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奸臣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书剑盛唐最新章节!
道理是想通的,兄弟那帮人,家家都不止一个儿子。长孙无忌的儿子更是轮堆的。刚才他也开口了,还看见身侧的段志玄、刘鸿基也开口了。本打算把李诚拉身边的,不想李靖抢先一步,长孙无忌暗暗可惜。心里盘算着,家里辣么多闺女,如何塞一个过去。问题是,不止长孙无忌一个人这么想,好些人都在琢磨,家里哪个闺女没定亲的,回头
让人去找李诚聊聊婚姻大事。不说这些武勋了,好些文臣也在周末,要不要丢一个闺女给李诚。至于李诚给皇帝站脚助威,狼狈为奸的事情,大家自动忽略了。道理很简单,皇帝很强势,他要干的事情,李诚能抗拒么?这锅,不该李
自成背,明眼人都知道。
站在李靖身边,就像自带抗拒火环。没人会轻易上前来说话,进到大殿内,李诚不能跟着李靖了,赶紧拱手:“卫公,小子还是去那边站着吧。”
李靖嗯了一声:“去吧,带耳朵,别说话。”李诚赶紧道谢,走到一旁,看看四周都是文人,而且眼神还算和善,李诚松了一口气,四下拱手,找跟大殿柱子,站在边上。
“很久没有起这么早了,好困。”李诚藏在柱子边上,就是打着没人注意的算盘。
没一会,李世民在太监的陪同下出现了,坐在高台上,看着下面。
大朝会自然事情很多,但是跟李诚都没关系,他一个人在角落里安静的呆着。真的只带了耳朵,本想补觉的,觉得这样做会被李世民打死,想想打气精神,偷偷的东张西望。
朝会上说的啥,李诚是一句都没听进去,就知道好像马周出来说了话。
这是一次风平浪静的早朝,没人出来浪,就自然不会有事端。前后大概一个时辰,说了一堆事情,李诚终于听到大太监尖锐的嗓子在喊:“退朝。”
“退朝”两个字,此刻真是太美妙了,李诚一秒都不想在这里呆,第一个就往外走。不料刚出大殿,有人在后面喊:“自成先生!稍等!”李诚是菜鸟啊,不管是谁招呼,只好站住。
回头一看,是个陌生的中年帅哥大步上前,主动拱手:“在下给事中许敬宗,见过李少监。”李诚听到这名字,小心肝微微颤抖了一下。
这位可不简单,在史书里臭名远扬的奸佞。理由就一条,支持武则天。唐高宗要废掉王皇后,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为首的一干大臣坚决反对,只有许敬宗站出来支持。并且讲了一番道理如下:田舍翁多收了十斛麦,就像换老婆。何况天子要立谁当皇后,跟别人也没关系,何必
妄加议论呢?
理论上来说,许敬宗这话没毛病。但是,不附和传统士大夫的价值观。“天子无家事,废里关乎社稷”,这才是这个时代正统的价值观。
因为这个,许敬宗颇受诟病,后来又跟李义府一起,诬告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瑷谋反。其实这些都不是后来的文人不爽许敬宗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还是许敬宗主持修史,一味迎合上意。各种歪曲事实!在这个文人节操还比较坚挺的年代,你让大家怎么忍?MMP,后来的编修史书的人,一
想到许敬宗干的事情,立刻就丢过去一个词:奸佞!李诚倒是无所谓,历史这玩意不就是个小姑娘么?谁都去打扮一番的。尤其是在现代网络时代,李诚篡改历史,不过是张冠李戴,比起一群简称“良青历”的“有良心青年历史发明家”,许敬宗算是还有点良
知的。
“许编修有事?”李诚还算客气,这个许敬宗贞观十年倒霉了,后来因为有才,差点发配,因为还算有才,又去做给事中编修史书。
“不才奉圣意编撰《武德实录》,即将成书,刊印一事,还请多多关照。”许敬宗找了个理由,李诚一听就在心里骂:你这不是胡说八道么?你要印《武德实录》,少府监还敢为难?
“自成,怎么还没走啊。”有人过来说话,李诚看过去,是孔颖达。这货就当着没看见许敬宗似得,鼻孔朝天,拉着李诚就走。李诚赶紧对许敬宗道:“印书一事,不归在下管。”
这就算是厚道了,给个解释。孔颖达可是真不客气,直接道:“自成,此人有才无德,不必跟他客气。”李诚暗暗苦笑,心道你还真敢说啊,大庭广众呢。抛开官职身份,孔颖达碾压许敬宗不说,单单是一个“孔圣苗裔”的身份,孔颖达喷了许敬宗,他也只能捏着鼻子忍了。其实在李诚看来,许敬宗没那么不堪。他不过就是迎合上意而已,高宗朝,那才是真
正的盛世,只是史书上没说。武周一朝,也还凑合。
看人嘛,换个角度看过去,你会发现很多事情跟想象的出入很大。
不管怎么说,许敬宗想套近乎,被孔颖达打断了,心里很恼火,但却无可奈何。
这货倒霉就倒霉在他嘲笑欧阳询长的丑这事情上头了,赶上长孙皇后的丧期。御史弹劾他,李世民怀念老婆的当口,差点给他丢地方上为小官。
这事情怎么说呢?那个御史也不地道,欧阳询长的丑,被人笑话很正常。只不过许敬宗是当面笑,有人是私下笑。为这个事情弹劾人家,可见御史的心态也不对头。
李诚被拽着走远了,孔颖达才站住道:“自成去少府监上任,孔某就不送了。”
李诚赶紧拱手致谢,告辞走人。孔颖达是个君子,这种人其实不好相处。太过方正!
李诚骨子里就是一个俗人,只不过随手抄了一些诗文,又弄出了印刷术,被孔颖达列入了君子的范畴,这可不是李诚最初的目的。
得,我还是去上任吧。李诚没着急走,在宫门口等一会,看见李靖出来了,赶紧上前问候一句。别人嘛,李诚可以无视,李靖对李诚来说,恩情深厚,必须恭敬的对待。
这是很浅显的做人道理,就是知恩图报。当然了,不是每个人都会像李诚那么想,不然怎么会有“斗米恩,升米仇”的说法呢?大恩如大仇,这话其实是有道理的。
有的人啊,受了别人的恩情,还不上或者不想还,就变成仇人了,赖掉就是。更有甚至,直接干死恩人,一了百了。李诚的处世之道则非常简单,知恩图报,帮亲不帮理。
要不怎么说是俗人呢?李诚就没打算把自己朝着君子的方向去发展。
李靖很欣慰的看看李诚,摆摆手:“老朽回去了,自成自便。”李诚拱手告辞,带着三个手下,骑马出发,奔着少府监来了。
窦德素倒霉之后,少府监没了正监,现在就是一个少监在负责。李诚现在的职务是少监,就是所谓的二把手。也就是说,现在少府监李诚的实际职务是最大的。
按说李诚上任,好歹有人来迎接一下,不料到了少府监大门口,鬼影子都没一个。
这是要闹那样?意气风发的李诚超级不爽,四下看看,确实没人来迎接自己。只好自己往里走,心道等下要你们好看。
走几步,一个小吏看见李诚一身官服,立刻冲上前:“见过李少监。”
李诚这才满意的点点头:“怎么回事?少府监没别的人管事了?”
这小吏道:“少监有所不知,窦大人卸任后,少府监诸事,都是独孤少监在管。昨日独孤少监称病没来,群龙无首啊。”
哦,李诚明白了,原来有个少监,叫做独孤什么来着?
“这个,少监叫啥来着?”李诚问了一句,小吏道:“独孤峎。”听到独孤这个姓,李诚就有点头皮发炸,为啥啊?李世民的奶奶,就姓这个。这帮皇亲国戚,换个懂事的,一看皇帝把亲爹软禁了,杀哥宰弟。奶奶辈的亲戚呢,不知道多远是不是?就该安分守己的,低
调做人,求一个平安无事。
偏偏这个独孤峎,好像没这个想法。选在李诚要上任的时候称病不来,你逗我玩呢?
李诚不难猜到,独孤少监是有往上进步的想法的,但是李世民偏偏又丢了一个少监过来,增加一个少监,却有不设正监,这不是在给李诚铺路么?
于是,这位心里不平衡了,干脆就不来了。而且,还不让别人来迎接李诚上任。
李诚本来就不打算当正监,心里就算在不爽,遭遇皇亲国戚,也不打算搞事。毕竟要给李世民面子嘛。所以交代一声:“带路,本少监去冶监看看就行,不要惊动其他人了。”
到了地方,负责官员还是没出现,李诚问了一句才知道,冶监出城去了。
冶监管的是冶炼,长安城内只有锻打成型的部分。威名赫赫的陌刀,就是在这里打制而成。李诚叫来一个小官员,让他带路在工棚里走一走,看看实际操作的情况。李诚以前没少来少府监,冶监这一片还真的没来过。真的走进工棚看看,李诚可谓触目惊心,情况比预想的要糟糕很多。
道理是想通的,兄弟那帮人,家家都不止一个儿子。长孙无忌的儿子更是轮堆的。刚才他也开口了,还看见身侧的段志玄、刘鸿基也开口了。本打算把李诚拉身边的,不想李靖抢先一步,长孙无忌暗暗可惜。心里盘算着,家里辣么多闺女,如何塞一个过去。问题是,不止长孙无忌一个人这么想,好些人都在琢磨,家里哪个闺女没定亲的,回头
让人去找李诚聊聊婚姻大事。不说这些武勋了,好些文臣也在周末,要不要丢一个闺女给李诚。至于李诚给皇帝站脚助威,狼狈为奸的事情,大家自动忽略了。道理很简单,皇帝很强势,他要干的事情,李诚能抗拒么?这锅,不该李
自成背,明眼人都知道。
站在李靖身边,就像自带抗拒火环。没人会轻易上前来说话,进到大殿内,李诚不能跟着李靖了,赶紧拱手:“卫公,小子还是去那边站着吧。”
李靖嗯了一声:“去吧,带耳朵,别说话。”李诚赶紧道谢,走到一旁,看看四周都是文人,而且眼神还算和善,李诚松了一口气,四下拱手,找跟大殿柱子,站在边上。
“很久没有起这么早了,好困。”李诚藏在柱子边上,就是打着没人注意的算盘。
没一会,李世民在太监的陪同下出现了,坐在高台上,看着下面。
大朝会自然事情很多,但是跟李诚都没关系,他一个人在角落里安静的呆着。真的只带了耳朵,本想补觉的,觉得这样做会被李世民打死,想想打气精神,偷偷的东张西望。
朝会上说的啥,李诚是一句都没听进去,就知道好像马周出来说了话。
这是一次风平浪静的早朝,没人出来浪,就自然不会有事端。前后大概一个时辰,说了一堆事情,李诚终于听到大太监尖锐的嗓子在喊:“退朝。”
“退朝”两个字,此刻真是太美妙了,李诚一秒都不想在这里呆,第一个就往外走。不料刚出大殿,有人在后面喊:“自成先生!稍等!”李诚是菜鸟啊,不管是谁招呼,只好站住。
回头一看,是个陌生的中年帅哥大步上前,主动拱手:“在下给事中许敬宗,见过李少监。”李诚听到这名字,小心肝微微颤抖了一下。
这位可不简单,在史书里臭名远扬的奸佞。理由就一条,支持武则天。唐高宗要废掉王皇后,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为首的一干大臣坚决反对,只有许敬宗站出来支持。并且讲了一番道理如下:田舍翁多收了十斛麦,就像换老婆。何况天子要立谁当皇后,跟别人也没关系,何必
妄加议论呢?
理论上来说,许敬宗这话没毛病。但是,不附和传统士大夫的价值观。“天子无家事,废里关乎社稷”,这才是这个时代正统的价值观。
因为这个,许敬宗颇受诟病,后来又跟李义府一起,诬告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瑷谋反。其实这些都不是后来的文人不爽许敬宗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还是许敬宗主持修史,一味迎合上意。各种歪曲事实!在这个文人节操还比较坚挺的年代,你让大家怎么忍?MMP,后来的编修史书的人,一
想到许敬宗干的事情,立刻就丢过去一个词:奸佞!李诚倒是无所谓,历史这玩意不就是个小姑娘么?谁都去打扮一番的。尤其是在现代网络时代,李诚篡改历史,不过是张冠李戴,比起一群简称“良青历”的“有良心青年历史发明家”,许敬宗算是还有点良
知的。
“许编修有事?”李诚还算客气,这个许敬宗贞观十年倒霉了,后来因为有才,差点发配,因为还算有才,又去做给事中编修史书。
“不才奉圣意编撰《武德实录》,即将成书,刊印一事,还请多多关照。”许敬宗找了个理由,李诚一听就在心里骂:你这不是胡说八道么?你要印《武德实录》,少府监还敢为难?
“自成,怎么还没走啊。”有人过来说话,李诚看过去,是孔颖达。这货就当着没看见许敬宗似得,鼻孔朝天,拉着李诚就走。李诚赶紧对许敬宗道:“印书一事,不归在下管。”
这就算是厚道了,给个解释。孔颖达可是真不客气,直接道:“自成,此人有才无德,不必跟他客气。”李诚暗暗苦笑,心道你还真敢说啊,大庭广众呢。抛开官职身份,孔颖达碾压许敬宗不说,单单是一个“孔圣苗裔”的身份,孔颖达喷了许敬宗,他也只能捏着鼻子忍了。其实在李诚看来,许敬宗没那么不堪。他不过就是迎合上意而已,高宗朝,那才是真
正的盛世,只是史书上没说。武周一朝,也还凑合。
看人嘛,换个角度看过去,你会发现很多事情跟想象的出入很大。
不管怎么说,许敬宗想套近乎,被孔颖达打断了,心里很恼火,但却无可奈何。
这货倒霉就倒霉在他嘲笑欧阳询长的丑这事情上头了,赶上长孙皇后的丧期。御史弹劾他,李世民怀念老婆的当口,差点给他丢地方上为小官。
这事情怎么说呢?那个御史也不地道,欧阳询长的丑,被人笑话很正常。只不过许敬宗是当面笑,有人是私下笑。为这个事情弹劾人家,可见御史的心态也不对头。
李诚被拽着走远了,孔颖达才站住道:“自成去少府监上任,孔某就不送了。”
李诚赶紧拱手致谢,告辞走人。孔颖达是个君子,这种人其实不好相处。太过方正!
李诚骨子里就是一个俗人,只不过随手抄了一些诗文,又弄出了印刷术,被孔颖达列入了君子的范畴,这可不是李诚最初的目的。
得,我还是去上任吧。李诚没着急走,在宫门口等一会,看见李靖出来了,赶紧上前问候一句。别人嘛,李诚可以无视,李靖对李诚来说,恩情深厚,必须恭敬的对待。
这是很浅显的做人道理,就是知恩图报。当然了,不是每个人都会像李诚那么想,不然怎么会有“斗米恩,升米仇”的说法呢?大恩如大仇,这话其实是有道理的。
有的人啊,受了别人的恩情,还不上或者不想还,就变成仇人了,赖掉就是。更有甚至,直接干死恩人,一了百了。李诚的处世之道则非常简单,知恩图报,帮亲不帮理。
要不怎么说是俗人呢?李诚就没打算把自己朝着君子的方向去发展。
李靖很欣慰的看看李诚,摆摆手:“老朽回去了,自成自便。”李诚拱手告辞,带着三个手下,骑马出发,奔着少府监来了。
窦德素倒霉之后,少府监没了正监,现在就是一个少监在负责。李诚现在的职务是少监,就是所谓的二把手。也就是说,现在少府监李诚的实际职务是最大的。
按说李诚上任,好歹有人来迎接一下,不料到了少府监大门口,鬼影子都没一个。
这是要闹那样?意气风发的李诚超级不爽,四下看看,确实没人来迎接自己。只好自己往里走,心道等下要你们好看。
走几步,一个小吏看见李诚一身官服,立刻冲上前:“见过李少监。”
李诚这才满意的点点头:“怎么回事?少府监没别的人管事了?”
这小吏道:“少监有所不知,窦大人卸任后,少府监诸事,都是独孤少监在管。昨日独孤少监称病没来,群龙无首啊。”
哦,李诚明白了,原来有个少监,叫做独孤什么来着?
“这个,少监叫啥来着?”李诚问了一句,小吏道:“独孤峎。”听到独孤这个姓,李诚就有点头皮发炸,为啥啊?李世民的奶奶,就姓这个。这帮皇亲国戚,换个懂事的,一看皇帝把亲爹软禁了,杀哥宰弟。奶奶辈的亲戚呢,不知道多远是不是?就该安分守己的,低
调做人,求一个平安无事。
偏偏这个独孤峎,好像没这个想法。选在李诚要上任的时候称病不来,你逗我玩呢?
李诚不难猜到,独孤少监是有往上进步的想法的,但是李世民偏偏又丢了一个少监过来,增加一个少监,却有不设正监,这不是在给李诚铺路么?
于是,这位心里不平衡了,干脆就不来了。而且,还不让别人来迎接李诚上任。
李诚本来就不打算当正监,心里就算在不爽,遭遇皇亲国戚,也不打算搞事。毕竟要给李世民面子嘛。所以交代一声:“带路,本少监去冶监看看就行,不要惊动其他人了。”
到了地方,负责官员还是没出现,李诚问了一句才知道,冶监出城去了。
冶监管的是冶炼,长安城内只有锻打成型的部分。威名赫赫的陌刀,就是在这里打制而成。李诚叫来一个小官员,让他带路在工棚里走一走,看看实际操作的情况。李诚以前没少来少府监,冶监这一片还真的没来过。真的走进工棚看看,李诚可谓触目惊心,情况比预想的要糟糕很多。