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何为师德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山野汉子心尖宠最新章节!
柳士原却在这时说道:“消息都是假的。”
朱靖惊愕的看着这对师徒,感觉自己像猴子一样被人耍了。
赵满见这样还没有激怒对面,立即扬声说道:“所以接下来我出一题,何为师德?”
赵满的声音响亮的在会场上响起,底下的才子们都震惊住,这是三位大儒之间的较量么?
柳士原也忍不住朝底下看去一眼,然而面上却仍旧波澜不惊,并没有因为这道题而有情绪波动。
赵满自始至终的看着柳士原,心头吃惊,巴城的才子他是一个都看不上的,但是这位跟在顾明宗身边的小弟子,却的确有些不同,让人摸不准性子。
听说里头算术最好的正是这位小弟子,可惜刚才不在这儿,错过了考核他的机会,不过不打紧,眼下且看他要如何开口。
只是赵满提出的问题,却无人做答,朱大儒被顾明宗按住后,心头虽气,却也没有开口。
赵满接着又开口:“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在座各位,我身为一方大儒,却是经过几番考核,方有今日成就。前不久朝中政议,天下教人学识者,必有章法考核方能胜任,而不是什么人都能教导他人,即使他之前有了成就。”
“成就是自己的能力而非教学之能力,就是因为这天下夫子众多,学了几个字,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在地方上广招学生,自认为自己学识渊博了不起,逐不知在同行面前什么也不是。”
赵满这一次不只是说了朱大儒,还有顾大儒也一并说在内,显然的底下的才子们,有部分是巴城和广平来的,自是不服气的,岂能容他人说自己师父的不是。
可是平江府的才子们却在做壁上观,在他们认为,三位大儒当中,真要拜师,那必然是赵大儒了,他是前国子监的人,每年考卷会出些什么题,自是比另外两位大儒要强得多。
而且这位顾大儒,当年是太傅,为何告老还乡,为何广招学生,是为了自己的名声远扬还是意难平?
若真是德高望重的大儒,已经是太傅了,就该好好的在京城安享晚年。
底下的议论声响起,话语听着就不舒服。
柳士原却在这个时候不紧不慢的抬头看向赵满,随后起了身,朝赵满行了一礼,问道:“刚才听了大儒一番话,我仍旧有些不明白,何为师德?”
“大儒只告诉我大成之后方能为一方教化的夫子,使人心悦诚服,却一直不曾回答您先前的题,何为师德?”
柳士原几次提到这题,这是在挑衅么?可是细看下,他不紧不慢,不慌不忙,像是聊着今日的天气,要说恭敬,他也一直用敬语。
人就这么的站在这儿,一身布衣,既没有说过份的话,也没有夸张的动作,然而却让赵满生了气,京城的才子们也生了气,他就是来挑衅的。
吴榕也在这个时候起了身,接了柳士原的话,“阁下怕是对我师父的话有些误解,大成之人,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是经世人认可,方能成为教导他人的夫子。”
“这不就解释了何为师德,你这么问,是何用意?还是理解能力有限?”
然而柳士原却是摇头,“不,学识渊博不代表师德,能教化百姓也不算,在我看来,教读皆有成人之责,切须以身率人,正心术,修孝弟、重廉耻、崇礼节、整威仪、以立教人之本。”
“若是朝中真要出规章,那么德高望重又学识渊博之人可为人师表,教导一方,而罢闲吏员及吏员出身之官最好不要,他们讲的只是官场之道,于教化他人有驳论。”
柳士原的话一针见血,顾大儒与赵大儒最大的区别就是,顾大儒身为太傅之时也是为人师表,如今告老还乡在地方教导他人也是为人师表。
而赵大儒他是官员,他成为大儒之前是国子监祭酒,掌太学,出考卷,在朝中周旋,与顾大儒是完全不同的。
最主要的一点恐怕包括柳士原也没有想到,赵满为何辞了官,是有原因的,所以柳士原的一句话却点中了他的痛处,他当然可以反驳柳士原,毕竟朝中根本没有这样的规章律令出台。
但是今日的学识交流内容是一定会传到皇上的耳中,而柳士原这一番话一定会被皇上反复斟酌,到时候真出这么一个律令规章出来,他在京城的教学生涯怕是完了。
赵满突然挺后悔刚才提出的问题,也怪自己没有思虑周全,让一个小秀才给了下马威。
尤其赵满的沉默无言,令京城才子们都有些六神无主,而此时朱大儒却拍掌叫好。
柳士原已经坐回了顾大儒的身边,顾大儒却朝这个小弟子看来一眼,叹了口气,仍旧是出了风头,先前来时怎么交代他的,他倒是不记在心头。
这些思想理念,顾大儒并没有教导这个孩子,只是一直将他带在身边,言传身教,是他自己的感悟,或许他在巴城时面见知州和知县的时候,他在一旁学到的。
但大部分还是这个孩子会自我总结,也不得不说孩子很聪明,但在平江府出了风头可不见得是好事儿,顾大儒朝面色青白不定的赵满看去一眼,心头颇为担忧。
京城才子站起来反驳,却无人像柳士原一样一针见血的将人说服,最多是发几句牢骚。
今日的学识交流就这么的不欢而散,却让平江府的才子们开了眼界。
看来朝政律令要有变动了,对于地方教学会有一定的规章和要求,不是谁都可以中了秀才便能广收弟子。
从学识场上下来,柳士原就被顾大儒叫了去。
书房里,柳士原跪在师父面前,心头多少有些不服气,毕竟年轻气盛,他容不得别人这么欺负到自己师父的头上来。
顾大儒坐在交椅中,看着这个小弟子,既心疼又严厉,再次问道:“可知错在何处?”
柳士原却在这时说道:“消息都是假的。”
朱靖惊愕的看着这对师徒,感觉自己像猴子一样被人耍了。
赵满见这样还没有激怒对面,立即扬声说道:“所以接下来我出一题,何为师德?”
赵满的声音响亮的在会场上响起,底下的才子们都震惊住,这是三位大儒之间的较量么?
柳士原也忍不住朝底下看去一眼,然而面上却仍旧波澜不惊,并没有因为这道题而有情绪波动。
赵满自始至终的看着柳士原,心头吃惊,巴城的才子他是一个都看不上的,但是这位跟在顾明宗身边的小弟子,却的确有些不同,让人摸不准性子。
听说里头算术最好的正是这位小弟子,可惜刚才不在这儿,错过了考核他的机会,不过不打紧,眼下且看他要如何开口。
只是赵满提出的问题,却无人做答,朱大儒被顾明宗按住后,心头虽气,却也没有开口。
赵满接着又开口:“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在座各位,我身为一方大儒,却是经过几番考核,方有今日成就。前不久朝中政议,天下教人学识者,必有章法考核方能胜任,而不是什么人都能教导他人,即使他之前有了成就。”
“成就是自己的能力而非教学之能力,就是因为这天下夫子众多,学了几个字,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在地方上广招学生,自认为自己学识渊博了不起,逐不知在同行面前什么也不是。”
赵满这一次不只是说了朱大儒,还有顾大儒也一并说在内,显然的底下的才子们,有部分是巴城和广平来的,自是不服气的,岂能容他人说自己师父的不是。
可是平江府的才子们却在做壁上观,在他们认为,三位大儒当中,真要拜师,那必然是赵大儒了,他是前国子监的人,每年考卷会出些什么题,自是比另外两位大儒要强得多。
而且这位顾大儒,当年是太傅,为何告老还乡,为何广招学生,是为了自己的名声远扬还是意难平?
若真是德高望重的大儒,已经是太傅了,就该好好的在京城安享晚年。
底下的议论声响起,话语听着就不舒服。
柳士原却在这个时候不紧不慢的抬头看向赵满,随后起了身,朝赵满行了一礼,问道:“刚才听了大儒一番话,我仍旧有些不明白,何为师德?”
“大儒只告诉我大成之后方能为一方教化的夫子,使人心悦诚服,却一直不曾回答您先前的题,何为师德?”
柳士原几次提到这题,这是在挑衅么?可是细看下,他不紧不慢,不慌不忙,像是聊着今日的天气,要说恭敬,他也一直用敬语。
人就这么的站在这儿,一身布衣,既没有说过份的话,也没有夸张的动作,然而却让赵满生了气,京城的才子们也生了气,他就是来挑衅的。
吴榕也在这个时候起了身,接了柳士原的话,“阁下怕是对我师父的话有些误解,大成之人,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是经世人认可,方能成为教导他人的夫子。”
“这不就解释了何为师德,你这么问,是何用意?还是理解能力有限?”
然而柳士原却是摇头,“不,学识渊博不代表师德,能教化百姓也不算,在我看来,教读皆有成人之责,切须以身率人,正心术,修孝弟、重廉耻、崇礼节、整威仪、以立教人之本。”
“若是朝中真要出规章,那么德高望重又学识渊博之人可为人师表,教导一方,而罢闲吏员及吏员出身之官最好不要,他们讲的只是官场之道,于教化他人有驳论。”
柳士原的话一针见血,顾大儒与赵大儒最大的区别就是,顾大儒身为太傅之时也是为人师表,如今告老还乡在地方教导他人也是为人师表。
而赵大儒他是官员,他成为大儒之前是国子监祭酒,掌太学,出考卷,在朝中周旋,与顾大儒是完全不同的。
最主要的一点恐怕包括柳士原也没有想到,赵满为何辞了官,是有原因的,所以柳士原的一句话却点中了他的痛处,他当然可以反驳柳士原,毕竟朝中根本没有这样的规章律令出台。
但是今日的学识交流内容是一定会传到皇上的耳中,而柳士原这一番话一定会被皇上反复斟酌,到时候真出这么一个律令规章出来,他在京城的教学生涯怕是完了。
赵满突然挺后悔刚才提出的问题,也怪自己没有思虑周全,让一个小秀才给了下马威。
尤其赵满的沉默无言,令京城才子们都有些六神无主,而此时朱大儒却拍掌叫好。
柳士原已经坐回了顾大儒的身边,顾大儒却朝这个小弟子看来一眼,叹了口气,仍旧是出了风头,先前来时怎么交代他的,他倒是不记在心头。
这些思想理念,顾大儒并没有教导这个孩子,只是一直将他带在身边,言传身教,是他自己的感悟,或许他在巴城时面见知州和知县的时候,他在一旁学到的。
但大部分还是这个孩子会自我总结,也不得不说孩子很聪明,但在平江府出了风头可不见得是好事儿,顾大儒朝面色青白不定的赵满看去一眼,心头颇为担忧。
京城才子站起来反驳,却无人像柳士原一样一针见血的将人说服,最多是发几句牢骚。
今日的学识交流就这么的不欢而散,却让平江府的才子们开了眼界。
看来朝政律令要有变动了,对于地方教学会有一定的规章和要求,不是谁都可以中了秀才便能广收弟子。
从学识场上下来,柳士原就被顾大儒叫了去。
书房里,柳士原跪在师父面前,心头多少有些不服气,毕竟年轻气盛,他容不得别人这么欺负到自己师父的头上来。
顾大儒坐在交椅中,看着这个小弟子,既心疼又严厉,再次问道:“可知错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