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零章 国富论(二)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新顺1730最新章节!
这本小册子,其内核当然是那一套2.0版本。
但因为实际上是p露s版,所以里面也掺杂了一些货币问题。
小册子中的内容,基本上是逻辑自洽、且听起来相当有道理的。
至少,乔治三世等王党核心成员,是无法反驳的。
而这本小册子的核心内容,大致上可以分为六条。
第一条:
货币问题。
英国,甚至整个西欧,在和中国贸易的时候,为什么欧洲商品的竞争力不足?
刨除掉技术因素,货币因素也是关键问题。
小册子上来还是要以史为鉴的:
曾经有这么一个国家。
它是世界货币的发行者,它掌握了世界货币的发钞权。
从波罗的海,到西非丛林,再到印度海岸,直到中国,全世界都在用它发行的货币。
甚至于,后来一些后发居上的国家,其本国发行货币的时候,也是和其发行的货币绑定、兑换。
这个国家的一次经济上的动荡,可能会导致世界范围内的战争,甚至直接影响到了大洋彼岸,导致了大洋彼岸的古老国家发生了货币混乱,政府财政崩溃。
曾经又这么一个国家。
它的舰队,从欧洲到美洲、从美洲到亚洲,巨大的战舰让其余所有国家都相形见绌,无敌的舰队让世界所有国家的海军都瑟瑟发抖。
它和另一个生死敌对的国家,瓜分了世界,所有后来者都试图抵抗这种两大强国的划线瓜分。
曾经有这么一个国家。
它对自己的价值观无比狂热,满世界推销。
靠金钱、文字、大炮、军舰,将它的价值观推广到了世界各地。
并且推行了荣誉入籍制,认可它价值观的“蛮夷”,便可获得荣誉国籍。
曾经有这么一个国家。
它自己国内的生产力不足,却强制要求它所影响和控制的地区,必须使用它本国的商品。
并且试图用尽一切办法,遏制后发国家的商品进入它的控制范围。为了打压后发国家,它不惜组织了一支强大到全世界无对的强大远洋舰队。
曾经有这么一个国家。
它本国有一些先进的技术,这些先进的技术对外严密封锁,任何试图把这些新技术扩散出去的人,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但是,最终这个国家还是衰败了。
这个国家,叫西班牙。
因为太多的金矿银矿,所以国内的物价不断提升,最终带动了整个欧洲的物价革命。
西班牙作为世界货币的发钞国,它必须要把这些钱花出去,买东西。
于是,物价革命从西班牙开始向外传导,西班牙的商品因为其是世界货币发钞国的缘故,缺乏足够的竞争力。
即便其拥有诸如“美利奴羊”之类的优势技术,却也仍旧挡不住自己的衰败。
而其衰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货币问题。
现在,英国,乃至于欧洲,面对大顺的商品,缺乏足够的竞争力。
这里面,固然有技术因素。
但是,货币因素也极为重要,否则,长达一年半周期、且运费高昂的贸易,是不可能有这么高的利润的。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货币问题带来的本国商品竞争力不足呢?
这个问题,在主权货币法币时代,和贵金属时代,解决的方法,表面看当然是不同的。
这本小册子,为英国,或者欧洲,开出的药方,就是全面取消关税、扩大进口。
争取在20年内,将欧洲、美洲白银和黄金的三分之二,流向中国。
通过全面放开贵金属管制、放开关税,让中国人用棉布、瓷器、金属、丝绸、茶叶等,将欧洲的白银和黄金吸走。
越快越好。
这样,20年后,整个欧洲美洲的存银,将大为减少。
原本,一两白银在英国,能买60斤棒子面。
而20年后,当欧洲三分之二的白银流入中国中,一两白银,就能买120斤棒子面,甚至更多。
如果能够做到1两白银,能买200斤棒子面或者高粱米。
那么,在同等技术下,欧洲,英国的制造业,就有竞争力了。
到时候,因为大顺的存银量增加,大顺一两白银能买的棒子面减少,或者至少到两国水平相近的程度。
那么,才能知道,英国适合发展什么产业。
才能在褪去了“货币汇率”问题后,拥有真正的、英国人所擅长的、相对的绝对优势的产业。
否则的话,是看不清楚的。
因此,放开关税、放开贵金属管控,是绝对正确的。
不但要放开,而且要鼓励进口、鼓励消费,尤其是鼓励英国人消费中国商品。
这不是在害英国,而是在救英国。
如果,英国能够在10年之内,通过快速的、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白银外流和贸易逆差,让英国的物价和大顺差毬不多,那么英国就跑赢了其余欧洲国家。
而这个道理正确的前提,就是“重商主义”和“自由贸易”争论的根本问题。
货币,是不是财富?
财富是啥?
是货币?
还是说,货币只是国民财富的一种等价物,而国民财富是劳动创造的?
而这,恰恰就是自由贸易1.0版的核心内容:
。
那么,就不提20年后,白银外流到物价革命全世界平缓之后的事。
只说,彻底放开关税,加大货物进口,那么,英国的国民财富,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对一个英国人来说,他手里现在有30两白银,那么这30两白银是财富吗?
如果,因为放开进口,棉布茶叶什么的,疯狂降价。
那么,他手里的这30两白银,或者说,他可以拥有的是不是增加了呢?
是的话,放到全英国,如果彻底放开关税、鼓励进口,是否可以认为,英国手里的白银和黄金所代表的增加了呢?
那么,是不是可以说,如果放开进口、取缔关税,可以视作英国的国民财富增加了呢?
故而,哪怕这个2.0p露s版,其能自圆其说、逻辑自洽的根本,还是基于1.0版的“国民财富到底是啥玩意儿”的这个内核。
由此,再继续往下延伸。
现在,英国内部是有《谷物法》的,在1688年,英国的第一版谷物法就已经出台。
那时候起,出口燕麦、小麦等,英国政府就需要给予一定的补贴,从而奖励出口、奖励农业发展。
而如果采取这种加速白银外流的方法,现在农业雇工每周的工资,接近12先令,才能满足衣食住行等。
二十年后,三分之二的白银流向中国,加上中国棉布茶叶等消费品的进入,那么农业雇工只需要每周给个5个先令,就能满足衣食住行。
到时候,还需要再给燕麦之类的农产品补贴,才能获得竞争力吗?
以上,就是这个休克苏醒大法的第一步,在货币问题上制造休克,从而解决自明中期就开始的东西方白银购买力差距的问题。
也即是欧洲制造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基础。
休克法,在主权货币、法币纸币时代,其表现是极为苛刻的“紧缩财政”,这是玻利维亚休克的货币方桉。
而在贵金属货币时代,则应体现为极为苛刻的“贸易逆差”,通过海量进口,迅速消耗掉本国的存银,缓解“通货膨胀”。
第二条:
英国应全面取消对经济的任何管制。
取消诸如对北美南方种植园的靛草补贴;取消对北方州的亚麻生产和帆布生产的补贴。
取消任何对本国产业的保护,尤其是要取缔《棉布法桉》这种严重的、以行政命令而扭曲经济运行的措施。
要对那些因为取消补贴、取消进口关税保护的产业,重拳出击。
如果曼彻斯特的棉布从业者,敢反对,就应该直接上军队,将其抓捕,转送种植园。
而不应该由这些“既得利益者”,伤害本国的产业转型。
英国政府以高额的关税,保护曼彻斯特的棉纺织业,是绝没有未来的。
是不可能出现曼彻斯特的棉纺织业技术急速进步的。
任何认为给曼彻斯特的棉布以保护和补贴,会让曼彻斯特成为棉纺织业中心的想法,都是不懂经济学的白痴。
对曼彻斯特的保护和补贴,只可能让这些“懒惰”的“既得利益者”,借着《21年法桉》的保护,生产劣质的棉布。
当然,也包括北美新英格兰地区的制造业补贴,包括纺织业的亚麻6便士补贴法桉、和帆布的3便士法桉,也应该全部取消。
如果新英格兰地区的制造业补贴继续存在,那么原本就贫穷的新英格兰地区,会和南方州的差距越来越大。最终,南方州一个州,就会比整个北方州更富庶。
以史为鉴。
中国为什么能出口棉布?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因为中国没有对呢绒征收高额的关税,也没有对棉布给予出口补贴,所以,经过充分的竞争,中国可以出口棉布。
反观英国,有东方棉布禁止令,有棉产业补贴和原棉进口退税减免,这就是曼彻斯特不可能成为棉纺织中心的根源,也是英国此时无人懂经济学的明证。
这种畸形的补贴和法令限制,只会扭曲英国的经济,使得英国的经济不健康,无法找到属于英国的、真正的、绝对优势的产业。
至于这套说辞对不对……
对,也不对。
此时,经济学刚起步,此时的经济学,连解释现在的世界都做不到,只能解释历史。
曼彻斯特在英国的关税保护和原棉靛草补贴下,到底是混成了一群既得利益者在那混日子?还是混成了19世纪的世界棉纺织业中心?
这个是未来的事。既然还未发生,肯定是要狂喷的,这种关税保护肯定会把曼彻斯特搞成一群懒汉、毫无技术进步之可能。
至于说中国的棉布产业……
那只能说,“相对优势”理论,是他娘了个腿的完全正确。
因为洪武皇帝的税收政策,那时候是实物税,不能折色银,当然也没法折色银。
所以,黄道婆先发的松江布,因为实物税里的“布”,快速的发展起来了。
别处的人要交税,自己纺织棉花,还不如拿着粮食啥的,来松江换棉布呢。
这就是在全国统一市场下的、以征实物税制造需求的、米丝桑棉几大产业在长三角地区的相对优势促进下,使得松江地区的棉纺织业在明代快速发展起来了。
甚至可以说,松江地区在明代的棉纺织业发展,就是个典型的“相对优势”的实操。
同样是一天的劳动,我种大米、我采桑叶,都比松江快。而松江,织棉布也确实比我快。
那我干嘛又种大米、又采桑叶、又搓棉布呢?我干嘛不多采桑叶搓丝,去松江换棉布呢?
我擅长搓丝,他擅长搓棉。
我一年干365天,他也一年干365天。我这365天都搓丝,因为我搓丝快;他这365天都搓棉花,因为他搓棉花快。然后我和他交换。
我一年干365天,300天搓丝,65天搓棉;他一年干365天,300天搓棉,65天搓丝。我俩不交换,各自交税。
哪个总生产量更高?
甭管这些东西是不是交税了,交税了,不是进黑洞了、不是蒸发了、不是消失了。
社会分工、地域分工、相对优势、在劳动量不变的情况下整个长三角的总生产量增加,简直可以视作教科书般的相对优势实操。
虽然,制定政策的人,是无意识的推动了历史。他压根就不可能考虑到这些问题。
甚至,连“消费”也是扭曲的,是实物税促成的这种消费品交换。
但至少,比靠着高额关税保护和印度崩溃而发展起来的曼彻斯特,更具有自由贸易的代表性吧?
曼彻斯特也配谈自由贸易?甘地领导个自纺运动,都20世纪的技术水平了,一年就干废了曼彻斯特246家纺织厂,也配谈自由贸易?
这本小册子,其内核当然是那一套2.0版本。
但因为实际上是p露s版,所以里面也掺杂了一些货币问题。
小册子中的内容,基本上是逻辑自洽、且听起来相当有道理的。
至少,乔治三世等王党核心成员,是无法反驳的。
而这本小册子的核心内容,大致上可以分为六条。
第一条:
货币问题。
英国,甚至整个西欧,在和中国贸易的时候,为什么欧洲商品的竞争力不足?
刨除掉技术因素,货币因素也是关键问题。
小册子上来还是要以史为鉴的:
曾经有这么一个国家。
它是世界货币的发行者,它掌握了世界货币的发钞权。
从波罗的海,到西非丛林,再到印度海岸,直到中国,全世界都在用它发行的货币。
甚至于,后来一些后发居上的国家,其本国发行货币的时候,也是和其发行的货币绑定、兑换。
这个国家的一次经济上的动荡,可能会导致世界范围内的战争,甚至直接影响到了大洋彼岸,导致了大洋彼岸的古老国家发生了货币混乱,政府财政崩溃。
曾经又这么一个国家。
它的舰队,从欧洲到美洲、从美洲到亚洲,巨大的战舰让其余所有国家都相形见绌,无敌的舰队让世界所有国家的海军都瑟瑟发抖。
它和另一个生死敌对的国家,瓜分了世界,所有后来者都试图抵抗这种两大强国的划线瓜分。
曾经有这么一个国家。
它对自己的价值观无比狂热,满世界推销。
靠金钱、文字、大炮、军舰,将它的价值观推广到了世界各地。
并且推行了荣誉入籍制,认可它价值观的“蛮夷”,便可获得荣誉国籍。
曾经有这么一个国家。
它自己国内的生产力不足,却强制要求它所影响和控制的地区,必须使用它本国的商品。
并且试图用尽一切办法,遏制后发国家的商品进入它的控制范围。为了打压后发国家,它不惜组织了一支强大到全世界无对的强大远洋舰队。
曾经有这么一个国家。
它本国有一些先进的技术,这些先进的技术对外严密封锁,任何试图把这些新技术扩散出去的人,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但是,最终这个国家还是衰败了。
这个国家,叫西班牙。
因为太多的金矿银矿,所以国内的物价不断提升,最终带动了整个欧洲的物价革命。
西班牙作为世界货币的发钞国,它必须要把这些钱花出去,买东西。
于是,物价革命从西班牙开始向外传导,西班牙的商品因为其是世界货币发钞国的缘故,缺乏足够的竞争力。
即便其拥有诸如“美利奴羊”之类的优势技术,却也仍旧挡不住自己的衰败。
而其衰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货币问题。
现在,英国,乃至于欧洲,面对大顺的商品,缺乏足够的竞争力。
这里面,固然有技术因素。
但是,货币因素也极为重要,否则,长达一年半周期、且运费高昂的贸易,是不可能有这么高的利润的。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货币问题带来的本国商品竞争力不足呢?
这个问题,在主权货币法币时代,和贵金属时代,解决的方法,表面看当然是不同的。
这本小册子,为英国,或者欧洲,开出的药方,就是全面取消关税、扩大进口。
争取在20年内,将欧洲、美洲白银和黄金的三分之二,流向中国。
通过全面放开贵金属管制、放开关税,让中国人用棉布、瓷器、金属、丝绸、茶叶等,将欧洲的白银和黄金吸走。
越快越好。
这样,20年后,整个欧洲美洲的存银,将大为减少。
原本,一两白银在英国,能买60斤棒子面。
而20年后,当欧洲三分之二的白银流入中国中,一两白银,就能买120斤棒子面,甚至更多。
如果能够做到1两白银,能买200斤棒子面或者高粱米。
那么,在同等技术下,欧洲,英国的制造业,就有竞争力了。
到时候,因为大顺的存银量增加,大顺一两白银能买的棒子面减少,或者至少到两国水平相近的程度。
那么,才能知道,英国适合发展什么产业。
才能在褪去了“货币汇率”问题后,拥有真正的、英国人所擅长的、相对的绝对优势的产业。
否则的话,是看不清楚的。
因此,放开关税、放开贵金属管控,是绝对正确的。
不但要放开,而且要鼓励进口、鼓励消费,尤其是鼓励英国人消费中国商品。
这不是在害英国,而是在救英国。
如果,英国能够在10年之内,通过快速的、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白银外流和贸易逆差,让英国的物价和大顺差毬不多,那么英国就跑赢了其余欧洲国家。
而这个道理正确的前提,就是“重商主义”和“自由贸易”争论的根本问题。
货币,是不是财富?
财富是啥?
是货币?
还是说,货币只是国民财富的一种等价物,而国民财富是劳动创造的?
而这,恰恰就是自由贸易1.0版的核心内容:
。
那么,就不提20年后,白银外流到物价革命全世界平缓之后的事。
只说,彻底放开关税,加大货物进口,那么,英国的国民财富,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对一个英国人来说,他手里现在有30两白银,那么这30两白银是财富吗?
如果,因为放开进口,棉布茶叶什么的,疯狂降价。
那么,他手里的这30两白银,或者说,他可以拥有的是不是增加了呢?
是的话,放到全英国,如果彻底放开关税、鼓励进口,是否可以认为,英国手里的白银和黄金所代表的增加了呢?
那么,是不是可以说,如果放开进口、取缔关税,可以视作英国的国民财富增加了呢?
故而,哪怕这个2.0p露s版,其能自圆其说、逻辑自洽的根本,还是基于1.0版的“国民财富到底是啥玩意儿”的这个内核。
由此,再继续往下延伸。
现在,英国内部是有《谷物法》的,在1688年,英国的第一版谷物法就已经出台。
那时候起,出口燕麦、小麦等,英国政府就需要给予一定的补贴,从而奖励出口、奖励农业发展。
而如果采取这种加速白银外流的方法,现在农业雇工每周的工资,接近12先令,才能满足衣食住行等。
二十年后,三分之二的白银流向中国,加上中国棉布茶叶等消费品的进入,那么农业雇工只需要每周给个5个先令,就能满足衣食住行。
到时候,还需要再给燕麦之类的农产品补贴,才能获得竞争力吗?
以上,就是这个休克苏醒大法的第一步,在货币问题上制造休克,从而解决自明中期就开始的东西方白银购买力差距的问题。
也即是欧洲制造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基础。
休克法,在主权货币、法币纸币时代,其表现是极为苛刻的“紧缩财政”,这是玻利维亚休克的货币方桉。
而在贵金属货币时代,则应体现为极为苛刻的“贸易逆差”,通过海量进口,迅速消耗掉本国的存银,缓解“通货膨胀”。
第二条:
英国应全面取消对经济的任何管制。
取消诸如对北美南方种植园的靛草补贴;取消对北方州的亚麻生产和帆布生产的补贴。
取消任何对本国产业的保护,尤其是要取缔《棉布法桉》这种严重的、以行政命令而扭曲经济运行的措施。
要对那些因为取消补贴、取消进口关税保护的产业,重拳出击。
如果曼彻斯特的棉布从业者,敢反对,就应该直接上军队,将其抓捕,转送种植园。
而不应该由这些“既得利益者”,伤害本国的产业转型。
英国政府以高额的关税,保护曼彻斯特的棉纺织业,是绝没有未来的。
是不可能出现曼彻斯特的棉纺织业技术急速进步的。
任何认为给曼彻斯特的棉布以保护和补贴,会让曼彻斯特成为棉纺织业中心的想法,都是不懂经济学的白痴。
对曼彻斯特的保护和补贴,只可能让这些“懒惰”的“既得利益者”,借着《21年法桉》的保护,生产劣质的棉布。
当然,也包括北美新英格兰地区的制造业补贴,包括纺织业的亚麻6便士补贴法桉、和帆布的3便士法桉,也应该全部取消。
如果新英格兰地区的制造业补贴继续存在,那么原本就贫穷的新英格兰地区,会和南方州的差距越来越大。最终,南方州一个州,就会比整个北方州更富庶。
以史为鉴。
中国为什么能出口棉布?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因为中国没有对呢绒征收高额的关税,也没有对棉布给予出口补贴,所以,经过充分的竞争,中国可以出口棉布。
反观英国,有东方棉布禁止令,有棉产业补贴和原棉进口退税减免,这就是曼彻斯特不可能成为棉纺织中心的根源,也是英国此时无人懂经济学的明证。
这种畸形的补贴和法令限制,只会扭曲英国的经济,使得英国的经济不健康,无法找到属于英国的、真正的、绝对优势的产业。
至于这套说辞对不对……
对,也不对。
此时,经济学刚起步,此时的经济学,连解释现在的世界都做不到,只能解释历史。
曼彻斯特在英国的关税保护和原棉靛草补贴下,到底是混成了一群既得利益者在那混日子?还是混成了19世纪的世界棉纺织业中心?
这个是未来的事。既然还未发生,肯定是要狂喷的,这种关税保护肯定会把曼彻斯特搞成一群懒汉、毫无技术进步之可能。
至于说中国的棉布产业……
那只能说,“相对优势”理论,是他娘了个腿的完全正确。
因为洪武皇帝的税收政策,那时候是实物税,不能折色银,当然也没法折色银。
所以,黄道婆先发的松江布,因为实物税里的“布”,快速的发展起来了。
别处的人要交税,自己纺织棉花,还不如拿着粮食啥的,来松江换棉布呢。
这就是在全国统一市场下的、以征实物税制造需求的、米丝桑棉几大产业在长三角地区的相对优势促进下,使得松江地区的棉纺织业在明代快速发展起来了。
甚至可以说,松江地区在明代的棉纺织业发展,就是个典型的“相对优势”的实操。
同样是一天的劳动,我种大米、我采桑叶,都比松江快。而松江,织棉布也确实比我快。
那我干嘛又种大米、又采桑叶、又搓棉布呢?我干嘛不多采桑叶搓丝,去松江换棉布呢?
我擅长搓丝,他擅长搓棉。
我一年干365天,他也一年干365天。我这365天都搓丝,因为我搓丝快;他这365天都搓棉花,因为他搓棉花快。然后我和他交换。
我一年干365天,300天搓丝,65天搓棉;他一年干365天,300天搓棉,65天搓丝。我俩不交换,各自交税。
哪个总生产量更高?
甭管这些东西是不是交税了,交税了,不是进黑洞了、不是蒸发了、不是消失了。
社会分工、地域分工、相对优势、在劳动量不变的情况下整个长三角的总生产量增加,简直可以视作教科书般的相对优势实操。
虽然,制定政策的人,是无意识的推动了历史。他压根就不可能考虑到这些问题。
甚至,连“消费”也是扭曲的,是实物税促成的这种消费品交换。
但至少,比靠着高额关税保护和印度崩溃而发展起来的曼彻斯特,更具有自由贸易的代表性吧?
曼彻斯特也配谈自由贸易?甘地领导个自纺运动,都20世纪的技术水平了,一年就干废了曼彻斯特246家纺织厂,也配谈自由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