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将门子弟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楚臣最新章节!
一串火苗在胸臆间燃烧着,也将信昌侯李普的沮丧烧得一干二净,但他也知道此时无法取代大哥在李秀等李家健儿心目中的地位,甚至便是他的幼子自小得大哥教导,此时也不会听从他轻易违拧他大哥的意志。
不过,他有的是时间,大哥的身体应该撑不过多久了。
时间有时候真是一个好东西,谁能想到天佑帝会死在妇孺之手,甚至都没有挣扎的余地?
想到这里,信昌侯李普振作起来,跟李秀说道:“你父亲的心思,我能明白,但韩谦已经彻底将楚州军激怒,与安宁宫又水火不容,茅山恐怕不是那么好守啊!”
“父亲也是这么说,只是要我们尽力而为之。”李秀说道,将亮银长枪拆成两截,装进马背上的皮囊里。
“我们或可劝韩谦率部东撤?”李普斟酌说道。
大哥就藏身左右,他并不指望李秀率领府卫会听他的话行事,凡事便要退而求其次。
他相信只要李秀跟韩谦见过面之后,愿意与他一起对韩谦施压,相信韩谦未必还会死脑筋守茅山。
他完全看不到守茅山有丝毫成功的可能,退到南面的宣州,或退到太湖之滨,对楚州军及安宁宫一样有牵制作用,但他们的处境将更安全一些。
李秀说道:“我也问过父亲,父亲说不管是袭丹阳之前,还是之后,四五万老弱妇孺撤去宣州或去太湖之滨,都不现实……”
“老王爷为什么这么说?”陈铭升忍不住问道。
“主要还是韩谦手里的兵力太少,四五万老弱妇孺每日所需要的粮谷却又极多,”李秀解释道,“兵力太少,即便没有敌兵威胁,韩谦率部都只能在狭窄的区域集中就粮,而所需要的粮谷极多,就意味着从狭窄的地域要征超量的粮食,必然会引起地方强烈的反弹、抵抗,最后很快就会激化与地方势力的矛盾而大打出手。”
李普这点道理还是能想明白的。
兵力太少,需要庇护的老弱妇孺又太多,意味只能控制在极有限的区域进行活动。
假设他们能控制一个县的地域,不算其他物资,每个月都要从这个县征调三四万石的粮谷,半年需要二十万石粮谷,一年需要四十多万石粮谷,这不是逼得这个县从乡豪到普通民众都没有活路,跳出来跟他们厮杀吗?
老弱妇孺太多了,所需要的粮食太多了,太累赘了。
延陵埠作为水陆码头、通衢之地,还算是存粮极多的地方,有很多粮铺货栈存有较多的粮谷,但他们进驻两个月还是将延陵埠上的存粮收刮一空。
要是将老弱妇孺抛弃掉,仅保留三千残兵,在太湖之滨就粮,怎么可能会成问题?
而三千兵马,又缴获一千四五百匹战马,机动能力增强,完全可以能打则打,不能打则退,但带上四五万老弱妇孺行动速度就迟缓了。
从延陵撤到茅山来,仅二十里地的路程,近五万妇孺也断断续续的都用了一整天的时间。
“话是这么说,但这么多老弱妇孺都留在茅山,后续也要从周边的村寨征粮,不是一样要激化与地方的矛盾?”陈铭升问道。
韩谦即便事前有部署,但他们目前手里的存粮也只勉强够消耗一个月而已。
“我也是这么问父亲的,父亲说韩谦或能挣扎出一线生机吧!再个,守山比守城有更多的便捷,少量兵马能活动区域会更广一些……”李秀说道。
“既然你父亲打定主意如此,我手下还有百余精锐可用,便与你们合作一队,看韩谦如何折腾出一线生机出来!”李普说道。
“如此甚好。”李秀说道。
他虽然不会违拧父亲的意志,但也看不得二叔被韩谦如此欺负,他们合兵一起是最好的选择,反正他们这次三百余人带了四百多匹战马出来,可以匀一部分给二叔他们;要是形势真不可逆转,他们总得护送二叔他们一起杀出重围。
…………
…………
韩谦与袁国维就带着十数扈卫赶到小茅峰西麓,与李秀、李碛见面。
李遇作为大楚开国第一名将,虽然致仕归隐洪州多年,但在朝中的影响力始终都在,而他作为信昌侯李普的嫡亲兄长,韩谦不可能不关注李遇及浙东郡王府其他人物的动向。
李遇生有五子,两子未成年便夭折,一子战死沙场,长子李长风封临晋侯,曾担任都指挥使的高级将职,正值壮年时便随李遇致仕。
李长风此时年纪还未满五旬,看样子他应该并没有出山,而是被李遇留在洪州主持家业。
李遇致仕时,他的幼子李秀年仅十六岁,在军中便以武勇著称,罕遇敌手,谈论兵阵曾得天佑帝赞誉,只是年纪很少时便被迫随李遇隐居山野,没有什么显赫的战绩传世,他在洪州平时除了苦读书卷外,便是统领、训练郡王府的府卫部曲。
李碛则是李普幼子,李冲的弟弟。
李遇选择致仕归乡隐居时,信昌侯李普并不甘心归于平淡,以兵部侍郎留任京中,暗中为神陵司筹谋,还将长女婿柴建、长子李冲等人放到州县历练,但将幼子李碛送回洪州寄养。
这些年李碛一直都在洪州度过,甚至都没有回金陵与父兄李普、李冲等人团聚过。
韩谦当然知道李普如此安排,就是防止他们暗中所筹划的阴谋败露、被天佑帝一窝端时,他这一脉还能在洪州留下一根血脉独苗,不至于灭门。
李碛自小在李遇膝前长大,此时年纪年仅十九岁,据调查来的情报显示,他在李遇指导下,除了熟悉兵书,精擅排兵布阵等外,也是李氏出身的罕有骑将。
李遇虽然出身贫寒,但作为大楚第一名将,随天佑帝南北征战半生,也为李氏一族积攒下极深厚的底蕴,堪称江淮第一将门。
韩谦看李碛瘦瘦弱弱,站在人前人后还有几分羞涩,难以想象李长风等楚州曾经著名的勇将,步战马战都不是他的对手。
看到韩谦在战甲之外还穿着为其父韩道勋守孝的白袍孝衣,竟然敢仅带这么点人手到小茅峰西麓过来相见,李秀也是暗暗佩服他的胆气,心想他估计也猜到父亲就在附近,当下便径直将他们的来意相告,说道:“我们与二叔会合后,会暂时驻扎在西面的小坡岗上,韩大人有什么事情,但凡派人过来相告一声便是。”
韩谦看西面的坡岗,有一座二三十户人家的村寨,四周地势开阔,四百多精锐骑兵在那里扎营,跟北麓的主营保持若即若离的距离,而遇事进退也便捷。
对信昌侯李普要与陈铭升率扈卫出去,跟李秀会合到一起,驻扎在附近,韩谦没有意见,也约定等李秀他们驻扎下来后,他这边照四百人、四百匹马供给粮秣马料。
看着信昌侯李普带百余扈卫,与李秀及郡王府府卫会合往西边的坡岗驰去,袁国维颇为忧虑的说道:“李秀其人,未必有老王爷的胸襟啊!”
袁国维大局谋略不及高级将领,但这辈子厮混,看人的眼力还是有的。
“……”韩谦微微一笑,却是略带苦涩。
曾几何时他就特别不理解父亲在政治上的抱负,长久以来甚至都深深担忧父亲会为过于激进而草率的政治抱负所牵累,甚至在金陵事变前期,他所做的选择,都可以说是在一定程度上跟他父亲背道而驰的。
李秀正值建立功名、热血冲动的年纪,却被迫随其父李遇归隐山野,心里没有一点怨意?
韩谦心想他曾几何时,跟李秀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也因此他对李秀眼里流露的不屑以及一展抱负的跃跃欲试与野心,实在是太了解了。
在李普的鼓动及唆使之下,李秀、李碛这些李家年轻一代的杰出子弟,日后或许会成为他要克服的麻烦,但眼下有这么一支精锐骑兵能协同作战,多多少少是能分摊一部分压力的。
韩谦目前最关切的还是楚州军的动向,说及这点,大概没有谁比王家大小姐更清楚的。
想到这里,韩谦安排过一些事情后,便举步往囚禁王珺的院子走去。
王珺身边的两名侍婢看到韩谦走过来,眼眸里充满警惕,却无法阻止韩谦直接登堂入室。
韩谦推开门,看到王珺坐在窗前,天气晴朗,透过窗户能看到小茅峰西麓的情形。
“李王爷也到茅山来了?”王珺看到韩谦推门进来,好奇的问道。
茅山范围要比宝华山少许,北麓东西宽仅七八十里,王郡坐在窗前,小茅峰西麓就在两千步开外,韩谦心想她应该能看到郡王府骑兵府卫接近以及信昌侯李普与之会合的情形。
以王珺的聪慧,猜到这点并不难。
韩谦看到几案上摆放着一只粗陶茶壶以及一张麦饼,摸了摸茶壶,水还是温热的,便坐在竹榻上,拿了一只缺边的粗陶碗倒上水,又直接将麦饼拿过来,手撕着吃起来。
见王珺盯着他的手看,韩谦才想到这可能是她的早粮,撕了半张麦饼给她。
王珺接过半张麦饼,整理好裙衫,规规整整的坐在几案另一侧的竹榻上,纤纤玉手撕着麦饼更小口的吃着充饥。
“我打下丹阳,一把火烧毁而不守,你父亲会有什么反应?”韩谦问道。
“楚州军要有什么反应,便落入你的彀中,我父亲多半会劝殿下派兵进驻丹阳残城,然后联络地方结寨自守,对茅山这边坐视不理,但殿下会不会听我父亲的,我就不清楚了。”王珺低头看着绣花鞋,低声说道。
韩谦吃过麦饼,将掉在袍襟上的碎屑也捻起来吃掉,不敢浪费一丁点的粮食,这时候施绩跑过来说张平、林海峥、冯宣、冯翊等人赶到茅山,韩谦拍拍手,走出院子去见张平、林海峥他们……
一串火苗在胸臆间燃烧着,也将信昌侯李普的沮丧烧得一干二净,但他也知道此时无法取代大哥在李秀等李家健儿心目中的地位,甚至便是他的幼子自小得大哥教导,此时也不会听从他轻易违拧他大哥的意志。
不过,他有的是时间,大哥的身体应该撑不过多久了。
时间有时候真是一个好东西,谁能想到天佑帝会死在妇孺之手,甚至都没有挣扎的余地?
想到这里,信昌侯李普振作起来,跟李秀说道:“你父亲的心思,我能明白,但韩谦已经彻底将楚州军激怒,与安宁宫又水火不容,茅山恐怕不是那么好守啊!”
“父亲也是这么说,只是要我们尽力而为之。”李秀说道,将亮银长枪拆成两截,装进马背上的皮囊里。
“我们或可劝韩谦率部东撤?”李普斟酌说道。
大哥就藏身左右,他并不指望李秀率领府卫会听他的话行事,凡事便要退而求其次。
他相信只要李秀跟韩谦见过面之后,愿意与他一起对韩谦施压,相信韩谦未必还会死脑筋守茅山。
他完全看不到守茅山有丝毫成功的可能,退到南面的宣州,或退到太湖之滨,对楚州军及安宁宫一样有牵制作用,但他们的处境将更安全一些。
李秀说道:“我也问过父亲,父亲说不管是袭丹阳之前,还是之后,四五万老弱妇孺撤去宣州或去太湖之滨,都不现实……”
“老王爷为什么这么说?”陈铭升忍不住问道。
“主要还是韩谦手里的兵力太少,四五万老弱妇孺每日所需要的粮谷却又极多,”李秀解释道,“兵力太少,即便没有敌兵威胁,韩谦率部都只能在狭窄的区域集中就粮,而所需要的粮谷极多,就意味着从狭窄的地域要征超量的粮食,必然会引起地方强烈的反弹、抵抗,最后很快就会激化与地方势力的矛盾而大打出手。”
李普这点道理还是能想明白的。
兵力太少,需要庇护的老弱妇孺又太多,意味只能控制在极有限的区域进行活动。
假设他们能控制一个县的地域,不算其他物资,每个月都要从这个县征调三四万石的粮谷,半年需要二十万石粮谷,一年需要四十多万石粮谷,这不是逼得这个县从乡豪到普通民众都没有活路,跳出来跟他们厮杀吗?
老弱妇孺太多了,所需要的粮食太多了,太累赘了。
延陵埠作为水陆码头、通衢之地,还算是存粮极多的地方,有很多粮铺货栈存有较多的粮谷,但他们进驻两个月还是将延陵埠上的存粮收刮一空。
要是将老弱妇孺抛弃掉,仅保留三千残兵,在太湖之滨就粮,怎么可能会成问题?
而三千兵马,又缴获一千四五百匹战马,机动能力增强,完全可以能打则打,不能打则退,但带上四五万老弱妇孺行动速度就迟缓了。
从延陵撤到茅山来,仅二十里地的路程,近五万妇孺也断断续续的都用了一整天的时间。
“话是这么说,但这么多老弱妇孺都留在茅山,后续也要从周边的村寨征粮,不是一样要激化与地方的矛盾?”陈铭升问道。
韩谦即便事前有部署,但他们目前手里的存粮也只勉强够消耗一个月而已。
“我也是这么问父亲的,父亲说韩谦或能挣扎出一线生机吧!再个,守山比守城有更多的便捷,少量兵马能活动区域会更广一些……”李秀说道。
“既然你父亲打定主意如此,我手下还有百余精锐可用,便与你们合作一队,看韩谦如何折腾出一线生机出来!”李普说道。
“如此甚好。”李秀说道。
他虽然不会违拧父亲的意志,但也看不得二叔被韩谦如此欺负,他们合兵一起是最好的选择,反正他们这次三百余人带了四百多匹战马出来,可以匀一部分给二叔他们;要是形势真不可逆转,他们总得护送二叔他们一起杀出重围。
…………
…………
韩谦与袁国维就带着十数扈卫赶到小茅峰西麓,与李秀、李碛见面。
李遇作为大楚开国第一名将,虽然致仕归隐洪州多年,但在朝中的影响力始终都在,而他作为信昌侯李普的嫡亲兄长,韩谦不可能不关注李遇及浙东郡王府其他人物的动向。
李遇生有五子,两子未成年便夭折,一子战死沙场,长子李长风封临晋侯,曾担任都指挥使的高级将职,正值壮年时便随李遇致仕。
李长风此时年纪还未满五旬,看样子他应该并没有出山,而是被李遇留在洪州主持家业。
李遇致仕时,他的幼子李秀年仅十六岁,在军中便以武勇著称,罕遇敌手,谈论兵阵曾得天佑帝赞誉,只是年纪很少时便被迫随李遇隐居山野,没有什么显赫的战绩传世,他在洪州平时除了苦读书卷外,便是统领、训练郡王府的府卫部曲。
李碛则是李普幼子,李冲的弟弟。
李遇选择致仕归乡隐居时,信昌侯李普并不甘心归于平淡,以兵部侍郎留任京中,暗中为神陵司筹谋,还将长女婿柴建、长子李冲等人放到州县历练,但将幼子李碛送回洪州寄养。
这些年李碛一直都在洪州度过,甚至都没有回金陵与父兄李普、李冲等人团聚过。
韩谦当然知道李普如此安排,就是防止他们暗中所筹划的阴谋败露、被天佑帝一窝端时,他这一脉还能在洪州留下一根血脉独苗,不至于灭门。
李碛自小在李遇膝前长大,此时年纪年仅十九岁,据调查来的情报显示,他在李遇指导下,除了熟悉兵书,精擅排兵布阵等外,也是李氏出身的罕有骑将。
李遇虽然出身贫寒,但作为大楚第一名将,随天佑帝南北征战半生,也为李氏一族积攒下极深厚的底蕴,堪称江淮第一将门。
韩谦看李碛瘦瘦弱弱,站在人前人后还有几分羞涩,难以想象李长风等楚州曾经著名的勇将,步战马战都不是他的对手。
看到韩谦在战甲之外还穿着为其父韩道勋守孝的白袍孝衣,竟然敢仅带这么点人手到小茅峰西麓过来相见,李秀也是暗暗佩服他的胆气,心想他估计也猜到父亲就在附近,当下便径直将他们的来意相告,说道:“我们与二叔会合后,会暂时驻扎在西面的小坡岗上,韩大人有什么事情,但凡派人过来相告一声便是。”
韩谦看西面的坡岗,有一座二三十户人家的村寨,四周地势开阔,四百多精锐骑兵在那里扎营,跟北麓的主营保持若即若离的距离,而遇事进退也便捷。
对信昌侯李普要与陈铭升率扈卫出去,跟李秀会合到一起,驻扎在附近,韩谦没有意见,也约定等李秀他们驻扎下来后,他这边照四百人、四百匹马供给粮秣马料。
看着信昌侯李普带百余扈卫,与李秀及郡王府府卫会合往西边的坡岗驰去,袁国维颇为忧虑的说道:“李秀其人,未必有老王爷的胸襟啊!”
袁国维大局谋略不及高级将领,但这辈子厮混,看人的眼力还是有的。
“……”韩谦微微一笑,却是略带苦涩。
曾几何时他就特别不理解父亲在政治上的抱负,长久以来甚至都深深担忧父亲会为过于激进而草率的政治抱负所牵累,甚至在金陵事变前期,他所做的选择,都可以说是在一定程度上跟他父亲背道而驰的。
李秀正值建立功名、热血冲动的年纪,却被迫随其父李遇归隐山野,心里没有一点怨意?
韩谦心想他曾几何时,跟李秀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也因此他对李秀眼里流露的不屑以及一展抱负的跃跃欲试与野心,实在是太了解了。
在李普的鼓动及唆使之下,李秀、李碛这些李家年轻一代的杰出子弟,日后或许会成为他要克服的麻烦,但眼下有这么一支精锐骑兵能协同作战,多多少少是能分摊一部分压力的。
韩谦目前最关切的还是楚州军的动向,说及这点,大概没有谁比王家大小姐更清楚的。
想到这里,韩谦安排过一些事情后,便举步往囚禁王珺的院子走去。
王珺身边的两名侍婢看到韩谦走过来,眼眸里充满警惕,却无法阻止韩谦直接登堂入室。
韩谦推开门,看到王珺坐在窗前,天气晴朗,透过窗户能看到小茅峰西麓的情形。
“李王爷也到茅山来了?”王珺看到韩谦推门进来,好奇的问道。
茅山范围要比宝华山少许,北麓东西宽仅七八十里,王郡坐在窗前,小茅峰西麓就在两千步开外,韩谦心想她应该能看到郡王府骑兵府卫接近以及信昌侯李普与之会合的情形。
以王珺的聪慧,猜到这点并不难。
韩谦看到几案上摆放着一只粗陶茶壶以及一张麦饼,摸了摸茶壶,水还是温热的,便坐在竹榻上,拿了一只缺边的粗陶碗倒上水,又直接将麦饼拿过来,手撕着吃起来。
见王珺盯着他的手看,韩谦才想到这可能是她的早粮,撕了半张麦饼给她。
王珺接过半张麦饼,整理好裙衫,规规整整的坐在几案另一侧的竹榻上,纤纤玉手撕着麦饼更小口的吃着充饥。
“我打下丹阳,一把火烧毁而不守,你父亲会有什么反应?”韩谦问道。
“楚州军要有什么反应,便落入你的彀中,我父亲多半会劝殿下派兵进驻丹阳残城,然后联络地方结寨自守,对茅山这边坐视不理,但殿下会不会听我父亲的,我就不清楚了。”王珺低头看着绣花鞋,低声说道。
韩谦吃过麦饼,将掉在袍襟上的碎屑也捻起来吃掉,不敢浪费一丁点的粮食,这时候施绩跑过来说张平、林海峥、冯宣、冯翊等人赶到茅山,韩谦拍拍手,走出院子去见张平、林海峥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