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崇祯很无奈
推荐阅读:异界直播间、英雄联盟之谁与争锋、[综]卷毛控怎么了!、网游之诡影盗贼、创世纪之双鸟、江湖我独行、都市至尊天骄、英灵君王、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网游之黑暗道士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汉骑最新章节!
“臣征北侯李信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李信在王承恩的带领下,上了城墙,向崇祯皇帝行了一个军礼。
“放肆,征北侯,你为皇上的臣子,应该行三跪六叩大礼。你居然如此行礼,是在藐视皇上吗?”那崇祯皇帝还没有说话,侯恂就站了起来,指着李信大声的怒吼道。其余大臣见状脸色也不好看。
李信心中暗怒,冷笑道:“李信只是一个军人,如今甲胄在身,自然是行军礼,当年太祖皇帝在位的时候,也是这么行礼的,怎么到这位大人这里就要换个方式,这到底是要听太祖皇帝的呢?还是要听你的呢?还有,我李信拜的是当今天子,而不是你。皇上尚没有说话,什么时候轮到你说话了。”
“将军请起。不必多礼。”崇祯皇帝听了之后,不但没有反驳,反而露出笑容来。帝王之心就是如此复杂,若是李信真的三跪九叩了,崇祯皇帝心中还会认为李信假意谦虚,实际上心中另有算计。而李信却是按照本性做事,与其他的将军没有什么不同,顶多也就是跋扈了点。将军有本事自然是跋扈了。
“侯大人这可是对李将军有偏见啊!莫非是李将军不应该找侯大人索要粮草不成?”温体仁阴冷的扫了侯恂一眼。
户部尚书侯恂?李信扫了那老夫子一眼,在来的路上,李信就将朝廷中大员的信息摸了一遍。只是不曾想到这个侯恂对自己居然有如此大的怨念。在历史上,侯恂或许大家不知道,但是他的儿子侯方域却是有名的很。
“老子也没有抢你儿媳妇,有必要这样吗?”李信不屑的哼了一声,冷笑道:“侯大人,你是户部尚书,这军饷、军粮总得像你要吧!本侯自从为国效力以来,可从来没有到户部领过一文钱,不知道本侯和麾下将士们的饷银什么时候送过来啊!”
“你。”侯恂听了之后气的气血上涌,老脸涨的通红,不知道如何是好,只能是伸着手指头指着李信。
“好了,好了。”崇祯皇帝见状,摆了摆手,说道:“今日征北侯凯旋归来,击败建奴,当为之贺,这些小事还是不要计较了,李卿统领千军万马,击败敌酋,胸怀宽广,就不必计较小事了。”实际上,侯恂的困境,崇祯也是知道的,真的算起来,这粮饷还得找崇祯要呢!
“臣遵旨。”李信见好就收,他看的出来,崇祯对他暂时还没有恶意,自然是不想让崇祯对他的印象变低了。
“征北侯,你难道就不怕朕将你留在京师吗?”崇祯皇帝看着面色俊朗的李信,忽然开玩笑的说道。温体仁等人听了之后,不由的打了一个冷颤,这皇帝陛下不张口则已,一张口就吓人啊!连这种话都说的出来,这李信若是回答错误,该如何是好。
“皇上不会留李信在京师的。”李信微笑道:“皇上若是懦弱之主,李信麾下十几万大军使的皇上不敢动手,皇上若是昏庸无能之辈,李信也不敢来之,就算是来了,臣力大无穷,有关羽张飞之勇,这几个人还不是臣的对手,就算是在千军万马包围中,臣也不怕。更何况,皇上乃是刚毅英武之主,立志要中兴大明,如此一来,更加需要臣这样的人,为陛下效力,所以不管怎么样,臣都不怕。”
崇祯皇帝听了之后,面色一动,最后一阵苦笑,这个李信说话还真是不客气,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对方说的是实情。李信的神勇天下流传,若是用这种办法还真不能让他就范。温体仁等人听了之后,面色更是大变,尤其是温体仁,这才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李信在眼下这种情况下杀人,还真是轻松的很呢?
“朕观你的征北军都是精锐中的精锐,看来你是一个练兵的能手,不如来大都督府,帮朕来练兵如何?”崇祯指着城下的征北军,忽然正色的说道。
明末时期的大都督府是明朝中军都督府、左军都督府、右军都督府、前军都督府、后军都督府五都督府的总称﹐统领全国军队的最高军事机构。朱元璋初置统军大元帅府﹐后改为枢密院﹐又改之为大都督府﹐节制中外诸军事。
崇祯让李信来大都督府自然是不会做什么小兵小将那么简单,最起码也是几个都督府的都督,这可远比一般的总兵要威风的多。当然,在这个时候的都督手中的权利自然是比不上一般的总兵了。看上去,崇祯皇帝是给李信升官了,但是实际上,李信手中的权力小了许多。但是崇祯皇帝的话就是圣旨,或者说,崇祯皇帝这是有试探的意味。
李信想了想,忽然说道:“十年之后可以,十年之后,臣愿意来京师做个御林军教头。”
“为什么要等到十年之后。”崇祯皇帝有些惊讶了,李信若是拒绝或者是找其他的借口,崇祯都能接受,可是李信却说是十年之后,这反而让崇祯皇帝很好奇。
“因为臣准备用十年的时间灭掉建奴。”李信自然不会说按照历史上记载的消息,十年后,大明朝都要灭亡了,而崇祯皇帝只能是在煤山吊死了。到那个时候,崇祯皇帝还记得今日之语吗?李信又岂会前来做一个有名无实的教头呢?
“将军神勇,建奴一遇见将军更是屡战屡败,灭建奴易如反掌,为何说要用十年的时间?”崇祯皇帝想了想,有些不相信的问道。
“皇上,臣听说几年前袁崇焕向皇上保证五年之内灭建奴,可是五年过去了,建奴的势力不但没有被消灭,反而壮大了不少。不是吗?”李信有些好笑的望着崇祯。
“那是袁逆与建奴相互勾结,才会造成今日的局面。”崇祯皇帝脸色并不好看,他到现在还在记恨着袁崇焕,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错误之处。
李信摇摇头,说道:“臣虽然有十几万大军,但是周围多是蒙古族人,所以还必须要小心防御,真正能出手的不过数万人马而已;第二,臣面对的是一个王朝,而臣不过是一个臣子;其三也是最重要的,朝中有人不服臣,会拖臣的后腿。臣说是十年能击败建奴,已经是很短的时间了。”建奴若是这样容易就被消灭,也不可能建立一个王朝了。
“真的需要那么久?”崇祯皇帝面色阴沉,他心里还是有些不相信李信说的话,认为李信这只是一个托词。
“或许会更久。”李信叹了口气,望着崇祯皇帝,这个皇帝勤政,在历史上也很难得的。正是如同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君非亡国之君,而臣是亡国之臣。只是他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显的太操切了,对于一个重病患者来说,却是承受不住。当下解释道:“皇上,这打仗看似军队的较量,但是实际上却是粮草、钱财的较量。就说臣的征北军,这里有三万人,皇上可知道每天消耗的粮草是多少吗?是朝廷十几万大军的总和,每次打仗臣都要小心翼翼,每一粒粮食都得算着过,打仗不能超过一个月,否则臣的粮饷就支撑不住。而建奴不用,他有朝鲜供给他的粮草,这些年,建奴也曾从中原赚取了大量的粮草,足以弥补自己军队的消耗。可是中原不同,江南一带富商甚多,他们用粮食来酿酒,可是在河南呢?饥民遍地,饿殍遍野。莫说是粮食,就是树皮也难找了。皇上,打仗可没那么简单?”
“这点朕不用你来说。”崇祯皇帝面色微冷。
“臣这次前来是因为军中粮草不足,不能回草原,还请皇上拨付一些粮草。好回草原。建奴皇太极已经离开喜峰口,而臣现在并不在草原,皇太极难免有可能袭击漠北。”李信叹了口气,碰到这么一个刚愎自用的皇帝,也确实不好对付。
“征北侯劳苦功高,云中城虽然是草原大城,可是与京师相比,恐怕是差了许多,侯爷不如在京师多休息几天,看看京师的风光也是好的。”温体仁忽然笑呵呵的说道:“只有征北军,就不必担心了,臣这就让人调拨粮草,犒赏三军。”
温体仁不阴不阳,崇祯皇帝听了之后面色平淡,好像是没有听见的一样。王应熊等人也都默不作声,温体仁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想让李信留在京师,就算是不杀了他,也是要软禁他。
“不知道朝中哪位将军能够坐镇征北军?洪承畴?征北军上下恨不得吃了他的肉,若不是他无能,本侯又何必舍弃喜峰口这样的险要关隘,去援救他,最后导致建奴集中将近十万大军进攻喜峰口,本侯部将句突宁死不降,最后战死在喜峰口,如此无能之人也想统领征北军这样的虎狼之师?卢象升,一个书生而已,就算是有点本事,更加不是当一个统帅的料,因为本侯军中,勇猛之将不计其数,卢象升如何能行?至于其他的祖大寿、吴襄等等更是连给征北军提鞋的资格都没有。”李信哈哈大笑,指着温体仁,冷笑道:“若不是建奴势大,你以为本侯愿意领兵作战吗?还不如搂着娇妻美妾游玩天下呢?温大人只要你能找到一个能够让人心服口服的将军来,我李信愿意留在京师。”
“好了,好了。不要说了。”崇祯皇帝摆了摆手,皱了皱眉头,说道:“征北侯还是留在漠北的好,无论是洪承畴还是卢象升,都是有事情要做。”崇祯皇帝忽然一阵烦闷,他也想着让李信离开征北军,将这股力量掌握为自己所有,但是李信的话点醒了他。这个李信虽然对自己、对朝廷很忠心。但是下面的那些武夫们就不一定了,也只有李信能够压得住他们。调走了李信,谁也弄不好征北军。
这就好像当年皮岛的毛文龙一样,袁崇焕前脚杀了他,后脚就玩不转皮岛了。眼下李信也是如此,就算是将李信留在这里,恐怕也无人能够管得了征北军,既然如此,还不如让李信留在征北军。十年就十年,只要平定了中原,还怕李信如何吗?
崇祯皇帝一发怒,周围的人自然是不好说话了。各个都站在那里。等候着崇祯的决定,只有侯恂用愤怒的眼神望着李信。他是恨不得李信这样的贼子死的干干净净的好。只是崇祯皇帝不敢将李信如何,他也没有任何的办法。
“侯大人,你还是去给征北军准备一些粮草吧!”温体仁将侯恂的神色看在眼里,心中现出一丝幸灾乐祸来,这个家伙平时可是没少找自己麻烦。没想到,在这个地方,碰到李信这样的人物,让他有万般的本事也没有办法使出来。
“征北侯,朕想调一部分征北军入中原,剿灭中原的叛逆,你认为如何?”崇祯皇帝好像没有察觉到自己麾下的两个臣子正在明争暗斗,而是对李信说道。
李信心中一阵冷笑,这个崇祯总是说信任自己,但是实际上,还不是想着向自己军队掺沙子,想着用各种办法来削弱自己。只是自己真的那么好欺负的吗?当下脸上一片恭敬,朝崇祯拱手说道:“能为皇上效命,想军中上下无一不欢腾。只不过,在这里面还有一点小问题。还请皇上明察。”
“哦,那你且说说。”崇祯皇帝嘴角抽动,满不在乎的望着李信说道。只要是李信答应了,那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因为臣当初纵横草原的时候,手中兵马太少,所以提高了饷银,根据臣的了解,征北军的饷银是朝廷士兵的三倍还多一点,而且是十足的饷银,不存在上下克扣的问题,大约每个人三两到四两,或者甚多;其二,在军中,士兵们每天吃三餐,而且每餐都有肉,或者是羊肉,或者是猪肉,还有牛肉什么的。其三,每次作战的时候,所获得的金银财宝,大部分都是要上交征北军的,一部分分发给士兵,为士兵所有;其四,士兵立功了就要赏,犯了错误就要罚。将军的亲兵队和士兵都是一样的。”李信低着头说道。却没有注意到崇祯皇帝的脸色越来越差了。
明军的军饷怎么算的,就按照戚继光那个时候算,他在东南沿海募兵,规定每人年饷银为十两,到北方蓟镇后,守卫边墙的募兵年饷增至十八两。这都是战略要地的募兵价格,如果不是要参加重要战斗,或者不是在重要地域,募兵的价格要更低。甚至还有受募者日银一分之说。年饷还不足四两的。到崇祯年间,战乱频繁,大量百姓流离失所,食无所依,募兵变得容易,加上朝廷财政紧张,军饷又比同期低了很多。若是加上上下克扣,那士兵们拿的更少了。
崇祯只能是叹了口气,深深的望了李信一眼,却见李信面色平淡,好像是说了一件极为普通的事情一样。他这个时候才知道李信的军队为什么那么骁勇了,原来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如此多的金银支撑,难怪士兵们都为他卖命了。
“侯爷麾下兵马十几万人,若是按照侯爷现在的算法,每个月兵饷达到数十万之多,若是加上其他的,侯爷每个月的消耗多大百余万两银子,侯爷,您有这么多的钱吗?”王应熊显然不相信李信会对士兵的待遇如此之好。他仔细算一算,猛的发现李信每个月的支出多达百余万两白银,这个数字可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莫说李信只是占据蛮荒之地的草原,就算是在中原江南之膏腴之地,恐怕也支撑不住吧!
崇祯皇帝听了之后,也点了点头。就算李信每月支出没有百余万两,七八十万两也是有的,每年下去,几乎近千万两白银。而明朝在国力强盛的嘉靖年间,每年的中央财政收入仅两百万两白银;到了万历初年张居正改革后,增加到了四百万余两;万历末年,因为辽东满洲兴起,骤加“辽饷”应付军事需要,达到了五百二十万两,并成了固定的数额。就算是到了崇祯年间,既有辽东战事越发激烈,只好采取竭泽而渔的政策加派“辽饷”、“练饷”等,到现在年收入也不过一千余万两白银。就算是这样,朝廷还是入不敷出。可是李信才多大的地盘,就能投入这么多,难道李信有点石成金之术,或者说,李信麾下的晋商七大世家富可敌国?否则的话,他怎么会有如此多的银子呢?若是能让李信进献点银子,或许能缓解朝廷的燃眉之急。
崇祯一想到这里,就朝李信望去,莫说是崇祯,就说是温体仁等人也想到了这个问题。李信可是有钱的主,居然支撑这多军队。想必在云中还是有不少的金银,若是送到北京来,想来朝廷也能松一口气了。
“臣征北侯李信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李信在王承恩的带领下,上了城墙,向崇祯皇帝行了一个军礼。
“放肆,征北侯,你为皇上的臣子,应该行三跪六叩大礼。你居然如此行礼,是在藐视皇上吗?”那崇祯皇帝还没有说话,侯恂就站了起来,指着李信大声的怒吼道。其余大臣见状脸色也不好看。
李信心中暗怒,冷笑道:“李信只是一个军人,如今甲胄在身,自然是行军礼,当年太祖皇帝在位的时候,也是这么行礼的,怎么到这位大人这里就要换个方式,这到底是要听太祖皇帝的呢?还是要听你的呢?还有,我李信拜的是当今天子,而不是你。皇上尚没有说话,什么时候轮到你说话了。”
“将军请起。不必多礼。”崇祯皇帝听了之后,不但没有反驳,反而露出笑容来。帝王之心就是如此复杂,若是李信真的三跪九叩了,崇祯皇帝心中还会认为李信假意谦虚,实际上心中另有算计。而李信却是按照本性做事,与其他的将军没有什么不同,顶多也就是跋扈了点。将军有本事自然是跋扈了。
“侯大人这可是对李将军有偏见啊!莫非是李将军不应该找侯大人索要粮草不成?”温体仁阴冷的扫了侯恂一眼。
户部尚书侯恂?李信扫了那老夫子一眼,在来的路上,李信就将朝廷中大员的信息摸了一遍。只是不曾想到这个侯恂对自己居然有如此大的怨念。在历史上,侯恂或许大家不知道,但是他的儿子侯方域却是有名的很。
“老子也没有抢你儿媳妇,有必要这样吗?”李信不屑的哼了一声,冷笑道:“侯大人,你是户部尚书,这军饷、军粮总得像你要吧!本侯自从为国效力以来,可从来没有到户部领过一文钱,不知道本侯和麾下将士们的饷银什么时候送过来啊!”
“你。”侯恂听了之后气的气血上涌,老脸涨的通红,不知道如何是好,只能是伸着手指头指着李信。
“好了,好了。”崇祯皇帝见状,摆了摆手,说道:“今日征北侯凯旋归来,击败建奴,当为之贺,这些小事还是不要计较了,李卿统领千军万马,击败敌酋,胸怀宽广,就不必计较小事了。”实际上,侯恂的困境,崇祯也是知道的,真的算起来,这粮饷还得找崇祯要呢!
“臣遵旨。”李信见好就收,他看的出来,崇祯对他暂时还没有恶意,自然是不想让崇祯对他的印象变低了。
“征北侯,你难道就不怕朕将你留在京师吗?”崇祯皇帝看着面色俊朗的李信,忽然开玩笑的说道。温体仁等人听了之后,不由的打了一个冷颤,这皇帝陛下不张口则已,一张口就吓人啊!连这种话都说的出来,这李信若是回答错误,该如何是好。
“皇上不会留李信在京师的。”李信微笑道:“皇上若是懦弱之主,李信麾下十几万大军使的皇上不敢动手,皇上若是昏庸无能之辈,李信也不敢来之,就算是来了,臣力大无穷,有关羽张飞之勇,这几个人还不是臣的对手,就算是在千军万马包围中,臣也不怕。更何况,皇上乃是刚毅英武之主,立志要中兴大明,如此一来,更加需要臣这样的人,为陛下效力,所以不管怎么样,臣都不怕。”
崇祯皇帝听了之后,面色一动,最后一阵苦笑,这个李信说话还真是不客气,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对方说的是实情。李信的神勇天下流传,若是用这种办法还真不能让他就范。温体仁等人听了之后,面色更是大变,尤其是温体仁,这才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李信在眼下这种情况下杀人,还真是轻松的很呢?
“朕观你的征北军都是精锐中的精锐,看来你是一个练兵的能手,不如来大都督府,帮朕来练兵如何?”崇祯指着城下的征北军,忽然正色的说道。
明末时期的大都督府是明朝中军都督府、左军都督府、右军都督府、前军都督府、后军都督府五都督府的总称﹐统领全国军队的最高军事机构。朱元璋初置统军大元帅府﹐后改为枢密院﹐又改之为大都督府﹐节制中外诸军事。
崇祯让李信来大都督府自然是不会做什么小兵小将那么简单,最起码也是几个都督府的都督,这可远比一般的总兵要威风的多。当然,在这个时候的都督手中的权利自然是比不上一般的总兵了。看上去,崇祯皇帝是给李信升官了,但是实际上,李信手中的权力小了许多。但是崇祯皇帝的话就是圣旨,或者说,崇祯皇帝这是有试探的意味。
李信想了想,忽然说道:“十年之后可以,十年之后,臣愿意来京师做个御林军教头。”
“为什么要等到十年之后。”崇祯皇帝有些惊讶了,李信若是拒绝或者是找其他的借口,崇祯都能接受,可是李信却说是十年之后,这反而让崇祯皇帝很好奇。
“因为臣准备用十年的时间灭掉建奴。”李信自然不会说按照历史上记载的消息,十年后,大明朝都要灭亡了,而崇祯皇帝只能是在煤山吊死了。到那个时候,崇祯皇帝还记得今日之语吗?李信又岂会前来做一个有名无实的教头呢?
“将军神勇,建奴一遇见将军更是屡战屡败,灭建奴易如反掌,为何说要用十年的时间?”崇祯皇帝想了想,有些不相信的问道。
“皇上,臣听说几年前袁崇焕向皇上保证五年之内灭建奴,可是五年过去了,建奴的势力不但没有被消灭,反而壮大了不少。不是吗?”李信有些好笑的望着崇祯。
“那是袁逆与建奴相互勾结,才会造成今日的局面。”崇祯皇帝脸色并不好看,他到现在还在记恨着袁崇焕,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错误之处。
李信摇摇头,说道:“臣虽然有十几万大军,但是周围多是蒙古族人,所以还必须要小心防御,真正能出手的不过数万人马而已;第二,臣面对的是一个王朝,而臣不过是一个臣子;其三也是最重要的,朝中有人不服臣,会拖臣的后腿。臣说是十年能击败建奴,已经是很短的时间了。”建奴若是这样容易就被消灭,也不可能建立一个王朝了。
“真的需要那么久?”崇祯皇帝面色阴沉,他心里还是有些不相信李信说的话,认为李信这只是一个托词。
“或许会更久。”李信叹了口气,望着崇祯皇帝,这个皇帝勤政,在历史上也很难得的。正是如同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君非亡国之君,而臣是亡国之臣。只是他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显的太操切了,对于一个重病患者来说,却是承受不住。当下解释道:“皇上,这打仗看似军队的较量,但是实际上却是粮草、钱财的较量。就说臣的征北军,这里有三万人,皇上可知道每天消耗的粮草是多少吗?是朝廷十几万大军的总和,每次打仗臣都要小心翼翼,每一粒粮食都得算着过,打仗不能超过一个月,否则臣的粮饷就支撑不住。而建奴不用,他有朝鲜供给他的粮草,这些年,建奴也曾从中原赚取了大量的粮草,足以弥补自己军队的消耗。可是中原不同,江南一带富商甚多,他们用粮食来酿酒,可是在河南呢?饥民遍地,饿殍遍野。莫说是粮食,就是树皮也难找了。皇上,打仗可没那么简单?”
“这点朕不用你来说。”崇祯皇帝面色微冷。
“臣这次前来是因为军中粮草不足,不能回草原,还请皇上拨付一些粮草。好回草原。建奴皇太极已经离开喜峰口,而臣现在并不在草原,皇太极难免有可能袭击漠北。”李信叹了口气,碰到这么一个刚愎自用的皇帝,也确实不好对付。
“征北侯劳苦功高,云中城虽然是草原大城,可是与京师相比,恐怕是差了许多,侯爷不如在京师多休息几天,看看京师的风光也是好的。”温体仁忽然笑呵呵的说道:“只有征北军,就不必担心了,臣这就让人调拨粮草,犒赏三军。”
温体仁不阴不阳,崇祯皇帝听了之后面色平淡,好像是没有听见的一样。王应熊等人也都默不作声,温体仁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想让李信留在京师,就算是不杀了他,也是要软禁他。
“不知道朝中哪位将军能够坐镇征北军?洪承畴?征北军上下恨不得吃了他的肉,若不是他无能,本侯又何必舍弃喜峰口这样的险要关隘,去援救他,最后导致建奴集中将近十万大军进攻喜峰口,本侯部将句突宁死不降,最后战死在喜峰口,如此无能之人也想统领征北军这样的虎狼之师?卢象升,一个书生而已,就算是有点本事,更加不是当一个统帅的料,因为本侯军中,勇猛之将不计其数,卢象升如何能行?至于其他的祖大寿、吴襄等等更是连给征北军提鞋的资格都没有。”李信哈哈大笑,指着温体仁,冷笑道:“若不是建奴势大,你以为本侯愿意领兵作战吗?还不如搂着娇妻美妾游玩天下呢?温大人只要你能找到一个能够让人心服口服的将军来,我李信愿意留在京师。”
“好了,好了。不要说了。”崇祯皇帝摆了摆手,皱了皱眉头,说道:“征北侯还是留在漠北的好,无论是洪承畴还是卢象升,都是有事情要做。”崇祯皇帝忽然一阵烦闷,他也想着让李信离开征北军,将这股力量掌握为自己所有,但是李信的话点醒了他。这个李信虽然对自己、对朝廷很忠心。但是下面的那些武夫们就不一定了,也只有李信能够压得住他们。调走了李信,谁也弄不好征北军。
这就好像当年皮岛的毛文龙一样,袁崇焕前脚杀了他,后脚就玩不转皮岛了。眼下李信也是如此,就算是将李信留在这里,恐怕也无人能够管得了征北军,既然如此,还不如让李信留在征北军。十年就十年,只要平定了中原,还怕李信如何吗?
崇祯皇帝一发怒,周围的人自然是不好说话了。各个都站在那里。等候着崇祯的决定,只有侯恂用愤怒的眼神望着李信。他是恨不得李信这样的贼子死的干干净净的好。只是崇祯皇帝不敢将李信如何,他也没有任何的办法。
“侯大人,你还是去给征北军准备一些粮草吧!”温体仁将侯恂的神色看在眼里,心中现出一丝幸灾乐祸来,这个家伙平时可是没少找自己麻烦。没想到,在这个地方,碰到李信这样的人物,让他有万般的本事也没有办法使出来。
“征北侯,朕想调一部分征北军入中原,剿灭中原的叛逆,你认为如何?”崇祯皇帝好像没有察觉到自己麾下的两个臣子正在明争暗斗,而是对李信说道。
李信心中一阵冷笑,这个崇祯总是说信任自己,但是实际上,还不是想着向自己军队掺沙子,想着用各种办法来削弱自己。只是自己真的那么好欺负的吗?当下脸上一片恭敬,朝崇祯拱手说道:“能为皇上效命,想军中上下无一不欢腾。只不过,在这里面还有一点小问题。还请皇上明察。”
“哦,那你且说说。”崇祯皇帝嘴角抽动,满不在乎的望着李信说道。只要是李信答应了,那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因为臣当初纵横草原的时候,手中兵马太少,所以提高了饷银,根据臣的了解,征北军的饷银是朝廷士兵的三倍还多一点,而且是十足的饷银,不存在上下克扣的问题,大约每个人三两到四两,或者甚多;其二,在军中,士兵们每天吃三餐,而且每餐都有肉,或者是羊肉,或者是猪肉,还有牛肉什么的。其三,每次作战的时候,所获得的金银财宝,大部分都是要上交征北军的,一部分分发给士兵,为士兵所有;其四,士兵立功了就要赏,犯了错误就要罚。将军的亲兵队和士兵都是一样的。”李信低着头说道。却没有注意到崇祯皇帝的脸色越来越差了。
明军的军饷怎么算的,就按照戚继光那个时候算,他在东南沿海募兵,规定每人年饷银为十两,到北方蓟镇后,守卫边墙的募兵年饷增至十八两。这都是战略要地的募兵价格,如果不是要参加重要战斗,或者不是在重要地域,募兵的价格要更低。甚至还有受募者日银一分之说。年饷还不足四两的。到崇祯年间,战乱频繁,大量百姓流离失所,食无所依,募兵变得容易,加上朝廷财政紧张,军饷又比同期低了很多。若是加上上下克扣,那士兵们拿的更少了。
崇祯只能是叹了口气,深深的望了李信一眼,却见李信面色平淡,好像是说了一件极为普通的事情一样。他这个时候才知道李信的军队为什么那么骁勇了,原来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如此多的金银支撑,难怪士兵们都为他卖命了。
“侯爷麾下兵马十几万人,若是按照侯爷现在的算法,每个月兵饷达到数十万之多,若是加上其他的,侯爷每个月的消耗多大百余万两银子,侯爷,您有这么多的钱吗?”王应熊显然不相信李信会对士兵的待遇如此之好。他仔细算一算,猛的发现李信每个月的支出多达百余万两白银,这个数字可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莫说李信只是占据蛮荒之地的草原,就算是在中原江南之膏腴之地,恐怕也支撑不住吧!
崇祯皇帝听了之后,也点了点头。就算李信每月支出没有百余万两,七八十万两也是有的,每年下去,几乎近千万两白银。而明朝在国力强盛的嘉靖年间,每年的中央财政收入仅两百万两白银;到了万历初年张居正改革后,增加到了四百万余两;万历末年,因为辽东满洲兴起,骤加“辽饷”应付军事需要,达到了五百二十万两,并成了固定的数额。就算是到了崇祯年间,既有辽东战事越发激烈,只好采取竭泽而渔的政策加派“辽饷”、“练饷”等,到现在年收入也不过一千余万两白银。就算是这样,朝廷还是入不敷出。可是李信才多大的地盘,就能投入这么多,难道李信有点石成金之术,或者说,李信麾下的晋商七大世家富可敌国?否则的话,他怎么会有如此多的银子呢?若是能让李信进献点银子,或许能缓解朝廷的燃眉之急。
崇祯一想到这里,就朝李信望去,莫说是崇祯,就说是温体仁等人也想到了这个问题。李信可是有钱的主,居然支撑这多军队。想必在云中还是有不少的金银,若是送到北京来,想来朝廷也能松一口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