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3章 清白(求推荐!)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策行三国最新章节!
王允嘴里突然发出急促的喘息声,正侧耳倾听外面说话的王定转头一看,见王允不知什么时候睁开了眼睛,正试图坐起来,只是力有不逮,摇摇欲倒。他咬着牙,努力坚持着,原本灰败的脸涨得红通。
王定连忙上前扶住王允,又冲着外面喊了一嗓子。王盖等人飞奔而来,几步抢到床前,看着突然精神起来的王允,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神看出了不安,不约而同的跪倒在床前。
“彦云,你……过来。”王允指指王凌。
王凌连忙走到王允床边。王允握住王凌的手。虽然天气闷热,但王允的手却很冷,王凌很自然的想到了蛇。他在南山时见过这种让人生畏的生物,感觉非常不好。
“袁本初是不是……死了?”
王凌眨着眼睛,欲言又止。王允苦笑道:“我刚刚梦到他了,他浑身是血,和袁隗、袁基一样。他不敢一个人上路,要等我一起。呵呵,临事而惧,外勇内怯,他这毛病一辈子也没改掉,死了依然如此。”
王凌等人脸色大变,都觉得背后阴森森的。袁氏被诛,他们对背后的原委都一清二楚。
“彦云,我王氏子弟虽然都通晓武艺,却以你最为突出,本想找机会安排你领军,可惜……”王允顿了顿,喘了几口气。王盖连忙取过水,递到王允嘴边。王允喝了两口,将王盖的手推开,眼睛盯着王凌。“天子偏安,袁氏中途而废,‘风雨漂摇,维音哓哓’,天下大乱在即,儒生无益于事,能平天下者唯兵强马壮耳。你既在天子左右,当助天子平天下,兴太平,切不可见利忘义,违背本心。岂不闻圣人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王凌心有同感,下意识地点了点头。“叔父放心,我一定谨遵守叔父教诲。”
王允又转身看向王盖等人,目光从四人脸上一一扫过,带着些许不舍。“天子聪慧,又有荀文若辅佐,若上苍护佑,不失为中兴之主。尔等虽不如彦云,却也不可妄自菲薄,当为苍生尽绵薄之力。文为案牍之吏,武为执戟之卒,不可有畏难之心,苟且之意,违此言者,非我王氏子弟。”
“喏。”王盖等人心中清楚,这大概就是王允的遗言了,纷纷拜倒,痛哭失声。
王允吁了一口气。“取纸笔来,我当上书天子。”
“阿翁……”
王允抬起手,打断了王盖,凄然一笑。“大丈夫直道而行,仰不愧天,俯不愧地,事虽不成,我问心无愧,临行自陈,不使腐儒污我清白。”
王盖还待再说,王凌却明白了王允的意思,示意王晨速取纸笔来。王允上书天子并不是要请罪,他是要自己给自己作史,不让别人有抹黑他的机会。蔡邕在襄阳著史,仰仗孙策供养,以后写到王允肯定没什么好话。王允留下这篇自陈,按例会在宫中留档,将来蔡邕著史,总不能偏离太远。就算蔡邕视而不见,他们也可以将这篇文章流布天下,自证清白。
王晨取来纸笔,交给王盖。王盖端身而坐,秉笔抚纸,恭听王允口述。
王允出了一会儿神,脑海中浮现起自己的青春岁月,一幕幕清晰无比。他神情渐渐平静下来,就连原本浑浊的眼睛都变得明亮了几分,灰暗的脸上散发着自信的光芒。“臣允,太原祁县一鄙人也。幼承家训,五岁诵诗书,习洒扫。八岁入小学,诵圣人之言,受笾豆之教……”
——
韩遂轻轻放下孙策的亲笔信,又接过蒋干递过来的礼单,瞟了一眼,也放在案上,曲指轻叩。
“孙将军好大的手笔。一千套军械,两百套马铠,这么贵重的礼物,我如何承受得起。”
韩遂脸色很平静,平静得有些不正常,让蒋干心里很没底。蒋干苦笑道:“将军,礼物再重,也无法弥补孙将军的懊悔之情。孙将军与令郎一见如故,引为知己,令郎临阵殒身,孙将军如折手足,痛不可当,与当初闻三弟噩耗一般无二,当日便息战求和,赎回令郎遗体收敛……”
蒋干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他原本在河东,正与贾诩商谈合作的事,韩银阵亡之后,孙策立刻派人写了一份详细的报告送到河东,又附了一封亲笔信,让他赶到长安来一趟,向韩遂当面解释这件事。他知道这件事非同小可,处理不好会影响孙策的整体战略,所以立刻向贾诩辞行,星夜兼程赶到长安,拜见韩遂。他要成为第一个向韩遂通报这个消息的人,不给任何人可趁之机。
韩遂低着头,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抬起头,他双眼通红,脸上全是泪痕。蒋干看在眼中,这才松了一口气。韩遂伤心才正常,长子死了哪有不伤心的,如果不伤心,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他不肯接受孙策的歉意。伤心了,落泪了,说明他的心结打开了,承认了事实。
韩遂取出手巾,擦了擦脸,哑着嗓子说道:“子翼刚才说,孙将军的三弟出了意外?”
“哦,这件事说来话长。”蒋干把孙翊的事说了一遍。这是他路上就想好的说辞。心结唯心可解。上阵搏杀,伤亡在所难免,不管他是韩遂的儿子还是孙策的弟弟都有可能阵亡。孙策为了换回孙翊的遗体,释放了刺杀他的何颙,却不肯放回被何颙牵连的张邈。为了换回韩银的遗体,他送回了韩荀。韩荀当然不能和何颙相比,但孙策因此放弃了围歼袁绍的机会,这个代价不可谓不大。可以说,孙策没有把韩银当普通将领,而是和孙翊一样看待,韩银的阵亡绝非孙策有意而为之,真是一场意外。
这一点比任何厚重的礼物都重要。孙策不怕韩遂的报复,但他也不想平白无故的和韩遂结仇。
“杀我儿的张郃是何等样人?”
“此人是河间鄚人,与名士张超是同族,家传的武艺,河北有名的高手,家中部曲善使古戟,号为大戟士,被袁绍授以重任,作为亲卫骑。令郎子义说将军当年入京,袁绍无礼,一直想寻袁绍的晦气,孙将军当时就提醒他注意这个张郃,苦劝不得,只得为令郎准备最好的军械。唉,佳兵不祥,如果他没有这么做,也许令郎也不会出这样的意外。孙将军现在一提起这件事就后悔莫及。”
韩遂听了,一声长叹,心里最后一丝怀疑也烟消云散。说来说去,都是韩银自己作死,怨不得孙策。孙策能做的都做了,谁能想到韩银会被自己的长矛杀死?除了佳兵不祥之外,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解释。
王允嘴里突然发出急促的喘息声,正侧耳倾听外面说话的王定转头一看,见王允不知什么时候睁开了眼睛,正试图坐起来,只是力有不逮,摇摇欲倒。他咬着牙,努力坚持着,原本灰败的脸涨得红通。
王定连忙上前扶住王允,又冲着外面喊了一嗓子。王盖等人飞奔而来,几步抢到床前,看着突然精神起来的王允,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神看出了不安,不约而同的跪倒在床前。
“彦云,你……过来。”王允指指王凌。
王凌连忙走到王允床边。王允握住王凌的手。虽然天气闷热,但王允的手却很冷,王凌很自然的想到了蛇。他在南山时见过这种让人生畏的生物,感觉非常不好。
“袁本初是不是……死了?”
王凌眨着眼睛,欲言又止。王允苦笑道:“我刚刚梦到他了,他浑身是血,和袁隗、袁基一样。他不敢一个人上路,要等我一起。呵呵,临事而惧,外勇内怯,他这毛病一辈子也没改掉,死了依然如此。”
王凌等人脸色大变,都觉得背后阴森森的。袁氏被诛,他们对背后的原委都一清二楚。
“彦云,我王氏子弟虽然都通晓武艺,却以你最为突出,本想找机会安排你领军,可惜……”王允顿了顿,喘了几口气。王盖连忙取过水,递到王允嘴边。王允喝了两口,将王盖的手推开,眼睛盯着王凌。“天子偏安,袁氏中途而废,‘风雨漂摇,维音哓哓’,天下大乱在即,儒生无益于事,能平天下者唯兵强马壮耳。你既在天子左右,当助天子平天下,兴太平,切不可见利忘义,违背本心。岂不闻圣人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王凌心有同感,下意识地点了点头。“叔父放心,我一定谨遵守叔父教诲。”
王允又转身看向王盖等人,目光从四人脸上一一扫过,带着些许不舍。“天子聪慧,又有荀文若辅佐,若上苍护佑,不失为中兴之主。尔等虽不如彦云,却也不可妄自菲薄,当为苍生尽绵薄之力。文为案牍之吏,武为执戟之卒,不可有畏难之心,苟且之意,违此言者,非我王氏子弟。”
“喏。”王盖等人心中清楚,这大概就是王允的遗言了,纷纷拜倒,痛哭失声。
王允吁了一口气。“取纸笔来,我当上书天子。”
“阿翁……”
王允抬起手,打断了王盖,凄然一笑。“大丈夫直道而行,仰不愧天,俯不愧地,事虽不成,我问心无愧,临行自陈,不使腐儒污我清白。”
王盖还待再说,王凌却明白了王允的意思,示意王晨速取纸笔来。王允上书天子并不是要请罪,他是要自己给自己作史,不让别人有抹黑他的机会。蔡邕在襄阳著史,仰仗孙策供养,以后写到王允肯定没什么好话。王允留下这篇自陈,按例会在宫中留档,将来蔡邕著史,总不能偏离太远。就算蔡邕视而不见,他们也可以将这篇文章流布天下,自证清白。
王晨取来纸笔,交给王盖。王盖端身而坐,秉笔抚纸,恭听王允口述。
王允出了一会儿神,脑海中浮现起自己的青春岁月,一幕幕清晰无比。他神情渐渐平静下来,就连原本浑浊的眼睛都变得明亮了几分,灰暗的脸上散发着自信的光芒。“臣允,太原祁县一鄙人也。幼承家训,五岁诵诗书,习洒扫。八岁入小学,诵圣人之言,受笾豆之教……”
——
韩遂轻轻放下孙策的亲笔信,又接过蒋干递过来的礼单,瞟了一眼,也放在案上,曲指轻叩。
“孙将军好大的手笔。一千套军械,两百套马铠,这么贵重的礼物,我如何承受得起。”
韩遂脸色很平静,平静得有些不正常,让蒋干心里很没底。蒋干苦笑道:“将军,礼物再重,也无法弥补孙将军的懊悔之情。孙将军与令郎一见如故,引为知己,令郎临阵殒身,孙将军如折手足,痛不可当,与当初闻三弟噩耗一般无二,当日便息战求和,赎回令郎遗体收敛……”
蒋干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他原本在河东,正与贾诩商谈合作的事,韩银阵亡之后,孙策立刻派人写了一份详细的报告送到河东,又附了一封亲笔信,让他赶到长安来一趟,向韩遂当面解释这件事。他知道这件事非同小可,处理不好会影响孙策的整体战略,所以立刻向贾诩辞行,星夜兼程赶到长安,拜见韩遂。他要成为第一个向韩遂通报这个消息的人,不给任何人可趁之机。
韩遂低着头,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抬起头,他双眼通红,脸上全是泪痕。蒋干看在眼中,这才松了一口气。韩遂伤心才正常,长子死了哪有不伤心的,如果不伤心,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他不肯接受孙策的歉意。伤心了,落泪了,说明他的心结打开了,承认了事实。
韩遂取出手巾,擦了擦脸,哑着嗓子说道:“子翼刚才说,孙将军的三弟出了意外?”
“哦,这件事说来话长。”蒋干把孙翊的事说了一遍。这是他路上就想好的说辞。心结唯心可解。上阵搏杀,伤亡在所难免,不管他是韩遂的儿子还是孙策的弟弟都有可能阵亡。孙策为了换回孙翊的遗体,释放了刺杀他的何颙,却不肯放回被何颙牵连的张邈。为了换回韩银的遗体,他送回了韩荀。韩荀当然不能和何颙相比,但孙策因此放弃了围歼袁绍的机会,这个代价不可谓不大。可以说,孙策没有把韩银当普通将领,而是和孙翊一样看待,韩银的阵亡绝非孙策有意而为之,真是一场意外。
这一点比任何厚重的礼物都重要。孙策不怕韩遂的报复,但他也不想平白无故的和韩遂结仇。
“杀我儿的张郃是何等样人?”
“此人是河间鄚人,与名士张超是同族,家传的武艺,河北有名的高手,家中部曲善使古戟,号为大戟士,被袁绍授以重任,作为亲卫骑。令郎子义说将军当年入京,袁绍无礼,一直想寻袁绍的晦气,孙将军当时就提醒他注意这个张郃,苦劝不得,只得为令郎准备最好的军械。唉,佳兵不祥,如果他没有这么做,也许令郎也不会出这样的意外。孙将军现在一提起这件事就后悔莫及。”
韩遂听了,一声长叹,心里最后一丝怀疑也烟消云散。说来说去,都是韩银自己作死,怨不得孙策。孙策能做的都做了,谁能想到韩银会被自己的长矛杀死?除了佳兵不祥之外,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