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改良察举制
推荐阅读:异界直播间、英雄联盟之谁与争锋、[综]卷毛控怎么了!、网游之诡影盗贼、创世纪之双鸟、江湖我独行、都市至尊天骄、英灵君王、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网游之黑暗道士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大汉的光芒最新章节!
很多时候,朝廷选官制度行与不行,也会促使国家兴盛与衰退,吏治是天下人仰仗的一棵进取之树,根系不发达,不清明,便会失去很多信任,落得官逼民反,民怨沸腾。
从天禄阁古籍中,刘彻学到了以前他从未认真学过的东西,那些在尘埃中埋藏的先秦制度,离他是那么的近,那么的真实。
这一套历程他粗理了一番,
有最早时,夏、商、西周实行世卿世禄制,开始形成家天下垄断,到春秋与战国初期时,统治阶层改革旧有之制度,更为了富国强兵,破格任用一些地位低下而才干出众的人,其中张仪、苏秦、商鞅、管仲等较为有名。
进而战国中后时期出现军功爵制度,又兴起养士之风,招揽有才干、善言辞的人才,不论出身,为国君、诸侯服务一时间成为各国霸主的标配。到秦代则以辟田和军功为选官依据,但这些总拢而言,都不是完备的选官制度。
到了汉代,为了适应国家统治的需要,建立了一整套选拔官吏的制度,名为察举制。
说到察举制,自高祖以来这就有所传统,只不过经文景之治后还未健全,没有形成真正的一套流程。
不过这也是一个好时机,刘彻可以趁着察举制还未固化,去修整一下,使之更合常理,尽量减少弊病,为后世造福,更能加固江山。
丞相卫绾最近老是被刘彻加班加点,在宣室殿与他见面,交流官制问题。
他每次被刘彻点名,
都会有种特别的感觉,
似乎当初他当太子太傅时,也是这样,经常性要求刘彻加时讲课,或是布置难题,现在倒是反过来了。
没有夫子这层外衣,卫绾作为臣子,似乎只能乖乖被传呼,一如当初的刘彻……
“高祖首下求贤诏,要求郡国推荐具有治国才能的贤士大夫,开察举制先河。惠帝、吕后诏举孝弟力田,这时察举开始有了科目。
察举之制,严格地说是从文帝开始,他下诏要求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并且定下了对策(考试)和等第。”卫绾抿了一口清茶,润了润喉咙道。
把砚台推到一边,指着纸上贤良方正四个大字,刘彻问道:“朕近来涉猎我朝官制,见此四字最多,知之不多,又如不甚熟解,丞相可能全然盖述其为何意?”
若有所思地看向刘彻,卫绾缓缓点头,“古代比较贤明的君主,往往希望有一些公正无私、敢于直言的大臣。
这如同陛下此时所愿,想要他们能指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更好地治理国家。
我朝察举制度设立贤良方正科,就是这个原因。贤良方正是最主要的特科,始置于文帝二年,目的是纳天下言,即广泛听取对国政的意见,进而知晓自身不足。
帝王们当时普遍认为,发生天地灾异,是自己犯了过失,即人主(皇帝)不德,布政不均。所以,这一科常常是在灾异发生之后举行。
而贤良方正又多与直言极谏相连,这是皇帝求言的一种方式,所以也称作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
“这终究是一个宽大的范围,这样选官任废,太过于片面了吧?”刘彻疑问道。
“是非公道自在人心,陛下你太拘泥于严谨了,这样反而会陷于僵持,水至清则无鱼啊!”卫绾皱眉苦笑道。
刘彻从被立为太子到现在,对官员制度也小有了解,这也是作为太子的必习科目,此时也反应了过来,自己好像是有些钻牛角尖了。
点了点头,刘彻又道:“额,其实朕是想着重于那些岁科来着。”
“陛下不妨说说。”
“举孝廉与举贤良!这两科涉及天下人,又很好地使官员有上升空间,从大臣们混乱的选拔方式,或者说先帝时延续到今日的杂繁吏制出发,这是最好的选择!”刘彻直言道。
“咦,这两科倒是有过,可一直以来因为对于道家的推崇,此儒家经络不怎么受重视,许久未曾作为主要岁科了,臣觉得百善孝为先,廉洁为官员职守,贤良关于能力,着重是没什么问题的!”
本以为陛下只是偶有兴致,现在看来却并非如此,卫绾甚至都怀疑刘彻是不是早就想好一切,只等与自己来一番形式上的交流了。
卫绾的反应不大,但眼力非凡的刘彻焉能看不出来,他只是笑了笑,几乎是在卫绾放下茶杯的同时,拿起了眼前的文书,递给了卫绾。
“这是朕为举孝廉举贤良这两个岁科所书的诏书,对象有中央和地方的高官,诸王侯、三公、将军、中二千石、州牧、郡守等,又由于朝廷征求的人才也需广泛,也包括儒生、有道术者,以及平民百姓等。
此两科被举者皆由朕亲自主持对策,按等第授官,高者更有为九卿!”刘彻见卫绾已经在看了,笑着说道。
看了一会儿,大概了解大意后,卫绾轻笑道:“无私才能无畏,才敢于犯上,甚至把自己的性命都置之度外,因此先秦就有了文(指文臣)死谏的说法,是文臣(特别是谏官)忠君的最高境界。
陛下施行这般察举官员之制,甚至百姓皆有机会当上官员,于国于民利处巨大!臣看了之后,并无任何异议!”
“不,你应该有异议!”
“哦,这是为何?”
“这察举之制还缺了重要的一环!”
卫绾面色开始变得认真,没有着急回答,低头沉吟片刻后,便猜测道:“可是怕官员相互交结,察觉不实?”
“你答非所问哦!”刘彻调笑道。
咳嗽一声,卫绾才哑然失笑道:“陛下还是开城公布吧!”
“缺了监管来与察举相制衡!中央官员朕会亲自挑选,可地方上,朕就有点鞭长莫及了,必须要有克制官员一心为私选拔家族青壮的刑律才是!”刘彻抿嘴道。
卫绾恍然大悟,“那依陛下性子,该是有计策应对吧?”
“哈哈哈,朕的路子都被丞相摸清了是么?”
“咳咳……”
“既然是为天下人立的制,自然得由天下人自己争取,旦凡有乱选者,民众只需去更高一级,甚至是京城状告便是了,查有实则皆大欢喜,罚处涉事官员与冒选者,查不实则押诽谤者入牢五载并断其一指!”刘彻沉声道。
这就相当于给了所有人一条上诉之路,同时断绝了诬告的可能,刘彻对此法还是很满意的。
卫绾一口干掉茶水,又是抚须道:“陛下让纸张几次革新,又创印刷之术,使得纸质越来越好,书籍流通越来越方便,平民百姓也开始用起了纸印书,万民该是不怕目不识丁,以致大家族才子不断而垄了官途!配上此策,妙哉!”
很多时候,朝廷选官制度行与不行,也会促使国家兴盛与衰退,吏治是天下人仰仗的一棵进取之树,根系不发达,不清明,便会失去很多信任,落得官逼民反,民怨沸腾。
从天禄阁古籍中,刘彻学到了以前他从未认真学过的东西,那些在尘埃中埋藏的先秦制度,离他是那么的近,那么的真实。
这一套历程他粗理了一番,
有最早时,夏、商、西周实行世卿世禄制,开始形成家天下垄断,到春秋与战国初期时,统治阶层改革旧有之制度,更为了富国强兵,破格任用一些地位低下而才干出众的人,其中张仪、苏秦、商鞅、管仲等较为有名。
进而战国中后时期出现军功爵制度,又兴起养士之风,招揽有才干、善言辞的人才,不论出身,为国君、诸侯服务一时间成为各国霸主的标配。到秦代则以辟田和军功为选官依据,但这些总拢而言,都不是完备的选官制度。
到了汉代,为了适应国家统治的需要,建立了一整套选拔官吏的制度,名为察举制。
说到察举制,自高祖以来这就有所传统,只不过经文景之治后还未健全,没有形成真正的一套流程。
不过这也是一个好时机,刘彻可以趁着察举制还未固化,去修整一下,使之更合常理,尽量减少弊病,为后世造福,更能加固江山。
丞相卫绾最近老是被刘彻加班加点,在宣室殿与他见面,交流官制问题。
他每次被刘彻点名,
都会有种特别的感觉,
似乎当初他当太子太傅时,也是这样,经常性要求刘彻加时讲课,或是布置难题,现在倒是反过来了。
没有夫子这层外衣,卫绾作为臣子,似乎只能乖乖被传呼,一如当初的刘彻……
“高祖首下求贤诏,要求郡国推荐具有治国才能的贤士大夫,开察举制先河。惠帝、吕后诏举孝弟力田,这时察举开始有了科目。
察举之制,严格地说是从文帝开始,他下诏要求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并且定下了对策(考试)和等第。”卫绾抿了一口清茶,润了润喉咙道。
把砚台推到一边,指着纸上贤良方正四个大字,刘彻问道:“朕近来涉猎我朝官制,见此四字最多,知之不多,又如不甚熟解,丞相可能全然盖述其为何意?”
若有所思地看向刘彻,卫绾缓缓点头,“古代比较贤明的君主,往往希望有一些公正无私、敢于直言的大臣。
这如同陛下此时所愿,想要他们能指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更好地治理国家。
我朝察举制度设立贤良方正科,就是这个原因。贤良方正是最主要的特科,始置于文帝二年,目的是纳天下言,即广泛听取对国政的意见,进而知晓自身不足。
帝王们当时普遍认为,发生天地灾异,是自己犯了过失,即人主(皇帝)不德,布政不均。所以,这一科常常是在灾异发生之后举行。
而贤良方正又多与直言极谏相连,这是皇帝求言的一种方式,所以也称作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
“这终究是一个宽大的范围,这样选官任废,太过于片面了吧?”刘彻疑问道。
“是非公道自在人心,陛下你太拘泥于严谨了,这样反而会陷于僵持,水至清则无鱼啊!”卫绾皱眉苦笑道。
刘彻从被立为太子到现在,对官员制度也小有了解,这也是作为太子的必习科目,此时也反应了过来,自己好像是有些钻牛角尖了。
点了点头,刘彻又道:“额,其实朕是想着重于那些岁科来着。”
“陛下不妨说说。”
“举孝廉与举贤良!这两科涉及天下人,又很好地使官员有上升空间,从大臣们混乱的选拔方式,或者说先帝时延续到今日的杂繁吏制出发,这是最好的选择!”刘彻直言道。
“咦,这两科倒是有过,可一直以来因为对于道家的推崇,此儒家经络不怎么受重视,许久未曾作为主要岁科了,臣觉得百善孝为先,廉洁为官员职守,贤良关于能力,着重是没什么问题的!”
本以为陛下只是偶有兴致,现在看来却并非如此,卫绾甚至都怀疑刘彻是不是早就想好一切,只等与自己来一番形式上的交流了。
卫绾的反应不大,但眼力非凡的刘彻焉能看不出来,他只是笑了笑,几乎是在卫绾放下茶杯的同时,拿起了眼前的文书,递给了卫绾。
“这是朕为举孝廉举贤良这两个岁科所书的诏书,对象有中央和地方的高官,诸王侯、三公、将军、中二千石、州牧、郡守等,又由于朝廷征求的人才也需广泛,也包括儒生、有道术者,以及平民百姓等。
此两科被举者皆由朕亲自主持对策,按等第授官,高者更有为九卿!”刘彻见卫绾已经在看了,笑着说道。
看了一会儿,大概了解大意后,卫绾轻笑道:“无私才能无畏,才敢于犯上,甚至把自己的性命都置之度外,因此先秦就有了文(指文臣)死谏的说法,是文臣(特别是谏官)忠君的最高境界。
陛下施行这般察举官员之制,甚至百姓皆有机会当上官员,于国于民利处巨大!臣看了之后,并无任何异议!”
“不,你应该有异议!”
“哦,这是为何?”
“这察举之制还缺了重要的一环!”
卫绾面色开始变得认真,没有着急回答,低头沉吟片刻后,便猜测道:“可是怕官员相互交结,察觉不实?”
“你答非所问哦!”刘彻调笑道。
咳嗽一声,卫绾才哑然失笑道:“陛下还是开城公布吧!”
“缺了监管来与察举相制衡!中央官员朕会亲自挑选,可地方上,朕就有点鞭长莫及了,必须要有克制官员一心为私选拔家族青壮的刑律才是!”刘彻抿嘴道。
卫绾恍然大悟,“那依陛下性子,该是有计策应对吧?”
“哈哈哈,朕的路子都被丞相摸清了是么?”
“咳咳……”
“既然是为天下人立的制,自然得由天下人自己争取,旦凡有乱选者,民众只需去更高一级,甚至是京城状告便是了,查有实则皆大欢喜,罚处涉事官员与冒选者,查不实则押诽谤者入牢五载并断其一指!”刘彻沉声道。
这就相当于给了所有人一条上诉之路,同时断绝了诬告的可能,刘彻对此法还是很满意的。
卫绾一口干掉茶水,又是抚须道:“陛下让纸张几次革新,又创印刷之术,使得纸质越来越好,书籍流通越来越方便,平民百姓也开始用起了纸印书,万民该是不怕目不识丁,以致大家族才子不断而垄了官途!配上此策,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