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小说网 >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 第九十七章 装备(续)
第九十七章 装备(续)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最新章节!
关于德军的雪地装备,徐峻之前准备了不少图纸和方案,结果他却发现,德军其实早就拥有不少专业的雪地装备,只不过没有装备常规陆军,全都配备给了山地部队。因为德军一直以来的假想敌都是法国,常规部队不需要在寒带作战,所以也不需要这些雪地作战装备。
德军此前给摩托化部队的士兵都配发了风镜,让他们遮挡阳光和尘土。德军的摩托化部队,特别是装甲部队在欧洲那种干燥的土基公路,或者在荒野里越野行进时,有时扬起的灰土简直可以用遮天蔽日来形容,远远望去就像刮起了沙尘暴一般。
德军配发的风镜有几种不同的材质,最普通的是由帆布和玻璃制成的,有褐色和绿色两种颜色可以选择。而当时的德军摩托手,装备有专用的摩托风镜,式样就算是到了二十一世纪都依然很时髦,材质采用的是当时技术已经成熟的有机玻璃,也有橙色和绿色、深灰色几种颜色可以任意选配。
至于防止雪盲症的专用雪地风镜,德军山地部队早就已经装备了,看上去像是一副普通护目镜,镜片外却罩着两片金属片,大都是铝制的,金属片上面开了几条呈放射状分布的观察缝,士兵可以透过细缝观察外界,这种设计看上去很简单,却能有效的防止雪地反光对眼睛的伤害,历史上在东线德军中得到了不错的口碑。
还有一种就是常规风墨镜,采用皮革材质,配有深灰色镜片,和上面那种护目镜相比,士兵可以更容易的进行瞄准和射击。
徐峻已经向蔡司公司下达了准备增产的命令,这将是一笔数量可观的订单,仅凭蔡司公司一家是绝对吃不下的,所以徐峻准备把英国和法国以及意大利的光学生产企业,全都拉进这笔生意中来。
至于滑雪板和雪橇,来源渠道就更多了,欧洲各国都有大量的山地滑雪爱好者,陆军司令部的人正在对产品进行筛选,不过徐峻觉得他们可能已经挑花眼了,说不定最后还是要靠自己一言而决。
徐峻还拿出了一份雪地摩托的图纸,说白了就是一种摩托化雪橇,采用一台大功率摩托发动机作为动力,德军有不少大马力的摩托发动机,比如宝马和聪达普,充沛的动力将带动起一条软质履带,材质用的是复合皮革加上轻金属,强度不比橡胶履带弱。
前部采用了双滑橇设计,由一个摩托车把操控滑橇的方向,基本和后世没多大差异。宝马公司已经拿出了十辆样车,此时正在挪威雪原上进行实地试车,在雪地上跑出了时速九十五公里的惊人速度,据那位疯狂的驾驶员评述,要不是最后一段担心车辆失控,他其实可以飙得更快一些。
聪达普那边的研发进程有些滞后,他们研制的是重型版本,可以作为雪地牵引车甚至火力平台使用。
德军目前采用的班排进攻战术,很重视低级指挥官的主观能动性,在整个大作战框架下面,对班组的战术自由度一直都放的很宽。德军允许在作战开始之后,没有得到确切命令的情况下,班组长如果敏锐的发觉战机,可以主动的向敌军发起进攻。
当然在现实战场上,德军很少会由一个步兵班单独发起突击,除非是一次试探性的火力侦查行动,通常德军会召集起几个相邻班组,相互间配合着发起行动,往往会使用正面诱敌加上迂回包抄战术,攻击重要目标并占领敌军阵地。
听上去是不是与日军步兵班组所采用战术非常相似,这是因为日本人的步兵战术,其实就是从德国人那里学过去的,当然日本方面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良,以适应本国陆军的实际情况。
只是日军在经历了昭和初期数次兵变之后,对基层军官的培养出现了细微的变化,开始特别强调下级军官的服从性,结果培养出了一批思维僵化的基层军官,只会教条的遵照军事教材和上级的命令行事,渐渐失去了原本推崇的战术灵活性,日军的战斗力也随之急转直下。
再回到德军这边,德国班组的武器配置,与欧洲其他陆军相比,其实并没有占据多大的优势。无论是法国、英国、荷兰、比利时等陆军部队,步兵班组间的火力的差异并不是很大。
当时各国步兵使用的步枪,如果从射程、射速、装弹量以及弹药威力等技术指标来看,德军的98K的性能只能算优良,但并没有比其他国家先进多少,相反因为德军98K使用的7.92毫米子弹,导致弹仓容量过小,后坐力也有些太强,射速属于中等但火力延续性不佳。
德军使用的MP38/40系列冲锋枪,其实性能也没有人们印象中那么出类拔萃,在同时期装备的冲锋枪里,MP38的性能也只能算中等偏上,只不过这支武器身上存在的一些缺陷,被德军初期的胜利光环所掩盖住了,直到德军遭遇到更强大的敌人之后,这些问题才终于暴露出来,但是那时候想要寻找更新替代品,却已经为时已晚。
MP系列冲锋枪的优点和缺点都非常明显,关键就在于这支冲锋枪的射速上面,为了追求连射时的精度,这支冲锋枪被人为限制了最高射速,和其他同时代的冲锋枪相比,MP38/40在连续射击时比较容易操控,子弹分布也很均匀,这是它的优点。
问题是在战场上很多时候,冲锋枪的火力投送量比准确度更加重要,一片密集的弹雨比精准的射击,更能有效的压制住敌军的进攻。
这方面苏军、英军和美军都走在了德国人的前面,他们装备的冲锋枪都专注于一个指标,就是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向敌军泼洒出更多的弹药。
特别是历史上的美国大兵,当与德军在近距离短兵相接时,第一反应就是死扣住汤姆逊的扳机不放,生死或许就只有一秒之差,那时候谁还有时间考虑瞄准,相互比拼的只有运气和信仰。
在这种近距离火并中,德国的MP38/40就很吃亏了,它的射速太慢,快速指向性又不好,结果往往德军这边只发射了几发子弹,对面却已经泼了一整个弹匣过来。
至于载弹量,实话说MP40的三十二发弹匣已经足够用了,并不需要学着俄国人改成弹鼓。
历史上弹鼓除了增加武器的火力延续性,和弹匣相比并没有占据多少显著的优势,反而因为重量和体积,迫使士兵无法携带更多弹药,同时还会妨碍士兵在战场上实施一些常规的战术动作,消耗掉士兵更多的体力。
而且弹鼓结构复杂、子弹复装困难,在战地环境中也容易损坏。这些问题同样被苏军用胜利的光环掩盖住了,德军的战败成就了波波沙冲锋枪的威名,但是等到二战结束之后,这种武器很快就被淘汰掉了,而在苏军此后的冲锋枪设计上,也再也没有出现过弹鼓这种供弹模式。
徐峻对德军冲锋枪的优势和劣势了如指掌,他早就准备给德军配备一款新的冲锋枪,准备交由厄尔玛兵工厂进行量产,目前厄尔玛已经依靠纯手工制造出了一批样枪,正交予库麦司道夫武器试验场进行试验,年底前准备再送往挪威,进行极地环境下的实弹射击试验。
同时徐峻还给毛瑟公司,送去了一款自动步枪的图纸,毛瑟公司的枪械设计专家们目前正在努力的吃透元首的设计,为的是开发出专用的武器生产线。这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拿出成果来,因为元首在这种武器上采用了新的口径,以及一种从未出现过的新型子弹。
在徐大元首的计划里,这将是德军乃至欧洲未来的制式步枪,在这种自动武器面前,像98K之类的栓动步枪,将会面临全面的淘汰。
PS:求推荐求点击求订阅,作者会加油努力回报大家的支持。
谢谢大家。
关于德军的雪地装备,徐峻之前准备了不少图纸和方案,结果他却发现,德军其实早就拥有不少专业的雪地装备,只不过没有装备常规陆军,全都配备给了山地部队。因为德军一直以来的假想敌都是法国,常规部队不需要在寒带作战,所以也不需要这些雪地作战装备。
德军此前给摩托化部队的士兵都配发了风镜,让他们遮挡阳光和尘土。德军的摩托化部队,特别是装甲部队在欧洲那种干燥的土基公路,或者在荒野里越野行进时,有时扬起的灰土简直可以用遮天蔽日来形容,远远望去就像刮起了沙尘暴一般。
德军配发的风镜有几种不同的材质,最普通的是由帆布和玻璃制成的,有褐色和绿色两种颜色可以选择。而当时的德军摩托手,装备有专用的摩托风镜,式样就算是到了二十一世纪都依然很时髦,材质采用的是当时技术已经成熟的有机玻璃,也有橙色和绿色、深灰色几种颜色可以任意选配。
至于防止雪盲症的专用雪地风镜,德军山地部队早就已经装备了,看上去像是一副普通护目镜,镜片外却罩着两片金属片,大都是铝制的,金属片上面开了几条呈放射状分布的观察缝,士兵可以透过细缝观察外界,这种设计看上去很简单,却能有效的防止雪地反光对眼睛的伤害,历史上在东线德军中得到了不错的口碑。
还有一种就是常规风墨镜,采用皮革材质,配有深灰色镜片,和上面那种护目镜相比,士兵可以更容易的进行瞄准和射击。
徐峻已经向蔡司公司下达了准备增产的命令,这将是一笔数量可观的订单,仅凭蔡司公司一家是绝对吃不下的,所以徐峻准备把英国和法国以及意大利的光学生产企业,全都拉进这笔生意中来。
至于滑雪板和雪橇,来源渠道就更多了,欧洲各国都有大量的山地滑雪爱好者,陆军司令部的人正在对产品进行筛选,不过徐峻觉得他们可能已经挑花眼了,说不定最后还是要靠自己一言而决。
徐峻还拿出了一份雪地摩托的图纸,说白了就是一种摩托化雪橇,采用一台大功率摩托发动机作为动力,德军有不少大马力的摩托发动机,比如宝马和聪达普,充沛的动力将带动起一条软质履带,材质用的是复合皮革加上轻金属,强度不比橡胶履带弱。
前部采用了双滑橇设计,由一个摩托车把操控滑橇的方向,基本和后世没多大差异。宝马公司已经拿出了十辆样车,此时正在挪威雪原上进行实地试车,在雪地上跑出了时速九十五公里的惊人速度,据那位疯狂的驾驶员评述,要不是最后一段担心车辆失控,他其实可以飙得更快一些。
聪达普那边的研发进程有些滞后,他们研制的是重型版本,可以作为雪地牵引车甚至火力平台使用。
德军目前采用的班排进攻战术,很重视低级指挥官的主观能动性,在整个大作战框架下面,对班组的战术自由度一直都放的很宽。德军允许在作战开始之后,没有得到确切命令的情况下,班组长如果敏锐的发觉战机,可以主动的向敌军发起进攻。
当然在现实战场上,德军很少会由一个步兵班单独发起突击,除非是一次试探性的火力侦查行动,通常德军会召集起几个相邻班组,相互间配合着发起行动,往往会使用正面诱敌加上迂回包抄战术,攻击重要目标并占领敌军阵地。
听上去是不是与日军步兵班组所采用战术非常相似,这是因为日本人的步兵战术,其实就是从德国人那里学过去的,当然日本方面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良,以适应本国陆军的实际情况。
只是日军在经历了昭和初期数次兵变之后,对基层军官的培养出现了细微的变化,开始特别强调下级军官的服从性,结果培养出了一批思维僵化的基层军官,只会教条的遵照军事教材和上级的命令行事,渐渐失去了原本推崇的战术灵活性,日军的战斗力也随之急转直下。
再回到德军这边,德国班组的武器配置,与欧洲其他陆军相比,其实并没有占据多大的优势。无论是法国、英国、荷兰、比利时等陆军部队,步兵班组间的火力的差异并不是很大。
当时各国步兵使用的步枪,如果从射程、射速、装弹量以及弹药威力等技术指标来看,德军的98K的性能只能算优良,但并没有比其他国家先进多少,相反因为德军98K使用的7.92毫米子弹,导致弹仓容量过小,后坐力也有些太强,射速属于中等但火力延续性不佳。
德军使用的MP38/40系列冲锋枪,其实性能也没有人们印象中那么出类拔萃,在同时期装备的冲锋枪里,MP38的性能也只能算中等偏上,只不过这支武器身上存在的一些缺陷,被德军初期的胜利光环所掩盖住了,直到德军遭遇到更强大的敌人之后,这些问题才终于暴露出来,但是那时候想要寻找更新替代品,却已经为时已晚。
MP系列冲锋枪的优点和缺点都非常明显,关键就在于这支冲锋枪的射速上面,为了追求连射时的精度,这支冲锋枪被人为限制了最高射速,和其他同时代的冲锋枪相比,MP38/40在连续射击时比较容易操控,子弹分布也很均匀,这是它的优点。
问题是在战场上很多时候,冲锋枪的火力投送量比准确度更加重要,一片密集的弹雨比精准的射击,更能有效的压制住敌军的进攻。
这方面苏军、英军和美军都走在了德国人的前面,他们装备的冲锋枪都专注于一个指标,就是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向敌军泼洒出更多的弹药。
特别是历史上的美国大兵,当与德军在近距离短兵相接时,第一反应就是死扣住汤姆逊的扳机不放,生死或许就只有一秒之差,那时候谁还有时间考虑瞄准,相互比拼的只有运气和信仰。
在这种近距离火并中,德国的MP38/40就很吃亏了,它的射速太慢,快速指向性又不好,结果往往德军这边只发射了几发子弹,对面却已经泼了一整个弹匣过来。
至于载弹量,实话说MP40的三十二发弹匣已经足够用了,并不需要学着俄国人改成弹鼓。
历史上弹鼓除了增加武器的火力延续性,和弹匣相比并没有占据多少显著的优势,反而因为重量和体积,迫使士兵无法携带更多弹药,同时还会妨碍士兵在战场上实施一些常规的战术动作,消耗掉士兵更多的体力。
而且弹鼓结构复杂、子弹复装困难,在战地环境中也容易损坏。这些问题同样被苏军用胜利的光环掩盖住了,德军的战败成就了波波沙冲锋枪的威名,但是等到二战结束之后,这种武器很快就被淘汰掉了,而在苏军此后的冲锋枪设计上,也再也没有出现过弹鼓这种供弹模式。
徐峻对德军冲锋枪的优势和劣势了如指掌,他早就准备给德军配备一款新的冲锋枪,准备交由厄尔玛兵工厂进行量产,目前厄尔玛已经依靠纯手工制造出了一批样枪,正交予库麦司道夫武器试验场进行试验,年底前准备再送往挪威,进行极地环境下的实弹射击试验。
同时徐峻还给毛瑟公司,送去了一款自动步枪的图纸,毛瑟公司的枪械设计专家们目前正在努力的吃透元首的设计,为的是开发出专用的武器生产线。这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拿出成果来,因为元首在这种武器上采用了新的口径,以及一种从未出现过的新型子弹。
在徐大元首的计划里,这将是德军乃至欧洲未来的制式步枪,在这种自动武器面前,像98K之类的栓动步枪,将会面临全面的淘汰。
PS:求推荐求点击求订阅,作者会加油努力回报大家的支持。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