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三章 抽签分房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猛卒最新章节!
让宦官们带兵打仗,他们没这个本事,但要他们整一个人,他们却比谁都擅长。
当天,天子李适便听到了一些宫内的小道消息,这让李适有些生气,立刻把宋朝凤找来。
李适冷着脸道:“朕也不希望宫里面出现一些乱七八糟的传闻,你要好好给朕查一查,这些传闻究竟是哪里出来?”
“回禀陛下,其实老奴这两天也听到了一些传闻,正在调查这些传闻的源头。”
“调查有结果吗?”
“来源老奴已经知道了,是一些宫外出勤的宦官带回来的消息,但具体是谁,还没有查到。”
李适一怔,“你这话什么意思,难道外面也有传言?”
宋朝凤叹息一声,“外面早就传开了,事实上,大臣们也颇有议论,只是不想坏了陛下的心情,才没有告诉陛下。”
“议论什么?”
“这个.....”宋朝凤有些犹豫。
李适狠狠瞪了他一眼,“讲!”
宋朝凤无奈,只得道:“主要是李晟罢免地方官员,任命新官都没有通过吏部,杀达奚抱晖也没有得到兵部的同意,尤其斩杀李元锦一事,大家议论纷纷,认为里面另有隐情。”
“会有什么隐情?”
“陛下,当年李希烈纵兵在隋州和唐州作乱时,李元锦是第一个上书朝廷的地方官,加上他官誉一向不错,又是颜真卿的门生,大家都认为他不可能效忠李希烈,李晟杀他必然另有隐情。”
见李适沉默不语,宋朝凤又道:“派监军是自古以来最有效的措施,尤其当前藩镇之祸愈演愈烈之时,监军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了,陛下听从太子的建议,不给李晟派监军,虽然出发点是信任他,可能最终会害了他,太子毕竟年轻,没有丰富的阅历,很多事情看不透。
陛下,老奴相信所有大将心中都有一颗野心的种子,不给它机会,它就不会发芽萌生,可如果纵容,它一定会出来,老奴很担心李晟会成为第二个郭宋啊!”
李适浑身一震,郭宋的教训蓦然出现在他眼前,郭宋是怎么一步步变成藩镇的,他非常清楚,撤回河西监军,恐怕是自己最大的一个失误。
李适点了点头,“你说得对,朕确实应该向山南东道派出监军,不能再重蹈河西的覆辙。”
“陛下圣明!”
李适随即任命宦官王发忠为山南东道监军,即日出发,同时令刑部和吏部派人赶赴唐州,调查李锦元的死因。
.........
陇右在麦子收完后,便开始大规模在陇右安置流民,安置地主要集中在鄯州、兰州和渭州三处,二十万流民青壮建设村庄,搭建屋舍,忙碌得热火朝天,与此同时,一批批的妇孺老人从张掖通过大斗拔谷迁往陇右,安置在县城和村庄内,
郭宋此时还在陇右,在鄯州城以东五十里的一座村庄内,郭宋带着十几名官员正在巡视村庄的建设情况。
村子叫做林家村,它从隋朝时期就存在了,但在安史之乱内,吐谷浑人的入侵,大量百姓逃亡,这些村庄也因为没有人居住而渐渐废弃了,类似废弃的村庄在陇右有几万个,它们的位子都不错,大多傍水而居,靠着树林或者山丘,这些由历史形成的村庄,很适合成为新村落。
二十万青壮男子被分成两百支建设队,全力建筑新房舍,赶在入冬前完成各个居住点的修筑。
“这就是我们新建的屋舍,使君请看!”
郭宋站在一座新建成的房舍前,这是统一设计的新房舍,简单实用,投入少,每户约占地一亩,三间半的泥草屋,院子很大,四周打下院落的桩子,篱笆由房子主人自己修建,也给他们留下了自己造屋扩建的空间。
“房子漏雨吗?”郭宋看了看屋顶问道。
一名官员连忙道:“屋架上抹了一层白泥,又铺厚厚的麦秸,肯定不会漏雨,也能承担大雪重压,就怕入冬后的暴风雪,不过大家都有经验,入冬时会用大石头把屋顶麦秸压好。”
郭宋点点头,对周围官员道:“我们要考虑得更细致一点,我们都知道,下雪后必须及时铲雪,否则大雪会压塌房子,但这些流民大多来自中原,没有经历过河西走廊和陇右的暴雪,他们或许不知道,所以要及早提醒他们,我只是打个比方,意思要考虑细节。”
众人连忙道:“使君考虑周全,卑职记住了!”
郭宋又去查看了其他房舍,林家村大概有两百余户人家,紧靠黄河支流小玉河,除了一大片树林外,其他就是一望无际的麦田。
郭宋又问安置使曹万年道:“房舍具体该怎么分配?”
曹万年连忙道:“卑职准备采用丰州的办法,分两种签,一种是红签,一种是白签,红签是住在城内,白签是住在乡村,不过没有选择的余地,我们会把所有的房舍都编号,事实上已经快编好了,五天后将举行第一次抽签,大概有一万户家庭参加。”
“怎么选取这一万户家庭?”郭宋又问道。
“我们是按照报名顺序来决定,前一万户家庭先抽,我们给所有人都说过了,并不是先抽就能得到好房子,完全靠自己的运气。”
郭宋又笑问道:“万一很多家庭想住在一起怎么办?”
曹万年笑道:“使君忘记我们在丰州的经验吗?我们会在抽签处设立一处交换场地,由专门官员负责此事,他们提供信息,让民众自己去协商交换。”
郭宋想起来了,这还是他当年想出来的办法,自己居然忘记了。
“好!五天后,我来看你们的抽签。”
.........
第一批选房是在鄯县举行,鄯县是鄯州的第二大县城,百姓基本都逃去了河西,回来的也不多,他们用自己陇右的房子换取了河西的房子,鄯县几乎就是一座空县,城内三亩以上的大宅子都被官府买下,将作为官宅,或者作为官府的资产用于出租,而其他房宅则被分割一座座小院子,差不多每户人家有半亩宅地。
第一批选房虽然是在鄯县举行,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就能选择鄯县的房子,都是随机抽签,不过他们可以选择自己住在城内还是乡村,乡村住宅面积大,可以开荒种菜,养鸡养鸭,而住在城内可以找事做,挣钱养家,各有优点,基本上就是原本住在乡下的还选择乡下,原本住在城内的还会选择城内。
鄯县城外扎下了数千顶大帐,一万户家庭都已经汇聚在这里,抽签点就在大营外面,每家派一人参与抽签,由于事先充分宣传,所有人都知道规则是什么,完全是靠运气,第一个上去也未必能抽到好签,众人也不急,耐心地等待抽签一刻到来。
清晨,旷野里聚满了数万百姓,大家都在窃窃私语,谈论着即将到来的新家,每个人眼中都充满了对未来新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看好自己的号牌,前一千号过来排队!”几名士兵齐声大喊。
第一批抽签开始,上来的基本上都是男子,他们是一家指之主,在士兵的协调下,一千人很快排起了长队,一些兴奋过头,搞错号的人也退了回去。
在高台上放在两张大桌子,桌上有两个大纸箱,一只红色,一只白色,红色代表乡村,白色代表县城,第一批二十人上台了,为首之人是一名三十余岁的健壮男子,他手中是红色号牌,他和其他十几男子快步来到红大纸箱前,官员对他们道:“随便抽一张纸条,然后下台去!”
为首男子深深吸一口气,伸手从底下摸出一份叠好的纸条,快步下台去,他不识字,连忙把纸条递给一名官员,官员看了看笑道:“鄯州县东乡青瓦村二十三号房。”
“可是青瓦村在哪里?”男子还是一头雾水。
官员指了指后面,“后面有地图,可以查到!”
这时,他妻子带着两个孩子跑了过来,紧张地问道:“大郎,是哪里?”
“是鄯州县东乡青瓦村,我们去看看地图!”
一家人快步向后面跑去........
让宦官们带兵打仗,他们没这个本事,但要他们整一个人,他们却比谁都擅长。
当天,天子李适便听到了一些宫内的小道消息,这让李适有些生气,立刻把宋朝凤找来。
李适冷着脸道:“朕也不希望宫里面出现一些乱七八糟的传闻,你要好好给朕查一查,这些传闻究竟是哪里出来?”
“回禀陛下,其实老奴这两天也听到了一些传闻,正在调查这些传闻的源头。”
“调查有结果吗?”
“来源老奴已经知道了,是一些宫外出勤的宦官带回来的消息,但具体是谁,还没有查到。”
李适一怔,“你这话什么意思,难道外面也有传言?”
宋朝凤叹息一声,“外面早就传开了,事实上,大臣们也颇有议论,只是不想坏了陛下的心情,才没有告诉陛下。”
“议论什么?”
“这个.....”宋朝凤有些犹豫。
李适狠狠瞪了他一眼,“讲!”
宋朝凤无奈,只得道:“主要是李晟罢免地方官员,任命新官都没有通过吏部,杀达奚抱晖也没有得到兵部的同意,尤其斩杀李元锦一事,大家议论纷纷,认为里面另有隐情。”
“会有什么隐情?”
“陛下,当年李希烈纵兵在隋州和唐州作乱时,李元锦是第一个上书朝廷的地方官,加上他官誉一向不错,又是颜真卿的门生,大家都认为他不可能效忠李希烈,李晟杀他必然另有隐情。”
见李适沉默不语,宋朝凤又道:“派监军是自古以来最有效的措施,尤其当前藩镇之祸愈演愈烈之时,监军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了,陛下听从太子的建议,不给李晟派监军,虽然出发点是信任他,可能最终会害了他,太子毕竟年轻,没有丰富的阅历,很多事情看不透。
陛下,老奴相信所有大将心中都有一颗野心的种子,不给它机会,它就不会发芽萌生,可如果纵容,它一定会出来,老奴很担心李晟会成为第二个郭宋啊!”
李适浑身一震,郭宋的教训蓦然出现在他眼前,郭宋是怎么一步步变成藩镇的,他非常清楚,撤回河西监军,恐怕是自己最大的一个失误。
李适点了点头,“你说得对,朕确实应该向山南东道派出监军,不能再重蹈河西的覆辙。”
“陛下圣明!”
李适随即任命宦官王发忠为山南东道监军,即日出发,同时令刑部和吏部派人赶赴唐州,调查李锦元的死因。
.........
陇右在麦子收完后,便开始大规模在陇右安置流民,安置地主要集中在鄯州、兰州和渭州三处,二十万流民青壮建设村庄,搭建屋舍,忙碌得热火朝天,与此同时,一批批的妇孺老人从张掖通过大斗拔谷迁往陇右,安置在县城和村庄内,
郭宋此时还在陇右,在鄯州城以东五十里的一座村庄内,郭宋带着十几名官员正在巡视村庄的建设情况。
村子叫做林家村,它从隋朝时期就存在了,但在安史之乱内,吐谷浑人的入侵,大量百姓逃亡,这些村庄也因为没有人居住而渐渐废弃了,类似废弃的村庄在陇右有几万个,它们的位子都不错,大多傍水而居,靠着树林或者山丘,这些由历史形成的村庄,很适合成为新村落。
二十万青壮男子被分成两百支建设队,全力建筑新房舍,赶在入冬前完成各个居住点的修筑。
“这就是我们新建的屋舍,使君请看!”
郭宋站在一座新建成的房舍前,这是统一设计的新房舍,简单实用,投入少,每户约占地一亩,三间半的泥草屋,院子很大,四周打下院落的桩子,篱笆由房子主人自己修建,也给他们留下了自己造屋扩建的空间。
“房子漏雨吗?”郭宋看了看屋顶问道。
一名官员连忙道:“屋架上抹了一层白泥,又铺厚厚的麦秸,肯定不会漏雨,也能承担大雪重压,就怕入冬后的暴风雪,不过大家都有经验,入冬时会用大石头把屋顶麦秸压好。”
郭宋点点头,对周围官员道:“我们要考虑得更细致一点,我们都知道,下雪后必须及时铲雪,否则大雪会压塌房子,但这些流民大多来自中原,没有经历过河西走廊和陇右的暴雪,他们或许不知道,所以要及早提醒他们,我只是打个比方,意思要考虑细节。”
众人连忙道:“使君考虑周全,卑职记住了!”
郭宋又去查看了其他房舍,林家村大概有两百余户人家,紧靠黄河支流小玉河,除了一大片树林外,其他就是一望无际的麦田。
郭宋又问安置使曹万年道:“房舍具体该怎么分配?”
曹万年连忙道:“卑职准备采用丰州的办法,分两种签,一种是红签,一种是白签,红签是住在城内,白签是住在乡村,不过没有选择的余地,我们会把所有的房舍都编号,事实上已经快编好了,五天后将举行第一次抽签,大概有一万户家庭参加。”
“怎么选取这一万户家庭?”郭宋又问道。
“我们是按照报名顺序来决定,前一万户家庭先抽,我们给所有人都说过了,并不是先抽就能得到好房子,完全靠自己的运气。”
郭宋又笑问道:“万一很多家庭想住在一起怎么办?”
曹万年笑道:“使君忘记我们在丰州的经验吗?我们会在抽签处设立一处交换场地,由专门官员负责此事,他们提供信息,让民众自己去协商交换。”
郭宋想起来了,这还是他当年想出来的办法,自己居然忘记了。
“好!五天后,我来看你们的抽签。”
.........
第一批选房是在鄯县举行,鄯县是鄯州的第二大县城,百姓基本都逃去了河西,回来的也不多,他们用自己陇右的房子换取了河西的房子,鄯县几乎就是一座空县,城内三亩以上的大宅子都被官府买下,将作为官宅,或者作为官府的资产用于出租,而其他房宅则被分割一座座小院子,差不多每户人家有半亩宅地。
第一批选房虽然是在鄯县举行,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就能选择鄯县的房子,都是随机抽签,不过他们可以选择自己住在城内还是乡村,乡村住宅面积大,可以开荒种菜,养鸡养鸭,而住在城内可以找事做,挣钱养家,各有优点,基本上就是原本住在乡下的还选择乡下,原本住在城内的还会选择城内。
鄯县城外扎下了数千顶大帐,一万户家庭都已经汇聚在这里,抽签点就在大营外面,每家派一人参与抽签,由于事先充分宣传,所有人都知道规则是什么,完全是靠运气,第一个上去也未必能抽到好签,众人也不急,耐心地等待抽签一刻到来。
清晨,旷野里聚满了数万百姓,大家都在窃窃私语,谈论着即将到来的新家,每个人眼中都充满了对未来新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看好自己的号牌,前一千号过来排队!”几名士兵齐声大喊。
第一批抽签开始,上来的基本上都是男子,他们是一家指之主,在士兵的协调下,一千人很快排起了长队,一些兴奋过头,搞错号的人也退了回去。
在高台上放在两张大桌子,桌上有两个大纸箱,一只红色,一只白色,红色代表乡村,白色代表县城,第一批二十人上台了,为首之人是一名三十余岁的健壮男子,他手中是红色号牌,他和其他十几男子快步来到红大纸箱前,官员对他们道:“随便抽一张纸条,然后下台去!”
为首男子深深吸一口气,伸手从底下摸出一份叠好的纸条,快步下台去,他不识字,连忙把纸条递给一名官员,官员看了看笑道:“鄯州县东乡青瓦村二十三号房。”
“可是青瓦村在哪里?”男子还是一头雾水。
官员指了指后面,“后面有地图,可以查到!”
这时,他妻子带着两个孩子跑了过来,紧张地问道:“大郎,是哪里?”
“是鄯州县东乡青瓦村,我们去看看地图!”
一家人快步向后面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