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御沟晓发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纳兰全词最新章节!
灯影伴鸣梭①,织女依然怨隔河②。曙色远连山色起③,青螺④,回首微茫忆翠蛾⑤。
凄切客中过,未抵秋闺一半多⑥。一世疏狂应为著⑦,横波⑧,作个鸳鸯消得么⑨。
【注解】
①鸣梭:梭子,一种织具。
②织女:是织女星的俗称,位于银河以东与牵午星隔银河相对。古代神话相传织女与牛邓隔天河相对,每年七夕渡河相会。后人用来比喻恋人或者夫妻离别,不能相见。
③曙色:拂晓时的天色。
④青螺:比喻青山。
⑤微茫:迷离而模糊。翠蛾:妇女细长的黛眉,古代女子用青黛描画修长的眉毛。亦借指美女。
⑥秋闺:秋天的闺房,指容易引引秋思的地方。
⑦疏狂:豪放,无拘无束。
⑧横波:比喻眼神的流动,似水闪波。
⑨消得:值得、相配。
【典评】
纳兰在这首《南乡子》里自称“一世疏狂”,唯想“作个鸳鸯”,这番温存缠绵和风流性情让人心生向往,可他的一生却在无可奈何中与这小小愿望背道而驰。
尽管只想要过淳朴单纯的生活,可皇帝的隆恩厚爱如同一道金玉枷锁,就算纳兰从未贪求,却也无法拒绝。别人奋斗终生都未心得到的荣华富贵在他眼里反而是噩梦,他一心向往着自由的人生,内心深处的疏狂反倒成了心魔,使他无法安宁地过现实生活,就连梦中也难偿夙愿。
他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和爱妻做一双白头偕老、生死不离的鸳鸯也是他的梦想,但事与愿违。婚后三年,夫妻二人聚少离多,情深之至不能时时相守就成了遗憾;三年之后,卢氏猝然离世,纳兰的心随之也如一片死灰。
纳兰在写这首《南乡子》时,他的妻子卢氏还在世。可能是护驾巡狩,可能是出使塞外,纳兰和妻子有过一段短暂的分离。上片描写了柳沟清晨晓发时的景象:那天他身在柳沟,刚拂晓时分,即将出发时,天际还有织女星在隐约闪烁。纳兰并未直接抒发自己对妻子的相思之情,而是通过织女“怨隔河”来表达心中的情感,微茫的远山宛若闺中之人的娥眉,这就引发了作者在下片的感慨:只叹这一生大多在他乡度过,总是与爱人处在离别时,总是身为行役,可自己却每分每妙都在盼望着和心上人长相厮守,度过一生,那些寻常人竞相追逐的荣华富贵,还抵不上闺中人巧笑盼兮的眼波。
尽管纳兰在词中用到“秋闺”二字,可后世学者大多认为这里的“秋”指的并不是季节。宋玉《九辩》里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奠定了悲秋的基调,后世文人墨客都争相效仿,农民眼里收获的好时节竟然成了伤感、萧肃、凋零、悲伤的同义词。
因此纳兰在此处用到的这个“秋”字,极有可能只是心境的写照,并非实指节令。
灯影伴鸣梭①,织女依然怨隔河②。曙色远连山色起③,青螺④,回首微茫忆翠蛾⑤。
凄切客中过,未抵秋闺一半多⑥。一世疏狂应为著⑦,横波⑧,作个鸳鸯消得么⑨。
【注解】
①鸣梭:梭子,一种织具。
②织女:是织女星的俗称,位于银河以东与牵午星隔银河相对。古代神话相传织女与牛邓隔天河相对,每年七夕渡河相会。后人用来比喻恋人或者夫妻离别,不能相见。
③曙色:拂晓时的天色。
④青螺:比喻青山。
⑤微茫:迷离而模糊。翠蛾:妇女细长的黛眉,古代女子用青黛描画修长的眉毛。亦借指美女。
⑥秋闺:秋天的闺房,指容易引引秋思的地方。
⑦疏狂:豪放,无拘无束。
⑧横波:比喻眼神的流动,似水闪波。
⑨消得:值得、相配。
【典评】
纳兰在这首《南乡子》里自称“一世疏狂”,唯想“作个鸳鸯”,这番温存缠绵和风流性情让人心生向往,可他的一生却在无可奈何中与这小小愿望背道而驰。
尽管只想要过淳朴单纯的生活,可皇帝的隆恩厚爱如同一道金玉枷锁,就算纳兰从未贪求,却也无法拒绝。别人奋斗终生都未心得到的荣华富贵在他眼里反而是噩梦,他一心向往着自由的人生,内心深处的疏狂反倒成了心魔,使他无法安宁地过现实生活,就连梦中也难偿夙愿。
他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和爱妻做一双白头偕老、生死不离的鸳鸯也是他的梦想,但事与愿违。婚后三年,夫妻二人聚少离多,情深之至不能时时相守就成了遗憾;三年之后,卢氏猝然离世,纳兰的心随之也如一片死灰。
纳兰在写这首《南乡子》时,他的妻子卢氏还在世。可能是护驾巡狩,可能是出使塞外,纳兰和妻子有过一段短暂的分离。上片描写了柳沟清晨晓发时的景象:那天他身在柳沟,刚拂晓时分,即将出发时,天际还有织女星在隐约闪烁。纳兰并未直接抒发自己对妻子的相思之情,而是通过织女“怨隔河”来表达心中的情感,微茫的远山宛若闺中之人的娥眉,这就引发了作者在下片的感慨:只叹这一生大多在他乡度过,总是与爱人处在离别时,总是身为行役,可自己却每分每妙都在盼望着和心上人长相厮守,度过一生,那些寻常人竞相追逐的荣华富贵,还抵不上闺中人巧笑盼兮的眼波。
尽管纳兰在词中用到“秋闺”二字,可后世学者大多认为这里的“秋”指的并不是季节。宋玉《九辩》里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奠定了悲秋的基调,后世文人墨客都争相效仿,农民眼里收获的好时节竟然成了伤感、萧肃、凋零、悲伤的同义词。
因此纳兰在此处用到的这个“秋”字,极有可能只是心境的写照,并非实指节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