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小说网 >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 第两百九十四章 狂狼(二)
第两百九十四章 狂狼(二)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最新章节!
陆军情报部门拿出这个结论时,老实说他们自己也有些不敢相信,那群俄国佬难道疯了不成,他们是想要挑起另一场战争?但是一堆事实证据摆在眼前,其他的理由根本解释不通。
负责苏德边境巡逻任务的,此前主要是德国边防警察和纳粹冲锋队,只有在交通隘口或者军事要塞,才驻扎有一些正规陆军部队。
这条分界线本处于波兰的腹地,波兰人没有理由在这里设置防线,河岸边连一道带刺铁丝网都没有,任何人只要准备的充分一点,都能轻易的跨越这条边界。
德国这边这时候所能做的,只有加强边境巡逻的力度,并且在控制区内全力搜捕越境人员,查明他们的真实身份,以及这些人的目标与意图。
边境周边的波兰村庄保留下了不少,这些农民最终将全部迁往波兰西部甚至更远的地区,波兰境内的农业耕地相当充足,因为战争造成了人口流失,很多地方缺乏足够的人力去耕种。
德军的计划是在四一年年底之前,将边境靠德国占领区方向的普通居民,全部撤离这片危险区域。
苏联红军从来就不是什么解放者,就看他们在入侵芬兰时候的所作所为,别以为他们不会在德国境内照样再来一次。烧毁村庄农舍、无差别轰炸城镇,以此来摧毁当地居民的抵抗意志,这可是获得红军上下一致认可的常规战术。
克劳塞维兹的战争论里也说的很透彻,战争就是最大限度的使用暴力,最终迫使对方服从于己方的意志。说得直白一点就是竭尽全力,打到你跪下叫爸爸为止。
国际战争法规之类的,只对弱者具有约束力,菜鸡互啄才会需要裁判,但是雄狮和猛虎相搏,旁人只担心是否会殃及池鱼,谁还管它们用的是爪子还是牙齿。
四零年九月份之后,德国国防军开始进行大幅度的内部调整。西线的野战部队逐步往东线移动,为了避免引发苏联的过激反应,军队集结地域主要放在东方省,也即是原本的捷克和奥地利境内。而驻扎波兰中东部的德军部队,也开始向波兰的西部地区移动,这些部队将要返回德意志境内接受整编,更换掉陈旧的武器装备,同时展开新型战术的训练。
这些守备部队本身的基础都不算差,主要问题是编制里的新兵数量太多,使用的武器也比较陈旧。
德军东部防线的北段是依托着维斯瓦河建造的,从入海口的格但斯克开始,一路横穿过波兰全境,最终到达波兰与捷克交接的南部山区,直线距离四百九十余公里。
这意味着原本的边境已经不在防御线内,甚至就连半个华沙城区也都被放弃了。
寇松线只是由历史环境人为制造出来的分界线,在军事角度上看根本不适合展开防御,即便凶悍顽强如布列斯特要塞,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面前,也只是一块稍大一点的绊脚石而已。
德国人当然不可能在一年时间里,在波兰国土上造一条长城出来,就算造出来也不见得挡得住红色铁蹄。马奇诺防线的教训就在眼前,不过法国人的设计在某种角度上看,确实有不少亮点。
德国采取的是永久性筑垒与机动防御相互配合的弹性防御战术,主要是在防线上的各个重要交通节点,建造一批半永久要塞。
每一个要塞都被建设成拥有强大自持能力的火力据点,同时在核心要塞的周围,设置一连串环形反坦克支撑点,要求每个支撑点之间不但可以相互提供掩护,还能获得核心要塞的重型火力支援。
而机动灵活的德军装甲分队,可以在这些火力点之间进行机动防御,甚至伺机针对敌军阵型出现的漏洞发起反冲击,打乱敌军的攻击部署。
这套防御战术是在二战反坦克支撑点防御战术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强化而形成的,东线苏德双方都在这项战术上吃了不少苦头。徐峻相信在这个时空里,没有人比他对这种战法的威力更加了解。
为了达成战略目的,掩盖住东部防线的真实面貌是有必要的,保安总局和帝国情报局承担起了反间谍的职责。
德军在波兰中部的动作非常大,苏联红军的情报机构不可能毫无察觉,这些偷偷越过边境的武装人员,目的很可能就是收集这些国防工程的情报资料。
德国方面遇到的难题是,保安总局和帝国情报局现有的人力本身就不足,而因为东部防线抽调了波兰境内大量的兵力,结果苏德边境线上无论是德国边防警察还是陆军部队,这时候都难以抽调出更多的人手。
当希姆莱得知此事之后,觉得这是党卫队向元首展示能力的好机会,于是祭出了手里隐藏的王牌,正在勃兰登堡学校训练的党卫队特种部队。
希姆莱声称这支部队的诞生灵感,全都来自于某次元首府的晚宴,就在餐桌旁元首向他第一次提出了特种作战的概念。
希姆莱对特种部队的兴趣,随着“战斧大队”的建立,变的越来越热切。这位全国总领袖长久以来,一直沉迷于历史上关于古代精锐部队的文学描写,而特种部队概念的提出,正好戳中了这位党卫队全国总领袖的痒处,他感觉元首提出的这种作战模式,简直就是为党卫队量身定做的。
于是就在战斧大队还在训练之时,他就下令在战斧大队的课程基础上,搞出一套党卫队特种部队的训练方案。他要求这支部队除了敌后破坏和渗透战术,每个士兵至少要掌握两门以上的专业技能,还要学会操作所有苏军制式的武器,驾驭苏联境内常见的交通工具,甚至包括马车与狗拉爬犁。
希姆莱很清楚这支部队将要投入东线战场,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事事都想在其他人的前头。
部队人员的招募很顺利,全都是身体强壮二十岁左右的年轻队员,每一个都达到甚至超过了国防军的体检标准,这也是党卫队和国防军之间最主要的矛盾,双方都急需适龄的优质兵源。
这支特种部队招募的全都是纳粹青年团员,忠诚方面没有问题,成员也已经适应了集体生活,非常服从上级的管理。
相比之下国防军少了一些政治色彩,更加突出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不过无论抱着何种政治观点,所有人参军时都必须向元首宣誓效忠。
勃兰登堡一次就训练了三个营的党卫队特种部队,番号被确定为第三、第六和第九特种作战营,希姆莱还亲自给每个营起了响亮的代号。
党卫队全国总领袖给第九特种作战营起的代号是“狼人”,这支部队被调往波兰东部小镇比亚瓦.波德拉斯卡。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波兰城镇,没有什么特色可言,在三九年的战争中几乎被德军夷为平地,花了一年多时间只重建了一小部分。
但是以上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就在距离这座小镇东面三十公里外的布格河对岸,耸立着坚固的布列斯特要塞。
PS:谢谢大家的支持,作者还会继续努力。
陆军情报部门拿出这个结论时,老实说他们自己也有些不敢相信,那群俄国佬难道疯了不成,他们是想要挑起另一场战争?但是一堆事实证据摆在眼前,其他的理由根本解释不通。
负责苏德边境巡逻任务的,此前主要是德国边防警察和纳粹冲锋队,只有在交通隘口或者军事要塞,才驻扎有一些正规陆军部队。
这条分界线本处于波兰的腹地,波兰人没有理由在这里设置防线,河岸边连一道带刺铁丝网都没有,任何人只要准备的充分一点,都能轻易的跨越这条边界。
德国这边这时候所能做的,只有加强边境巡逻的力度,并且在控制区内全力搜捕越境人员,查明他们的真实身份,以及这些人的目标与意图。
边境周边的波兰村庄保留下了不少,这些农民最终将全部迁往波兰西部甚至更远的地区,波兰境内的农业耕地相当充足,因为战争造成了人口流失,很多地方缺乏足够的人力去耕种。
德军的计划是在四一年年底之前,将边境靠德国占领区方向的普通居民,全部撤离这片危险区域。
苏联红军从来就不是什么解放者,就看他们在入侵芬兰时候的所作所为,别以为他们不会在德国境内照样再来一次。烧毁村庄农舍、无差别轰炸城镇,以此来摧毁当地居民的抵抗意志,这可是获得红军上下一致认可的常规战术。
克劳塞维兹的战争论里也说的很透彻,战争就是最大限度的使用暴力,最终迫使对方服从于己方的意志。说得直白一点就是竭尽全力,打到你跪下叫爸爸为止。
国际战争法规之类的,只对弱者具有约束力,菜鸡互啄才会需要裁判,但是雄狮和猛虎相搏,旁人只担心是否会殃及池鱼,谁还管它们用的是爪子还是牙齿。
四零年九月份之后,德国国防军开始进行大幅度的内部调整。西线的野战部队逐步往东线移动,为了避免引发苏联的过激反应,军队集结地域主要放在东方省,也即是原本的捷克和奥地利境内。而驻扎波兰中东部的德军部队,也开始向波兰的西部地区移动,这些部队将要返回德意志境内接受整编,更换掉陈旧的武器装备,同时展开新型战术的训练。
这些守备部队本身的基础都不算差,主要问题是编制里的新兵数量太多,使用的武器也比较陈旧。
德军东部防线的北段是依托着维斯瓦河建造的,从入海口的格但斯克开始,一路横穿过波兰全境,最终到达波兰与捷克交接的南部山区,直线距离四百九十余公里。
这意味着原本的边境已经不在防御线内,甚至就连半个华沙城区也都被放弃了。
寇松线只是由历史环境人为制造出来的分界线,在军事角度上看根本不适合展开防御,即便凶悍顽强如布列斯特要塞,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面前,也只是一块稍大一点的绊脚石而已。
德国人当然不可能在一年时间里,在波兰国土上造一条长城出来,就算造出来也不见得挡得住红色铁蹄。马奇诺防线的教训就在眼前,不过法国人的设计在某种角度上看,确实有不少亮点。
德国采取的是永久性筑垒与机动防御相互配合的弹性防御战术,主要是在防线上的各个重要交通节点,建造一批半永久要塞。
每一个要塞都被建设成拥有强大自持能力的火力据点,同时在核心要塞的周围,设置一连串环形反坦克支撑点,要求每个支撑点之间不但可以相互提供掩护,还能获得核心要塞的重型火力支援。
而机动灵活的德军装甲分队,可以在这些火力点之间进行机动防御,甚至伺机针对敌军阵型出现的漏洞发起反冲击,打乱敌军的攻击部署。
这套防御战术是在二战反坦克支撑点防御战术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强化而形成的,东线苏德双方都在这项战术上吃了不少苦头。徐峻相信在这个时空里,没有人比他对这种战法的威力更加了解。
为了达成战略目的,掩盖住东部防线的真实面貌是有必要的,保安总局和帝国情报局承担起了反间谍的职责。
德军在波兰中部的动作非常大,苏联红军的情报机构不可能毫无察觉,这些偷偷越过边境的武装人员,目的很可能就是收集这些国防工程的情报资料。
德国方面遇到的难题是,保安总局和帝国情报局现有的人力本身就不足,而因为东部防线抽调了波兰境内大量的兵力,结果苏德边境线上无论是德国边防警察还是陆军部队,这时候都难以抽调出更多的人手。
当希姆莱得知此事之后,觉得这是党卫队向元首展示能力的好机会,于是祭出了手里隐藏的王牌,正在勃兰登堡学校训练的党卫队特种部队。
希姆莱声称这支部队的诞生灵感,全都来自于某次元首府的晚宴,就在餐桌旁元首向他第一次提出了特种作战的概念。
希姆莱对特种部队的兴趣,随着“战斧大队”的建立,变的越来越热切。这位全国总领袖长久以来,一直沉迷于历史上关于古代精锐部队的文学描写,而特种部队概念的提出,正好戳中了这位党卫队全国总领袖的痒处,他感觉元首提出的这种作战模式,简直就是为党卫队量身定做的。
于是就在战斧大队还在训练之时,他就下令在战斧大队的课程基础上,搞出一套党卫队特种部队的训练方案。他要求这支部队除了敌后破坏和渗透战术,每个士兵至少要掌握两门以上的专业技能,还要学会操作所有苏军制式的武器,驾驭苏联境内常见的交通工具,甚至包括马车与狗拉爬犁。
希姆莱很清楚这支部队将要投入东线战场,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事事都想在其他人的前头。
部队人员的招募很顺利,全都是身体强壮二十岁左右的年轻队员,每一个都达到甚至超过了国防军的体检标准,这也是党卫队和国防军之间最主要的矛盾,双方都急需适龄的优质兵源。
这支特种部队招募的全都是纳粹青年团员,忠诚方面没有问题,成员也已经适应了集体生活,非常服从上级的管理。
相比之下国防军少了一些政治色彩,更加突出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不过无论抱着何种政治观点,所有人参军时都必须向元首宣誓效忠。
勃兰登堡一次就训练了三个营的党卫队特种部队,番号被确定为第三、第六和第九特种作战营,希姆莱还亲自给每个营起了响亮的代号。
党卫队全国总领袖给第九特种作战营起的代号是“狼人”,这支部队被调往波兰东部小镇比亚瓦.波德拉斯卡。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波兰城镇,没有什么特色可言,在三九年的战争中几乎被德军夷为平地,花了一年多时间只重建了一小部分。
但是以上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就在距离这座小镇东面三十公里外的布格河对岸,耸立着坚固的布列斯特要塞。
PS:谢谢大家的支持,作者还会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