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二章:差点中毒了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大宋好官人最新章节!
就好像史陌、刘忠很难理解张正书为什么要挖水库一样,这么一个“湖”,能装得了多少水?
“你想啊,这水库就好比水桶,倒水进水桶后,是不是过一会水桶才会满?一样的道理,这水库装黄河的河水,也是好一会才会满的。有了这个时间,那挖开的河道就起作用了,慢慢地把黄河河水送到其他地方去。别看这些河道小,可一样能起到作用。再加上河堤,黄河在北流,应当就不会决口了。”
张正书的解释,史陌还是听得不明不白。但他也明白了一点,张小官人做的事,应该是没错的。
“小官人,你说的我不太懂……”
张正书笑了笑,说道:“没啥,我这就去跟一个能弄懂的人说。”
“是郭真人罢?”刘忠也骑着马,在四轮马车外搭腔说道。
其实,大家都猜到了,能明白地理地势的,除了懂风水的郭骞道长之外,还有谁?
张正书却心中藏着一个疑问,他是不会相信有什么神奇风水的,怎么可能罗盘到了丁村的那地方,就一直在转呢?玩过指南针的人都知道,除非磁场混乱的地方,才会出现指针乱转的情况。但是这种地方,往往是不宜住人的,比如大名鼎鼎的死亡谷啊、百慕大三角啊之类的。
如果丁村真的是磁场混乱的地方,生物早就变异了。
别说住人了,怕是都会成为一个死城!
所以,张正书觉得这里面肯定有蹊跷,但不知道郭骞是怎么办到的。别人不清楚,可张正书还不清楚吗,以郭骞那骗人的本事,这种伎俩是手到擒来的。
大概在下午时分,张正书总算赶回到了李家村。得知郭骞还在实验室里,张正书就直奔实验室而去了。
“老道士,我回来了!”
张正书一进门就喊了一嗓子,结果郭骞充耳不闻。张正书就好奇了,这老道士在弄些啥嘞?
只见这老道士一脸严肃的模样,还拿着一个橡胶手套,戴着橡胶合着玻璃镜片制成的实验头套,还穿着一身实验服装,煞有介事的模样。张正书也有点紧张了,心道:“这老道士到底在弄些什么危险的东西啊?”这个念头刚刚冒出来,就见郭骞鼓搞的东西发出“嗞嗞”作响了,张正书再定睛一看,原来那老道士在烧着些什么。
其实化学和炼丹术还是真的有点像,两者都是要用火来炼的。当然了,化学反应不止是加热、煅烧之类。可这也挡不住郭骞感兴趣啊!只见郭骞一脸虔诚的模样,张正书似乎也有点触动。这个老骗子,虽然是可恶了些,但是做起事来,还真的挺靠谱。最起码这认真的状态,就没有几个人能达到。
郭骞心无旁骛,看他的模样,好在在摆弄着一个奇特的仪器。
张正书认得,那是在煅烧。
“难道这老道士在煅烧什么?难道……他在制备硝酸?”张正书想起来了,他曾经说过,如果郭骞能把三酸两碱都弄出来,那他就出资修缮道观。
本来,郭骞在李家村做得好好的,也没有想要急流勇退的意思。但是嘛,衣锦还乡是每个中国人的通病,哪怕是郭骞这样的“出家人”也不例外。这都要怪项羽,当年鸿门宴后,项羽引兵进咸阳一把大火焚毁了阿房宫。然后,他带着大批财宝回家乡炫耀,还说了一句:“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也正是因为这样,项羽错失了一统天下的机会,只能做个西楚霸王,最后落了个自刎乌江的下场。
至此,“衣锦夜行”这个成语就诞生了,以至于太多人效仿。
可以说,项羽开了个坏头。可人性就是如此,穷人乍富之后,虚荣心就起来了,自然要显摆显摆,这叫人前显贵。
不过这也也有好处,起码张正书能利用郭骞这种心理,让他心甘情愿为自己做事。
张正书抬头看了看实验桌上的东西,一下就认出来了,不错,那就是硝石。所谓硝石,其实就是硝酸钾。怎么出产的呢?张正书在脑子里找到了答案,那是《天工开物》上记载的:硝质与盐同母,大地之下潮气蒸成,现于地面。近水而土薄者成盐,近山而土厚者成硝。以其入水即消溶,故名曰“硝”。长、淮以北,节过中秋,即居室之中,隔日扫地,可取少许以供煎炼。凡硝三所最多:出蜀中者曰川硝,生山西者俗呼盐硝,生山东者俗呼土硝。凡硝刮扫取时,入缸内水浸一宿,秽杂之物浮于面上,掠取去时,然后入釜,注水煎炼。硝化水干,倾于器内,经过一宿,即结成硝。其上浮者曰芒硝,芒长者曰马牙硝,其下猥杂者曰朴硝。欲去杂还纯,再入水煎炼。入莱菔数枚同煮熟,倾入盆中,经宿结成白雪,则呼盆硝。……
换句话说,中国人早就知道怎么制备硝酸钾了,硝石还是一味常用药,可见硝石的广泛运用了。早在战国时,硝石已经被发现了,但是硝酸还没发明。
张正书提供了一个思路给郭骞,就是硝石(硝酸钾)放在密闭容器里煅烧,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水,就成了硝酸。
这个法子,自然不会是张正书自己想到的,以他那“浅薄”的化学知识,能记得三酸两碱已经很不错了。至于制备法子?还不如叫他重新去学一遍化学。当然了,就算再学一次,他也还是弄不懂啊!
不过,他弄不懂没关系,叫郭骞弄懂就成了。
嗯,苏熙好像对化学也挺有兴趣的,常常见他们鼓搞在一起。
张正书正胡思乱想着,只见郭骞用杜仲胶生产的密封管子导出了气体,融入在了水中。这水是用一个玻璃瓶装起来的,另一头接着杜仲橡胶管。张正书清楚地看到,那是一种棕红色的气体通入瓶中。突然想起化学老师讲过的内容,张正书立马闪身出了实验室。“妹的,差点中毒了……”张正书记得清楚啊,那可是高温中的二氧化氮,就算溶于水,也会产生一氧化氮的。
张正书也暗暗骂自己蠢,明明见到了郭骞戴上了防毒面具,他什么防备都没做,就进入实验室,这不是找死么?
“哈哈哈,成了,成了……”
过了好一会,张正书才听到郭骞兴奋的喊叫。
就好像史陌、刘忠很难理解张正书为什么要挖水库一样,这么一个“湖”,能装得了多少水?
“你想啊,这水库就好比水桶,倒水进水桶后,是不是过一会水桶才会满?一样的道理,这水库装黄河的河水,也是好一会才会满的。有了这个时间,那挖开的河道就起作用了,慢慢地把黄河河水送到其他地方去。别看这些河道小,可一样能起到作用。再加上河堤,黄河在北流,应当就不会决口了。”
张正书的解释,史陌还是听得不明不白。但他也明白了一点,张小官人做的事,应该是没错的。
“小官人,你说的我不太懂……”
张正书笑了笑,说道:“没啥,我这就去跟一个能弄懂的人说。”
“是郭真人罢?”刘忠也骑着马,在四轮马车外搭腔说道。
其实,大家都猜到了,能明白地理地势的,除了懂风水的郭骞道长之外,还有谁?
张正书却心中藏着一个疑问,他是不会相信有什么神奇风水的,怎么可能罗盘到了丁村的那地方,就一直在转呢?玩过指南针的人都知道,除非磁场混乱的地方,才会出现指针乱转的情况。但是这种地方,往往是不宜住人的,比如大名鼎鼎的死亡谷啊、百慕大三角啊之类的。
如果丁村真的是磁场混乱的地方,生物早就变异了。
别说住人了,怕是都会成为一个死城!
所以,张正书觉得这里面肯定有蹊跷,但不知道郭骞是怎么办到的。别人不清楚,可张正书还不清楚吗,以郭骞那骗人的本事,这种伎俩是手到擒来的。
大概在下午时分,张正书总算赶回到了李家村。得知郭骞还在实验室里,张正书就直奔实验室而去了。
“老道士,我回来了!”
张正书一进门就喊了一嗓子,结果郭骞充耳不闻。张正书就好奇了,这老道士在弄些啥嘞?
只见这老道士一脸严肃的模样,还拿着一个橡胶手套,戴着橡胶合着玻璃镜片制成的实验头套,还穿着一身实验服装,煞有介事的模样。张正书也有点紧张了,心道:“这老道士到底在弄些什么危险的东西啊?”这个念头刚刚冒出来,就见郭骞鼓搞的东西发出“嗞嗞”作响了,张正书再定睛一看,原来那老道士在烧着些什么。
其实化学和炼丹术还是真的有点像,两者都是要用火来炼的。当然了,化学反应不止是加热、煅烧之类。可这也挡不住郭骞感兴趣啊!只见郭骞一脸虔诚的模样,张正书似乎也有点触动。这个老骗子,虽然是可恶了些,但是做起事来,还真的挺靠谱。最起码这认真的状态,就没有几个人能达到。
郭骞心无旁骛,看他的模样,好在在摆弄着一个奇特的仪器。
张正书认得,那是在煅烧。
“难道这老道士在煅烧什么?难道……他在制备硝酸?”张正书想起来了,他曾经说过,如果郭骞能把三酸两碱都弄出来,那他就出资修缮道观。
本来,郭骞在李家村做得好好的,也没有想要急流勇退的意思。但是嘛,衣锦还乡是每个中国人的通病,哪怕是郭骞这样的“出家人”也不例外。这都要怪项羽,当年鸿门宴后,项羽引兵进咸阳一把大火焚毁了阿房宫。然后,他带着大批财宝回家乡炫耀,还说了一句:“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也正是因为这样,项羽错失了一统天下的机会,只能做个西楚霸王,最后落了个自刎乌江的下场。
至此,“衣锦夜行”这个成语就诞生了,以至于太多人效仿。
可以说,项羽开了个坏头。可人性就是如此,穷人乍富之后,虚荣心就起来了,自然要显摆显摆,这叫人前显贵。
不过这也也有好处,起码张正书能利用郭骞这种心理,让他心甘情愿为自己做事。
张正书抬头看了看实验桌上的东西,一下就认出来了,不错,那就是硝石。所谓硝石,其实就是硝酸钾。怎么出产的呢?张正书在脑子里找到了答案,那是《天工开物》上记载的:硝质与盐同母,大地之下潮气蒸成,现于地面。近水而土薄者成盐,近山而土厚者成硝。以其入水即消溶,故名曰“硝”。长、淮以北,节过中秋,即居室之中,隔日扫地,可取少许以供煎炼。凡硝三所最多:出蜀中者曰川硝,生山西者俗呼盐硝,生山东者俗呼土硝。凡硝刮扫取时,入缸内水浸一宿,秽杂之物浮于面上,掠取去时,然后入釜,注水煎炼。硝化水干,倾于器内,经过一宿,即结成硝。其上浮者曰芒硝,芒长者曰马牙硝,其下猥杂者曰朴硝。欲去杂还纯,再入水煎炼。入莱菔数枚同煮熟,倾入盆中,经宿结成白雪,则呼盆硝。……
换句话说,中国人早就知道怎么制备硝酸钾了,硝石还是一味常用药,可见硝石的广泛运用了。早在战国时,硝石已经被发现了,但是硝酸还没发明。
张正书提供了一个思路给郭骞,就是硝石(硝酸钾)放在密闭容器里煅烧,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水,就成了硝酸。
这个法子,自然不会是张正书自己想到的,以他那“浅薄”的化学知识,能记得三酸两碱已经很不错了。至于制备法子?还不如叫他重新去学一遍化学。当然了,就算再学一次,他也还是弄不懂啊!
不过,他弄不懂没关系,叫郭骞弄懂就成了。
嗯,苏熙好像对化学也挺有兴趣的,常常见他们鼓搞在一起。
张正书正胡思乱想着,只见郭骞用杜仲胶生产的密封管子导出了气体,融入在了水中。这水是用一个玻璃瓶装起来的,另一头接着杜仲橡胶管。张正书清楚地看到,那是一种棕红色的气体通入瓶中。突然想起化学老师讲过的内容,张正书立马闪身出了实验室。“妹的,差点中毒了……”张正书记得清楚啊,那可是高温中的二氧化氮,就算溶于水,也会产生一氧化氮的。
张正书也暗暗骂自己蠢,明明见到了郭骞戴上了防毒面具,他什么防备都没做,就进入实验室,这不是找死么?
“哈哈哈,成了,成了……”
过了好一会,张正书才听到郭骞兴奋的喊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