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徐德玉三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复兴之路最新章节!
徐德玉在吕绮家呆到很晚才回到自己的窝。回到家里,才想起自己还有一篇稿子没完成,看看时间,已经快十一点了。于是她给自己定了闹铃,决定明早早些到办公室去。
这套房子是父母留给她的,当年她和安国旗离婚是净身出户,只带了自己的衣服和书籍便离开了安家,连结婚婆家给她买的首饰都没带。很多人说她傻,她确实傻,目的是彻底斩断那段带给她无尽伤害的婚姻。她认为自己有工资,足以养活自己了。父母有工资,也不需要她经济上的赡养,要那些身外之物干嘛?
父母这套房子是老三室,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筑面积有八十个平,说是三室一厅,其实客厅根本就是个过道而已。好在只住她一人,足够用了。
这么多年了,除了上班,徐德玉就生活在这个空间里,她一直占着她姑娘时所用的那间阴面最小的卧室,哥哥去世后的屋子父母不让动,书架上至今还留着哥哥的课本和参考书。父母走了后她又不想动父母留下的一切……每次走进他们曾经生活过的屋子,似乎他们只是出门了,还会回来……她反复读过杨绛先生的《我们仨》,里面有一句话总在刺痛着她:我们仨走散了……
她想,我们四个人也在人生的旅途上走散了。每次对着墙上全家的合影,她就有流泪的冲动,每次都说服自己,爸爸妈妈和哥哥不过是去了另一个世界,他们在那里等着她团聚呢。可能再过三十年,或者二十年,她就会回到他们身边。这个时间,取决于她。最后一位亲人离开后,她曾选择过自尽,她认为自己在这个冰冷的世界上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她不眷恋这个残酷世界。她平静地选择离开这个世界的方式,所有的方法都是从书中学来的,但实际使用却不是那么简单,割腕她下不了手,悬梁她找不到系绳子的地方,最后决定用煤气。那天是个周六,她认真洗了澡,换上了特意买来的衣服,关紧门窗,静静地等待另一个世界的通行证。她在迷迷糊糊中,看见了病危中的母亲,仍躺在那间屋子里,骨瘦如柴的母亲拉着她的手对她说,小玉,你要好好地活下去,不然我死不瞑目……然后她就听见了敲门声,她以为是死神在敲门,她没有动,依旧在床上躺着,但敲门声不停不歇,最终把他喊了起来,是邻居王伯的孙子,粉团似的一个男孩,“阿姨,奶奶让我给你送排骨,你怎么大白天睡觉呀……
她觉得那个男孩就是母亲的化身,是母亲来阻止她,一下子就令她打消了死志。事后检查,她厨房的木制窗户太旧了,关不紧,大概逸出的煤气因气压的关系都被抽到屋外了。
这件事是徐德玉永久的秘密。除了有点头疼外,她没有收获任何东西。星期一她照常上班了,没有人知道曾经发生的事。
她的办公室在二号楼的三楼,面对着广场,北面就是公司核心权力部门所在的三号楼,没事的时候,她总是从窗子里往外望,看那些进进出出的人群,琢磨他们的目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目标,或为名,或为利,太史公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太史公这句话对于她不适用,她活着,她工作,她挣那份微薄的工资,既不为利,更不为名。她最大的苦恼就是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
哲学有三个终极命题,你是谁?你从哪儿来?你要到哪儿去?她除了能回答自己叫徐德玉,出身于1973年9月之外,其他都答不上来。徐德玉三个字不过是父母留给她辨识他人的一个符号而已,并不能真正代表她。她查了网络,有很多人使用着和她完全相同的名字,他们有着不同的身份:公司法定代表人、律师、妇科专家,甚至还有逃犯。如果世界上少了一个叫徐德玉的女人,不会起任何的波澜。有本书上这样说,对于我们的亲人,他们活着,是因为我们活着,当我们死去,他们也就一并死去了。书中还讲,我们来过这个世界唯一的证据就是孩子。但是对于她很残酷。关心她在意她的人都走了,她的哥哥,她的父母。她也不会给这个世界上留下任何证明她存在的证据了,她没那个能力。
这天晚上徐德玉睡的很不好,睡前她看了一段刚借的《长篇小说增刊》6月号方方的《武昌城》,看进去了。方方是她喜欢的作家,最早认识方方是借助了她的《风景》,那时她还小,但方方的叙事风格却给了她极深的印象。但她合上杂志睡觉时,睡意却没有了,他开始想李素艺,认为李素艺的选择就是她的选择,追寻凶手将其绳之以法比获得经济赔偿更为重要。她能体会到李素艺所承受的悲伤和刻骨的仇恨,那种仇恨曾是她所经历过的,那时她恨不得亲手杀了那几个混蛋。但是,她知道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她连鱼都不会杀。父母在的时候,李素艺的丈夫曾送来一条从水库钓来的鲶鱼,那是一种生命力非常强的鱼类,离开水很久都不会死,送来的时候鱼儿还是活碰乱跳的,她竟然下不去手杀鱼,最后把鱼装在一个袋子里吊在厨房里,两天后才证明鱼死了,但鱼儿已经不新鲜了。那个场景非常记忆深刻,从鱼儿又想到了哥哥,徐德玉发现,哥哥的印象已经很模糊了,她已经很久没有在梦里见到哥哥了。
不知道熬到几点钟,她总算睡着了,却总被一个接一个的梦所缠绕。梦里她总在寻找母亲,似乎她还很小。她有过走失的经历,她在六岁时跟母亲去过燕京,从长城上下来后就与母亲走散了,她害怕得直哭,又对关心她的游客说不清母亲的所在。直到母亲找到了她,劈面抽了个耳光给她,她捂着火辣辣的脸颊,心里却是甜蜜。梦境里她就在寻找母亲,在迷宫般的小巷里穿行,脚下是湿漉漉的石板路,就像她所喜欢的戴望舒雨巷里描写的那样,她却不是那个有着丁香花般愁怨的姑娘,而是一个蓬头垢面的丑丫头。后来遇到一个男人,是哥哥,她就放了心,紧紧地牵住了哥哥的手,再也不敢放开……场景变换为一个有着幽蓝颜色的湖边,那个男人却不是哥哥了,而化成了一个长了大胡子的男人。他的目光幽深恐怖,直直地看着她,一直在说着什么,她却一句也听不清……
被闹铃惊醒的徐德玉突然意识到梦中的男人就是陶唐!除了多了黑森森的胡须,眉眼就是那个昨天下午见过的人。怎么回事?她迷惑了,我怎么会牵了他的手去倾听他的叙述?
第二天早上七点钟徐德玉就去了办公室。部里挨了陶总批评后,厂报酝酿着改版。崔部长和尤本玲都讲了陶总的要求,部里讨论,准备开辟两个专栏,一个是质量整顿专栏,一个是一线模范专栏。除了负责通稿外,崔健部长把建立质量整顿专栏的任务交给了她。自13分厂质量现场会后,已经收到了质量部、技术部、十一分厂、十三分厂及五分厂的七八篇关于质量整顿的投稿,这一期的厂报就要刊登至少两篇来自基层的稿件,她已经遴选了其中两篇,一篇是吕绮老公范永诚写的学习陶总讲话的心得,虽然有拍马屁之嫌,但她认为写的不错。第二篇是十一分厂副厂长仝正杰写的《我们的差距在哪里?》,是解剖分析十一分厂的质量状况的,很有深度。除此之外,她还需要写一篇编者按,刊登在专刊抬头的地方,这也是惯例了。
徐德玉的工作是严谨认真的,她不是因为觉悟高,更不是为了得到领导的欣赏。她完成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消磨时间,在专注于工作的时候,时间总是流逝的格外快。
她今天提早来到办公室,就是为了完成那篇必须完成的编者按。
她不懂质量管理,但那天十三分厂的质量现场会她被崔健叫去了,还用录音笔录下了陶唐的指示。回来后她把陶唐的讲话整理了出来,崔部长要走了整理稿,不知是不是要发增刊。最近崔部长很紧张,工作也比平常抓了严了许多,好几个同事挨了批评,搞得一向散漫舒服的宣传部人员跟着紧张了起来。她是担心崔部长上班会要编者按看,所以她必须在上班前搞出来。
很多时候,领导们的讲话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又是空洞无物的废话。但陶唐那篇关于质量管理思路的讲话不是。稿子是她亲手整理的,几乎不需要做文字的润色,只需照着讲话录出来就可以了。她承认人家讲的好,特别是关于精品的理念和质量体系的作用,算是给她普及了一次质量管理知识。她的编者按就必须照着陶唐讲话的思路写了,徐德玉在起床后便开始打腹稿,打开电脑后,一面回忆那篇讲话,一面敲击键盘,当上班的铃声响起,她这篇700字的稿子已经完成了,没有理会同事们跟她打招呼,认真修改润色一遍,然后打印了出来。
这时候尤本玲进来,“徐姐,开会,马上。”
徐德玉把稿子夹进笔记本,去了宣传部的会议室。她一眼就看见陶唐坐在那里跟崔健及副部长薛会民说着什么。
像往常一样,徐德玉找了个角落坐下了。
“同志们,请安静,我们临时开个会。”崔健清清嗓子,“最近陶总连续对宣传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今天陶总亲自来我们部,大家欢迎陶总为我们做指示……”
“指示谈不上,就是想见见宣传部的同志们,说说我对宣传工作的一些想法……”陶唐开讲了。
徐德玉飞速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陶唐的讲话,她有一手出色的速记功夫,只要不是过于专业,她可以一字不落地记下来。但今天她的心和手完全脱节了,笔在记录着,心思去飞走了。几次抬头去看侃侃而谈的陶唐,特别注意了他的面颊,没有一根胡子……正在讲话的陶唐阳光灿烂,绝不是梦境中的幽深恐怖。
直到掌声响起,她的心思才收回来。发现自己根本就没听清陶总讲了些什么。
“哪位同志具体负责厂报?”陶唐问。
“是徐德玉同志。小徐,你站起来……”崔健不满地看着她。
徐德玉有些紧张。
“哦,是你……”陶唐微笑着点点头,“好像是美玲的同学吧?回去才想起来。”
她点点头,坐下了。确实和陶美玲是中学同学,但彼此已经没什么来往了,跟所有的同学都没什么来往了。
“厂报要改变风格,要关注一线,报导一线,不过不要急,慢慢来。关键是要深入基层,自己去淘新闻回来,不要吃过水面,那没什么味道……”
“请陶总放心,崔部长已经组织研究了两次,决定对厂报做彻底的改版。最近准备开两个专栏……”薛副部长汇报道。
会议开了约半小时,陶唐走了。
徐德玉把自己审定的两篇基层来稿和自己起草的编者按交给了崔健,崔健在上午下班前就退回了稿子,批示同意。稿子很干净,基本没什么改动,只是增添了几处陶唐的讲话原话。
“纯属画蛇添足。”徐德玉想。但无妨,没人会推敲这种文章。
徐德玉没想到,晚上陶唐和孙德全相跟着来到了她的蜗居。
“陶总?孙哥?”她深为意外。
“德玉,敦全说了你的事,早就想来看看你,实在是不好意思,直到现在才来……”陶唐对徐德玉说,“你哥曾经是我们共同的朋友,他比我们都优秀……可惜……德玉,我向你道歉,对不住你,更对不住你父母……”
“都过去多少年了,别提了……”徐德玉拼命忍着泪。
“啊,”陶唐凝视着照片上徐德光灿烂的笑容,“德玉,我没别的意思,就是来看看你。”他环视着家里简陋之极的陈设,“德玉,如果生活或者工作上有需要我帮助的,尽管开口。只要我能办到的,一定尽力去办。千万别客气。”
“没有。我不需要帮助,我挺好的……”她只希望他们快点走。
陶唐似乎看出了她的冷淡,只坐了不到五分钟便告辞走了。
徐德玉在吕绮家呆到很晚才回到自己的窝。回到家里,才想起自己还有一篇稿子没完成,看看时间,已经快十一点了。于是她给自己定了闹铃,决定明早早些到办公室去。
这套房子是父母留给她的,当年她和安国旗离婚是净身出户,只带了自己的衣服和书籍便离开了安家,连结婚婆家给她买的首饰都没带。很多人说她傻,她确实傻,目的是彻底斩断那段带给她无尽伤害的婚姻。她认为自己有工资,足以养活自己了。父母有工资,也不需要她经济上的赡养,要那些身外之物干嘛?
父母这套房子是老三室,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筑面积有八十个平,说是三室一厅,其实客厅根本就是个过道而已。好在只住她一人,足够用了。
这么多年了,除了上班,徐德玉就生活在这个空间里,她一直占着她姑娘时所用的那间阴面最小的卧室,哥哥去世后的屋子父母不让动,书架上至今还留着哥哥的课本和参考书。父母走了后她又不想动父母留下的一切……每次走进他们曾经生活过的屋子,似乎他们只是出门了,还会回来……她反复读过杨绛先生的《我们仨》,里面有一句话总在刺痛着她:我们仨走散了……
她想,我们四个人也在人生的旅途上走散了。每次对着墙上全家的合影,她就有流泪的冲动,每次都说服自己,爸爸妈妈和哥哥不过是去了另一个世界,他们在那里等着她团聚呢。可能再过三十年,或者二十年,她就会回到他们身边。这个时间,取决于她。最后一位亲人离开后,她曾选择过自尽,她认为自己在这个冰冷的世界上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她不眷恋这个残酷世界。她平静地选择离开这个世界的方式,所有的方法都是从书中学来的,但实际使用却不是那么简单,割腕她下不了手,悬梁她找不到系绳子的地方,最后决定用煤气。那天是个周六,她认真洗了澡,换上了特意买来的衣服,关紧门窗,静静地等待另一个世界的通行证。她在迷迷糊糊中,看见了病危中的母亲,仍躺在那间屋子里,骨瘦如柴的母亲拉着她的手对她说,小玉,你要好好地活下去,不然我死不瞑目……然后她就听见了敲门声,她以为是死神在敲门,她没有动,依旧在床上躺着,但敲门声不停不歇,最终把他喊了起来,是邻居王伯的孙子,粉团似的一个男孩,“阿姨,奶奶让我给你送排骨,你怎么大白天睡觉呀……
她觉得那个男孩就是母亲的化身,是母亲来阻止她,一下子就令她打消了死志。事后检查,她厨房的木制窗户太旧了,关不紧,大概逸出的煤气因气压的关系都被抽到屋外了。
这件事是徐德玉永久的秘密。除了有点头疼外,她没有收获任何东西。星期一她照常上班了,没有人知道曾经发生的事。
她的办公室在二号楼的三楼,面对着广场,北面就是公司核心权力部门所在的三号楼,没事的时候,她总是从窗子里往外望,看那些进进出出的人群,琢磨他们的目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目标,或为名,或为利,太史公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太史公这句话对于她不适用,她活着,她工作,她挣那份微薄的工资,既不为利,更不为名。她最大的苦恼就是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
哲学有三个终极命题,你是谁?你从哪儿来?你要到哪儿去?她除了能回答自己叫徐德玉,出身于1973年9月之外,其他都答不上来。徐德玉三个字不过是父母留给她辨识他人的一个符号而已,并不能真正代表她。她查了网络,有很多人使用着和她完全相同的名字,他们有着不同的身份:公司法定代表人、律师、妇科专家,甚至还有逃犯。如果世界上少了一个叫徐德玉的女人,不会起任何的波澜。有本书上这样说,对于我们的亲人,他们活着,是因为我们活着,当我们死去,他们也就一并死去了。书中还讲,我们来过这个世界唯一的证据就是孩子。但是对于她很残酷。关心她在意她的人都走了,她的哥哥,她的父母。她也不会给这个世界上留下任何证明她存在的证据了,她没那个能力。
这天晚上徐德玉睡的很不好,睡前她看了一段刚借的《长篇小说增刊》6月号方方的《武昌城》,看进去了。方方是她喜欢的作家,最早认识方方是借助了她的《风景》,那时她还小,但方方的叙事风格却给了她极深的印象。但她合上杂志睡觉时,睡意却没有了,他开始想李素艺,认为李素艺的选择就是她的选择,追寻凶手将其绳之以法比获得经济赔偿更为重要。她能体会到李素艺所承受的悲伤和刻骨的仇恨,那种仇恨曾是她所经历过的,那时她恨不得亲手杀了那几个混蛋。但是,她知道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她连鱼都不会杀。父母在的时候,李素艺的丈夫曾送来一条从水库钓来的鲶鱼,那是一种生命力非常强的鱼类,离开水很久都不会死,送来的时候鱼儿还是活碰乱跳的,她竟然下不去手杀鱼,最后把鱼装在一个袋子里吊在厨房里,两天后才证明鱼死了,但鱼儿已经不新鲜了。那个场景非常记忆深刻,从鱼儿又想到了哥哥,徐德玉发现,哥哥的印象已经很模糊了,她已经很久没有在梦里见到哥哥了。
不知道熬到几点钟,她总算睡着了,却总被一个接一个的梦所缠绕。梦里她总在寻找母亲,似乎她还很小。她有过走失的经历,她在六岁时跟母亲去过燕京,从长城上下来后就与母亲走散了,她害怕得直哭,又对关心她的游客说不清母亲的所在。直到母亲找到了她,劈面抽了个耳光给她,她捂着火辣辣的脸颊,心里却是甜蜜。梦境里她就在寻找母亲,在迷宫般的小巷里穿行,脚下是湿漉漉的石板路,就像她所喜欢的戴望舒雨巷里描写的那样,她却不是那个有着丁香花般愁怨的姑娘,而是一个蓬头垢面的丑丫头。后来遇到一个男人,是哥哥,她就放了心,紧紧地牵住了哥哥的手,再也不敢放开……场景变换为一个有着幽蓝颜色的湖边,那个男人却不是哥哥了,而化成了一个长了大胡子的男人。他的目光幽深恐怖,直直地看着她,一直在说着什么,她却一句也听不清……
被闹铃惊醒的徐德玉突然意识到梦中的男人就是陶唐!除了多了黑森森的胡须,眉眼就是那个昨天下午见过的人。怎么回事?她迷惑了,我怎么会牵了他的手去倾听他的叙述?
第二天早上七点钟徐德玉就去了办公室。部里挨了陶总批评后,厂报酝酿着改版。崔部长和尤本玲都讲了陶总的要求,部里讨论,准备开辟两个专栏,一个是质量整顿专栏,一个是一线模范专栏。除了负责通稿外,崔健部长把建立质量整顿专栏的任务交给了她。自13分厂质量现场会后,已经收到了质量部、技术部、十一分厂、十三分厂及五分厂的七八篇关于质量整顿的投稿,这一期的厂报就要刊登至少两篇来自基层的稿件,她已经遴选了其中两篇,一篇是吕绮老公范永诚写的学习陶总讲话的心得,虽然有拍马屁之嫌,但她认为写的不错。第二篇是十一分厂副厂长仝正杰写的《我们的差距在哪里?》,是解剖分析十一分厂的质量状况的,很有深度。除此之外,她还需要写一篇编者按,刊登在专刊抬头的地方,这也是惯例了。
徐德玉的工作是严谨认真的,她不是因为觉悟高,更不是为了得到领导的欣赏。她完成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消磨时间,在专注于工作的时候,时间总是流逝的格外快。
她今天提早来到办公室,就是为了完成那篇必须完成的编者按。
她不懂质量管理,但那天十三分厂的质量现场会她被崔健叫去了,还用录音笔录下了陶唐的指示。回来后她把陶唐的讲话整理了出来,崔部长要走了整理稿,不知是不是要发增刊。最近崔部长很紧张,工作也比平常抓了严了许多,好几个同事挨了批评,搞得一向散漫舒服的宣传部人员跟着紧张了起来。她是担心崔部长上班会要编者按看,所以她必须在上班前搞出来。
很多时候,领导们的讲话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又是空洞无物的废话。但陶唐那篇关于质量管理思路的讲话不是。稿子是她亲手整理的,几乎不需要做文字的润色,只需照着讲话录出来就可以了。她承认人家讲的好,特别是关于精品的理念和质量体系的作用,算是给她普及了一次质量管理知识。她的编者按就必须照着陶唐讲话的思路写了,徐德玉在起床后便开始打腹稿,打开电脑后,一面回忆那篇讲话,一面敲击键盘,当上班的铃声响起,她这篇700字的稿子已经完成了,没有理会同事们跟她打招呼,认真修改润色一遍,然后打印了出来。
这时候尤本玲进来,“徐姐,开会,马上。”
徐德玉把稿子夹进笔记本,去了宣传部的会议室。她一眼就看见陶唐坐在那里跟崔健及副部长薛会民说着什么。
像往常一样,徐德玉找了个角落坐下了。
“同志们,请安静,我们临时开个会。”崔健清清嗓子,“最近陶总连续对宣传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今天陶总亲自来我们部,大家欢迎陶总为我们做指示……”
“指示谈不上,就是想见见宣传部的同志们,说说我对宣传工作的一些想法……”陶唐开讲了。
徐德玉飞速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陶唐的讲话,她有一手出色的速记功夫,只要不是过于专业,她可以一字不落地记下来。但今天她的心和手完全脱节了,笔在记录着,心思去飞走了。几次抬头去看侃侃而谈的陶唐,特别注意了他的面颊,没有一根胡子……正在讲话的陶唐阳光灿烂,绝不是梦境中的幽深恐怖。
直到掌声响起,她的心思才收回来。发现自己根本就没听清陶总讲了些什么。
“哪位同志具体负责厂报?”陶唐问。
“是徐德玉同志。小徐,你站起来……”崔健不满地看着她。
徐德玉有些紧张。
“哦,是你……”陶唐微笑着点点头,“好像是美玲的同学吧?回去才想起来。”
她点点头,坐下了。确实和陶美玲是中学同学,但彼此已经没什么来往了,跟所有的同学都没什么来往了。
“厂报要改变风格,要关注一线,报导一线,不过不要急,慢慢来。关键是要深入基层,自己去淘新闻回来,不要吃过水面,那没什么味道……”
“请陶总放心,崔部长已经组织研究了两次,决定对厂报做彻底的改版。最近准备开两个专栏……”薛副部长汇报道。
会议开了约半小时,陶唐走了。
徐德玉把自己审定的两篇基层来稿和自己起草的编者按交给了崔健,崔健在上午下班前就退回了稿子,批示同意。稿子很干净,基本没什么改动,只是增添了几处陶唐的讲话原话。
“纯属画蛇添足。”徐德玉想。但无妨,没人会推敲这种文章。
徐德玉没想到,晚上陶唐和孙德全相跟着来到了她的蜗居。
“陶总?孙哥?”她深为意外。
“德玉,敦全说了你的事,早就想来看看你,实在是不好意思,直到现在才来……”陶唐对徐德玉说,“你哥曾经是我们共同的朋友,他比我们都优秀……可惜……德玉,我向你道歉,对不住你,更对不住你父母……”
“都过去多少年了,别提了……”徐德玉拼命忍着泪。
“啊,”陶唐凝视着照片上徐德光灿烂的笑容,“德玉,我没别的意思,就是来看看你。”他环视着家里简陋之极的陈设,“德玉,如果生活或者工作上有需要我帮助的,尽管开口。只要我能办到的,一定尽力去办。千万别客气。”
“没有。我不需要帮助,我挺好的……”她只希望他们快点走。
陶唐似乎看出了她的冷淡,只坐了不到五分钟便告辞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