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五章:用钱砸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大宋好官人最新章节!
可惜,这个摊主属榆木脑袋的,愣是不开口。“小官人,你就别为难小的了,小的只是奉命来看着你的,莫要让你受到伤害,其余的事,小的一概不知……”
得,好话说尽,威胁手段都没用,张正书是真的没辙了,只好说道:“你们的头呢,叫他来见我!”
“小官人,恕难从命!”这个摊主真是个软硬不吃的主,怎么说都不肯松口。
张正书没辙了,只能开始拿钱砸:“一贯钱,买你的消息!”
“小官人,这真不是钱的问题……”
“五贯钱,不少了吧,你一个月的粮饷才多少钱?”
“小官人,我……”
“十贯钱?哟,你还挺贪的嘛!”
“不是,小官人,我……”这个摊主心动了,要知道他的粮饷确实不多,要不然皇城司也不会沦落到去勒索富户了,完全是被钱所逼啊!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也难怪皇城司有这么多“生钱”的生意,像眼前这个香饮子的小摊一样,原来都是被逼得没办法了。
别看北宋这时候的税收不少,可财政赤字更多。因为庞大的军队,人浮于事的庞大文官集团,又因为文官和军队的管理问题,贪污问题太过突出,财政不赤字才怪!外库告急,自然要从皇帝的内帑里拨款了。这也是宋朝皇帝控制朝臣的手段之一,朝臣再厉害,没有钱也白搭啊!然而,对与皇城司来说,这个问题就很严重了。要知道,皇城司的“工资”,也就是俸禄都是从皇帝内帑里掏的。
那么,就该来捋一捋什么叫税赋了。大宋的税确实不算重,特别是农税,可以说对农民很温和了。但是,大宋的赋却是顶重的。要知道,税和赋完全是不同的概念,税是入国库的,也就是朝臣能用的钱;而赋却是归内帑,也就是进入了皇帝的钱袋子里。
宋朝的税就不说了,其实历朝历代都差不多的,也就是夏秋农税和商税,以及市舶司的贸易关税。而赋就沉重了,简单来说就是盘剥得太过了。首先是公田之赋,这是没办法避免的,毕竟都要进入皇帝的钱袋子。可接下来的丁口之赋、杂变之赋,却能要了农民的老命,加速了土地的兼并。所谓的丁口之赋,其实就是人头税,只要你是个人都要交这个赋。而杂变之赋就太广了,总结来说就是“苛捐杂税”,比如什么月桩钱、版账钱、头子钱、牙契钱、经制钱与总制钱等等,名目多得数都数不过来。
当然,这个赋也不是什么时候都收的,也不是每家每户都收的,大体上富户交多一些,大宋还是讲究吃相的。但林林总总下来,“搜刮”得也不少了。宋朝税赋重,也就体现在皇帝内帑上,连皇城司的“工资”都看内帑的脸色,可想而知了。
但问题是,即便是这样,宋朝依旧财政赤字了。如果再来一次什么天灾人祸,得了,缓个三五年都未必能缓过来。这种情况下,皇城司的“俸禄”能有多少就可想而知了,可以说,皇城司的“俸禄”自太祖以来就基本没涨过,可汴梁城的物价都不知道上涨多少了。
这种情况下,皇城司不亲自下场去捞钱,哪里还有什么好日子过?
是以,这个摊主面对张正书的“诱惑”,忍不住吞了吞口水,却还是有底线,有原则的:“小官人,莫要为难小的了,小的是真的不能说啊……”
在张正书看来,什么底线,什么原则都是虚的,要是真的这么有原则,皇城司岂不是跟后世我党一样了?思想上没这个觉悟的人是可以收买的,你买不动只不过因为你给的钱不够。
“五十贯!”张正书淡淡地说道,“这是一个知县一月的俸禄了,你说给我听,我也不外传,可以么?”
这个摊主又陷入了天人交战的挣扎中,要知道他两个月的俸禄都没有五十贯啊!财帛动人心,稍稍动动嘴皮子就能挣五十贯,这种好事可不是天天都有的,甚至去勒索富户,也未必能勒索得来五十贯钱。
“小官人,我想想……”
这个摊主低着头,好像在权衡什么一样。
张正书也不作声,心中却道:“唉,这就是皇城司……”没办法,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钱确实是个好东西,起码张正书就能用钱买来一个皇城司的情报渠道。如果是从这个角度看,这五十贯钱花得实在是太值得了。
“小官人,你果真能保守秘密?”这个摊主还是有点后怕,要知道皇城司的内部纪律极严,若是被人发现了他泄露秘密,恐怕皇城司是待不下去了,甚至还要坐牢、发配三千里。
张正书打开了折扇,好整以暇地说道:“先给我来碗紫苏饮,你的样子很不专业啊……”
这个摊主倒是挺麻利的给张正书倒了一碗香饮子,然后才低声说道:“小官人,你可千万不能与外人说,更不能见诸于报,如若不然,小的真的是万劫不复了……”
“行了,我是那种人吗?”张正书慢慢地喝着,有一口没一口的。“我就需要西北方面的消息,你慢慢说,我听着……”
“夏人果真是备战,但据我们判断,他们应当是来年春日方才会出兵,攻击方向自然是平夏城了。”这个摊主把声音压得很低很低,“平夏城在好水川北修筑的,此前正好是夏人唱歌作乐地,百姓最是聚集。夏人失去了此地,等同失去了大部分兵源,自是要夺回来的……”
张正书点了点头,这个跟他知道的消息差不多。
“那西夏的梁太后、小皇帝有没有什么消息?”这才是张正书最关心的事。
“这个倒是不知晓,但官家似乎也挺在意此事,已经启用了在夏国中的暗桩去查了,不过这暗桩地位太低,估摸也得不到甚么消息……”这个摊主真的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把自己知道的事全都倒了出来,张正书总结了一番西夏人的战备情况,更能确定了——西夏人确实想在冬日发起进攻!
可惜,这个摊主属榆木脑袋的,愣是不开口。“小官人,你就别为难小的了,小的只是奉命来看着你的,莫要让你受到伤害,其余的事,小的一概不知……”
得,好话说尽,威胁手段都没用,张正书是真的没辙了,只好说道:“你们的头呢,叫他来见我!”
“小官人,恕难从命!”这个摊主真是个软硬不吃的主,怎么说都不肯松口。
张正书没辙了,只能开始拿钱砸:“一贯钱,买你的消息!”
“小官人,这真不是钱的问题……”
“五贯钱,不少了吧,你一个月的粮饷才多少钱?”
“小官人,我……”
“十贯钱?哟,你还挺贪的嘛!”
“不是,小官人,我……”这个摊主心动了,要知道他的粮饷确实不多,要不然皇城司也不会沦落到去勒索富户了,完全是被钱所逼啊!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也难怪皇城司有这么多“生钱”的生意,像眼前这个香饮子的小摊一样,原来都是被逼得没办法了。
别看北宋这时候的税收不少,可财政赤字更多。因为庞大的军队,人浮于事的庞大文官集团,又因为文官和军队的管理问题,贪污问题太过突出,财政不赤字才怪!外库告急,自然要从皇帝的内帑里拨款了。这也是宋朝皇帝控制朝臣的手段之一,朝臣再厉害,没有钱也白搭啊!然而,对与皇城司来说,这个问题就很严重了。要知道,皇城司的“工资”,也就是俸禄都是从皇帝内帑里掏的。
那么,就该来捋一捋什么叫税赋了。大宋的税确实不算重,特别是农税,可以说对农民很温和了。但是,大宋的赋却是顶重的。要知道,税和赋完全是不同的概念,税是入国库的,也就是朝臣能用的钱;而赋却是归内帑,也就是进入了皇帝的钱袋子里。
宋朝的税就不说了,其实历朝历代都差不多的,也就是夏秋农税和商税,以及市舶司的贸易关税。而赋就沉重了,简单来说就是盘剥得太过了。首先是公田之赋,这是没办法避免的,毕竟都要进入皇帝的钱袋子。可接下来的丁口之赋、杂变之赋,却能要了农民的老命,加速了土地的兼并。所谓的丁口之赋,其实就是人头税,只要你是个人都要交这个赋。而杂变之赋就太广了,总结来说就是“苛捐杂税”,比如什么月桩钱、版账钱、头子钱、牙契钱、经制钱与总制钱等等,名目多得数都数不过来。
当然,这个赋也不是什么时候都收的,也不是每家每户都收的,大体上富户交多一些,大宋还是讲究吃相的。但林林总总下来,“搜刮”得也不少了。宋朝税赋重,也就体现在皇帝内帑上,连皇城司的“工资”都看内帑的脸色,可想而知了。
但问题是,即便是这样,宋朝依旧财政赤字了。如果再来一次什么天灾人祸,得了,缓个三五年都未必能缓过来。这种情况下,皇城司的“俸禄”能有多少就可想而知了,可以说,皇城司的“俸禄”自太祖以来就基本没涨过,可汴梁城的物价都不知道上涨多少了。
这种情况下,皇城司不亲自下场去捞钱,哪里还有什么好日子过?
是以,这个摊主面对张正书的“诱惑”,忍不住吞了吞口水,却还是有底线,有原则的:“小官人,莫要为难小的了,小的是真的不能说啊……”
在张正书看来,什么底线,什么原则都是虚的,要是真的这么有原则,皇城司岂不是跟后世我党一样了?思想上没这个觉悟的人是可以收买的,你买不动只不过因为你给的钱不够。
“五十贯!”张正书淡淡地说道,“这是一个知县一月的俸禄了,你说给我听,我也不外传,可以么?”
这个摊主又陷入了天人交战的挣扎中,要知道他两个月的俸禄都没有五十贯啊!财帛动人心,稍稍动动嘴皮子就能挣五十贯,这种好事可不是天天都有的,甚至去勒索富户,也未必能勒索得来五十贯钱。
“小官人,我想想……”
这个摊主低着头,好像在权衡什么一样。
张正书也不作声,心中却道:“唉,这就是皇城司……”没办法,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钱确实是个好东西,起码张正书就能用钱买来一个皇城司的情报渠道。如果是从这个角度看,这五十贯钱花得实在是太值得了。
“小官人,你果真能保守秘密?”这个摊主还是有点后怕,要知道皇城司的内部纪律极严,若是被人发现了他泄露秘密,恐怕皇城司是待不下去了,甚至还要坐牢、发配三千里。
张正书打开了折扇,好整以暇地说道:“先给我来碗紫苏饮,你的样子很不专业啊……”
这个摊主倒是挺麻利的给张正书倒了一碗香饮子,然后才低声说道:“小官人,你可千万不能与外人说,更不能见诸于报,如若不然,小的真的是万劫不复了……”
“行了,我是那种人吗?”张正书慢慢地喝着,有一口没一口的。“我就需要西北方面的消息,你慢慢说,我听着……”
“夏人果真是备战,但据我们判断,他们应当是来年春日方才会出兵,攻击方向自然是平夏城了。”这个摊主把声音压得很低很低,“平夏城在好水川北修筑的,此前正好是夏人唱歌作乐地,百姓最是聚集。夏人失去了此地,等同失去了大部分兵源,自是要夺回来的……”
张正书点了点头,这个跟他知道的消息差不多。
“那西夏的梁太后、小皇帝有没有什么消息?”这才是张正书最关心的事。
“这个倒是不知晓,但官家似乎也挺在意此事,已经启用了在夏国中的暗桩去查了,不过这暗桩地位太低,估摸也得不到甚么消息……”这个摊主真的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把自己知道的事全都倒了出来,张正书总结了一番西夏人的战备情况,更能确定了——西夏人确实想在冬日发起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