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小说网 >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 第一百零五章 火力(三)
第一百零五章 火力(三)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最新章节!
前面文章里已经提到过了,德国的步兵缺乏单兵反坦克训练,实际上德国步兵手里也没有可以拿来反坦克的武器,仅有的两枚手榴弹,最多只能刮花坦克外壳的漆皮。
在西线战争中,其实已经暴露出了这方面的问题,当遭遇到连排配属的三十七毫米敲门锤无法对付的目标之后,德军步兵面对向自己扑来的敌军坦克毫无还手之力,此刻哪怕是再精锐的部队,也免不了一哄而散的结局。
在西线战场德军阵线崩溃,德国官兵惊惶逃蹿的事情不是发生一两次了。比如徐峻初临贵地时遭遇的阿拉斯战役,德军的步兵单位就被英国坦克给打崩了,历史上要不是八十八毫米高炮部队稳住了阵脚,第七装甲师的下场真的很难预料。
徐峻不认为德军步兵在东线会表现的更加强悍,历史上的“T34恐慌”首先就是从各步兵单位里流传起来的,相比之下德军的坦克部队至少还能与苏军坦克周旋几个回合,但是步兵手里只有一门三十七毫米敲门器,遇到苏军T34之流就只能任凭对方杀戮。
一辆数十吨重的钢铁巨兽以三四十迈的速度迎面扑来,只要是精神健全的人都会感到恐慌,特别是你知道自己根本伤害不到对方的情况下,很少有人在这时候还能保持冷静的思维。在没有获得有效的反坦克手段之前,德军步兵的T34恐慌甚至发展成了坦克恐慌症,步兵们远远看到个带炮塔的影子都会仓惶撤退。
其实德军高层在三九年开战之前,就已经了解到这些问题,德军总参谋部在一战战败后就开始总结战败的教训,里面有一条就是没有受过专业反坦克训练的士兵,是无法冷静应对坦克的进攻的,阵地和防线往往会在士兵的恐慌中崩溃。
通常情况下,既然认识到了问题,那么德军应该考虑加强步兵的单兵反坦克训练,补上部队中存在的这个明显短板。但是谁也没有料到的是,他们竟然选择了另一种解决方案,德军参谋部决定用炮兵来承担反坦克任务,优先考虑的战术是将敌军的坦克用重炮消灭在出发阵地上。虽然一战中德军确实有类似成功战例,但是把它视为常规战术,显然有些过于想当然了,不过当时的德军高层固执的坚持着自己的判断,并将其详细的写进了德军的战术手册里面。
于是当德军向英法宣战之后,德军将所有一线反坦克任务,都压在了所装备的那一万一千门Pak35/36反坦克炮上面,如果不是德军装甲部队和空军发挥超常,而英法装甲部队在战略战术的抉择上又出现了严重的失误,德军或许最终依然会获得胜利,但是步兵单位在西线战场的损失将会相当难看。
不过眼下德军在全面换装Pak40和Pak41之后,总算扭转了部分劣势,至少在阵地防御上,步兵单位有了可以和装甲部队交手的底气。
问题是离开坚固的阵地,德军步兵在野外遭遇到敌军装甲部队之后,该如何抵御对方的突击。
通常德军步兵连有一个专业的反坦克班,装备的武器是三支反坦克步枪,正好平均分给下面三个排。在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军装备的依旧还是第二帝国时期的T型反坦克枪,也就是著名的毛瑟18型,发射十三毫米钢芯弹,可以击穿二十五毫米的均质钢装甲,这个数值在三十年代也不算怎么落伍,足以击穿当时欧洲各国装备的主流坦克。
直到希特勒上台前,德军里面依然装备了一千多支这种笨重的枪械。这支反坦克枪实在太笨重了,足有十七公斤重,而且射程和威力也已经渐显不足,于是德军开发出了价格昂贵的PzB38作为它的替换产品。
那年头反坦克步枪依旧被各国军方视为一种有效的反坦克武器,欧洲诸国都各自研发并装备了一批反坦克步枪,比较著名的有波兰生产的WZ35(还记得元首在波兰挨的那一枪么,就是用这支步枪打的。( ̄▽ ̄“)),还有芬兰的L39,瑞士的苏罗通SS-18以及英国的博伊兹(Boys)反坦克枪,这些反坦克枪的技术标准各不相同,但是基本都能在一百米距离击穿十二毫米装甲,足以击穿当时欧洲流行的大部分坦克了。
但是到了三十年代后期,欧洲各国在开发本国的新型坦克时,都开始注意起坦克的防御能力,装甲厚度都普遍得到了增强。法国和英国更是开始研发带有厚重正面装甲的中型和重型坦克,意图在防御力和车载火力方面彻底压倒各自假想敌装备的装甲车辆。
以至于到了四十年代初期,这些反坦克步枪能够对付的目标,就只剩下一些装甲薄弱和轻型坦克和装甲车,很难威胁到各国装备的主力坦克了。
德国却在三九年还在研发新的反坦克步枪,原因是陆军觉得PzB38的价格太贵了。最终PzB39替换下PzB38,成为了德军常规步兵连唯一的反坦克装备,这支枪可以在一百米内穿透三十毫米垂直装甲板,不过延伸至三百米后这个数值就只剩下二十毫米了。
在波兰战争中,面对波兰装备的英制维克斯和自产的7TP坦克,这种步枪表现的还算不错。但是到了法国战场,在法国陆军装备的那一堆铁乌龟面前,德国士兵发现这玩意儿也就只能拿来听个响,根本无法击穿对方的装甲。荒谬的是,历史上法国投降后,德军高层似乎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这支枪的性能已经落后这个事实,结果德国陆军直到四三年依然还在使用这种已经毫无用武之地的反坦克步枪。
徐峻已经决定从陆军里撤换掉这款武器,同时在此基础上研发一款反器材步枪,口径回到T型反坦克步枪的十三毫米,使用钨芯穿甲弹和穿甲燃烧弹两种弹药。这些反器材步枪将会配属给伞兵、装甲掷弹兵、武装侦察与特种部队,用于在远距离狙击对方的有价值目标,比如油库、弹药库、机场上的飞机与轻型装甲车辆,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用来狙杀敌军的单兵目标。
至于各常规步兵连里原有的反坦克班,将被重新编成为重机枪班,配备两挺MG40机枪,用来加强连部的防御力量。
德军即将全面展开单兵反坦克训练,首先要让士兵了解直至熟悉各种装甲车辆,随后他们要学会寻找到敌军坦克的要害和弱点,学会怎样去躲避与干扰对方的攻击,学会在战场上设置伏击陷阱,并使用手头上的武器摧毁这些钢铁巨兽。他们还要接受坦克压力训练,习惯坦克从头顶轰鸣着驶过的感觉,直至他们能够毫无畏惧的面对敌军坦克的履带。
这倒不是徐峻自己发明的教材,历史上德军在战争中期就这样训练了一批战斗工兵,作为专业的步兵反坦克部队,这些士兵被称为装甲猎兵,听上去似乎有些耳熟,总感觉他们一个个手持大口径手枪,腰里还挂着一盏矿灯。
德军一般会把这些士兵编成一系列三人反坦克小组,然后让他们使用各种单兵反坦克武器,伏击与猎杀战场上的敌军坦克。
装甲猎兵们一开始使用的武器主要是各种型号的地雷和反坦克手榴弹,还有部分战地组装的简易爆炸装置,这也是所以选择工兵的主要原因,他们对处理爆炸物方面比普通步兵在行。
其实那时候德军高层完全明白,苏军的坦克大潮已经不是依靠一两个特殊兵种就能阻挡得了的,在东线战场上每个前线士兵,其实都身处于苏军坦克的威胁之下,所以反坦克不应该是专业单位的工作,而是每一个德国士兵都要面对的考验,于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德国人研发出了铁拳。
PS:花了些时间查资料,更新有些晚了,谢谢大家的支持。
求推荐和订阅,作者会继续努力的。
前面文章里已经提到过了,德国的步兵缺乏单兵反坦克训练,实际上德国步兵手里也没有可以拿来反坦克的武器,仅有的两枚手榴弹,最多只能刮花坦克外壳的漆皮。
在西线战争中,其实已经暴露出了这方面的问题,当遭遇到连排配属的三十七毫米敲门锤无法对付的目标之后,德军步兵面对向自己扑来的敌军坦克毫无还手之力,此刻哪怕是再精锐的部队,也免不了一哄而散的结局。
在西线战场德军阵线崩溃,德国官兵惊惶逃蹿的事情不是发生一两次了。比如徐峻初临贵地时遭遇的阿拉斯战役,德军的步兵单位就被英国坦克给打崩了,历史上要不是八十八毫米高炮部队稳住了阵脚,第七装甲师的下场真的很难预料。
徐峻不认为德军步兵在东线会表现的更加强悍,历史上的“T34恐慌”首先就是从各步兵单位里流传起来的,相比之下德军的坦克部队至少还能与苏军坦克周旋几个回合,但是步兵手里只有一门三十七毫米敲门器,遇到苏军T34之流就只能任凭对方杀戮。
一辆数十吨重的钢铁巨兽以三四十迈的速度迎面扑来,只要是精神健全的人都会感到恐慌,特别是你知道自己根本伤害不到对方的情况下,很少有人在这时候还能保持冷静的思维。在没有获得有效的反坦克手段之前,德军步兵的T34恐慌甚至发展成了坦克恐慌症,步兵们远远看到个带炮塔的影子都会仓惶撤退。
其实德军高层在三九年开战之前,就已经了解到这些问题,德军总参谋部在一战战败后就开始总结战败的教训,里面有一条就是没有受过专业反坦克训练的士兵,是无法冷静应对坦克的进攻的,阵地和防线往往会在士兵的恐慌中崩溃。
通常情况下,既然认识到了问题,那么德军应该考虑加强步兵的单兵反坦克训练,补上部队中存在的这个明显短板。但是谁也没有料到的是,他们竟然选择了另一种解决方案,德军参谋部决定用炮兵来承担反坦克任务,优先考虑的战术是将敌军的坦克用重炮消灭在出发阵地上。虽然一战中德军确实有类似成功战例,但是把它视为常规战术,显然有些过于想当然了,不过当时的德军高层固执的坚持着自己的判断,并将其详细的写进了德军的战术手册里面。
于是当德军向英法宣战之后,德军将所有一线反坦克任务,都压在了所装备的那一万一千门Pak35/36反坦克炮上面,如果不是德军装甲部队和空军发挥超常,而英法装甲部队在战略战术的抉择上又出现了严重的失误,德军或许最终依然会获得胜利,但是步兵单位在西线战场的损失将会相当难看。
不过眼下德军在全面换装Pak40和Pak41之后,总算扭转了部分劣势,至少在阵地防御上,步兵单位有了可以和装甲部队交手的底气。
问题是离开坚固的阵地,德军步兵在野外遭遇到敌军装甲部队之后,该如何抵御对方的突击。
通常德军步兵连有一个专业的反坦克班,装备的武器是三支反坦克步枪,正好平均分给下面三个排。在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军装备的依旧还是第二帝国时期的T型反坦克枪,也就是著名的毛瑟18型,发射十三毫米钢芯弹,可以击穿二十五毫米的均质钢装甲,这个数值在三十年代也不算怎么落伍,足以击穿当时欧洲各国装备的主流坦克。
直到希特勒上台前,德军里面依然装备了一千多支这种笨重的枪械。这支反坦克枪实在太笨重了,足有十七公斤重,而且射程和威力也已经渐显不足,于是德军开发出了价格昂贵的PzB38作为它的替换产品。
那年头反坦克步枪依旧被各国军方视为一种有效的反坦克武器,欧洲诸国都各自研发并装备了一批反坦克步枪,比较著名的有波兰生产的WZ35(还记得元首在波兰挨的那一枪么,就是用这支步枪打的。( ̄▽ ̄“)),还有芬兰的L39,瑞士的苏罗通SS-18以及英国的博伊兹(Boys)反坦克枪,这些反坦克枪的技术标准各不相同,但是基本都能在一百米距离击穿十二毫米装甲,足以击穿当时欧洲流行的大部分坦克了。
但是到了三十年代后期,欧洲各国在开发本国的新型坦克时,都开始注意起坦克的防御能力,装甲厚度都普遍得到了增强。法国和英国更是开始研发带有厚重正面装甲的中型和重型坦克,意图在防御力和车载火力方面彻底压倒各自假想敌装备的装甲车辆。
以至于到了四十年代初期,这些反坦克步枪能够对付的目标,就只剩下一些装甲薄弱和轻型坦克和装甲车,很难威胁到各国装备的主力坦克了。
德国却在三九年还在研发新的反坦克步枪,原因是陆军觉得PzB38的价格太贵了。最终PzB39替换下PzB38,成为了德军常规步兵连唯一的反坦克装备,这支枪可以在一百米内穿透三十毫米垂直装甲板,不过延伸至三百米后这个数值就只剩下二十毫米了。
在波兰战争中,面对波兰装备的英制维克斯和自产的7TP坦克,这种步枪表现的还算不错。但是到了法国战场,在法国陆军装备的那一堆铁乌龟面前,德国士兵发现这玩意儿也就只能拿来听个响,根本无法击穿对方的装甲。荒谬的是,历史上法国投降后,德军高层似乎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这支枪的性能已经落后这个事实,结果德国陆军直到四三年依然还在使用这种已经毫无用武之地的反坦克步枪。
徐峻已经决定从陆军里撤换掉这款武器,同时在此基础上研发一款反器材步枪,口径回到T型反坦克步枪的十三毫米,使用钨芯穿甲弹和穿甲燃烧弹两种弹药。这些反器材步枪将会配属给伞兵、装甲掷弹兵、武装侦察与特种部队,用于在远距离狙击对方的有价值目标,比如油库、弹药库、机场上的飞机与轻型装甲车辆,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用来狙杀敌军的单兵目标。
至于各常规步兵连里原有的反坦克班,将被重新编成为重机枪班,配备两挺MG40机枪,用来加强连部的防御力量。
德军即将全面展开单兵反坦克训练,首先要让士兵了解直至熟悉各种装甲车辆,随后他们要学会寻找到敌军坦克的要害和弱点,学会怎样去躲避与干扰对方的攻击,学会在战场上设置伏击陷阱,并使用手头上的武器摧毁这些钢铁巨兽。他们还要接受坦克压力训练,习惯坦克从头顶轰鸣着驶过的感觉,直至他们能够毫无畏惧的面对敌军坦克的履带。
这倒不是徐峻自己发明的教材,历史上德军在战争中期就这样训练了一批战斗工兵,作为专业的步兵反坦克部队,这些士兵被称为装甲猎兵,听上去似乎有些耳熟,总感觉他们一个个手持大口径手枪,腰里还挂着一盏矿灯。
德军一般会把这些士兵编成一系列三人反坦克小组,然后让他们使用各种单兵反坦克武器,伏击与猎杀战场上的敌军坦克。
装甲猎兵们一开始使用的武器主要是各种型号的地雷和反坦克手榴弹,还有部分战地组装的简易爆炸装置,这也是所以选择工兵的主要原因,他们对处理爆炸物方面比普通步兵在行。
其实那时候德军高层完全明白,苏军的坦克大潮已经不是依靠一两个特殊兵种就能阻挡得了的,在东线战场上每个前线士兵,其实都身处于苏军坦克的威胁之下,所以反坦克不应该是专业单位的工作,而是每一个德国士兵都要面对的考验,于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德国人研发出了铁拳。
PS:花了些时间查资料,更新有些晚了,谢谢大家的支持。
求推荐和订阅,作者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