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负债累累的帝国政府
推荐阅读:异界直播间、英雄联盟之谁与争锋、[综]卷毛控怎么了!、网游之诡影盗贼、创世纪之双鸟、江湖我独行、都市至尊天骄、英灵君王、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网游之黑暗道士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唯一战胜国最新章节!
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华帝国在房贷方面发展比较快,这也属于一种透支消费,这在很早以前就开始了。
因此中华帝国的经济在之前有很快的发展,但国民要还房贷,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内需的增长。
但首付较高,所以透支程度不高加上房价不是太高,因此很多国民已经把放贷还掉了。
房贷的主要市场则开始向内陆地区转移,沿海地区的房贷市场开始饱和。
因为房贷的不断放出,使得中华帝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比美国快得多,但中华帝国的透支消费目前还属于基本生活设施的范畴,还未涉及到汽车等商品,因为汽车目前还属于奢侈品,并未成为生活必需品。
不过只要大规模放出车贷,大部分国民都买了家庭汽车,那么汽车也就成为生活必需品了。
经过几年的全面疯狂建设,此时中华帝国的经济依旧保持着非常稳定的高增长速度,这得益于亚联储源源不断的资金供应。
在这种疯狂建设下,中华帝国逐渐具备了进行大规模透支消费的能力。
同时中华帝国在汽车产能上也在不断的扩大着,其速度只能说让美国人都感觉望尘莫及。
其中中盛集团与华盛集团陆续进入了家庭汽车制造业,与华东集团进行竞争。而华东集团则保留着工程车、货车的垄断生产。
竞争有时是有很大好处的,那就是能够不断的进行创新。
中国三大集团,在民用领域的竞争此时趋于激烈,三方所使用的技术基本相同,同时三家集团也在不断的做出创新,从而使产业在世界上保持极高的竞争力。
当其中一家集团做出某项创新后,其他两家集团也会迅速跟进,但要向创新的集团缴纳一定的专利费,这样使创新的集团具备成本竞争优势。
家庭汽车的产能疯狂增长,这是在为接下来的大规模车贷做准备。
产能问题得首先解决,否则到时候就算放出车贷,也没有足够的产能生产。
同时中华帝国在交通上也大力建设,在不断的疯狂建设下,铁路、公路都延伸到了俄国地区。
只有道路通畅了,才能使原材料运输没有限制。
中华帝国作为一个五亿人口的国家,一旦使用透支消费模式,那将消耗巨大的资源,但以当前中华帝国所掌控的资源来说,是完全足够消耗的,就算是人口增长到十亿,中华帝国甚至可以消耗全球资源来供应国民消费。
在这个世界上,资源实际上并非是有限的。
有限的资源也就是那么几种,其中农业可能是最大的制约,例如后世的中国,不能进行透支消费的主要原因首先就是农业上的制约。
而此时中华帝国在农业生产力上非常发达,足够国民使劲吃喝,加上版图扩大了许多,势力范围也很大,因此养十亿富足的人口并非是养不起的。
至于水资源什么的,大海里那么多的水,还怕用尽了不成?
铁矿石等资源什么的,就算是十亿非常富裕的人口来消耗,虽然理论上很快会消耗掉,但只要发展回收科技就可以了。
资源匮乏,只是后世美国制造的一种虚假的概念。
在免费能源出现的背景下,资源并非是匮乏的。
在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的情况下,中华帝国把铁路修到俄国境内是非常明智的,同时开始建设俄国的矿山也是未雨绸缪的准备行为。
而在俄国,华东银行放出的钱,主要就是房贷。
俄国的房子价格较高,但没有房子又不行。特别是大量的人口转移到了原本不是太发达的伏尔加河以东地区,因此房子成了当前俄国的首要建设目标。
房贷又带动了钢铁、水泥等有关建筑的行业发展,而大量的钱投入市场,使俄国人解决了就业问题,又拉动了其他的消费。
那些钢铁、水泥等厂商,多是中华帝国的资本建设起来的。
而俄国的大部分资源都被中华帝国所掌控,市场的繁荣,使得中华帝国有足够的利润来建设矿山、交通设施。
光是中华帝国当前掌控的不动产,就足够不断剥削俄国人了。
俄国人光是在房子的问题上,就欠下了银行大笔的钱,尼古拉二世出于统治考虑会给俄国人提供基础生活物资,但并不代表着愿意学中华帝国那样建设保障房,这也导致俄国的房价有点高。
加上钱不断的增多,房价也在源源不断的抬升。
一些俄国人在这样繁荣的市场下,变得很有钱,因此高价购买中华帝国掌控的一些资产,甚至跑到中华帝国来投资,大肆购买资产。
很多中华帝国的资产都被俄国人买走了。
中华帝国对于这些俄国资本的大肆购买资产的行为并未限制,只是提高价格卖给俄国人。
反正,现在俄国人买走多少,未来还是要吐出来的。
到时候等俄国经济崩溃了,俄国人的那些资产多数都得被银行收走,或者低价再卖给中华帝国的资本家们。
此时的卖,是一本万利的。
那些有前途的资产,华夏会会把价格提得很高卖给俄国人,同时引导俄国人去买一些没什么意义的资产。
特别是一些让俄国人感觉买到了很有面子的东西,例如一些地标式的建筑,俄国人都是高价的买。
实际上有一部分俄国人目前钱多得已经不在乎盈亏了,出手非常豪爽。
中华帝国的透支消费此时还未大规模展开,但也用不了多久了。
1924年,是中华帝国最后的准备阶段,各项建设计划在国民众志成城的热情下,大多超前完成。
内陆交通环境在1924年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内陆各省份的铁路主干道基本上建成,同时在铁路支线方面,地方政斧也在组织民间资本进行修筑。
自民国到中华帝国,自辛亥革命到1924年的13年中,中华帝国已经陆续建成了15万公里的铁路。
其建设速度之快,简直骇人听闻。
基本上是全民修路,而资金大多都是中华帝国向银行贷款修建,同样有一部分是募集铁路债券修筑,还有一部分是民间资本修筑。
但大部分都是政斧出资。
此时中华帝国政斧,已经是负债累累了,但政斧却依旧能够坚持下去,因为政斧能够发行钞票。
但负债是客观的事实。
对于这些债务,中华帝国政斧是有信心还掉的,因为此时欠债的是政斧,而国民还未进行大规模的透支消费。
一旦国民进行透支消费,那么铁路系统就能源源不断的收到效益,那么还清这些债务是很轻松的。
等国民消费透支到一定程度时,中华帝国也通过繁荣时期的铁路运营的利益将债务还得七七八八。
就算是还不掉也没关系,等国民透支消费到一定程度,国民就欠银行很多钱,到时候经济一崩溃,等于是国民欠政斧很多钱,政斧可以用这些透支掉的钱,来建设一些收益小于投入,但却又不得不建的工程,或者直接和其他国家开战,到时候这点债务不算什么。
纵观中华帝国经济发展,前期是政斧在透支消费,把大量的钱投入到基础建设之中去,从而给国民创造大量的就业。
这种模式理论上可以无限持久,只要通过不断的发行钞票就行了。
这也是后世中国所采取的一种模式,但这适用于初期,当建设到一定程度时,政斧就要发行大量的钞票来维持运转了,也就是增加铸币税。
但中华帝国此时并未增收太多铸币税,而是向银行借钱来建设工程,银行的钱是从国民储蓄中的钱抽出来的。
尽管银行的钱进进出出,一百块钱甚至可以反复贷款给一百个人,但毕竟是有个限度的,随着经济的增长,银行准备金也是要不断的增加的。而且银行不是只把钱贷给政斧,还有投资商及国民贷款等等。
因此到了1924年底,中华帝国中央政斧已经无力维持这样的透支建设政策了,就算是1924年,帝国中央政斧已经不得不增发50亚元的铸币税来维持这样的透支建设政策,总的来说,已经很勉强了。
这时候,接力棒要递给国民消费了,否则经济将会崩溃。如果要维持不崩溃,只能大量增发铸币税,或者让国民消费继续带动经济。
中华帝国的计划,就是将接力棒交给国民消费。
两者都要发行大量的钞票,但这是有所区别的。
国家发行铸币税,等于是印票子给政斧花,那么这些钱等于是直接从国民口袋里掏,这等于是‘无差别攻击’。
而贷款给国民消费,等于是印票子给国民花,国民口袋里的票子虽然会同样贬值,但他们手上有银行贷款给他们的票子,而这些票子造成了大量的商业活动,使得市场变得非常繁荣,这样企业也就要扩大员工数量,也就拉动了就业岗位,大量的就业岗位使得整个国家的国民都有工作,而这时就算是票子贬值了,但他们的工作酬劳同样会上涨。
(未完待续)
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华帝国在房贷方面发展比较快,这也属于一种透支消费,这在很早以前就开始了。
因此中华帝国的经济在之前有很快的发展,但国民要还房贷,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内需的增长。
但首付较高,所以透支程度不高加上房价不是太高,因此很多国民已经把放贷还掉了。
房贷的主要市场则开始向内陆地区转移,沿海地区的房贷市场开始饱和。
因为房贷的不断放出,使得中华帝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比美国快得多,但中华帝国的透支消费目前还属于基本生活设施的范畴,还未涉及到汽车等商品,因为汽车目前还属于奢侈品,并未成为生活必需品。
不过只要大规模放出车贷,大部分国民都买了家庭汽车,那么汽车也就成为生活必需品了。
经过几年的全面疯狂建设,此时中华帝国的经济依旧保持着非常稳定的高增长速度,这得益于亚联储源源不断的资金供应。
在这种疯狂建设下,中华帝国逐渐具备了进行大规模透支消费的能力。
同时中华帝国在汽车产能上也在不断的扩大着,其速度只能说让美国人都感觉望尘莫及。
其中中盛集团与华盛集团陆续进入了家庭汽车制造业,与华东集团进行竞争。而华东集团则保留着工程车、货车的垄断生产。
竞争有时是有很大好处的,那就是能够不断的进行创新。
中国三大集团,在民用领域的竞争此时趋于激烈,三方所使用的技术基本相同,同时三家集团也在不断的做出创新,从而使产业在世界上保持极高的竞争力。
当其中一家集团做出某项创新后,其他两家集团也会迅速跟进,但要向创新的集团缴纳一定的专利费,这样使创新的集团具备成本竞争优势。
家庭汽车的产能疯狂增长,这是在为接下来的大规模车贷做准备。
产能问题得首先解决,否则到时候就算放出车贷,也没有足够的产能生产。
同时中华帝国在交通上也大力建设,在不断的疯狂建设下,铁路、公路都延伸到了俄国地区。
只有道路通畅了,才能使原材料运输没有限制。
中华帝国作为一个五亿人口的国家,一旦使用透支消费模式,那将消耗巨大的资源,但以当前中华帝国所掌控的资源来说,是完全足够消耗的,就算是人口增长到十亿,中华帝国甚至可以消耗全球资源来供应国民消费。
在这个世界上,资源实际上并非是有限的。
有限的资源也就是那么几种,其中农业可能是最大的制约,例如后世的中国,不能进行透支消费的主要原因首先就是农业上的制约。
而此时中华帝国在农业生产力上非常发达,足够国民使劲吃喝,加上版图扩大了许多,势力范围也很大,因此养十亿富足的人口并非是养不起的。
至于水资源什么的,大海里那么多的水,还怕用尽了不成?
铁矿石等资源什么的,就算是十亿非常富裕的人口来消耗,虽然理论上很快会消耗掉,但只要发展回收科技就可以了。
资源匮乏,只是后世美国制造的一种虚假的概念。
在免费能源出现的背景下,资源并非是匮乏的。
在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的情况下,中华帝国把铁路修到俄国境内是非常明智的,同时开始建设俄国的矿山也是未雨绸缪的准备行为。
而在俄国,华东银行放出的钱,主要就是房贷。
俄国的房子价格较高,但没有房子又不行。特别是大量的人口转移到了原本不是太发达的伏尔加河以东地区,因此房子成了当前俄国的首要建设目标。
房贷又带动了钢铁、水泥等有关建筑的行业发展,而大量的钱投入市场,使俄国人解决了就业问题,又拉动了其他的消费。
那些钢铁、水泥等厂商,多是中华帝国的资本建设起来的。
而俄国的大部分资源都被中华帝国所掌控,市场的繁荣,使得中华帝国有足够的利润来建设矿山、交通设施。
光是中华帝国当前掌控的不动产,就足够不断剥削俄国人了。
俄国人光是在房子的问题上,就欠下了银行大笔的钱,尼古拉二世出于统治考虑会给俄国人提供基础生活物资,但并不代表着愿意学中华帝国那样建设保障房,这也导致俄国的房价有点高。
加上钱不断的增多,房价也在源源不断的抬升。
一些俄国人在这样繁荣的市场下,变得很有钱,因此高价购买中华帝国掌控的一些资产,甚至跑到中华帝国来投资,大肆购买资产。
很多中华帝国的资产都被俄国人买走了。
中华帝国对于这些俄国资本的大肆购买资产的行为并未限制,只是提高价格卖给俄国人。
反正,现在俄国人买走多少,未来还是要吐出来的。
到时候等俄国经济崩溃了,俄国人的那些资产多数都得被银行收走,或者低价再卖给中华帝国的资本家们。
此时的卖,是一本万利的。
那些有前途的资产,华夏会会把价格提得很高卖给俄国人,同时引导俄国人去买一些没什么意义的资产。
特别是一些让俄国人感觉买到了很有面子的东西,例如一些地标式的建筑,俄国人都是高价的买。
实际上有一部分俄国人目前钱多得已经不在乎盈亏了,出手非常豪爽。
中华帝国的透支消费此时还未大规模展开,但也用不了多久了。
1924年,是中华帝国最后的准备阶段,各项建设计划在国民众志成城的热情下,大多超前完成。
内陆交通环境在1924年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内陆各省份的铁路主干道基本上建成,同时在铁路支线方面,地方政斧也在组织民间资本进行修筑。
自民国到中华帝国,自辛亥革命到1924年的13年中,中华帝国已经陆续建成了15万公里的铁路。
其建设速度之快,简直骇人听闻。
基本上是全民修路,而资金大多都是中华帝国向银行贷款修建,同样有一部分是募集铁路债券修筑,还有一部分是民间资本修筑。
但大部分都是政斧出资。
此时中华帝国政斧,已经是负债累累了,但政斧却依旧能够坚持下去,因为政斧能够发行钞票。
但负债是客观的事实。
对于这些债务,中华帝国政斧是有信心还掉的,因为此时欠债的是政斧,而国民还未进行大规模的透支消费。
一旦国民进行透支消费,那么铁路系统就能源源不断的收到效益,那么还清这些债务是很轻松的。
等国民消费透支到一定程度时,中华帝国也通过繁荣时期的铁路运营的利益将债务还得七七八八。
就算是还不掉也没关系,等国民透支消费到一定程度,国民就欠银行很多钱,到时候经济一崩溃,等于是国民欠政斧很多钱,政斧可以用这些透支掉的钱,来建设一些收益小于投入,但却又不得不建的工程,或者直接和其他国家开战,到时候这点债务不算什么。
纵观中华帝国经济发展,前期是政斧在透支消费,把大量的钱投入到基础建设之中去,从而给国民创造大量的就业。
这种模式理论上可以无限持久,只要通过不断的发行钞票就行了。
这也是后世中国所采取的一种模式,但这适用于初期,当建设到一定程度时,政斧就要发行大量的钞票来维持运转了,也就是增加铸币税。
但中华帝国此时并未增收太多铸币税,而是向银行借钱来建设工程,银行的钱是从国民储蓄中的钱抽出来的。
尽管银行的钱进进出出,一百块钱甚至可以反复贷款给一百个人,但毕竟是有个限度的,随着经济的增长,银行准备金也是要不断的增加的。而且银行不是只把钱贷给政斧,还有投资商及国民贷款等等。
因此到了1924年底,中华帝国中央政斧已经无力维持这样的透支建设政策了,就算是1924年,帝国中央政斧已经不得不增发50亚元的铸币税来维持这样的透支建设政策,总的来说,已经很勉强了。
这时候,接力棒要递给国民消费了,否则经济将会崩溃。如果要维持不崩溃,只能大量增发铸币税,或者让国民消费继续带动经济。
中华帝国的计划,就是将接力棒交给国民消费。
两者都要发行大量的钞票,但这是有所区别的。
国家发行铸币税,等于是印票子给政斧花,那么这些钱等于是直接从国民口袋里掏,这等于是‘无差别攻击’。
而贷款给国民消费,等于是印票子给国民花,国民口袋里的票子虽然会同样贬值,但他们手上有银行贷款给他们的票子,而这些票子造成了大量的商业活动,使得市场变得非常繁荣,这样企业也就要扩大员工数量,也就拉动了就业岗位,大量的就业岗位使得整个国家的国民都有工作,而这时就算是票子贬值了,但他们的工作酬劳同样会上涨。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