
现代海权论中有一句被频繁引用的话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
同理,失去了对海洋的控制,也就会失去一切。
而东亚海洋的入口我们都熟悉,马六甲海峡,而变故发生的时间其实也能猜得出来大明时期。
宋朝时占据马六甲海峡的国家为三佛齐,与宋朝一直保持着朝贡体系,建造了还算强盛的海军。
后来带宋自顾不暇,三佛齐也被马来人攻灭。
等到明朝郑和下西洋时,在马六甲海峡建国的已经是满剌加,跟马六甲是一个音。
满剌加控制港口,明朝为满剌加外交和军事保护,所以双方建立了相当深厚的合作关系。
根据明史记载,从永乐元年开始,满剌加在一百年的时间里入贡32次,其中有五次是由满剌加的国王王后带领使团进行的大规模朝贡。
但这样的亲密关系是建立在双方各取所需的前提下,后来的事儿咱们都知道,明朝下西洋停止,力量无法辐射过来了,双方关系也自然疏远。
足以写进历史的变故是1511年,葡萄牙人以七百名士兵、十六艘战舰,以及当地数千雇佣军攻灭满剌加,占领海峡。
满剌加的王族毫不惧怕爷身后有大明,等死吧你们
但满剌加的求援信直到八年后才送到了豹房皇帝、风流天子、大庆法王、动物园园长、威武大将军朱寿兼正德帝朱厚照手里。
不过攻灭了满剌加的葡萄牙人先一步到达了北京城,并大力发动银元攻势,效果斐然。
朱厚照身边被买通太监一个劲儿的给葡萄牙唱赞歌刷好感,武宗甚至还召见过葡萄牙使团的人一起下棋,并约定派使团回访。
这种情况下,满剌加的使者在北京直到与妻子全都病死,也没求到大明的援军。
大明唯一的反应就是在万寿帝君登基后驱逐了葡萄牙的使团,但仍是没有派一兵一卒,自己在炼丹房里逍遥快活。
就此,西洋人彻底打开了东亚的海上门户,葡萄牙人攻灭满剌加的就是盖伦船。
三百年后,英国人驾驶着只是更大了一点的盖伦船击败了清政府。
可以说从满剌加沦陷于欧洲坚船利炮的那一刻起,华夏的海权旁落就已经成了定局,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由此开始,剩下的问题就是什么时候挑破这层窗户纸罢了。
但好在,如今随着我们新中国的海洋力量崛起,华夏旁落的海权也终于被我们亲手夺了回来。
从一穷二白到海军初成,从近海防御到海军护航编队远行非洲。
再到如今的辽宁舰和山东舰服役,以及福建舰列装,我们也即将迎来三航母时代。
千年海权变更史,百年海权抗争史。
华夏海军英姿飒爽,海军盛世必将到来。
那么本期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孔明一直觉得,后世的后辈看待历史是一种新奇的视角。
看上去是记录在史册中的死板的文字,但经过后世的史学家剖析以及讲解,便颇有一种见微知着之感。
但相较于去抱怨历史,这后世的后辈们,他们自有一番属于自己的独特风采。
奋斗、抗争这类词语经常出现在他们的话语中,其中的骄傲之意溢于言表。
他们知晓如今一切的不易,他们清楚记着丧权辱国时的屈辱。
但最终并没有在其中沉沦,而是犹如北海的苏武,犹如长驱电掣的冠军侯,犹如投笔从戎的班大家。
并无太多抱怨,而是勤勤恳恳埋头做事,最终一鸣惊人,重展
“好汉儿”张飞大声激赞。
但随即张飞就摇摇头。
后辈这种骄傲的语气他是熟悉的,就像自己和二哥刚刚取得些许成就的时候。
这既是对成就的骄傲,也是对没有屈服于艰苦时日的骄傲,张飞对此深有感叹。
而数月来读书的也是有结果的,张飞登时便想起来了一句合适的先贤之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真是好汉儿”
孔明哑然,不过也是欣慰看着光幕,翼德话语简单,但深得孔明之心,他也再无其他话。
此时光幕还未结束,随着话语的悄然无声,光幕上的内容还在持续播送。
先是黑白色并晃动的非常厉害的画面,他听到一个声音在感慨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而很快,这个声音变得铿锵有力,似是在与人争论,也似是在痛叹
“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中国之门户权耳。”
最终这个声音变得苍老,但依然还在心心念念
“中国之海军不能过百只,设不幸有外侮,则中国危矣。”
而很快一声炮响振聋发聩,孔明一副发黄的地图上,那倭岛化作一张巨手,朝着华夏之徒攫取而来,但很快一个拳头就将其砸得粉碎。
随后这只手提起来了一支毛笔,用笔尖在倭岛的残骸中蘸满了墨,随后笔走龙蛇,写下了一句话
我们一定要建设一支海军,这支海军要能保卫我们的海防,有效地防御帝国主义可能的侵略。
随后字迹慢慢淡去,孔明看到的是一支蹒跚学步,都是小舰艇的海军。
背景音则是伴随着滴滴哒哒声的清脆女声
“一切外国飞机和军用船舶,未经中国政府许可,不得进入中国领海及其上空。”
最终这一切都淡去,画面色彩逐渐变得鲜艳,熟悉的视角拉升,随后遍布海面的舰队映入了孔明的双眼。
而在看到的第一时间,孔明便知晓了哪个是航母
航母航母,航空利器之母船
原来这便是那移动的领土
孔明睁大眼睛还能看到那航母上的军人,只需略略估算,这航母大概尺寸便列于孔明心中
前后至少三百余步左右也有近百步真乃庞然大物是也
至此,孔明也真心实意的发出了感叹
“后世汉儿,殊为坚韧,殊为聪慧,殊为不易。”
从一穷二白到舰队满海,从任人欺侮到争得海权。
孔明至今还清楚记得后世第一次聊到航母时候的语气
“我们也掌握了人类巅峰的军事力量”
后辈多不易,吾心甚知之。
这股骄傲之感,借助着同文同种的联系,孔明亦能感同身受。
“汉儿长大了啊。”
庞统感叹的声音同样蕴含着千般复杂的情绪。
孔明扭头看了过去,两人对视一眼又几乎同时笑了出来
“汉儿如此甚好”
“吾汉有幸甚善”
甘露殿中同样沉默的看着这一切。
前面的纠结与砥砺奋斗让李世民揪心,但最终广阔的舰队远景又让李世民失言。
但最终在李世民心头回荡的反而是一开始那个铿锵有力的声音
“世界潮流,浩浩汤汤。”
他的眼前仿佛能看到一条江水,无数族群在其中浮沉。
“何为顺何为逆”
“我唐须引顺流步步为先,开西洋彼辈之千年变局,踏浪翻波”
这章卡文卡的厉害,给观众姥爷磕头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