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九十六 数学是一切的基础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东汉末年枭雄志最新章节!
兴平三年十二月初,郭鹏定下了北伐鲜卑的策略。
因为鲜卑大草原不需要经营,目的只是毁灭鲜卑的有生力量,尽可能的多毁灭一些,单纯的侵攻战,不需要战后建设,所以耗费不算很大。
参谋台下属五百人的数算团队开始紧急计算这场仗打下来需要的粮食,需要的军械,需要的战马,需要的民夫。
这些详细的计算任务就要交给数算团队了。
现在整个参谋台都认为数算团队对于战争策划是有极大的作用的,就算是沉默寡言看上去忠厚老实的荀攸也对数算团队的工作赞不绝口。
敌人数量,敌人进兵时间,敌人进兵路线,敌人进兵效率,我军的各方面需求等等。
谋士们得到这些详尽的数据之后,就能根据地图详细的推演战争过程。
往往在战争开始之前,一场战争的过程和结果已经被推演的七七八八。
比如讨伐南匈奴之战就是如此,南匈奴看似凶悍,但是面对动员力和战斗力极强的魏国集团,南匈奴脆弱的就和小孩子一样不堪一击,一个月内就被郭鹏扫平了。
这其中,数算集团经过精密的计算所得到的数据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整个参谋台的主力参谋们都对这些数据十分看重。
为此,戏忠荀攸等人还专门向数算团队的几名数算高手学习数算,身体力行的践行了不耻下问的学术理念。
趁着这个机会,郭鹏再度提出了『数学是一切的基础』这样一个口号,让陈琳执笔,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到麾下各地。
他号召官员、吏员、学宫学子还有天下有识之士在学习经典的同时,都要学习数学,并且宣布,今后他麾下的官员选拔和升官考核少不了数学。
数学能力强大的官员吏员和士子,将得到更好的晋升条件。
数学能力欠缺的,没有数学思维的,不懂的数据重要性的,以后的官途就不那么好走了。
为此,他给在军事规划和日常行政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数算团队升官,加俸,还给领头的几个数算能力极强的神算子封了关内侯。
之前被蔡邕引荐给郭鹏的山阳郡人王粲因为通晓《九章算术》,数算能力很强,得到了郭鹏的重用,作为数算团队的领头人而加入了参谋台,为之前的讨伐南匈奴之战立了大功,被封为亭侯。
俨然成为郭鹏身边新的红人。
然后郭鹏还规定,以后的行政和军事议题上,官员们若要提出自己的建议,必须要附带自己的调查结果和数算结果,用数据和他说话。
没有数据的佐证,一切都是臆测,夸大的缩小的虚数他将一概不予接受。
郭某人的权势之大,已经足以在某种意义上动摇官员们和士子们的学习目标了。
于是为了迎合郭鹏的口号和想法,顿时,地方上掀起了一阵学习数学的狂潮。
大家纷纷把手头能找到的和数学有关的书籍搜集起来,互相之间抄录、传看,找老师教导,努力学习数学,学习统计学等等。
三五官员聚在一起讨论的事情也不再仅仅只是五经十四家法,或者是阴谋权术什么,而多了一些关于数学的议题。
《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等数学相关书籍顿时成为讨论的大热门。
虽然和汉武帝的那一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计策比起来,效果差得很远,但是也好在数学不能动摇儒家经典的地位,所以没什么人排斥。
要是用法学啊墨学啊之类的来搞,那就是变法了,那是要出问题的。
步子不能迈的太大,一步一步的来,用数学思维冲击一下士子脑袋里那些教条式的仁义道德,为以后更大规模的变革打个基础。
数学真的是基础。
而且做一名计吏,也将成为寒门乃至于黎庶子弟难得的进身之阶。
在没有变法的前提之下,郭鹏稍微的把密布的阴云拨开了那么一丝丝缝隙,让黑暗迷茫中的人们看到了那么一丝丝的希望之光。
任何一点点光,都是莫大的希望。
当希望聚集的足够多的时候,就能带来奇迹。
哨探们全面往北,开始着重收集鲜卑各部的情报和消息,借由幽州各地和鲜卑做走私生意的商旅的帮助,汇报他们的所在,人口数量,战士数量等等,做最后的确认和统计。
最后的确认和统计结束以后,就是郭鹏正式出兵北上,讨伐鲜卑的时候。
分裂的鲜卑,是个软柿子,现在不捏,难道要等柯比能重新统一鲜卑之后再捏吗?
郭某人冰冷的视线投向了北边,大草原之上。
无论是谁,休想再南下。
全都给我乖乖的做苦力建设美好大魏帝国吧!
新的战事如火如荼的筹划起来,而南边和西边的消息也不断的往邺城汇总。
密探们忠实的执行自己的使命,让郭鹏对整个天下所发生的事情都有所了解,方便把握时局。
他听说徐州方面,士人们对陶谦的意见很大,纷纷反对陶谦建立徐公国,即使徐公国已经建立,但是拒绝徐公国职位的人很多,接受的人很少。
大家纷纷表示自己是汉臣,不做徐臣,搞得陶谦很恼火,也很尴尬,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难道要杀人吗?
这个时候,他还真不敢。
于是徐公国建立之初,就面临政府停摆的情况,在行政效率大大降低的情况下,徐州人老大的不满。
士人们通过自己的渠道关系到处散播对陶谦不利的消息,煽动反对徐公国建立的言论,和陶谦对峙,使得陶谦一时间极为狼狈。
郭鹏又听说孙策这个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的吴公国国君在军事战场上取得了对刘繇的优势,连续三次小规模战斗都取得了胜利,刘繇是节节败退,眼看着豫章郡都要被孙策拿下了。
但是在政治战场上,孙策十分被动.
招募不到足够的官吏来做他的吴公国的臣子,郡太守还好,都是他的自己人,县令们有很多宁愿弃官不做也不要做他的吴国臣子的存在。
哪怕是被他一手提拔起来的郡县吏员都有很多不愿意做吴国臣子,而选择弃官的,还有在吴国建立之后试图掀起反叛的,反对声浪是一波接着一波,反叛事件也是频频发生。
为此,周瑜不得不从前线返回,坐镇吴郡,天天为孙策忙里忙外,招抚士人,安抚豪强。
可惜收效不大。
孙策之前杀人太多,犯众怒犯的太狠,现在居然还封邦建国了,大家老大的不满意,老大的抗拒。
你算哪根葱?
你还封邦建国做国君?
开什么玩笑?
不服,就是不服。
孙策长得再帅,周瑜个人魅力再强,也没用。
这是核心利益的问题。
刘繇就不说了,越王国的首要矛盾是孙策快要灭了越王国了,轮不到刘繇担心其他的问题。
刘表更搞笑,还在和蔡氏蒯氏冷战呢,没什么好说的。
兴平三年十二月初,郭鹏定下了北伐鲜卑的策略。
因为鲜卑大草原不需要经营,目的只是毁灭鲜卑的有生力量,尽可能的多毁灭一些,单纯的侵攻战,不需要战后建设,所以耗费不算很大。
参谋台下属五百人的数算团队开始紧急计算这场仗打下来需要的粮食,需要的军械,需要的战马,需要的民夫。
这些详细的计算任务就要交给数算团队了。
现在整个参谋台都认为数算团队对于战争策划是有极大的作用的,就算是沉默寡言看上去忠厚老实的荀攸也对数算团队的工作赞不绝口。
敌人数量,敌人进兵时间,敌人进兵路线,敌人进兵效率,我军的各方面需求等等。
谋士们得到这些详尽的数据之后,就能根据地图详细的推演战争过程。
往往在战争开始之前,一场战争的过程和结果已经被推演的七七八八。
比如讨伐南匈奴之战就是如此,南匈奴看似凶悍,但是面对动员力和战斗力极强的魏国集团,南匈奴脆弱的就和小孩子一样不堪一击,一个月内就被郭鹏扫平了。
这其中,数算集团经过精密的计算所得到的数据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整个参谋台的主力参谋们都对这些数据十分看重。
为此,戏忠荀攸等人还专门向数算团队的几名数算高手学习数算,身体力行的践行了不耻下问的学术理念。
趁着这个机会,郭鹏再度提出了『数学是一切的基础』这样一个口号,让陈琳执笔,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到麾下各地。
他号召官员、吏员、学宫学子还有天下有识之士在学习经典的同时,都要学习数学,并且宣布,今后他麾下的官员选拔和升官考核少不了数学。
数学能力强大的官员吏员和士子,将得到更好的晋升条件。
数学能力欠缺的,没有数学思维的,不懂的数据重要性的,以后的官途就不那么好走了。
为此,他给在军事规划和日常行政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数算团队升官,加俸,还给领头的几个数算能力极强的神算子封了关内侯。
之前被蔡邕引荐给郭鹏的山阳郡人王粲因为通晓《九章算术》,数算能力很强,得到了郭鹏的重用,作为数算团队的领头人而加入了参谋台,为之前的讨伐南匈奴之战立了大功,被封为亭侯。
俨然成为郭鹏身边新的红人。
然后郭鹏还规定,以后的行政和军事议题上,官员们若要提出自己的建议,必须要附带自己的调查结果和数算结果,用数据和他说话。
没有数据的佐证,一切都是臆测,夸大的缩小的虚数他将一概不予接受。
郭某人的权势之大,已经足以在某种意义上动摇官员们和士子们的学习目标了。
于是为了迎合郭鹏的口号和想法,顿时,地方上掀起了一阵学习数学的狂潮。
大家纷纷把手头能找到的和数学有关的书籍搜集起来,互相之间抄录、传看,找老师教导,努力学习数学,学习统计学等等。
三五官员聚在一起讨论的事情也不再仅仅只是五经十四家法,或者是阴谋权术什么,而多了一些关于数学的议题。
《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等数学相关书籍顿时成为讨论的大热门。
虽然和汉武帝的那一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计策比起来,效果差得很远,但是也好在数学不能动摇儒家经典的地位,所以没什么人排斥。
要是用法学啊墨学啊之类的来搞,那就是变法了,那是要出问题的。
步子不能迈的太大,一步一步的来,用数学思维冲击一下士子脑袋里那些教条式的仁义道德,为以后更大规模的变革打个基础。
数学真的是基础。
而且做一名计吏,也将成为寒门乃至于黎庶子弟难得的进身之阶。
在没有变法的前提之下,郭鹏稍微的把密布的阴云拨开了那么一丝丝缝隙,让黑暗迷茫中的人们看到了那么一丝丝的希望之光。
任何一点点光,都是莫大的希望。
当希望聚集的足够多的时候,就能带来奇迹。
哨探们全面往北,开始着重收集鲜卑各部的情报和消息,借由幽州各地和鲜卑做走私生意的商旅的帮助,汇报他们的所在,人口数量,战士数量等等,做最后的确认和统计。
最后的确认和统计结束以后,就是郭鹏正式出兵北上,讨伐鲜卑的时候。
分裂的鲜卑,是个软柿子,现在不捏,难道要等柯比能重新统一鲜卑之后再捏吗?
郭某人冰冷的视线投向了北边,大草原之上。
无论是谁,休想再南下。
全都给我乖乖的做苦力建设美好大魏帝国吧!
新的战事如火如荼的筹划起来,而南边和西边的消息也不断的往邺城汇总。
密探们忠实的执行自己的使命,让郭鹏对整个天下所发生的事情都有所了解,方便把握时局。
他听说徐州方面,士人们对陶谦的意见很大,纷纷反对陶谦建立徐公国,即使徐公国已经建立,但是拒绝徐公国职位的人很多,接受的人很少。
大家纷纷表示自己是汉臣,不做徐臣,搞得陶谦很恼火,也很尴尬,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难道要杀人吗?
这个时候,他还真不敢。
于是徐公国建立之初,就面临政府停摆的情况,在行政效率大大降低的情况下,徐州人老大的不满。
士人们通过自己的渠道关系到处散播对陶谦不利的消息,煽动反对徐公国建立的言论,和陶谦对峙,使得陶谦一时间极为狼狈。
郭鹏又听说孙策这个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的吴公国国君在军事战场上取得了对刘繇的优势,连续三次小规模战斗都取得了胜利,刘繇是节节败退,眼看着豫章郡都要被孙策拿下了。
但是在政治战场上,孙策十分被动.
招募不到足够的官吏来做他的吴公国的臣子,郡太守还好,都是他的自己人,县令们有很多宁愿弃官不做也不要做他的吴国臣子的存在。
哪怕是被他一手提拔起来的郡县吏员都有很多不愿意做吴国臣子,而选择弃官的,还有在吴国建立之后试图掀起反叛的,反对声浪是一波接着一波,反叛事件也是频频发生。
为此,周瑜不得不从前线返回,坐镇吴郡,天天为孙策忙里忙外,招抚士人,安抚豪强。
可惜收效不大。
孙策之前杀人太多,犯众怒犯的太狠,现在居然还封邦建国了,大家老大的不满意,老大的抗拒。
你算哪根葱?
你还封邦建国做国君?
开什么玩笑?
不服,就是不服。
孙策长得再帅,周瑜个人魅力再强,也没用。
这是核心利益的问题。
刘繇就不说了,越王国的首要矛盾是孙策快要灭了越王国了,轮不到刘繇担心其他的问题。
刘表更搞笑,还在和蔡氏蒯氏冷战呢,没什么好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