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定下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穿越之巧凤再嫁最新章节!
第四百零四章 定下
说是做中午饭,其实不过就是把早晨吃剩的粥给重新热一下就行。李赵氏坐到灶下,引燃了草把子等到火苗窜得老高时迅速地将它塞进了灶膛中。
她看着灶膛里面燃烧跳跃的火苗楞了神,心里一直还因为刚刚到访的那位唐夫人而纠结。
她一方面觉得自己儿子乃是天底下少有的青年俊彦,谁家的姑娘配不得?万一哪天金榜题名了,便是皇家公主也娶得。可是另一方面又有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心底对她说:醒醒吧,李赵氏!你儿子确实是个人才,长得不错,学业也行。可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似自家儿子这般的哪个县不能找出几个来?
既如此,自己又何必纠结那位唐夫人的姑娘是否是真正的官家小姐呢?再说自己可从来没想过非要给自家博文娶个官家女子为妻的呀,怎么刚才就那么想不开了呢?
忽然想通了的李赵氏心情又立即好了起来,决定例行惯事去三河县里头访一访那唐大姑娘的为人如何。
李家作为土生土长的三河县土著,亲戚朋友中还是有几个人在县城里头安家立业的。李赵氏打听了一圈儿之后,终于从一位就在江家附近做工的一位亲戚那里打听到了关于唐锦华的相关事宜。
虽然江巧凤自从嫁给唐世泽之后便搬到庆州城去住了,但她们母女之前可是在三河县生活了好几年的,加上她婚后时不时地回到娘家小住几日,另外这段时日有意给唐锦华找婆家的缘故,所以她在坊间邻里特意放出了不少关于自家女儿品貌优秀的一些事例。
当然了,江巧凤并没有对唐锦华进行过度包装,所以外界对她赞美之词都是以事实为基础的。
譬如样貌出众,这是事实,见过的人都有眼睛看得到。譬如女红厨艺这些女人家必学的,唐锦华不仅不差,并且还相当地出色。除此之外她还读书识字,懂得算账理财,将来必定是个当家的好手。
嗯,另外再加上一笔丰厚的嫁妆,这样的儿媳妇她还有什么可不满意的?虽然她不是那位唐大人的亲生女儿,但是自古以来婚姻都讲究个门当户对的,这样一来自家儿子也不算高攀了她。
李赵氏在私下里也问过儿子李博文是否见过唐大姑娘,李博文回答则是只见过一面,只知道样貌不错,别的方面就一概不知了。
李赵氏对儿子的反应很满意,她越想越觉得这门亲事各方面都合适得很,与丈夫商量过后便请了媒人直接去江家探探唐夫人的口风如何。只要唐夫人那边点头同意,她这里就立即请媒人给两个孩子把亲事给定下。
李赵氏忙活的时候江巧凤也没闲着,期间她一直关注着李家母子的动静,并且针对听来的关于他们母子俩的各种事迹进行性格分析,以确保他们母子在往后的几十年中能够善待自己的女儿。
唐锦华对江巧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看在眼里。
“娘亲,您完全不用这样成天忧心忡忡,紧张兮兮的。您觉得我在您的言传身教之下会是个任人摆布的受气包?”
江巧凤听了先是一愣,随后又语重心长地对唐锦华说:“锦华,你能这样想是不错。可是娘亲还是希望你在婚姻当中收获的只有甜蜜与幸福,那些与人争斗的手段最好这辈子都没机会用到才好。
娘是真的舍不得再让你吃半点苦头了!”
唐锦华听了很是动容,顾不得妹妹就站在一旁虎视眈眈,一头扎进江巧凤的怀中抱着她的腰喃喃道:“娘亲放心,我将来一定会用心把日子过好的!”
江巧凤与李赵氏两人都很中意对方的孩子,所以唐锦华与李博文的亲事很快便定了下来。江巧凤去了一桩心事,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便全力以赴地在三河县城为唐锦华置办起嫁妆来。
她将此事托付给了高大娘,让她帮忙看看市面上哪儿有优质田庄与铺面转手,一旦有了合适的就直接捎信给她就行。庆州城距离三河县并没多远,马车一天跑个来回一点问题都没有。
而唐世泽这边,京里头分家的方案已经一致通过,只等着他有机会回京城时,立下正式的分家文书即可。而另一边唐大伯由于不忿自己的弟弟对唐世泽欺凌太甚,心中对他的怜惜倒是又多了几分,并且暗自决定一定要为唐世泽谋个好缺,以弥补他自亲生父亲那里受到的伤害。京城距离三河县距离甚远,几封书信的来往间便用去了大半年的功夫。
话说有钱好办事,不过短短两个月的功夫,江巧凤就已经为唐锦华在三河县置办了五百亩的良田以及繁华街道的两间上好的铺面,另外还有二进小院子一座做陪嫁。
说实在的,若不是怕被人误会唐世泽是个大贪官,她恨不得给唐锦华买上五千亩的土地心中才满意。罢罢罢,这些容易招人眼的嫁妆还是少给些的好,五百亩的陪嫁田对于李家来说足够多了。等到出嫁时,她再私下里给个几千两银票傍身就行,这些嫁妆和银两足够唐锦华她过好自己的日子了。再多了也不能给,有时银子太多不见得就是什么好事,够用了就行。
不知道是唐大伯确实用心为侄子活动了还是唐世泽他自己时来运转的缘故,在这一年的八月初唐世泽接到了朝廷的调令,平调至通州府任通判一职。
同样是通判一职,但是通州府的通判与庆州府的通判那区别可是大了去了。从地理位置上来看通州乃京畿门户,那战略位置是相当地重要。另外通州还是水陆交汇之地,漕运业的繁荣使得通州成为天下粮仓,商贸重地。
所以唐世泽这个六品通判的权职不可谓不大,不仅掌管粮运、农田、水利和诉讼等诸多事项,还对通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便是在历代皇帝的心目当中,能在通州任通判一职的人都需是他自己信得过的人才行。
第四百零四章 定下
说是做中午饭,其实不过就是把早晨吃剩的粥给重新热一下就行。李赵氏坐到灶下,引燃了草把子等到火苗窜得老高时迅速地将它塞进了灶膛中。
她看着灶膛里面燃烧跳跃的火苗楞了神,心里一直还因为刚刚到访的那位唐夫人而纠结。
她一方面觉得自己儿子乃是天底下少有的青年俊彦,谁家的姑娘配不得?万一哪天金榜题名了,便是皇家公主也娶得。可是另一方面又有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心底对她说:醒醒吧,李赵氏!你儿子确实是个人才,长得不错,学业也行。可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似自家儿子这般的哪个县不能找出几个来?
既如此,自己又何必纠结那位唐夫人的姑娘是否是真正的官家小姐呢?再说自己可从来没想过非要给自家博文娶个官家女子为妻的呀,怎么刚才就那么想不开了呢?
忽然想通了的李赵氏心情又立即好了起来,决定例行惯事去三河县里头访一访那唐大姑娘的为人如何。
李家作为土生土长的三河县土著,亲戚朋友中还是有几个人在县城里头安家立业的。李赵氏打听了一圈儿之后,终于从一位就在江家附近做工的一位亲戚那里打听到了关于唐锦华的相关事宜。
虽然江巧凤自从嫁给唐世泽之后便搬到庆州城去住了,但她们母女之前可是在三河县生活了好几年的,加上她婚后时不时地回到娘家小住几日,另外这段时日有意给唐锦华找婆家的缘故,所以她在坊间邻里特意放出了不少关于自家女儿品貌优秀的一些事例。
当然了,江巧凤并没有对唐锦华进行过度包装,所以外界对她赞美之词都是以事实为基础的。
譬如样貌出众,这是事实,见过的人都有眼睛看得到。譬如女红厨艺这些女人家必学的,唐锦华不仅不差,并且还相当地出色。除此之外她还读书识字,懂得算账理财,将来必定是个当家的好手。
嗯,另外再加上一笔丰厚的嫁妆,这样的儿媳妇她还有什么可不满意的?虽然她不是那位唐大人的亲生女儿,但是自古以来婚姻都讲究个门当户对的,这样一来自家儿子也不算高攀了她。
李赵氏在私下里也问过儿子李博文是否见过唐大姑娘,李博文回答则是只见过一面,只知道样貌不错,别的方面就一概不知了。
李赵氏对儿子的反应很满意,她越想越觉得这门亲事各方面都合适得很,与丈夫商量过后便请了媒人直接去江家探探唐夫人的口风如何。只要唐夫人那边点头同意,她这里就立即请媒人给两个孩子把亲事给定下。
李赵氏忙活的时候江巧凤也没闲着,期间她一直关注着李家母子的动静,并且针对听来的关于他们母子俩的各种事迹进行性格分析,以确保他们母子在往后的几十年中能够善待自己的女儿。
唐锦华对江巧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看在眼里。
“娘亲,您完全不用这样成天忧心忡忡,紧张兮兮的。您觉得我在您的言传身教之下会是个任人摆布的受气包?”
江巧凤听了先是一愣,随后又语重心长地对唐锦华说:“锦华,你能这样想是不错。可是娘亲还是希望你在婚姻当中收获的只有甜蜜与幸福,那些与人争斗的手段最好这辈子都没机会用到才好。
娘是真的舍不得再让你吃半点苦头了!”
唐锦华听了很是动容,顾不得妹妹就站在一旁虎视眈眈,一头扎进江巧凤的怀中抱着她的腰喃喃道:“娘亲放心,我将来一定会用心把日子过好的!”
江巧凤与李赵氏两人都很中意对方的孩子,所以唐锦华与李博文的亲事很快便定了下来。江巧凤去了一桩心事,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便全力以赴地在三河县城为唐锦华置办起嫁妆来。
她将此事托付给了高大娘,让她帮忙看看市面上哪儿有优质田庄与铺面转手,一旦有了合适的就直接捎信给她就行。庆州城距离三河县并没多远,马车一天跑个来回一点问题都没有。
而唐世泽这边,京里头分家的方案已经一致通过,只等着他有机会回京城时,立下正式的分家文书即可。而另一边唐大伯由于不忿自己的弟弟对唐世泽欺凌太甚,心中对他的怜惜倒是又多了几分,并且暗自决定一定要为唐世泽谋个好缺,以弥补他自亲生父亲那里受到的伤害。京城距离三河县距离甚远,几封书信的来往间便用去了大半年的功夫。
话说有钱好办事,不过短短两个月的功夫,江巧凤就已经为唐锦华在三河县置办了五百亩的良田以及繁华街道的两间上好的铺面,另外还有二进小院子一座做陪嫁。
说实在的,若不是怕被人误会唐世泽是个大贪官,她恨不得给唐锦华买上五千亩的土地心中才满意。罢罢罢,这些容易招人眼的嫁妆还是少给些的好,五百亩的陪嫁田对于李家来说足够多了。等到出嫁时,她再私下里给个几千两银票傍身就行,这些嫁妆和银两足够唐锦华她过好自己的日子了。再多了也不能给,有时银子太多不见得就是什么好事,够用了就行。
不知道是唐大伯确实用心为侄子活动了还是唐世泽他自己时来运转的缘故,在这一年的八月初唐世泽接到了朝廷的调令,平调至通州府任通判一职。
同样是通判一职,但是通州府的通判与庆州府的通判那区别可是大了去了。从地理位置上来看通州乃京畿门户,那战略位置是相当地重要。另外通州还是水陆交汇之地,漕运业的繁荣使得通州成为天下粮仓,商贸重地。
所以唐世泽这个六品通判的权职不可谓不大,不仅掌管粮运、农田、水利和诉讼等诸多事项,还对通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便是在历代皇帝的心目当中,能在通州任通判一职的人都需是他自己信得过的人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